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外語教育領域,在線課程的應用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由于缺乏教師直接的監督和指導,學習者在完成在線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因此,在線課程對學習者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支持尤為重要。本文梳理了2010年至2020年期間的相關研究成果,總結了外語在線課程學習環境中,支持自我調節學習動機和情感領域的干預措施及其特征,以期為外語在線課程設計提供新的視角。
關鍵詞:外語在線課程;自我調節學習;動機調節;情感調節
作者簡介:張亮(1988.04-),男,四川廣安人,重慶移通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外語教學及翻譯。
一、前言
近年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出現了大量在線課程,遠程學習越來越普遍。在高等教育領域,在線課程應用于各個學科,學習者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線課程缺乏教師的直接監督和指導,學習者缺乏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導致學習困難。在線課程注冊率和完成率之間的巨大差異表明,在線學習中學習者必須積極規劃學習路徑、設定學習目標、應用學習策略、監控學習進度、反思學習表現,這一切都與學習者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密切相關。
二、在線學習環境中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
自我調節學習是指學習者積極激勵自己并且積極使用適當的學習策略的學習。根據Panadero的自我調節學習模型,自我調節學習過程一般可分為三個循環階段:準備、表現和評價。每個階段涉及認知、元認知、動機和情感四個領域。研究表明,在線學習環境中,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強的學習者在課程表現、課程滿意度和個人目標實現方面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是在開放、非線性的數字環境中,學習者的自我調節學習行為并不會自發產生。因此,在線學習環境中,課程提供者應為學習者提供支持,以幫助學習者發展自主學習技能。本文梳理了2010年到2020年期間的相關研究成果,探討外語在線課程學習環境中,自我調節學習各階段支持動機和情緒調節的干預措施,從而為外語在線課程的設計提供思路。
三、支持動機調節的干預措施
綜合目前的研究成果,支持動機調節的干預措施(見表1)主要與學習目標的明確、學習者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識、學習環境的質量等有關。
讓學習者參與設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規劃,對提高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有積極的影響。評估規則和腳本有助于管理學習期望和制定實現目標的道路。明確預期的學習體驗,能夠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并減少學習過程中面對復雜任務時的壓力,使學習者全身心投入學習。然而,如果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反饋,評估規則和腳本可能不能提高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和滿足感。預規劃的提示鼓勵學習者在學習剛開始時就制定學習計劃,并在學習過程中提供參考,這有助于增強學習者的學習體驗和堅持程度。如果學習者從一開始就有計劃和準備,會更有學習動力,在面對挑戰時不會放棄。這樣的支持具有預測性,可以幫助學習者采取實現目標的策略。這些提示也具有針對性,能夠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研究表明,這種干預措施適用于開放學習環境,如外語在線課程,特別適用于新手學習者。
電子周刊有助于學習者系統地進行學習規劃,是對學習過程的一種反思提示支持措施。通過制定詳細的學習規劃,學習者對本周的挑戰進行反思,分析克服挑戰的方法,學習者會花費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在在線課程學習中會更加努力,這種持之以恒和不斷增強的動力對于長期學習者是很重要的。
系統地提醒學習者取得的進步,鼓勵他們更加努力,有助于學習者保持積極的態度。研究表明,自適應的時間管理系統會發送學習監控電子郵件(提醒學習進度)和學習動機電子郵件(向學習者發送個性化電子郵件,稱贊他們的成績或鼓勵落后的學習者),這有助于學習者在學習材料上花費更多的時間,使更多的學習者順利完成課程學習。在學習者的個人學習空間設置提示,可清楚地提醒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尋求幫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時也是一種鼓勵,可以提高學習者的學習參與度。
通過開放學習者模型(Open Learner Modeling, 簡稱OLM),學習者可以實現自適應學習。Mastery Grids系統是一種智能的在線學習界面,它將開放學習者模型、自適應導航支持和社會比較功能整合在一起,學習者可以通過點擊界面中的主題單元格來訪問基于網絡的智能練習內容。該系統可以記錄學習者的活動、預測學習者的學習進度,并以視覺形式呈現個性化的反饋和比較功能,這有利于提升學習者的學習參與度和總體學習效率。Learning Tracker通過分析學習者的跟蹤日志,將數據轉換為指標,利用可視化的網絡圖為學習者提供關于學習表現的個性化反饋,同時實現社會比較。這種個性化和可視化的反饋有助于提高學習者的毅力,表現為完成測驗的時間增加、課程完成率更高。
具有群體感知功能的在線協作環境,類似于學習跟蹤器,可以提升學習者的動機調節能力。該干預措施促進了更高水平的平等互動,并對學習過程產生貢獻,學習者可以通過他們的可視化日志數據(如個人貢獻量、反饋和評價、回復、點贊等)來了解小組合作學習情況。為了引導學習者利用群體感知信息,在學習者登錄系統時,系統會自動顯示可供隨時使用的特定功能。研究表明,當學習者具有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時,群體感知的激勵效果更強、更持久。研究人員發現,另一種干預措施也可以提高學習者的群體意識,并且與認知和元認知調節一樣,對于動機調節有積極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如果能夠及時向學習者提供他們和其他學習者協作活動的可視化反饋,可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習。另一項研究也證實了合作學習模式對動機調節的積極影響:作為合作學習的一部分,同伴互動和形成性反饋有助于激發學習者參與學習。
通過互動形式或工具來呈現學習內容,允許學習者使用不同的信息處理方式,也能提高學習者在線學習的參與度。例如,MetaTutor和Video Viewer工具就提供了這樣的互動學習機會。Video Viewer允許學習者交互式查看筆記資源、設置書簽,以及檢查閱讀理解成效,并能實時跟蹤學習者的學習進度并提供反饋,有助于學習者監測和評估自己的學習進展。另外,交互式閱讀工具擁有文本摘要、注釋、書簽和高亮顯示等功能,加上改進的認知調節策略,有助于提高學習者的學習參與度和自主性。
學習者導向、自適應和個性化學習平臺對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有積極的影響。例如,SR-INSPIRE是一種以學習者學習風格為基礎的個性化學習框架,它支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情緒調節。它會在自我調節學習各階段提供一套通用策略和定制化的學習活動,根據學習者的學習偏好,幫助學生制定和管理自己的學習路徑。平臺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調整每個內容頁面的模塊順序,提供個性化內容。學習者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教學模式和材料,平臺支持多種呈現模式(如觀看、討論和嘗試)。每種模式都提供額外的幫助,鼓勵學習者花費更多的時間學習,以提高學習者基于該模式的其他能力。
此外,其他更為普遍的因素,如系統和導師提供的支持以及課程的質量,也對學習者的內在和外在動機產生了積極影響。特別是對于那些技術技能不熟練的初學者來說,這些因素將決定他們對學習的投入程度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焦慮程度。
四、支持情緒調節的干預措施
研究發現,目前在線課程干預措施中,關于情緒調節的內容是最少的(見表2)。研究表明,情緒調節與動機調節有緊密的關聯,這兩種支持自我調節學習的干預措施是類似的。在動機調節方面,協作和互動的學習環境,以及允許學習者對他人的認識、行為和社會活動方式進行比較的開放性社會比較功能,能夠減少學習者的焦慮情緒,提高學習者的自尊心。這些協作活動也有助于減少孤獨感,增加學習型社區的親切感和歸屬感。
在動機調節方面,易于導航和美觀的課程結構、系統和導師提供的支持,以及簡潔的界面,都有助于降低學習者的焦慮情緒。個性化的設計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具有更強的自主性和靈活性,自適應的教學模式也對情緒調節有積極影響。在這種環境中,學習者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學習信念,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從而降低焦慮水平。
另外,評估標準等干預措施有助于學習者更好地為即將到來的學習做準備,減少消極情緒。使用規劃和反思記錄,能夠降低學習者的壓力,消除學習者的疑惑,鼓勵學習者在學習前確定學習目標,從而更好地進行學習,減少拖延帶來的焦慮。
五、結語
要提高外語在線課程學習者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相關人員在外語在線課程的設計過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要關注以下兩個方面:
1.個性化、自適應性和學習者導向性。遠程學習體驗的個性化和適應性可以通過工具和學習環境的設計來實現。學習者可以參與制定支持措施,使得學習更加順利。個性化和自適應性的干預措施基于系統生成的學習分析和開放學習者模型技術。通過對學習者行為的分析,系統能夠顯著地改變自我調節學習支持的性質,并提供個性化和適時的有針對性的支持。該系統還可以為學習者提供提示、反饋和獨立、自適應的研究材料。在學習環境中,系統可以根據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偏好和特點,自動重新設計學習形式、活動順序、學習實踐和材料傳遞模式。
2.社會比較。比較個人行為和目標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習者對自己的成功或失敗的認知,幫助他們識別自身在學習上與其他人的差距。如果學習獲得成功,對比有助于學習者了解自身使用的學習策略,并對這些策略進行改進。
參考文獻:
[1]Cho M, Shen D. Self-regulation in online learning[J]. Distance Education, 2013(3):290-301.
[2]Panadero E. A Review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ix Models and Four Directions for Research[J]. Front. Psychol, 2017(8):422.
[3]Zimmerman B J. Investigating self-regulation and motivation: Historical backgrou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prospect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008(1):166-183.
[4]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移通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新時代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培養研究”(項目編號:22JG218)和一般項目“基于應用型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外語學習動機的評價方式的研究——以重慶移通學院為例”(項目編號:22JG35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