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涵 段海寬 丁堯清
(首都師范大學 教師教育學院,北京 100037)
俄羅斯的五至九年級是基礎普通教育階段,處于初等普通教育(一至四年級)和中等普通教育(十和十一年級)之間,大致相當于我國的“初中”。2018年,俄羅斯啟動第三版《聯邦國家教育標準》的編制。2021年5月31日,俄羅斯教育部公布的2021版《聯邦國家教育標準(基礎普通教育部分)》(以下簡 稱“教育標準”),延續了以“三個素養”,即個體素養、元學科素養和學科素養為評價導向的基礎普通教育課程改革方向。[1]這份文件是圍繞全聯邦教育教學開展的綱領性文件,對教育總的方向、教學方案設計實施和學生發展素養做出了規范和要求,同時也對地理課程的組織做了規范。同年9月27日,俄羅斯教育科學院教育發展戰略研究所發布2021版《基礎普通教育地理示范性教學大綱》(以下簡稱“教學大綱”)。教學大綱規定了具體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為俄羅斯初中地理教材的編寫和地理課程教學提供了基點。[2]新版教育標準和教學大綱已于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施行。
2018年12月30日,俄羅斯教育部發布了《俄羅斯聯邦地理教育發展理念》,評述了地理教育對于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該文件指出,地理學科使學生形成了對國家和整個地球全面而系統的看法,也是唯一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教育內容整合任務的學術科目,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總體文化水平。該文件提到“與祖國的歷史以及俄羅斯語言和文學一樣,地理是培養學生形成俄羅斯傳統精神價值觀和自我意識的基本科目。”[3]
該文件也提出俄羅斯地理教育現存的幾項問題。一是實質性問題,主要包括自然地理與社會經濟割裂,不夠重視地理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中學與初等普通教育和中學高年級銜接較差、地理課程內容滯后于現代地理學科成果,國家地理相關內容設計不充分,地理實踐內容少,忽略鄉土地理內容,地理學科課時少導致學生理論知識水平差、缺乏實際的研究技能。二是教學法上的問題,教學和學習方式陳舊,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缺少地理學科高質量的互動資源,教學實踐中技術應用不足,地理教室軟硬件設施較差。三是師資問題,部分地理教師缺乏師范背景,地理教師業務水平較低、業務培訓較少,師范大學地理教育專業錄取人數少,教師隊伍老化和地理教師人員短缺。四是學科認識問題,主要包括低估地理教育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文藝作品中缺少地理學家和地理教師的積極形象,在選擇教育內容和教育活動組織形式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課外活動開展不順利,學習者學習積極性下降,部分高等教育機構(甚至包括地理專業)的入學考試沒有地理學科,使得考試選拔作用發揮不明顯。
基于地理教育在俄羅斯普通教育中出現的諸多問題,文件建議對地理教育進行漸進式的改革創新,以逐步解決現有的問題和矛盾。主要是通過修改教育標準對地理學科“三個素養”培養的要求和教學大綱,進一步發揮地理學科育人價值。在這樣的背景下,俄羅斯教育部、教育科學院等單位組織專家、教師編制了第三代地理教學大綱。
2010版和2021版教育標準中有關地理的部分都將地理列為社會科學科目,[4]僅對學科的培養方向和目標作出規定,并不涉及具體的課程安排和教學內容。兩版教育標準對地理學科的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2010版和2021版《聯邦國家教育標準》中的地理部分
新版教學大綱包括介紹、課程內容、課程要求和主題計劃四部分。介紹部分涵蓋了地理學科性質、總的目標和在基礎普通教育課程中的地位等內容,課程內容、課程要求中的“學科素養”和主題計劃都分年級做了細化。
基礎普通教育階段的地理是一門綜合的學科,其知識基礎是小學“周圍世界”課程中學生所掌握的地理知識和技能,涉及地球科學常識、自然發展的基本規律、人口和經濟要素的分布、地理過程的特征、人地關系和國土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等內容。在基礎普通教育階段,學生主要通過運用認識區域的方法學習,為高中階段學習地理規律、理論打下基礎,從而實現地理教育的貫通培養。在基礎普通教育階段,地理是必修課。
基礎普通教育地理學科的具體目標與“三個素養”相對應。其一,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熱愛祖國和家鄉,在了解俄羅斯整體地理面貌和認同本民族價值取向的基礎上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其二,培養智力和創造能力,通過觀察地理環境、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地理問題和日常生活問題,通過獨立學習發展學習興趣。其三,培養生態意識,認識人地關系,學習自然環境、俄羅斯和世界的人口與經濟、鄉土地理、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知識,樹立現代地理生態意識。其四,培養信息收集與應用能力,并運用于描述、解釋和評價各種地理現象和過程。其五,培養以實踐為導向的地理知識與技能,以地方歷史材料為基礎,在解決日常各種復雜問題的過程中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理解現代多文化、多民族和多宗教的世界所發生的現象與其發展過程的實質。其六,培養必要的地理知識和技能,以便未來進入高等學校接受地理專業教育。
地理課程內容寬泛,五至六年級主要是寬而淺的地球科學常識,主要以地理學史、地圖、地球為主。七年級主要是對自然地理和世界區域地理的介紹,八至九年級主要圍繞本國區域地理。五至六年級由于學生年齡尚小,還不具備物理等學科的基礎知識,故學生在這兩年學習的地理學基礎知識不包含自然地理基礎的全部內容,部分原理和必備知識放在七、八年級的相應主題中做介紹。例如,在Дрофа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氣壓帶和風帶知識設置在六年級教材中,較容易理解的、能反映氣候特征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首次出現是在七年級教材中,而太陽輻射等知識是在八年級教材“俄羅斯的氣候”這一主題中。現行課程要求下的七年級“世界區域地理”與九年級“本國經濟和區域地理”都包含人文地理和區域發展的內容。
地理課時安排適當,前后連貫。基礎普通教育階段“地理”學科總課時為272課時。其中,五至六年級每周1課時,七至九年級每周2課時。每學年有34個教學周,有預留的課程時間,教師可以自由安排。基礎普通教育階段這5年的地理課程與小學、高中銜接,盡管在課時上與俄語、數學等科目相比較少,但經過十一年或十年的連續的地理學習(一至四年級為“周圍世界”科目),學生對學科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是比較完整的。除了課程內容,學生還通過各類活動或工作坊進行實踐。具體課程主題和相應的課時建議如表2所示。

表2 俄羅斯初中地理課程內容(括號內為建議課時)
個體素養、元學科素養和學科素養構成普通教育課程目標與評價的三個方面,如圖1所示。個體素養與元學科素養是對居于學科上位的素質或能力進行培養,不指向學科具體知識,但與學科本身關系密切。個體素養與元學科素養水平的高低可能影響學生對學科知識和體系的理解,從而關聯學科素養的水平。

圖1 學科素養的三維結構
個體素養側重于對學生個體多個方面的培養,俄羅斯基礎普通教育除德智體美勞五育外,還有學科價值認識、生態教育等內容。位列個體素養培養目標前三項的愛國主義教育、公民教育和精神道德教育共同構成了當代俄羅斯德育體系的三個重要維度。第一,愛國主義教育向來是俄羅斯德育體系的重中之重;第二,公民教育在21世紀初被聯邦政府教育規劃列為首要任務之一;第三,精神道德教育源于構建俄羅斯德育體系過程中學者提出的公民個體精神道德發展和教育,直接指向人的內部心靈本質,它促使著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并將高尚的品格付諸實踐,與外顯的道德行為相統一。[5]個體素養的八個維度及其在地理學科中的要求如表3所示。

表3 個體素養各維度及其學科表現
元學科素養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行動能力,包括認知行為、交往行為和管理行為三個維度,直接指向學生行動。認知行為包括基本的邏輯意識、研究意識和信息的使用;交往行為包括交流和合作;管理行為包括自我組織、自我控制以及接受自己和他人。元學科素養對學生掌握跨學科知識、在學習和社會實踐中運用學科知識、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信息技能素養都有要求。
學科素養包括具備科學知識、技能、思維,以及在不同環境下學習與應用學科知識的能力。地理學科素養關注學生對地理知識、技能的掌握,并以此為主要評價標準。俄羅斯基礎普通教育結業考試(初中畢業考試)和俄羅斯國家統一考試(高考)也主要考查這方面的內容。
課程改革將俄羅斯地理課程的內容納入主要部分,在學校開設“國家地理”必修課程。在課外活動中設置補充課程,使學生深刻理解祖國的地理環境,培養學生愛國主義、公民責任感。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深刻認識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的關系,在畢業時具備基礎的地理知識和處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以便于在地理科學領域深造。通過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和組織管理,縮小區域間的教育差距。
課程改革將現有的補充教育與社會組織(包括俄羅斯地理學會)實施的活動和項目系統協調整合,支持學校短途旅行、實地實踐和探險等項目的開展。支持、鼓勵愛好地理的學生參加奧林匹克競賽。開辦遠程地理教學課程,開設網絡地理主題互動展覽。出版地理參考讀物,組織大眾教育活動,如地理節、攝影展、放映會和科普講座等,在社會上建立起對俄羅斯地理科學成就的積極認知。
個體素養、元學科素養和學科素養共同構成了俄羅斯地理課程的三維素養目標與評價體系,旨在確保學生在認知結構、學科知識和情感態度上均獲得系統的塑造與提升。其中,個體素養是學生在學習地理課程后應形成的個人立場、價值取向和積極的內部信念,是學生在學習和未來職業生涯中所需的基本素養和價值導向。元學科素養為學生深刻認識學科本體和知識體系提供方法論,確保學生的主體認知活動上升到超學科水平,強調學生對學科研究方法的認識與行動能力,使學生具備在不同學科領域中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科素養是學生在具體學科領域內的目標,包含在具體學科領域中應掌握的知識、技能、思維及學科研究方法和實踐能力。個體素養為學生的整體發展提供基礎和價值導向,元學科素養為學生提供學科學習的思維工具,學科素養是具體知識和技能的體現。三維素養構建了一個層次化、結構化的目標和評價體系,從宏觀的個體素養到微觀的學科素養,再到橋接的元學科素養,俄羅斯地理課程注重學科知識、學習方法、情感態度,旨在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三維素養目標評價體系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面對未來的挑戰,為其終身學習、持續發展和社會參與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