段家麗
【摘要】目的:淺析多學科協作(multi disciplinary team,MDT)護理模式對結腸癌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邛崍市醫療中心醫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結腸癌手術患者,以入院先后次序將40例歸入對照組(實施常規圍術期護理服務),40例歸入觀察組(實施常規圍術期護理服務聯合多學科協作護理模式)。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傷口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更短,P<0.05;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手術出血量以及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結論:在結腸癌患者圍術期護理中應用MDT護理模式干預可促進術后恢復。
【關鍵詞】MDT護理模式;結腸癌;手術;圍術期;并發癥;應用效果
Application effect of MDT nursing model in perioperative care of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DUAN Jiali
The Medical Center Hospital of Qionglai City, Chengdu, Sichuan 6115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multi disciplinary team (MDT) nursing model on colon cancer patients.Methods:80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undergoing surgery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General Surgery Department of Qionglai Medical Cente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40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implementing routine perioperative nursing services),and 40 patients were assign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ing routine perioperative nursing services combined with multi disciplinary team nursing mode).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operation time,getting out of bed activity time,wound healing time,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surgical bleeding volum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MDT nursing model intervention in perioperative care of colon cancer patients can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Key Words】MDT nursing mode; Colon cancer; Operation; Perioperative period; Complications; Application effect
結腸癌是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疾病,發病部位在結腸部位,發病機制與遺傳、炎癥反應、飲食習慣、結腸腺癌等有關,疾病特點包括發病率高、預后差、存在并發癥風險、病情隱匿等[1-2]。結腸癌疾病主要癥狀包括腹痛、排便習慣變化、黏液膿性便血等,隨著病情進展可能繼而出現腹腔水腫、體重減輕、腫瘤浸潤、轉移、水腫等[3]。臨床治療結腸癌首選手術治療,但因疾病位置特殊且有復雜的解剖關系,大部分患者的自我護理意識及能力差,認知程度低,患者術后隨之出現生理變化、改變解剖形象,加重患者圍術期的身心應激反應;因此,重視圍術期護理服務意義重大[4-5]。文章納入我院普外科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間收治的80例結腸癌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評價多學科協作(multi disciplinary team,MDT)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現將本次研究全部內容整理后作以下論述。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結腸癌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以入院先后次序將40例歸入對照組,其中男女比例為29/11,平均年齡(45.1±7.9)歲,腫瘤位置:降結腸15例、升結腸13例、橫結腸12例;40例歸入觀察組,其中男女比例為30/10,平均年齡(46.0±7.6)歲,腫瘤位置:降結腸14例、升結腸15例、橫結腸1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1)經CT、術后病理檢查確診;(2)神志清楚、智力正常、能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在知情同意愿意配合的原則下完成;(3)均行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⑷患者對研究表示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1)化療史、放療史;(2)腸梗阻;(3)合并嚴重并發癥;(4)精神異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圍術期護理服務。護士協助患者開展各項術前準備項目,常規宣教疾病與手術相關知識,安撫患者負性情緒,指導其配合治療,合理安排飲食,術前常規禁食12h、禁飲6h,全程護送患者進入手術室。手術后幫助患者調整體位,提供造口護理,監測患者體征變化,記錄并發癥早期征象,及時上報醫師處理,提供術后健康教育與出院指導。
1.2.2 觀察組實施常規圍術期護理服務聯合多學科協作護理模式。MDT護理模式詳情如下:(1)科室建立MDT護理小組,納入疼痛專科護士、責任護士、主治醫師、心理治療師、營養師、主要照顧者、協調員、造口治療師。MDT護理小組召開術前會議,組員之間群策群力,共同分析患者具體病情,結合患者個性化特點制定方案。責任護士主要職責包括充分的護患溝通、心理狀態評估,了解其對手術的思想顧慮,結合心理需求采取應對措施,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術前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縮短腸道準備時間與服藥時間,減少術前清潔灌腸次數,配合電解質液導瀉,提前準備葡萄糖水200mL,指導患者術前2h口服。(2)術中護理:在符合手術要求的基礎上控制術中液體輸入量,保持體溫正常,將術中靜脈輸液的液體與腹腔沖洗液均加溫至37℃后再使用。(3)術后護理:術后為患者提供清水漱口,2~3d可遵醫囑指導患者服100mL生理鹽水,恢復腸音后可進食少量無渣食物,并逐漸增加。術后教會患者如何使用自控鎮痛泵,使用腹帶束縛身體,教會家屬正確協助患者翻身、叩背,指導患者正確咳痰[6]。患者臥床期間,護士在病床上為患者提供雙下肢氣壓治療,將上身向左右轉動,協助患者早期離床活動,每日循序漸進地進行活動[7]。患者可以離床后即拔除尿管,每日為切口換藥,聯合康復科會診,每日安排0.5h的紅光理療與心理咨詢治療[8]。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手術出血量、傷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手術指標 在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傷口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方面,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手術出血量方面,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MDT護理模式強調打破傳統的診療思路,幾種疾病可能涉及多學科人員,在術前充分討論患者的具體病情變化,診療團隊回顧患者臨床表現、各項檢查結果、治療經過等,綜合分析患者的個性化特征,給予多學科會診“一站式”形式為患者解決護理問題,以達到爭取治療時機、鞏固療效的目標[9-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40.23±7.15)min、下床活動時間為(1.44±0.25)d、手術出血量為(217.35±8.76)mL、傷口愈合時間為(8.26±1.15)d、住院時間為(12.19±2.45)d;對照組患者手術時間為(159.44±5.48)min、下床活動時間為(2.38±0.51)d、手術出血量為(270.33±10.14)mL、傷口愈合時間為(10.65±1.33)d、住院時間為(15.23±1.95)d。在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傷口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方面,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更短,P<0.05;在手術出血量方面,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更低,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20.00%,P<0.05。分析原因發現,觀察組應用MDT護理模式,小組中的責任護士主要職能包括評估患者一般資料,記錄會診結果,聯合主要照顧者共同執行護理服務[11]。協調員主要職能包括聯絡不同學科人員,督促護理進展;正式會診時責任護士將患者病情完整匯報,共同開會探討患者病情與具體情況,點明現存或潛在的護理問題,提出護理對策[12]。主治醫師主要職能包括觀察病情、開展診療措施;心理治療師主要職能包括心理疏導,以期達到緩解患者負性情緒的目的,開展認知療法,帶領患者樹立對疾病的正確認知。營養師主要職能包括觀察營養狀態,按需提供飲食;造口治療師主要職能包括維護造口,指導家屬正確護理造口[13-14]。MDT護理小組的不同成員均熟悉患者的臨床資料,主治醫師將病情匯報,責任護士將護理評估結果匯報,會議上不同組員共同討論,提出現存與潛在問題,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15]。營養師負責指導健康、合理飲食;責任護士聯合家屬共同執行個性化護理方案,護士定期評估,及時反饋,可及時解決護理問題,促進術后恢復,
預防并發癥發生[16]。
綜上所述,臨床應用MDT護理模式干預可促進結腸癌患者術后恢復,降低并發癥風險,值得臨床借鑒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秀艷.圍術期MDT護理模式對結腸癌患者手術結局、心理狀態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華養生保健,2022,40(5):85-87.
[2] 陳玉婷.MDT多學科協作干預對改善結腸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應用價值分析[J].當代臨床醫刊,2022,35(3):58-59.
[3] 魯爭芳.多學科合作護理干預模式在結腸癌術后女性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婦兒健康導刊,2022,1(12): 164-166.
[4] 余忠貞,劉美,黃露露.多學科診療模式下結直腸癌術后造瘺口護理臨床教學實踐[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9,5(4):195-197.
[5] 呂佳.基于MDT模式的ERAS護理在直腸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2,34(17):183-186.
[6] 程珂,黎燕紅,鄧穎輝.以個案管理師為主導的多學科協作模式在結直腸癌新輔助化療患者營養管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0,6(2):125-128.
[7] 馬曉杰,朱毅,紀美芳.直腸腫瘤加速康復外科方案ICF框架下多專業聯合康復治療干預1例報道[J].中國康復,2020,35(2):62-64.
[8] 李金鳳,李南,王慧英.MDT模式在結腸癌根治術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效果[J].癌癥進展,2019,17(12): 1485-1488.
[9] 疏誠晨,潘旭靜,陸春苗. 多學科團隊協作照護模式在腹腔鏡直腸癌手術中的應用[J]. 蚌埠醫學院學報,2019,44(10):1433-1435.
[10] 陳瑩,劉靜,周林榮,等.以專科護士為主導的MDT護理模式在臨床實踐中的價值探究[J].安徽醫專學報,2022,21(6):72-74.
[11] 張海燕,劉蓉,羅發夢,等.MDT教學查房與翻轉課堂混合教學模式在消化內科護理本科生中的應用[J].國際援助,2022(21):100-102.
[12] 謝亞玲,張碩梅,崔小紅.SERVQUAL模型聯合多學科團隊協作護理模式在肛腸外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2):149-151.
[13] 彭麗.多學科協作模式對廣基結直腸息肉患者內鏡治療術后康復及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22,46(11):1380-1382.
[14] 孫克娟,平雅,程雨,等.基于全院“一張床”管理模式下護理多學科診療模式的構建及實施[J].承德醫學院學報,2022,39(4):316-319.
[15] 張利花,楊義平,周萌.多學科診療模式協作的延續護理對癌痛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21,45(20):2160-2161,2164.
[16] 何小霞,嚴銀英,陽紅娟,等.專科護士主導的老年腸造口MDT個案管理模式的應用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1):2028-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