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基于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研究》作者:閆紅梅 等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ISBN:978-7-2061-7490-2出版時間:2020 年8 月定價:45 元
對于教師而言,如何從“形散”的文字中引導學生領悟散文潛在的“不散神韻”,可謂為一大挑戰。研究散文閱讀教學的策略,對于提高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促進其思維發展與提升、培養審美鑒賞與創造力、傳承并理解文化等核心素養具有深遠的影響。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教學已經從傳統的知識灌輸向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轉變。如何通過散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當前初中語文教師面對的重要挑戰。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閆紅梅、單大旺、李廣峰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一套基于讀寫結合的有效教學策略,并通過書籍《基于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研究》進行了系統闡述,包括初中語文實施讀寫結合教學的基本形式、組織隨文練筆的教學研究、組織仿寫活動的教學研究、組織改寫活動的教學研究等等。本書以豐富翔實的實踐方法,展示了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對初中語文教師和學生都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是對讀寫結合這一傳統語文教學策略的深入探討和系統研究。筆者基于揚州市“十四五”規劃立項課題《情境任務驅動下初中散文閱讀與創意表達教學的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2022/Z/008)的研究,探究基于“情境體驗”的初中散文閱讀教學方法。
初中散文閱讀審美體驗分析。初中階段的散文作品,如同一系列開啟情感世界的窗口,以其濃厚的情感色彩、緊密的文章構思以及感情豐富且富含哲理的語言特點吸引著讀者。這些作品往往以獨特的視角以及生動的語言,將日常生活中的細節描繪得淋漓盡致,不僅展示了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也展示了各式各樣的藝術表現形式。這些生動的描繪為讀者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的畫面,使讀者在欣賞的同時,也能夠對生活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對于學生而言,探索散文世界就如同探索一片未知的海洋,能夠引導學生對于情感世界和生活哲理有更深入的理解。《基于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研究》一書也著重強調了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重大意義和迫切需求。作者認為,讀寫結合不僅是一種傳統且實效顯著的教學策略,而且是一種能夠切實提升閱讀教學效率、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從而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做好充分準備的有效途徑。書中尤其談到散文閱讀與寫作的關注點及策略。在散文閱讀教學環節中,教師須以耐心、細致的態度進行引導與陪伴,通過散文的閱讀、解析及討論,幫助學生逐漸掌握并熟練運用散文賞析的方法與技巧。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對散文的深入剖析,幫助學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與意境。通過教師的講解與引導,學生可以逐漸掌握如何通過語言文字來傳遞情感與意境,從而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此外,教師還應采取多種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散文閱讀審美體驗。例如,教師可以安排情境體驗活動,以便學生能夠通過親身參與,體會散文所描繪的場景及其所表達的情感。在情境體驗中,教師可以根據散文的內容和特點,創造出相應的情境與氛圍。例如,在講授《背影》這篇散文時,教師可以安排情境演繹體驗活動,以便學生能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來感受和領悟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與意境。學生可以扮演作者本身或現場的觀察者,從各種角度去體會與理解散文中描繪的場景及情感。這樣,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該散文的實質與美學價值,同時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與藝術鑒賞能力。最后,書中提到教師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力。通過引導學生積極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學生嘗試用散文這一文學形式去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認知和感受。這一舉措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鑒賞能力,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總之,初中散文閱讀審美體驗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和磨煉的過程。為此,教師需要以耐心和細心來引導和陪伴學生,通過散文的閱讀、剖析和討論環節,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欣賞散文藝術的要領,并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與鑒賞藝術的能力。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過程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將得到逐步提升,從而能夠更好地沉浸在散文的海洋中,感受到其諸多美好與深邃的內涵。
散文閱讀中情景關系的把握。本書全面揭示了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實踐形式,特別是在初中語文課堂的上下文中,深入探討和闡述了如何精準把握散文閱讀中的情景關系。在散文閱讀的過程中,對于情景關系的準確把握猶如在散文的海洋中找到了指引航向的明燈,這種指引能夠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散文的主旨,從而獲得更加豐富的閱讀體驗。在初中散文中,散文的情景往往包含四個方面:即景生情、以景襯情、以情襯景和寄情于景。四種手法都是作者通過觀察和描繪自然景物來表達情感的方式,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共同點在于,這四種手法都是通過將情感與景物相融合,用客觀的景色來寄托作者的主觀感情。作者通過將個人情感融入景物描寫中,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從而產生共鳴和情感共振。不同點在于,這四種手法在表達情感和布局謀篇上有著各自的特點和重點。即景生情的特點在于詩人先有情后有景,通過即景生情的手法讓讀者感受到詩人的真實情感,強調的是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感受文章中的景物描寫,從而引發自身情感的共鳴和生發。以景襯情的特點是通過景物描寫來突出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而使得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情襯景的手法則是通過詩人對景物的主觀感受來襯托出景物本身的美感和氛圍,讓讀者更好地感受到景物的美麗與靈動。寄情于景指的是將人物在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情感隱藏在活動場所的景物描寫之中,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傳達、襯托人物的情感。四種手法各有側重,讀者在閱讀時,一是需要細致入微地觀察文章中的景物描寫。二是產生情感共鳴。讀者應嘗試通過作者對景物的描繪,尋找自身的情感呼應,以便與作者所流露的情感形成情感上的共鳴。三是生發情感。在產生情感共鳴的基礎上,讀者應從自身的情感體驗中尋找與之相符合或者相近的情感,并將其生發出來,實現情感從文中來,到讀者心中去的目標。四是讀者自身情感的融入。在即景生情的過程中,讀者還需要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寫之中,通過情感與景物的交融,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散文的內涵和美感。總之,情景交融是散文的靈魂。在散文閱讀中,把握好情景關系,就能更好地理解散文中的情感與思想。這不僅是一種初中語文閱讀技巧的培養,更是一種對散文之美的獨特理解和感悟。
散文閱讀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法。本書以教學實例詳細展示了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從不同的角度說明了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其中,散文閱讀教學需要遵循三項基本策略,即素讀策略、感悟策略和審美策略。素讀,意指以純粹的心境進行閱讀。在散文閱讀教學領域,素讀方法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直接領悟,不引入任何外部知識或觀念,而是尊重學生首次閱讀的情感體驗。采用此種方法,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并掌握文本的語言、含意、組成結構以及情感。然而,素讀并不代表簡化。相反,它要求學生用心去閱讀,并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逐步理解文本的深層含義。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反復研讀文本,通過“素讀”的方式,深入體驗和感受文本的內涵。感悟閱讀即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和思考,產生認知和情感體驗。在散文閱讀教學環節中,感悟策略注重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通過想象與聯想,學生可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準確地理解作者的意圖與思想,實現知識的深化與自我建構。情境體驗法有助于學生深化理解,此種方法強調學生應融入到作者所描繪的場景中,設身處地感受作者所描繪的景象以及表達的情感。在散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采用情境體驗法能夠促使學生更準確地理解作者希望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在講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想象自己置身于作者所描繪的荷塘月色之中,感受那靜謐、清新的自然景色,從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對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在實施感悟策略時,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和感受。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師需要尊重并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同時,教師還需要通過設計問題、組織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討文本的主題和情感。在開展討論時,應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所經歷的情境體驗,探討哪些細節讓自己產生強烈的感情觸動或引發了特定的感受,這種互動交流能夠推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成長,并提升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審美素養。散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還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和品格。審美策略在散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通過運用審美策略,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發現美、享受美、感悟美、創造美。在實施審美策略時,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等輔助手段,為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審美情景,并引導學生從文字描繪的形象、情感和意境等元素中感知文本的美。
《基于讀寫結合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研究》為讀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理解和實施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方式,對于提升初中生的讀寫能力,優化語文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于它的理論深度和廣度,更在于它為實踐提供了具體的指導方法和策略,對于廣大初中語文教師來說,是非常值得一讀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