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安 楊曉紅 董小強 車玉盒 姬書芳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預對獻血者血液報廢率、心理應激反應、服務質量評分及服務滿意度的影響。方法:從2021年3月—2022年3月定西市紅十字中心血站無償獻血者中選擇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表法將其分成對照組(n=60)和研究組(n=60),分別予常規干預與常規干預結合心理干預。比較兩組獻血者血液報廢率、應激反應問卷(SRQ)評分、服務質量評分和服務滿意度。結果:對照組血液報廢率高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干預后SRQ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服務質量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獻血者接受心理干預能降低血液報廢率,減少獻血反應,提高獻血者對血站服務的認可度,建議臨床推廣。
【關鍵詞】滿意度;應激反應;服務質量評分;血液報廢率;采血工作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blood scrapping rate,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service quality score and satisfaction of blood donors
CAO Yongan, YANG Xiaohong, DONG Xiaoqiang, CHE Yuhe, JI Shufang Dingxi Red Cross Center Blood Bank, Dingxi, Gansu 74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blood scrapping rate,psychological stress response,service quality score and service satisfaction of blood donors.Methods:From March 2021 to March 2022,120 cases of unpaid blood donors from the blood station of Dingxi Red Cross Center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60) and the study group (n=60) by random table method,and received routine intervention and routine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respectively.Blood scrapping rate,stress response questionnaire (SRQ) score,service quality score and service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blood donors.Results:The blood scrap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tudy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SRQ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service quality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blood donors can reduce the blood scrapping rate,reduce blood donation response,and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of blood donors to the service of blood stations.It is suggested to promote it clinically.
【Key Words】Satisfaction; Stress response; Service quality score; Blood scrap rate; Blood collection work
近年來,全社會對無償獻血的宣傳度愈來愈廣,無償獻血的參與度相應增加,因此,血站也逐漸加強了對無償獻血的管理。在現代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下,心理干預在血站服務工作中逐漸得到重視,優質、完善的心理干預既能促進疾病痊愈,又可為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奠定基礎。現將本血站2021年3月—2022年3月120例無償獻血者作為研究樣本,探析心理干預的有效性與可行性,內容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次研究對象為120例本血站接收的無償獻血者,樣本入組時間為2021年3月— 2022年3月。納入標準:(1)符合《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GB18467-2011》[1]中的相關要求者;(2)近期(5d)內未服用阿司匹林藥物者;(3)對本研究知情、自愿配合且簽訂同意書者。排除標準:(1)傳染性疾病者;(2)免疫系統疾病、嚴重過敏性疾病者;(3)認知障礙、精神障礙者。按照隨機表法對研究對象進行分組。對照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28~50歲,平均年齡(39.84±5.66)歲;研究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29~49歲,平均年齡(39.62±5.10)歲。兩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符合《赫爾辛基宣言2013年版》中的倫理要求,且本次研究已通過本院醫學倫理會同意及批準(審批號:DXLT20220616)。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干預措施:采血前告知獻血者相關注意事項,落實各項準備工作,常規消毒;向獻血者耐心講解獻血流程,指導其對穿刺點進行合理按壓;獻血完成后,告知獻血者生活、飲食等方面的注意事項,并觀測其生命體征。
1.2.2 研究組在常規干預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1)采血前干預:①建造舒適、安靜的采血環境,將采血室溫度控制在25℃,濕度為50%,必要時可播放舒緩的音樂,使獻血者身心處于舒適狀態。②嚴格落實各項體格檢查,遵循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執行各項操作;各項預防工作需落實到位(例如為防止獻血者出現枸櫞酸反應,可提供葡萄糖酸鈣口服液,采集前囑咐其小便)。③主動向獻血者介紹采血相關設備與儀器,或播放獻血相關視頻;若獻血者主訴心理狀態不佳,需及時與之交流,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給予耐心解答,同時提供針對性心理疏導,使這類獻血者能盡快做好心理準備。(2)采血中干預:①重視采血人員的技術培訓,使其采血水平得到持續提高。嚴格遵循操作規程執行采血操作,盡可能一次穿刺成功;采血期間要對獻血者開展心理疏導,確保交談融洽,交流時要保持溫和的語調、誠懇的態度,耐心宣傳、合理解釋,使獻血者身心保持放松狀態,整個采血過程能愉快、輕松地完成。②采血時,仔細觀察獻血者的神色,對其合理要求要盡可能滿足,同時給予一定的幫助;合理控制獻血時間,對其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及時處理異常情況。③采血過程中,要對獻血者表情變化進行密切觀察,若發現其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如嘔吐、惡心等,應停止采血,并協助其處于臥位、頭低腳高,保證腦部供血充足。(3)采血后干預:①采血完成后,指導獻血者正確按壓穿刺點,時間控制在10min。②肯定獻血者的奉獻精神,感謝獻血者的無償奉獻,使之感受到被尊重、被關心,從而擁有良好的獻血經歷;囑咐獻血者正常飲食,多飲水,48h內忌劇烈運動,要保持睡眠充足。③提高采血后服務水平,加強服務與追蹤意識,血液檢驗結果,要及時向獻血者反饋。
1.3 觀察指標 (1)血液報廢情況觀察:主要有溶血、脂血、不足量、超量與復檢不合格。(2)心理狀態評估:通過SRQ[2]評估心理應激反應,分行為、軀體和情緒反應三項,合計28個項目,按照1~5等級計分,條目總分越高,應激反應程度越高。(3) 服務質量評估:采用本血站自制服務質量量表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工作責任心、溝通交流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主動服務意識,每項指標評分為0~100分,評分與服務質量成正比。(4)滿意度調查:通過本血站自制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調查項目主要有服務態度、采血技能、隱私保護、信息需求等,采用百分制,≥90分為滿意;89~60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液報廢情況對比 研究組血液報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心理應激反應對比 研究組干預后SRQ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所示。

2.3 兩組服務質量對比 對照組服務質量評分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所示。

2.4 兩組滿意度對比 對照組總滿意度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4所示。

近年來,隨著無償獻血活動的不斷推廣,各地區無償獻血者的數量大幅度增加,而醫療體系對血液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對獻血者實施科學、有效的心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心理干預是一種有目的性的干預方法,其不僅能促進健康,幫助服務對象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思想與行為,還能達到預防干預的目的,可針對性采取增加保護因素與減少危險因素的措施。
為緩解獻血者焦慮及不安的情緒、減少獻血后不良反應、推動獻血工作的有序開展,本研究通過心理干預的方法,對獻血者展開試驗研究,研究結果提示,和接受常規服務的獻血者相比,接受心理干預的獻血者血液報廢率明顯降低(P<0.05),獻血反應也明顯減少(P<0.05);此外,這類獻血者心理應激反應得到明顯優化、質量評分及滿意度顯著增加(P<0.05)。說明將心理干預運用于獻血者中行之有效,這一結論與李莉,郭玉梅[3]的研究結論具有良好一致性。推測原因可能是:(1)心理干預具有全面性、針對性等特點,貫穿于獻血服務的整個流程,采血前環境干預能減少病菌對血液質量的影響,防止報廢;還能通過觀察獻血者情緒、心理變化,實施一系列對應性措施,調節獻血者的心理狀態,從而為采血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基礎。(2)采血期間提供心理干預,能分散獻血者對采血的關注度,而通過鼓勵性語言、友善的微笑等,再輔以心理支持,可使獻血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從而保持最理想身心狀態。(3)采血后,密切觀察獻血者的反應,提供針對性指導,給予牛奶或糖水等,能使獻血者不適癥狀得到緩解、身心健康得到保障,還能使獻血者感受到工作人員高質量的服務,從而提高對本次服務的認可度,提高滿意度,最終為后期采血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
綜上所述,獻血者接受心理干預能避免血液報廢、減少不良反應,還可減輕心理應激反應,提高服務滿意度,臨床推廣價值高。
參考文獻
[1] 李莉,郭玉梅.辨證取穴聯合心理干預對無償獻血者獻血反應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2,20(4):51-53.
[2] 何罄.系統性護理干預對初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心理狀態及獻血反應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20, 36(2):121-122.
[3] 李莉,郭玉梅.獻血全程心理綜合干預對無償獻血者獻血反應效果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21,37(22):3914-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