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信,陳丹敏,李玫霖,梁震宇,蔡巧靜
(1.廣東藥科大學醫藥商學院,廣東廣州,510006;2.廣東藥科大學衛生經濟與健康促進研究中心,廣東廣州,510006)
課程思政實踐教學是指以課堂教學的形式,充分發揮非思政類課程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優勢,以達到對學生思想和價值的引領。[1]當代大學生承擔著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發展的責任,需要具有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基礎,具有較強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但通過文獻查詢和調研發現,高校在課程思政方面尚未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成長需求,使得課程思政建設缺乏遞進性、梯度性、系統性。因此,深入開展關于大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知、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與分析,有助于改進專業課程教學的課程思政內容。目前,大學生對課程思政認知程度、滿意度的調查分析存在不同的結論。胡峰等人采用問卷調查法和數據分析法,對950名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得出以下結論: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知度偏低、具有多元化的訴求及強調思政元素能夠與課程自然融入。[2]段勇等人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抽取712名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知度和滿意度總體較高,但不同政治面貌的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知程度和滿意度具有差異。[3]雖然已有研究對大學生課程思政認知程度、滿意度調查的結論不同,但都表明了課程思政元素與專業課程融合的必要性。黨瑜慧等人通過對477名學生的調查研究發現,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認為思政內容可以與課程內容融合。[4]總之,國內針對某一地域的大學課程思政融入教學實踐的研究仍較匱乏,且較少有探究某類學科的大學生群體對課程思政的認知、滿意度及影響因素。鑒于此,本研究對廣州市高校的經管類大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知、滿意度等內容進行調查分析,從經管類大學生的角度分析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并提出提高經管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具體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廣州市經管類大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知、滿意度調查問卷”借助問卷星小程序制作而成,由個人信息、對課程思政的認知程度、對課程思政的滿意度和課程思政的影響因素四部分組成,并由廣東藥科大學、廣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廣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的經濟學院或管理學院的教師和學生在班群等平臺發布,邀請學生匿名填寫。本次調查共收集到線上問卷409份,有效回收率為100%。Cronbach’s α=0.835,說明問卷具有很高的信度;KMO=0.771,說明問卷結構及問題設計比較合理,信效率均通過檢驗。樣本基本情況如下:從專業看,經濟學56人、國際經濟與貿易62人、人力資源管理57人、管理學28人、金融學43人、會計學32人、市場營銷37人、財政學30人、審計學33人、財務管理31人;從年級看,大一97人、大二119人、大三115人、大四78人;男女比例為1∶1.164;從政治面貌看,黨員101人、預備黨員94人、共青團員113人、群眾101人。在進行數據收集之后,本研究在分析大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知與滿意度基礎上,運用Logistic模型探究影響課程思政認知與滿意度的因素。
調查發現,215人能區分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從課程思政的課堂互動積極性來看,150人積極參與課程問答,而表示“偶爾與沒有興致”的同學占大多數(63.33%)。在回答“課程思政是否有必要”時,152人認為“有必要且能提高專業素養和思想水平”,但仍有257人認為“一般且沒必要”。在課程思政內涵上,僅180人能夠準確把握“課程思政的目的是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和課程思政是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綜合育人理念”。可見,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知水平有待提高。在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上,認為效果較好且感觸挺深的有172人,認為效果一般且沒興趣的有237人。在探求經管類專業對課程思政的重要性時,有166人認為“重要”,而從“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的注重程度”看,僅有177人選擇“注重”。此外,考查課程思政對學生自身價值觀的影響時發現,有294人認為“有所影響,能為自己的價值判斷提供參考并能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道德修養”。具體認知變量如表1所示。

表1 課程思政的認知調查
由表2可知,在“大學生對課程思政能培養經管類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的態度”上,表示“滿意”的學生分別有174人和181人。在課程思政的作用評價上,大學生一般認為課程思政有利于形成正確的“三觀”,有利于提升思想道德和文化素養,也有利于提高思想和政治水平,因而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課程思政具有一定的現實價值。在“大學生對思政課教學方式的滿意度”上,約三成的學生認為,思政課需要改進教學方式。約三成的學生認為,專業課的思政資源與專業課的融合效果有待進一步提高。此外,大學生對課程思政的教材編寫、教師能力、課程設計、教學形式及活動數量的滿意度均在40%左右。可見,學生對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的建設還有較高的期待。

表2 課程思政的評價調查
本研究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課程思政認知及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如表3所示。將“課程思政的重要程度”作為被解釋量,將“個人特征、大學生對課程思政認知與評價”等維度的因素作為解釋變量,其中年級、民族、身份、性別等作為特征變量指標。將“能否區分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對專業課中講授思政內容必要性的認知”“對課程思政能否使人形成正確的‘三觀’的認知”及“對課程思政能否影響價值選擇和判斷的認知”作為認知變量。將“對開展的思政課堂教學的滿意度”“對課程思政資源與專業課的融合效果的滿意程度”等作為評價性變量。

表3 課程思政認知影響因素的回歸結果
由表3可知,個體特征變量對課程思政的影響不一,其中年級、民族和是否黨員對課程思政重要程度的影響不顯著,而性別、能否區分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認為課程思政使人形成正確的‘三觀’、對開展的思政課堂教學的滿意度和課程思政資源與專業課的融合效果的滿意程度的影響較為顯著。例如,從性別差異看,認為“課程思政很重要”的女生要比男生少33.3%,即相比女生而言,男生對課程思政有更高的關注度。究其原因,可能是男生比女生更關注時政新聞,對課程思政的敏感度更高,也更能感受到課程思政在專業教學上的重要性。同時,對“課程思政使人形成正確‘三觀’”的認同度也與“課程思政的重要程度”有關,說明對“課程思政使人形成正確的‘三觀’”的認同度越高,大學生對課程思政就越重視。究其原因,這部分學生更認可課程思政的作用,更希望在課堂上形成正確的‘三觀’,更能體會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此外,“對思政課堂教學的滿意度”體現出學生對教師在思政課堂中的教學越滿意,就越能體會到課程思政在專業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專業課程思政資源與專業課的融合效果”則表明課程思政資源與專業課的融合效果越好,學生越能體會到課程思政在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說,學生在課堂上很看重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如果專業教師簡單地將思政內容與專業知識拼湊,沒有真正實現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有機融合,那么學生就難以認識到課程思政在專業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課程思政滿意度影響因素的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其中,“您對大學期間開展的課程思政教學的滿意程度”為被解釋變量,個人信息、大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知程度的基礎指標為解釋變量,年級、性別、身份為特征變量,“專業課中講授思政內容的必要性”“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設置課程思政的重要程度”“專業課教師在課堂內外對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的重視程度”“課程思政對您價值選擇和判斷的影響程度”“對思政資源與專業課的融合效果的滿意程度”等6個變量為評價性變量。

表4 課程思政滿意度影響因素的回歸結果
如表4所示,年級、性別、身份和專業課中講授思政內容的必要性對課程思政滿意度的影響結果均不顯著。在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重要程度與課程思政的滿意度問題上,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越好,學生對課程思政的滿意程度就越高。同時,學生越能意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通過課程思政獲得的滿意度越高。此外,在思政資源與專業課融合效果的滿意程度對課程思政滿意度的影響上,專業課教師越能靈活地將思政資源融入教學,就越能提高學生的課程思政滿意度。
研究結果表明:第一,男生比女生更重視課程思政的教學作用,男生對課程思政的認知度更高;第二,學生對“課程思政有利于形成正確的‘三觀’”的認同度越高,越能提高其對課程思政的重視程度;第三,學生對思政課教學的滿意程度與對課程思政的認知度呈正相關;第四,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思政資源與專業課的融合效果是影響學生課程思政滿意度的重要因素。基于上述結論,高校和相關部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提高課程思政效果。
首先,開展課程思政的工作部署。相關部門應引導各高校開展課程思政的建設工作,對新時代的課程思政改革進行具體的部署、規劃和指導,并從教材的編寫、科研項目的申請等方面進行改革,為各高校課程思政的順利開展提供精神保障和物質保障,逐步完善課程思政的建設政策,減弱課程思政發展的阻力。
其次,提升學生對課程思政的感知能力。學生的感知是評價課程滿意度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高校要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課開始,用科學理論知識武裝學生的頭腦,并鼓勵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實踐,樹立遠大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三觀’,從而提高學生參與課程思政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對任課教師課程思政教學的認同感,促使學生及時向任課教師反饋課程思政教學建議。
最后,完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應充分發揮教師在課程思政與學生間的紐帶作用,實現馬克思主義等科學理論與專業知識的有機銜接。具體來說,第一,學校黨委應發揮先鋒作用,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成立課程思政建設小組,響應國家課程思政建設要求,商定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案和相關規章制度,落實好課程思政教學工作,定期召開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反饋會議;第二,教務部門應建議并推動各學院主動針對專業特點和內容,統籌規劃好加入課程思政內容的教學方案,使專業教師認識到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專業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教師應自覺提高課程思政的教學素養,深入挖掘專業知識背后的思政元素,使學生明確所學專業知識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
學生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滿意度是衡量課程思政效果的重要指標。本研究基于廣州市經管類大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知、滿意度的調查發現,除了學生自身的差異,實施效果、思政資源與專業課的融合效果等因素也會影響學生對課程思政的滿意度。因此,高校和相關部門應積極調整課程思政的建設思路,進一步發揮課程思政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以此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