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城市職業學院 王步康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陣地,必須牢牢把住創新創業這個宗旨,以創新創業為導向,以培養滿足國家、社會、行業企業需要的人才為目標,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課程教學體系建設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直接關系著人才培養的質量。
我國高職院校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起步較晚,課程開發、教學體系建設尚在不斷完善中,多數高職沿襲的仍是傳統課程教學模式,重知識理論和體系完善。多知識傳授,少技能訓練,基本是在教室里教養護,在黑板上教馴導[1]。課程教學體系缺乏創新創業意識的加持,缺乏創業創新氛圍的營造。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理論知識全面、扎實,但實際應用能力和實踐技能薄弱,創新創業意識缺失。學生畢業走上社會,并不能完全勝任寵物養護與馴導工作。
高職院校主要是為社會培養生產崗位、管理崗位、服務崗位等面向一線工作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在基礎理論知識教育方面,應以“必需、夠用”為度,要淡化傳統學科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強調“夠用為度”。但現行的高職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的課程體系仍講究“高、大、全”,由公共理論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三部分組成,課程比例分配上呈基本均衡狀態,在結構分布上對實踐和技能訓練重視不足,沒有很好地強化高職教育的應用性、技能性和實踐性[2]。
寵物養護與馴導成為農林類高職院校的一個獨立專業,起步較晚,目前尚沒有開發出內容適宜,結構合理、與行業企業緊密對接、與時俱進的專業教材。大部分教材承襲了原來畜牧獸醫專業的教材和內容,重理論知識,輕實踐技能,內容固化,形式單一,更新換代慢,缺乏對寵物養護與馴導行業市場需求的深入全面調研,不能很好地適應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的教學需求[3]。
高職院校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教師多數是畜牧獸醫專業畢業生,從學校一畢業就直接從事該專業的教學工作,較少有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的從業經歷,更沒有創業經歷,對行業企業發展也沒有全面、深刻的了解與把握,創新創業意識不強,僅憑書本上、課堂上學來的知識很難在技能和創新創業方面給予學生足夠的教導[4]。
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成果評價主體多以教師為主,而教師常常以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作業完成情況為評價依據,并沒有把學生放到具體、真實的企業情境中去歷練,沒有以行業標準來要求和評價學生,不能全面、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更不能評價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調的是協同和共進。在這種理念下,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就必須強化校企合作,找準校企合作契合點,凝聚高校與企業的共識,整合高校與企業的資源,把校企合作做深做廣。寵物類企業大多規模不大,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一次所能接納的學生數量也有限,如何激發這些小微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發揮他們在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是當前需要重點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在構建課程教學體系時,牢牢把握創新創業宗旨,貫徹創新創業理念,將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作為一面鮮明的旗幟高揚在課程教學體系中。將綜合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目標劃整為零,分解成一個個小而具體的培養要求,融入到課程與教學的每一個模塊、每一個環節。讓創新創業貫穿課程與教學的始終,覆蓋課程與教學的全局。
緊緊圍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構建課程體系,基礎理論課嚴格遵循“必需、夠用”的原則設置,留出大多數時間用于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5]。一要深入調研,制定課程教學體系改革方案。在制定課程教學體系改革方案前,要做好校內校外兩方面的調查研究。校內著重調查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學生的學習能力;校外著重調查寵物類行業企業的標準、需求。依據行業企業標準確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課程教學體系構建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在充分調研、充分征詢教師和行業企業人員意見、訴求的基礎上,組織有經驗的人員制定課程教學改革方案,拿出初稿后提交專業教研室、院系、行業指導委員會、企業進行反復討論,定稿后提交校領導班子研究審定、試用、再討論、再修改,直到方案與專業培養目標、行業企業標準、學生的學習要求相契合。二要嚴格執行新的課程教學體系方案,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嚴格按新課程教學體系組織教學,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在校時間完成培養任務,讓學生既能學到基礎理論知識,又能掌握從事行業一線工作所需要的技術技能。
固化、單一的教材資料,不僅會引發教師和學生的心理厭倦,也跟不上時代和行業的變化要求,必須與時俱進,多維度開發新教材。第一,編寫內容實用的新教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組織專業教師,根據所處地域、所屬行業、學校層次、學生情況等,編寫適合本專業學生使用的校本教材。這種教材重在適用和實用,可作為國家規劃教材的必要補充。第二,開發手機學習APP,方便學生移動學習。針對學生特點,開發豐富有趣的課程學習APP,比如,通關式課程自測APP,猜謎式萌寵知識APP,虛擬試驗實習APP等,讓學生隨時隨地都可學習。第三,建立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教學資源庫,吸引學生自主學習。根據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崗位面要求,以助學、助教為基本定位,以教師、學生、萌寵愛好者、寵物從業者為服務對象,多部門協同,聯合行業企業共建寵物養護與馴導專業教學資源庫,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實現學生自由自主學習。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我國高職教育的特色,通過校企合作,可以充分整合資源,發揮校企互補優勢,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提升學生實踐技能,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一是成立校企合作指導機構,負責與行業企業溝通、協調,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密切校企關系,拓展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可通過對寵物類企業提供技術指導與支持,與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讓教學深入行業一線,貼近專業實踐。二是個性化制定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校企合作效果。寵物類行業企業規模相對較小,不便于一次性集中安排大量學生集中實習。據此,可以根據企業規模,通過調查走訪,了解企業的具體情況和需求,根據他們的需要靈活安排實習學生人數,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這樣,既滿足了企業需要,又保證了學生的實習實訓教學。三是加強校企互動,提升合作效果。互動是合作的前提,共贏是合作的基礎。為調動、提升企業與學校合作的積極性,學校可采用企業需要的方式與企業互動,比如組織技術過硬的教師定期到企業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在企業業務繁忙的時節組織低年級學生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等,以此密切校企關系,提升合作水平。四是籌集配套資金,建立校中廠、校中店等校內實習實訓基地。根據專業需要,建立校中廠,校中店,為學生就近提供實習實訓基地,提供創新創業平臺。
課程教學效果評價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指揮棒,對教育教學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與調節作用。建立科學、多元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對優化課程教學體系至關重要。在對不同模塊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時可由不同的主體進行評價,也可由多主體綜合評價。第一,理論課程教學評價。理論課程教學評價由校內專業教師評價。專業教師是人才培養的直接實施者,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理論課程學習情況最熟悉,評價也最真實。第二,實踐技能教學評價。實踐技能教學評價除了由校內專業教師評價外,可引入行業專家共同評價。由校內專業教師和行業專家分別從校內人才培養標準和行業標準兩方面對學生的實踐技能掌握情況進行評價。行業專家是行業企業的行家里手,對行業標準、技能有較深入的了解,能彌補校內專業教師可能存在的對行業企業情況了解不全不透的不足,能較真實客觀地對學生實踐技能掌握情況作出準確的評價。第三,綜合生產培訓和企業頂崗實習評價。綜合生產培訓和企業頂崗實習評價應主要由接受學生實習、培訓的第三方行業企業進行評價,對學生在實習、培訓中的綜合表現給予整體評價,主要評價學生是否具備勝任某項工作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
要想教給學生過硬的技術技能,教師自身必須先有過硬的技術和技能,要親自到企業進行實踐鍛煉,全面掌握工作過程中的各項技術,才能在教學上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教師通過到企業掛職鍛煉,了解行業新動態,掌握行業新技術,始終站在行業的最前沿,才能保證教給學生最新鮮的知識,最實用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