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中心環節。基于此,筆者結合教學經驗,針對目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深入探討主題意義導向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優化路徑,涉及閱讀材料的科學性選擇、運用情境仿真與以任務為導向的方式等,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師帶來一定啟發。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主題意義
作者簡介:藍韶英,中山市南區馬玲小學。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小學英語教師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設法進一步完善教學策略,進而構建起科學、有效的英語課堂。小學英語教師在教育現代化進程中,必須設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切實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概述
目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為科學開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教師必須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進而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強調目的性
小學英語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安排好課堂教學活動,指導學生高效進行英語閱讀。在完成閱讀任務后,學生會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邏輯思維模式,有效地進行閱讀。特別是在遇到高難度的閱讀材料時,只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邏輯思維,就能減少閱讀困難。
(二)層次分明
不同的學生,英語水平不同。因此,教師應采取分層的方法,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訓練,從而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教師要正確對待不同水平的學生,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握英語技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三)注重實效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一套合理的教學程序,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以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教師在確認學生已經具備相關技能之后進行針對性提問,以加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認知,記住所學內容,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此外,教師要注意把講授與實踐相融合,以有效提升他們的英語閱讀能力。
(四)教學方法恰當
在小學階段,部分英語閱讀文章是比較簡單的,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完成,但是有些文章較難,教師要著重講解。針對有一定難度的閱讀文章可采用讀寫結合、混合閱讀等方式開展教學,從而有效地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主題意義導向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流程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來設計閱讀活動,同時對各種教學資源進行全方位整合,使其起到提升學生整體素質的作用。實踐表明,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時,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然后進行分層教學,逐步把重點問題加以處理,這樣才能極大地改善閱讀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主題意義導向下,教師必須要統籌閱讀材料,有系統地開展閱讀教學。
第一階段,導入主情景圖,全面解析單元主題。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有主題,而且每個單元都有一個主情景圖。利用主情景圖,學生可以大致了解本單元的主題內容。利用主情景圖還可拓展學生的思路,教師指導他們利用已學知識去理解主情景圖中與主題有關的內容,達到新舊知識的融合。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將與單元主題有關的內容進行橫向連接,以簡潔的文字進行表達,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在課堂教學前展示主情景圖,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以開闊他們的思路,使他們能夠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通過對所學知識的反思和應用,使本單元的主題內容得到擴展,從而為進行本單元的學習做好準備。
第二階段,對課文進行精讀,統籌考慮。在這一階段,教師要正確理解課文的主題意思,防止“一葉障目”的認識誤區。課文精讀不是逐詞講授,而是要帶領學生先讀一遍,再用思維導圖來概括課文的要點,引導他們自己去讀,最后讓他們把以前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挖掘關鍵詞、中心句。依托課件,教師帶領學生就課文進行探討,通過對課文的分析,歸納出課文的含義,使學生了解到,在課文的學習過程中,不但要理解句子,而且要深入挖掘句子的深層含義。
第三階段,結合不同類型的文章,進行單元話題的討論。在閱讀課文之后,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針對性溝通,從不同的角度來歸納課文學習的收獲。教師在教學中應適當引入類似的文本,從而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通過對類似文本的歸納,提高學生的語言遷移能力。
在英語閱讀教學的總結分析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總結,同時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并結合所學的核心句式進行操練。
三、主題意義導向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方法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貫徹新課標的要求,突破常規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
(一)加強閱讀材料的科學性選擇,增強對文化的浸潤
在小學英語閱讀課上,教師要對閱讀材料進行科學的、合理的選擇,以促進學生語言運用和理解能力的提升。例如,在“At Christmas”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與“Spring Festival”相關的讀物讓學生閱讀。在此基礎上講解英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閱讀能力,為學生提供多種閱讀材料,使學生能夠自主思考、理解文本,進行分析和判斷,從而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能力。例如,小學英語教學會涉及一些專業術語,教師可以根據專業術語,選取相應的閱讀材料,使學生了解它們的用法,從而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情境仿真與以任務為導向的方式進行教學
在小學英語閱讀課上,教師要注重分層,注重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發展和運用自己的語言技能。在實踐中,閱讀能力的高低會影響學生的信心和情緒。教師可以通過創設閱讀情境,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自信,從而促進其運用英語。例如,在閱讀課上,教師可以創設一個與教材內容相近的情境,加強學生的浸入感。在此基礎上,使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文章的要點,并能較好地了解文章的內涵。小學英語閱讀材料具有很強的故事性,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文中人物,按照課文內容進行表演。教師還會布置英語作業,讓他們在課下進行鞏固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后閱讀作業,使課內外相銜接。例如,尋找與課文類似的文章,讓學生在課后進行閱讀,從而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四、主題意義導向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資源
(一)把課本的主題聯系起來
教師查找、整理與課文題材近似的閱讀材料,運用各種不同的閱讀手段,把紙質書和電子書結合起來,把文字與圖片、視頻結合起來,以多元化的方式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學生的學習深度,擴大學生的思考角度,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感悟。教師可以根據主題,收集視頻、繪本、歌謠等資料,在早自習、課前導入等環節提供給學生,進一步強化學生的主題意識,拓寬學生視野。
(二)對同一主題的不同閱讀文本進行深度閱讀
教師結合單元主題,搜索相關的文章,指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通過詞匯的強化學習,使他們掌握大量的新詞匯,擴充詞匯量,加深對主題的認識和領悟。通過專題朗讀,使學生擴大了閱讀范疇、提高了自己的學習深度,激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領悟能力。教師可搜集整理熱點新聞,把熱點新聞轉化為學生可以理解的語言,并指導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在上述教學結束后,教師還可以開展讀書活動,選擇鐘南山、郎平、袁隆平等不同人物的英語小傳文章,讓學生自由閱讀和收集資料。該活動將學生的思想品質和知識內容相融合,旨在提高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時,讓學生注意將日常用語和教材知識相融合,從而拓寬視野,并養成關注時事、深入閱讀的好習慣。教學中,教師注意結合文字、廣告、地圖、清單等,其特點是直觀、簡潔、概括、實用性突出。如教師向學生展示一張招聘啟事,請他們讀一讀,并從中提煉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如果學生能正確地找到這些關鍵詞,就可以閱讀常見的求職資訊。教師要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選擇適合他們的英語讀物,指導他們獨立地進行英語學習。
(三)開展不同主題的閱讀活動
通過表格記錄、讀書小報比賽、班級讀書會交流、讀書心得分享等方式,對學生的閱讀狀況進行即時監控,調動學生的閱讀動力,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積累知識,提高閱讀興趣能力。教師為學生推薦英語讀物,可以使他們提高英語閱讀,讓他們在趣味閱讀中學習英語、熱愛英語。同時,布置多維度、創造性的作業,讓學生把課內外知識聯系起來,在復習和強化的過程中,使學生的英語閱讀和思考水平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文內容收集相關的信息,并利用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提問、交流觀點和信息互補等方式,使學生獲得更多學習經驗和體會。教師應依據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根據主題選擇和整合課內外閱讀教學資源,使學生獲得更多的閱讀空間,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同時,教師要優化學生的閱讀策略,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積極思考與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曹盈月.基于主題意義理解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以Good habits為例[J].第二課堂(D),2022(11):60.
[2]杜彤彤.基于主題意義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探究[J].英語教師,2022(21):125-128.
[3]張偉.基于主題意義引領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J].學園,2022(30):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