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棟
摘 要: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健康傳播的方式和內容發生了深刻變革,對醫學高校健康傳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通過對媒介融合現象及其影響、健康傳播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問題的系統分析,提出醫學高校應對媒介融合的對策與建議,包括明確培養目標、更新課程設置、加強實踐教學、提升教師團隊媒介素養等方面。通過本文的研究,旨在為醫學高校培養優秀的健康傳播人才提供參考,以更好地適應媒介融合時代的發展需求,提高公眾健康意識,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關鍵詞:媒介融合;醫學高校;健康傳播;人才培養
隨著科技的迅速進步和互聯網的普及,媒介融合已逐漸成為現代社會的流行趨勢。媒介融合的浪潮對健康傳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得健康傳播的方式和內容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健康傳播在提高公眾健康意識、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醫學高校在培養健康傳播人才方面肩負著重要責任。本文旨在探討醫學高校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培養優秀的健康傳播人才。
一、媒介融合現象及其影響
(一)媒介融合現象的產生和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一方面,科技的飛速進步推動互聯網、移動設備等新媒體逐漸普遍應用,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習慣產生了變動;另一方面,傳統媒體也在持續地向數字化、網絡化方向轉軌,以順應時代的發展和受眾的需求。
傳統媒體時代,健康傳播主要依靠報紙、電視、廣播等渠道進行,而媒介融合使得微博、微信、APP等新媒體成為了健康傳播的重要渠道。這些新媒體具有互動性高、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等優點,使得健康傳播更加便捷和高效。傳統媒體時代,健康傳播的內容多以醫學知識、健康資訊等為主,而媒介融合使得健康傳播的內容更加多元化,包括科普知識、健康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內容。在培養健康傳播人才的過程中,醫學高校必須重視提升學生的新媒體素養及能力,以適應當今時代的需求和受眾的轉變。
(二)醫學高校在培養健康傳播人才中的角色與挑戰
一方面,醫學高校具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和教學資源,能夠為學生提供系統的醫學知識和技能培訓;另一方面,醫學高校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素養教育優勢,能夠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教育。盡管如此,如今醫學高校在培育健康傳播人才方面仍面臨著一些難題。首要的是,醫學高校在健康傳播人才培養的專業設定上尚有不足。目前,眾多醫學高校尚未設立專門的健康傳播專業或課程,即便有所開設,也往往缺乏系統性和完備性。這種狀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獲取全面且系統的健康傳播知識和技能。其次,由于缺乏實踐教學的經驗和資源,許多醫學高校無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鍛煉和指導。
二、媒介融合對健康傳播人才培養的影響
(一)媒介融合對健康傳播內容的重塑
傳統的健康信息傳播主要依賴于報紙、電視、廣播等傳媒途徑,其內容主要包括健康知識、疾病預防、醫療信息等。然而,隨著互聯網、移動設備的普及,健康信息的傳播內容開始向個性化、多樣化、交互性的方向發展。
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移動設備隨時隨地獲取健康信息,而且這些信息可以根據個人的需求和興趣進行定制,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不同類型的健康信息,包括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使得健康信息的傳播更加生動形象。
(二)媒介融合對健康傳播人才需求的轉變
傳統的健康傳播人才需要具備新聞采編、采訪寫作、編輯策劃等專業技能,而媒介融合背景下則需要具備更多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
信息技術能力:媒介融合要求健康傳播人才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如網絡編輯、數據分析、SEO優化等,以便更好地適應數字化時代的傳播特點。
社交媒體運營能力: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健康傳播人才需要具備社交媒體運營的能力,包括內容策劃、社區管理、用戶互動等,以便更好地發揮社交媒體在健康信息傳播中的作用。
多媒體制作技能:媒介融合使健康信息的傳播內容更豐富多元,涵蓋文字、圖像、影片、聲音等。因此,健康傳播人才需要具備多媒體制作的能力,以便制作出更加生動形象的健康信息。
學習能力:媒介融合導致健康信息的變化迅速,健康傳播人才必須具備高效的學習能力,持續更新自身的知識和技能,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三、醫學高校健康傳播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問題
(一)培養目標不明確,缺乏特色與針對性
當前,不少醫學高校在健康傳播人才的培養方面存在培養目標不清晰的問題,這使得健康傳播人才的培養缺乏針對性和特色,無法滿足社會對健康傳播人才的需求。醫學高校在制定培養目標時,應深入了解社會對健康傳播人才的需求,結合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養目標。
(二)課程設置滯后,與媒介融合趨勢脫節
許多醫學高校的課程設置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媒體時代,缺乏對新興媒體、互聯網健康傳播的關注和實踐。這使得學生在校期間無法接觸到最新的健康傳播理念和技術,難以適應未來的職業需求。因此,醫學高校應該更新課程設置,增加新興媒體、互聯網健康傳播等相關課程,以適應媒介融合的趨勢。
(三)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不足
實踐教學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環節。然而,諸多醫學高校在健康傳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過于重視理論教學,卻輕視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這導致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能力不足,難以獨立自主地思考和解決問題。因此,醫學高校需要加強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和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四)教師團隊媒介素養不足,缺乏專業培訓
當前許多醫學高校的教師團隊在媒介素養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對新興媒體和互聯網傳播的深入了解和實踐經驗。具體來說,可以組織教師參加相關的培訓班、研討會和學術會議等,以提高教師對新興媒體和互聯網傳播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同時,還可以邀請業界的專家學者來校進行講座或擔任客座教授等職務,以引進更多的先進理念和技術。除此之外,醫學高校也可以與業界攜手,共同打造教學實踐基地或實驗室等平臺,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幫助他們積累實踐經驗。同時,我們鼓勵學生積極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實踐,從而提升實踐教學的質量,加強學生實踐技能的訓練。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有助于提升他們的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
除了以上問題外,醫學高校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健康傳播人才培養還存在其他問題;如缺乏與行業企業的緊密聯系,缺乏對新興媒體技術的跟蹤和研究,缺乏對健康傳播內容的質量把控等。這些問題也需要引起醫學高校的高度重視,并采取措施加以解決,才能真正提高健康傳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為社會的健康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四、醫學高校應對媒介融合的對策與建議
(一)明確培養目標,突出醫學特色與針對性
針對當前醫學高校在健康傳播人才培養中培養目標不明確的問題,建議醫學高校在制定培養目標時,應深入了解社會對健康傳播人才的需求,結合自身的優勢和特點,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養目標。此外,醫學高校在培養健康傳播人才時,應注重醫學特色和針對性,側重培養學生的醫學知識和傳播技能的雙重能力。在課程設置上,需要增加與健康傳播相關的醫學課程;如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醫學社會學等,以提高學生的醫學素養。
(二)更新課程設置,融入媒介融合元素
面對新興媒體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醫學高校應該更新課程設置,增加新興媒體、互聯網健康傳播等相關課程,以適應媒介融合的趨勢。同時,還應注重課程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將最新的健康傳播理念和技術融入到教學中。此外,還可以開設一些跨學科的課程,如公共關系、市場營銷等,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
(三)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
實踐教學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核心環節。因此,醫學高校應當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其實踐教學課時和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同時,還應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以確保實踐教學的品質和效果得到保障。此外,醫學高校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與媒體、醫療機構等單位合作,共同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或實驗室等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實踐經驗積累的平臺。
(四)提升教師團隊媒介素養,加強專業培訓
可以組織教師參加相關的培訓班、研討會和學術會議,以提高教師對新興媒體和互聯網傳播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同時,還可以邀請業界的專家學者來校進行講座或擔任客座教授等職務,以引進更多的先進理念和技術。
(五)加強與媒體、醫療機構的合作,拓展實踐教學資源
醫學高校應該積極與媒體、醫療機構等單位合作,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或實驗室平臺,拓展實踐教學資源;同時,還可以邀請合作單位的專家擔任實踐教學指導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實踐平臺。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與健康傳播相關的實踐活動,如新聞采訪、廣告策劃等,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而促進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總之,醫學高校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培養健康傳播人才,需要積極應對媒介融合的趨勢,更新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加強實踐教學和教師培訓,拓展實踐教學資源;同時,還要加強與媒體、醫療機構的合作,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健康傳播人才,為社會的健康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費振華.媒介融合背景下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新聞傳播,2021(10):43-44.
[2]高紅梅.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核心能力[J].新媒體研究,2017(17).
[3]黃楚新.開創全媒體時代融合體系新格局[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7-28(1).
[4]馬諾.媒介融合時代地方高校全媒體人才培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新聞出版,2017(8):74-75.
[5]金韶,廖衛華.“互聯網+”推動下傳媒產業創新的機遇、策略和趨勢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8(7):73-76.
[6]劉穎悟,汪麗.媒介融合的概念界定與內涵解析[J].中國廣播,2012(05).
[7]翟梅.基于項目驅動的實驗教學模式研究———以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課為例[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8(10):54-55.
[8]李衛東,鄧雯.應用模式創新設計能力: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培養的核心目標[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4):148-153.
基金項目:西安醫學院思政專項“媒介融合背景下醫學高校的健康傳播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1SZ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