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葉蓓 鄭文婧
摘? ?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可以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順應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發展趨勢的體現,有助于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角下,通過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進行理論研析,從經濟、社會、文化三個維度對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進行類型化分析研究,提出新時代深入貫徹民族政策、建設互嵌式社會結構、強化情感聯結等加強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路徑,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綱”,鞏固“三交”的工作基礎;以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建設為抓手,擴大“三交”的社會基礎;積極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夯實“三交”的心理基礎。
關鍵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類型化分析;深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C956?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23-0148-03
隨著我國社會進入資源、信息快速流動,社會結構加速變遷的“液態社會”,更多的少數民族人口離開聚居地流向都市[1],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現實考量,在此基礎上提出系統性、共性策略,有助于實現民族互嵌的政策目標。不同民族成員在當地社會所嵌入的結構位置不同,因而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發揮著不同的作用,表現出不同的特征、行為及結果。各民族成員主體在所處關系結構中的位置及所形成的關系模式影響在交流交往交融過程中的不同行動邏輯。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