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梅菊 周旋
摘 要:隨著就業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學生需要擁有更廣泛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而參與競賽能夠豐富大學生的知識與經驗。因此,參加各類競賽成為大學生們不可或缺的一項必要活動。
關鍵詞:大學生;競賽;參與;現狀;對策;廣州工商學院
為了了解大學生競賽的情況及其面臨的阻力,因此開展本次調研。采用對比分析和實地走訪的方法,選擇廣州工商學院的在校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問卷、訪談等方式,希望能夠全面了解學生們對競賽的態度和參與度,以及大學生在參與競賽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和需求,從而為學校優化參賽激勵機制以及競賽服務平臺提供相關建議。
一、調研背景
教育部正努力踐行黨中央提出的“五育”并重的指導方針,加強對科學教育和實踐教育的重視,并大力支持有意義、有價值的競賽活動。競賽能夠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技能,使大學生能夠在畢業后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但地方本科院校在參與競賽和獲獎數量上明顯不及重點院校。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的競賽數量和質量已經成為一個重要問題,需要社會、學校和學生本身三方共同合作來解決。
為了研究大學生參與各類競賽的情況,選擇了廣州工商學院的在校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通過抽取樣本并進行調查,旨在了解該校在校大學生參與競賽的積極性和所面臨的阻力,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提高該校學生參與競賽的積極性。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次調查以廣州工商學院在校大學生作為樣本,分別從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共四個年級中收集問卷信息。有效問卷共304份,其中有3份無效問卷,大二學生占比達到了36.63%,大三學生的比例占32.34%,大一學生的比例為15.84%,大四學生占比14.8%。
調查問卷由學生填寫,主要是了解目前大學生參加競賽的現狀,以及學生對于競賽平臺的建議與看法。采用網絡調查法,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問卷調查,在校園內選取部分人參與問卷的調查。網絡調查法與傳統的紙質問卷調查相比,它的優勢在高效、便捷且靈活。
問卷采用選擇題與簡答題相結合的方式,能夠更好了解學生參加競賽的意愿,獲取更有效的相關數據,更好地進行數據分析,以促進大學生競賽的發展。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對于本次調查,從15個方面展開了調查,包括題量的設置、參加目的、獲得經驗、知識掌握、競賽的影響以及競賽面臨的問題、服務平臺功能等。對每個項目進行了匯總分析,并針對調查對象的不同,采取了對比分析和實地走訪的方法。
(一)超過半數大學生都有參加競賽的經歷
通過分析301個人的調查問卷后發現,參加過競賽的人占總人數的55.48%,而沒有參加過競賽的人占總人數的44.52%。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大學生曾經參加過學校舉辦的競賽。具體而言,有168人選擇參加過競賽,在排除了3人無效的情況下,剩余165人。
競賽受歡迎程度排序為:(1)學術類競賽71.43%(2)創新創業類競賽70.83%(3)綜合類競賽(如辯論賽、知識競賽等)37.15%(4)藝術類競賽32.14%(5)體育類競賽29.17%
根據年級分布,大二和大三是參加競賽的高峰年級,各占參賽學生的36.51%和32.57%,大學生積極參與學術類競賽或創新創業類競賽。其次是大一,占15.79%,然后是大四,占14.8%。
對參加競賽的大學生進行文理科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文科生占比52.27%,而理科生占比47.73%。兩者之間僅相差2.32%。這表明文理科參加競賽的情況影響不大,而且超過一半的大學生有參加競賽的經歷。
由此得出,大學生中有超過一半的人都曾參加過競賽。
(二)學校采取措施提升參賽積極性
通過對廣州工商學院大學生參與競賽情況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了關于大學生是否有競賽經歷的記錄。302人中有55.63%選擇是,有44.37%人選擇否。那么100個人中就可能有45個沒有參加過競賽。這意味著我校大部分學生對競賽的知識和經驗相對較少。然而,對于參加過競賽的人來說,可能已經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并且在競賽中取得了成功。因此,參與競賽對于個人的發展和成長至關重要。
為進一步深究參賽積極性不高的根源,設置了相關問題。據調查顯示,選擇否的人數有134人,其中11.94%認為沒有空余時間參加,37.31%認為沒有興趣參加,35.82%認為想要專心學習專業課,還有14.93%選擇其他。針對以后參賽情況調查,數據顯示有65.67%的人選擇以后不參加競賽,僅有34.33%以后會參加競賽??梢钥闯?,我校大學生參賽意愿并不高,并存在各種的困難,所以校領導應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資源,傾聽和關注學生對比賽的需求和意見,積極回應他們的需求,確保制度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以激發大學生的參賽熱情,提升整體競賽水平。由此得出,要找到解決參賽積極性不高的根本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更好激勵大學生參與競賽的熱情。
(三)激勵大學生參加競賽的因素很重要
在參加過競賽的168名大學生中,參賽者所得到的獎項榮譽最高的比例分別為國家級12.5%,省級30.95%,校級37.5%,院級19.05%。根據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參與省級比賽和校級比賽的人較多。因此,學校需要增強對國家級競賽和院級競賽的宣傳。
然而,我們發現學生們獲得競賽信息的途徑非常多樣化。其中,學校通知占50.6%,導師或教師推薦占58.93%,學生組織招募占58.93%,網上或社交媒體上看到占51.79%,朋友推薦占50.6%,官方宣傳占51.79%,通過瀏覽競賽服務平臺占46.43%。然而,盡管這些途徑豐富,參與競賽的人數仍然相對較少,很可能是因為部分競賽內容未能達到同學們的預期。
進一步通過分析大學生參加競賽的動力和目的得知,大學生參加競賽的動力為:嘗試新的領域,挑戰自我有40.72%,獲得好成績,提高學術聲譽有53.89%,增大競爭優勢,提高就業競爭力有65.27%,證明能力,提升滿足感和自豪感有52.1%,鍛煉溝通、協調及團隊合作能力有53.89%。超過一半的人將獲得競賽的獎勵和榮譽作為他們的主要動力,這表明獎勵和榮譽在很大程度上激勵了人們參與競賽。
大學生參加競賽的目的分為以下幾個,增強自身能力和技能為68.86%,提升個人知名度和聲譽為57.49%,拓寬人脈和交友機會為59.28%,獲得獎金或獎勵為77.25%,其他有4.76%。這說明很多參與者參與競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物質獎勵以及大部分參與者更看重通過參與競賽來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識。
由此得出,激勵因素對于大學生參加競賽至關重要。
(四)大學生參加競賽有利于超越自我
大學生在參加競賽時會面臨許多困難,主要面臨的困難主要有以下:56.89%人感到時間和技能不足、53.89%人感到資源和壓力過大、51.5%人感到團隊合作、52.69%人感到自信心不足、53.89%人感到競爭過于激烈和37.13%學業影響等。
然而,當大學生面對著這些問題有著積極的解決辦法和措施,利用互聯網進行文獻資料的查詢有80.84%,利用圖書館查找文獻有71.26%,向有相關參賽經驗的師兄師姐求助有52.1%,向指導老師求助有54.49%。
再進一步分析大學生在競賽體驗中獲得提升個人的幫助有:增強自信心和領導能力70.06%、增強自信心和領導能力61.08%、培養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69.46%、更了解自己的興趣和職業傾向74.85%、找到自己暫時存在的弱點不足62.87%等等。
在競賽中,大學生面臨各種挑戰和困難,但正是這些困難和挑戰激發了大學生解決問題的動力。通過參與競賽,大學生不僅僅是被動地學習,更是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取得突破。
大學生參與競賽不僅能夠接觸到專業領域的專家和權威人士,還能獲得寶貴經驗和指導,對于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幫助不僅僅是在解決具體問題上,更是在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邏輯上的指引和啟發。
由此得出,參加競賽對大學生來說是一個突破自我的機會。
(五)大學生在參加競賽中提升自己
大學生參加競賽受益匪淺,通過參加大學生競賽,幾乎所有人都能或多或少地獲得個人經驗上的提升。其中,選擇具備一定競賽經驗的人占比最高,達到55.69%。這說明大多數參賽者都有一定的競賽經驗。經驗相對較少的人占比為24.55%。這部分人可能在競賽中有一些經驗,但相對較為有限。而經驗豐富的參賽者占比為7.78%。雖然數量相對較少,但參賽者在競賽中往往表現出色,可能是佼佼者。沒有競賽經驗的人占比為11.38%。這表明一部分人是首次參加競賽,缺乏經驗。
競賽參與可最大程度提升團隊合作能力,達到62.87%。其次是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占比20.96%。就業能力的提升比例為13.77%。其他能力的提升較低,僅為1.8%。1人未填選項。參與競賽對于團隊合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對就業能力的提升相對較小。
在參加競賽之前,大學生需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其中,參賽者需要深入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占80.84%的時間,組織隊伍或尋找合作伙伴占74.4%的時間,查找相關資料和文獻占67.86%的時間,參加培訓班或輔導班占61.9%的時間,其余的時間則用于其他事務,占總時間的6.55%。
大學生參加競賽有利于積累經驗。競賽活動不僅提供了一個平臺,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經驗對于大學生以后進入職場非常重要,因為工作中往往需要他們能夠應對各種挑戰和壓力。
因此,參與競賽有助于大學生積累經驗。
四、提高大學生參加競賽積極性的建議
如今教育體系越發完善,教育部響應國家的號召,開展各類的競賽活動。面對調研統計數據結果來說,大學生不積極參與競賽以及競賽中的阻力都是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為此,針對大學生競賽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的對策與建議。
(一)制定適當的獎品方案
為了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競賽,需要適當設定獎金金額,考慮到當前經濟環境和學生經濟狀況,既要激勵參賽者,又不能過度增加成本。
此外,可以設計有吸引力的獎品方案,如電子設備、優惠購物券或其他有價值的產品。在團隊競賽中,除了給予團隊獎勵外,還可以設立個人獎金獎項,以鼓勵個人創新和表現,激勵大學生再次參與競賽。
(二)積極鼓勵大學生參與競賽
為解決大一和大四學生參與競賽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我們可以組織一些適合大一新生能力并能夠增長知識的競賽活動,以填補高中和大學之間的差距。同時,大四學生在忙于畢業的同時也可以參與競賽,主辦方可以提供實習或就業機會,吸引有意在相關領域發展的畢業生,并為企業提供接觸潛在人才的機會,從而大大減輕就業壓力。
(三)鼓勵參賽者主動溝通
積極與老師和前輩進行溝通在競賽過程中具有顯著的好處,有助于更好地準備競賽并取得更佳的成績。老師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通過與老師溝通,參賽者能夠更好地了解競賽,從而更好地制定競賽計劃。前輩在過去的比賽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巧,與之交流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掌握如何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技巧,進而提升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
這些經驗能夠協助參賽者更快地適應競賽環境,并更加有效地應對各類問題和挑戰。
(四)建立校內競賽平臺
為了激發大學生參與競賽的熱情,可以積極建立校內競賽平臺,為參賽者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平臺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技能。可以創建一個在線平臺,供學生檢索和參加各種類型的競賽,這個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詳細的競賽信息、報名流程和規則,并且還能夠提供資源指導和學習資料,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準備參賽。另外,平臺可以提供專門的團隊負責管理和組織競賽項目,團隊由老師和學生自愿組成,一起策劃和安排競賽的細節,促進共同成長。
五、總結
大學生競賽活動在如今的高等教育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競賽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術能力,還有助于拓寬大學生的視野,培養創新精神和領導才能。
競賽活動對大學生的學術能力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參與各類學科競賽,學生能夠在專業領域深入研究,拓展自己的知識邊界。這種深度學習的過程,不僅鞏固了課堂學習的知識,更能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競賽中與其他同學的交流和競爭,也激發了大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大學生更加努力地鉆研學科知識,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