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為新時代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迎來了新的時代機遇。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全球化背景促進黃河文化交流融合;人類文明與交往方式呈現多樣化。新的歷史方位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的變化;中國傳統文化面臨新的機遇。
關鍵詞:新時代;黃河文化;時代機遇
文化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靈魂,只有促使黃河文化閃爍出新光彩,才更能樹立國家的文化自信。將黃河改造成為“生態之河”,使黃河真正達到歲歲安瀾,成為新時代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的研究方向。在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變,以文化發展帶領黃河流域的生態、經濟等各種相關領域的繁榮與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時代性契機。治理好黃河,使之成為人民的“幸福之河”,不僅是一項重大戰略目標,并且還是高度的文化自信心。
一、國外機遇: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
1.全球化背景促進黃河文化交流融合
經濟全球化影響著黃河文化的發展,呈現出新的特征與趨勢。例如經濟與文化的融合和文化全球化的日漸顯著等,要想更好地吸取他國優秀的思想文化,就要全方位分析新時代黃河文化的新走向與新特征,從而不斷為黃河文化向現代轉型的創新發展提供更多新的機遇。當下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正存在巨大轉型,構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促進黃河文化對外發展意義重大:首先,處于全球化的時代境遇下,各個不同的文化之間互相的融合與交流,就會造成中國的文化面臨非常嚴重的安全形勢,將黃河文化對外發展可以積極應對當前形勢。其次,增強國家形象與文化軟實力使黃河文化走向世界是順應現今時代主題的表現。國際文化影響力不足,意味著這個國家精神要素的匱乏??傊谛聲r代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能夠幫助人類文明進步發展,趕超意識形態的不同,打造中國新時代文化新標準,為推動人類文明向前發展提供中國智謀。
2.人類文明與交往方式呈現多樣化
在多元文化的發展背景下,探討黃河文化的弘揚與發展之路,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尊重文化差異[1]。一方面,在將黃河文化對外交流期間吸收利于人類文明進步的精華部分。比方說自然環境保護和守衛生態平衡,都是在傳承其精華部分。另一方面,新時代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絕不能完全照搬,需要從歷史角度來看待問題,對黃河文化的時代內涵進行整理,保留精華棄其糟粕。在黃河文化對外交流過程中,能夠通過兩種渠道交融。一方面,政府制定有關政策和搭建良好平臺為黃河文化交融提供便利。比方,中國在西方國家承辦中國年主題項目,有助于推動西方人民了解黃河文化,更好的弘揚黃河文化。另一方面,各種民間團隊組織召開各種關于文化交流的活動也極大的推進了多元文化交流。提供很好的社會氛圍,也為文化與文化間的交融發展創造良好的時代機遇。
二、國內機遇:新的歷史方位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依據當前國家形式,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需迎來全新挑戰。黃河流域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生態與經濟區域,并且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地區,關聯著復興中華的重要使命,還在中國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發展方面占據重要位置。因此,必須要牢牢把握脫貧攻堅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一新的歷史方位,加強治理保護,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1.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的變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也預示著黃河文化的新時代發展新機遇。
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賦予了新時代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的新使命,不但要提高黃河文化消費力,還需提高黃河文化生產力。對于處在新時代傳承黃河文化的使命問題,文化消費水平情況可以作為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形勢的度量準則,所以,以量的增加與質的轉變持續增強文化消費力是新時代傳承黃河文化的主要任務。主要矛盾變化預示著社會消費情況的轉化,所以,增強文化消費程度,需要改善社會階層架構與消費架構兩層來看:一是增強中間收入人群用來改善社會階層架構。社會消費主要群體就是中堅力量,他們不單單拘泥于日常消費,在文化與旅游方面更是重要消費對象。二是增強文化消費觀念用來改善社會階層架構。擴大中間收入人群不代表文化消費力就得以提升,這并不單是簡單的收入情況導致,還受消費理念的影響。社會主要矛盾的變換預示著消費水平的增長,人們的消費水平得以提升就會對生活和文化有了更高質量的要求。所以,各地生產的傳承黃河文化產品應當符合不同大眾的文化需求,更高質量提供黃河文化服務。
弘揚時代主旋律,努力提升新時代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需促成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互相統一的情形,是促進黃河文化區域供給側改革的新時代任務,這不僅確保了推進黃河文化健康持續發展,而且煥發了市場活力。面對黃河文化內在包含的各種矛盾,需要縱觀整個國家的發展立場思考對策。首先,要形成黃河文化的民族認同感,這是推動黃河文化發展的前提。其次,黃河文化要立足科學層面發展。要遵循其本身包含的規律,黃河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要鑒別優秀文化成果,吸取他國文化成果的精華成分,持續促進其進步,最終增強黃河文化影響力。最后,堅定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傳承黃河文化。要以大眾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當做出發點促進新時代黃河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堅持供給各類優秀黃河文化產品,為人類在文化領域提升精神滿足感。新時代主要矛盾變化,為保護、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建設提出了新任務,為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黃河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根”和“魂”,我國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都十分重視文化建設對物質建設的作用,因此,在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新時代,必須著重構建黃河文化,用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2.中國傳統文化面臨新的機遇
新時代治國理政的確需要從黃河文化中汲取營養、吸收智慧、借鑒經驗[2]。再者,保護、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也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及實現黃河文化現代化轉型的雙重需要。五千多年以來,中華民族在為自己謀求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也逐漸形成了與眾不同的黃河文化,這是我們的“根”與“魂”。
抓住文化根脈創造性轉化和創新發展優秀中華文化。黃河文化中既蘊含精華成分,又蘊含糟粕成分,因此,面對黃河文化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始終保持科學態度。黃河五千多年衍生過程中,形成許多制約條件,在保護、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期間,需要站在科學的角度進行研究,將中間存在的時代或階級限制性刨除,將中間含有時代價值的方面挖掘整理,匯總出黃河文化的精華成分,了解如何批判和繼承黃河文化。要與現今時代發展相統一給予全新內涵,堅決抗拒歷史虛無主義。其次,要與時代需求相聯系。新時代來臨,社會的主要矛盾隨之改變,新時代更加強調“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礎就是中華民族的五千多年文化歷史。需與新時代聯系起來推動文化自信的發展,要遵守能否利于構建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能否利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能否為人民服務等。促進黃河文化深入人心,為人類帶來豐富的精神滿足。最后,要學會整理辨別優秀文化。無論哪個國家都不可能是獨立發展的,都或多或少會受到他國文化的影響。必須鑒別區分不同國家與國家間的文化,立足于中國國情,推動不同文化間的交融,吸收他國優秀文化,在持續實踐里學會繼承,在繼承里學會鑒別。
三、結語
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F如今,多元文化之間相互交流融合,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有著崇高地位,提高黃河文化在各國之間的影響力至關重要。中國既面臨眾多機遇,同樣也面臨一系列挑戰。面對復雜的國際背景,新時代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事業更加不容松懈,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要跟隨世界發展趨勢,遵循國家利益,決定了中國在當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汪田霖、吳忠.全球化與文化價值觀 [J].學術研究,2002(6).
[2] 張華.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文化內容創新的原則和路徑 [J].求實,2009(02).
作者簡介:孫婷(1984—),女,河南臺前人,碩士,中共鄭州市委黨校中華文化教研部副主任,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社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