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卷舌音[r]是美式英語有別于英式英語的重要特色之一,因其讀音的灑脫與圓潤而受到許多非母語學習者的鐘愛。但是由于漢語普通話中的“兒化音”與美式英語單詞中的卷舌音十分接近,在朗讀過程中,過度的負遷移漢語“兒化音”導致對美音卷舌音的發音出現了很多誤區。本文著重分析了這些誤區產生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兒化音;美式英語;普通話
作者簡介:麻乂文(2002.04-),女, 吉林長春人,東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一、英語中的“兒化音”
(一)什么是英語中的“兒化音”
英語中音標[r]在發音時,氣流從口腔流出產生一些阻礙,但是這種阻礙不足以形成摩擦。此時如果我們把舌尖向后卷曲至牙槽棱線的后面,發出來的音被稱作卷舌音(retroflex)。
(二)美式英語與英式英語在“兒化音”上的差異
所謂的英語語音“兒化音”只在美式英語中存在,而在英式英語中幾乎遍尋不見。究其原因,古代英語和中古英語中的[r]音位的表現形式主要是閃音和顫音,可以出現在音節的首尾、元音后或者輔音前,但是無論出現在何種位置它們都不發音。閃音是發音方法之一,發音時,舌尖向上卷起,直接接觸齒齦或者上顎。氣流沖出時,舌尖輕微閃顫一下,與齒齦或上顎接觸,瞬間即離開;而顫音,也稱滾音,是某個柔軟的發音器官在放松狀態下受氣流沖擊產生的連續顫動的一類輔音。顫音通常是濁音。一個顫音通常顫動二至三個周期,也有可能達到五個,甚至在雙輔音的情況下持續更久。顫音主要包括雙唇顫音、齒齦顫音和小舌顫音,其中齒齦顫音最為常見。大約17世紀時,[r]的音位只可以出現在單詞末尾或者輔音前面,而存在于元音后面的情況逐漸消失,演變為[?]與前面的元音合并的語音現象。大約過了100年,[r]出現在元音后面的情況在英國東南部受教育比較高的人群中開始廣泛流行。此時正是斯圖亞特王朝執政時期,一批又一批的英國移民者帶著未發生語音變化的英語來到了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陸并且開始傳播。從這一結果來看,美式英語保留了18世紀以前英式英語的發音方式,而18世紀以后的英式英語發音中,則沒有了[r]的用法。據此可見,現在的美式英語中,依然有元音后、輔音前的[r]的發音分布,即卷舌音。如我們常見的worker [?w??rk?r]、farmer [?fɑ?rm?r]、curl[k??rl]、burst[b??rst]、nurse [n??rs]等。
二、漢語中的兒化音
(一)漢語中的“兒化音”現象
根據蘭賓漢、邢向東的《現代漢語》,普通話卷舌韻母er可以構成零聲母音節,讀er的字有“兒、而、爾、耳、二”等。語素“兒”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充當名詞的后綴,如“哪兒、鳥兒、花兒”等。后綴“兒”不是獨立的音節,而是同前一音節融合在一起,使前字的韻母帶上卷舌動作。這種現象叫作“兒化”,兒化以后的韻母叫“兒化韻”。普通話兒化的基本性質就是卷舌作用。1個兒化音節用兩個漢字表示,漢語拼音則在原韻母后面加“r”表示。如事兒shìr 、活兒huór、肝兒gānr。而周蕓、鄧瑤、周春林的《現代漢語導論》闡述,普通話的兒化詞較多,兒化現象與詞匯、語法具有密切的聯系,其主要作用是區別詞義、區別詞性,表示特殊的感情色彩等。例如代詞“那”指示較遠的人或事物,而代詞“那兒”則指示“那里”或“那時候”;名詞“火星”指“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而名詞“火星兒”則表示“極小的火”;介詞“沿”表示“順著”的意思,而“沿兒”則是名詞,表示“邊”的意思。
(二)漢語“兒化音”的地域差異
兒化音是普通話的重要特征和組成部分,并以普通話為代表,是漢民族語言自身演化和發展的結果,其不僅具有區分語意的作用,還可使發音更加舒緩省力、令音色更加柔和活潑。兒化音主要出現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并以普通話為代表。除此之外,北方地區的兒化現象較為普遍,例如北京、河北、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古東北部、天津、山西、陜西、山東、寧夏、青海、新疆、甘肅、安徽北部、江蘇北部等地區和城市,而分布于南方地區的南京話、四川話和重慶話等方言中同樣存在一定量的兒化現象,杭州話則存在與此類似的兒字綴現象。
三、國人在朗讀美式英語時對于音標/r/的誤讀
許多中國英語學習者通過學習了解了美式英語的發音特色,但是對于卷舌音背后深層次的內容卻不是很了解。在平時的練習中,如果詞匯中出現字母“r”就會使用卷舌音來朗讀,反過來,當音標中出現[?]的時候,無論單詞中是否有字母“r”,就會進入皆讀成卷舌音的誤區。如經常有學生將breakfast[?brekf?st]早餐這一詞語中的[?]頻繁添加卷舌音,變成了[?r],類似的錯誤還出現在諸如China、because、the、show等詞匯發音中。
美式英語屬于字面發音,按照讀音規律對照單詞即可讀出音標。例如單詞father,美式英語讀作[?fɑ???r],而英式英語讀作/?fɑ???/。出現此種差異是因為美式英語需要把單詞中的字母“r”讀出來,而英式英語則不需要這樣做。正因為美式英語中存在卷舌音,而現代漢語中存在著與其類似的兒化音,一部分國人學習英語時習慣將漢語中的兒化音替換為英語的卷舌音。這種誤讀現象尤其體現在包括[?]、[??]、[l]等音標的單詞中。
(一)元音[?]是英語語音中常用的音標之一
元音[?]可以與輔音以及其他元音構成英語單詞。英語中的[?]與漢語中的[e]發音相近,都是舌面放平,雙唇扁平。因此在朗讀含有這個音標的單詞時許多中國人會在這一音標后綴上一個多余的[r]音,這也是學習美式英語過程中漢語兒化音對其產生的負遷移影響。含有元音[?]的單詞的誤讀包括以下三種現象。
1.某些以元音[?]結尾的單詞。有一些單詞最后一個字母為元音字母,從而音標是以元音[?]結尾,此處的元音字母以a和o為主,學習中常見到的單詞包括the、China、sofa、banana、data、Africa等。根據《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詞典》標注,以上單詞的美式讀音應該為[??]、[?t?a?n?]、[?so?f?]、[b??n?n?]、[?de?t?]、[??fr?k?]。現實的情況卻是國人尤其是大學生在朗讀上述以元音[?]結尾的單詞時會在[?]后面加上[r],讀作了[??r]、 [?t?a?n?r]、[?so?f?r]、[b??n?n?r]、[?de?t?r]、[??fr?k?r],出現誤讀現象。
2. 某些元音[?]后面有輔音的單詞。在一些單詞中,元音[?]并不是在結尾,而是后面有輔音伴隨,這種情況也會出現“兒化音”的誤讀現象。其中以[?]+[s]的組合發音最為常見,例如:breakfast、famous、campus、Christmas、nervous、enormous、freedom、kingdom、problem等。這些單詞的發音應該為[?brekf?st]、[?fe?m?s]、[?k?mp?s]、[?kr?sm?s]、[?n??rv?s]、[??n??rm?s]、[?fri?d?m]、[?k??d?m]、[?prɑ?bl?m]。在實踐過程中,國人經常會在上述單詞中的[?]后面加上[r],讀作[?brekf?rst]、[?feim?rs]、[?k?mp?rs]、[?krism?rs]、[?n??rv?rs]、[i?n??rm?rs]、[?fri?d?rm]、[?k??d?rm]、[?prɑ?bl?rm]。
3. 某些以含有帶[?]的雙元音結尾的單詞。一些單詞最后音節包含有帶[?]的雙元音,這類單詞也容易產生“兒化音”誤讀現象。這里的雙元音主要包括[i?]、[?u],例如:idea、Korea、criteria、Australia,insomnia、echo,photo,go、window、shadow、show等。這些單詞的讀音依次應該為[a??di??]、[k??ri?]、[krai't?ri?]、[???streili?]、[?n?sɑ?mni?]、[?ek?u]、[?f?ut?u]、[ɡ?u]、[?wind?u]、[???d?u]、[??u]。受“兒化音”負遷移的影響,這些詞往往被讀作[a??di??r]、[k??ri?r]、[kra?'t?ri?r]、[???stre?li?r]、[?n?sɑ?mni?r]、[?ek?ur]、[?f?ut?ur]、[ɡ?ur]、[?wind?ur]、[???d?ur]、[??ur]。
(二)含有元音[??]或者[?]的單詞
國人在朗讀英語時“兒化音”誤用現象在單元音[??]或者[?]中出現得也很頻繁。它們的發音要領是張開口,舌身低平后縮,雙唇稍稍收圓,并向前突出。以英語單詞because為例,這個單詞的發音應該是[b??k??z],部分原因是受course的遷移影響,但主要還是“兒化音”誤讀的習慣影響,國人在朗讀這個單詞的時候,常把它讀作[b??k??rz]。類似經常被誤讀的單詞還包括pop、cost、bought、caught、pot、problem、economy、abolish等。
(三)含有輔音[l]的單詞
[l]是舌側流音,也叫舌邊音,發音時舌的前部與牙槽嵴接觸,但舌頭的兩側向下,雙唇略張,牙齒自然張開,空氣可以通過舌頭的兩側側向逸出,同時震動聲帶。這個英語輔音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音標,當它的位置處于音節首位或者在元音前的時候,發音類似于漢語拼音中的“l”音,例如love、little、let、please、flat等。如果[l]的位置處在音節末或者另外一個輔音前面的時候,則要發成軟腭化的(velarized)齒齦邊音,常見的單詞有tell、feel、special、level、usual、apple、almost等。
由于國人口語中的兒化音現象,同時英語中[l]的讀音與卷舌音[r]比較接近,[l]的第二種讀音在單詞中出現時,一部分的國人英語學習者習慣性地也會加一個“兒化音”。以單詞until為例,until具有介詞和連詞的雙重詞性,意為“到……為止”。根據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詞典注音,until的音標為[?n?til]。這是一個雙音節單詞,輔音[l]位于第二個音節的末尾,因此當讀完[?n?til]的時候,應該把舌頭前部向硬腭抬起,同時將舌尖及舌前端貼住上齒齒齦部分。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受到“兒化音”的誤讀影響,國人在讀完[?n?til]的發音后,將舌頭繼續卷起,使[l]變成[lr],這樣until的發音則變成了錯誤的[?n?tilr]。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其他以[l]結尾的單詞中,如將full[f?l]讀成[f?lr]、all[??l]讀成[??lr]、apple[??pl]讀成[??plr]、level[?levl]讀成[?levlr]、actual[??kt?u?l]讀成[??kt?u?lr]等。
四、漢語非兒化音地區對于英語讀音的誤讀
如上文所述,漢語中的兒化現象普遍存在于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區以及蘇、皖、豫北部等地區,而分布于長江流域的南京話、四川話和重慶話等方言同樣存在一定量的兒化現象,杭州話則存在與此類似的兒字綴現象。但是,通過對不同地區的英語學習者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出生地不存在“兒化音”的,如廣東、廣西、福建、海南、湖南、湖北等地的學習者在朗讀英語單詞的時候,同樣存在著“兒化音”誤讀現象,這種誤讀現象尤以上文提到的第一類為甚。例如常見的famous [?feim?s]、campus [?k?mp?s]、delicious [d??li??s]、Christmas [?krism?s]等,這些地區的英語學習者也會習慣性地讀作[?feim?rs]、 [?k?mp?rs]、[d??li??rs]、[?krism?rs]。這些本地漢語不存在兒化音的英語學習者產生此種誤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隨著國家教育的深化,普通話得到了普及,漢語學習者的普通話水平提高,同時在讀英語時不可避免地和其他地區英語學習者一樣產生了誤讀。在考察中發現,一些被考察對象平時的口語中沒有兒化音現象,而朗讀上述英語單詞的時候卻產生誤讀,究其原因,這部分學習者要么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對美式英語情有獨鐘因而陷入固有的誤區中;要么從小學習英語過程中受到教師的影響,耳濡目染地犯了同樣的錯誤。還有一部分被考察對象,他們在北方地區就讀大學,因而口音受到地區影響,畢業后依舊會有“兒化音”以及英語誤讀現象存在。
五、如何克服英語發音中“兒化音”的誤讀
雖然國人在英語發音中“兒化音”誤用現象很普遍,但仍然有一些方法來克服這些問題。首先,有的學習者認為美式英語中的卷舌音圓潤飽滿,于是在學習發音的時候為了讓自己的發音更加地道,會下意識地在許多音節后面加入兒化音,他們忽略了有一些音不可以隨意添加。在考察中發現,最容易誤讀單詞是famous和idea,絕大多數的學習者會帶著“兒化音”來讀這兩個單詞。因此在平時練習單詞發音的時候不可以想當然,要反復練習、鞏固成果,讓口腔肌肉記住正確的發音動作并且大聲朗讀給其他人聽,讓他人隨時指出讀音上的錯誤并且及時給出反饋;最后,虛心聽取周圍的朋友或者教師給予的意見與反饋,認真做好記錄,珍惜有反饋的學習時間,刻苦練習,堅持不懈才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陳林華.語言學導論[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89.
[2]蘭賓漢,邢向東.現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2014.
[3]周韻,鄧瑤,周春林.現代漢語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4]張文君.美式英語的卷舌音[r]于漢語中兒化音的對比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7):129-130.
[5]黃艷艷.美音卷舌音/?/發音中的誤區[J].校園英語,2018(33):234.
[6]孫一赫.大學生英語發音中的“兒化音”現象[J].教育現代化,2019(82):242.
[7]蔡劍鋒.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詞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