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重視閱讀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意義,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還可以針對性地豐富學生的單詞儲備量,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對此,為了進一步優化高中英語教學效果,本文提出結合問題導向教學法,利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改善傳統閱讀模式的思路,通過分析問題導向法的基本原則,以問題導向法定義為基礎,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進行深入分析以及研究,同時探索能更好地發揮閱讀導向法教學優勢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英語;問題導向法;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周曉亞,遵義市第二十二中學。
閱讀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與寫作教學、單詞教學之間存在直接的關聯性。以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難免存在教學方法缺乏多樣化的問題,不利于高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因此,教師應當不斷提高對于英語閱讀教學的認識,在實際教學時盡可能采用新型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于英語閱讀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利用閱讀導向法,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閱讀活動過程中?;诖耍疚闹饕獜耐诰蚪滩膬热?,提高問題的多樣化、鼓勵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合作意識、優化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這三個視角進行分析和討論,創設良好的閱讀情境,運用不同的提問方式,讓學生意識到閱讀對于提升英語能力的重要意義,最終讓學生各方面能力得以提高。
一、問題導向法概述
問題導向法(PBL教學法),最早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西方醫學教育,也稱為問題式學習、基于問題的學習,但伴隨歐洲的發展,問題導向法逐漸被應用于其他教育領域,但直到21世紀才被國際認可。應用問題導向法開展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需要結合建構主義以及合作學習理論,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態度,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謂問題導向法,強調以問題為核心,結合教師提出的問題,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時引進較為先進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針對問題進行溝通與討論,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同時還需注意,問題導向法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是能夠有效打破教師教學主體模式的方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為了有效運用問題導向法,教師有必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身心發展特點,多角度考慮設計具有較強針對性的閱讀問題,讓學生能夠在相對真實的問題教學情境中,進行深入的分析與討論,從而構建完整的高中英語閱讀知識體系,在教師的指導、同伴的協作下,尋找到最佳解決問題的辦法。問題導向法提倡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對于相關問題能夠主動展開探索。結合國內外學者的研究與討論,問題導向法就是教師利用連續提問的方式,刺激學生產生對知識的求知欲望,進而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答案的教學方法。在新課改背景下,想要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質量和效果,加快英語教學體系的改革和發展,教師有必要結合問題導向法創新教學理念,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問題導向法基本原則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提問是相對有效的教學手段,利用一系列具有連貫性的問題,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但在實際應用問題導向法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重點把握以下兩點應用原則:其一,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其二,以問題為基本導向。
(一)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在實質應用問題導向法展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要求英語教師必須時刻謹記英語教學主體是三尺講臺下的學生,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進行多角度考量。同時為了有效促進學生大膽表達自身看法,提升學生主動探究、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教師有必要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另外,為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教師還應該以鼓勵和包容的態度,促使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中積極運用英語表達情感態度,利用情感帶動閱讀體驗。
(二)以問題為基本導向
教師在展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想要發揮問題導向法的最大優勢,有必要建立以問題為基本導向的核心原則,改變以往英語閱讀教學中“被動式提問”的模式。對此,教師在實際設計英語問題的過程中,應該考慮不同層次學生對于知識接受的程度,設置環環相扣、由易到難的英語閱讀問題,著重體現問題的層次適應特點,進而有效保證學生自身思維由低階向高階的發展趨勢。
三、問題導向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在高中英語試卷中,閱讀題目分值占比較大,所以在英語教學中,閱讀扮演著重要角色。為了有效提高學生英語學科綜合能力與素養,有必要提高學生英語閱讀學習質量,有必要結合問題導向法,引導學生透徹理解英語閱讀文章。
(一)挖掘教材內容,增強問題的多樣化
任何課程的開展都需要依托于教材文本,借助教材所呈現的學科教學內容,結合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避免發生教學內容與實際教學大綱要求不符的問題。因此英語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該以英語教材為主要載體,樹立取之教材,但不是簡單地教教材的理念。結合新課改的具體要求,為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教師在展開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必須多角度了解教材內部細節與內容,能夠立足于創新視角多角度思考英語教學問題,從根本上提升問題的多樣化,讓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有所提高。此外,教師還需積極轉變落后的教育理念,結合當前教育發展規律,主動適應時代變化特征,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領先者與進步者。最重要的是,教師還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在引導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同時,也能夠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進而有效提高自身英語閱讀教學能力與水平。
比如,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加深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在“Laugh out loud”的閱讀教學中,筆者就“Comedy through the ages”可以提出以下問題“Do you know Chaplin? Do you know Chaplin does? Do you and your family watch comedies in daily life? ”,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章,更能捕捉到文章中的關鍵信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略讀技巧。以此為基礎,再提出“Do you think poker shows and magic shows are comedies?”等問題,帶領學生通篇細讀文章,重點分析教材文本的細節之處,鍛煉學生的導讀技巧。最后提出“What do you think the comedy...”等問題,讓學生在理解文本基礎上展開討論,激發學生的縱深思維,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加強對教材文本的深度理解。
(二)鼓勵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在解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相關問題的過程中,有必要突出強調問題導向法在其中發揮的重要功能。問題導向法以建構主義理論為理論基礎,強調與人交往、與同伴合作的重要意義。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在問題情境中針對具體問題,以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等多元化形式進行知識體系的構建。從本質上講,英語閱讀教學就是學生通過交流與互動,完成思想碰撞的過程,是能夠與能力較強的伙伴進行友好合作,進而有效解決自身難以應對的閱讀問題,在減輕自身閱讀壓力的同時,糾正閱讀認知,使學生能夠在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實現共同進步。英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的過程中,應該秉持公平性、科學性的分配原則,按照學生的愛好、興趣以及個性等多方要素進行綜合分配。這是因為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能夠有效互補,能夠發揮組合的最大學習優勢,在各司其職的同時,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責任感。
比如,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可以確保學生在合作閱讀的過程中塑造自我,啟迪思維。針對部分具有較強故事性特點的英語文章,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借助“What would hAppen next?”這類問題,將學生帶入到故事情景閱讀環節。具體是指,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共同閱讀文章的開頭部分,結合“What has Stephen Curry achieved?”“What's the autho's purpose in writing the passage?”等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具體的故事情節,使學生在與同學進行交流與討論的過程中結合“Stephen won his first NBA championship”的情境,然后聯系日常觀看NBA比賽的激動人心,產生情感共鳴。借助一系列問題,讓學生能夠在閱讀教材文本的時候聯系問題,進而讓自己與劇情和劇情中的人物進行關聯,幫助學生學會反思、學會合作、學會交流,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提升思維能力。
(三)優化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考慮到高中英語閱讀知識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和抽象性,學生在學習中難免存在理解困難,教師在展開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能夠立足于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選擇合適的英語閱讀素材,創設具有一定趣味性和真實性的閱讀情境,使英語閱讀教學能夠貼近學生的生活,有助于激發學生對英語閱讀的學習熱情,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從某一層面進行分析,如果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難以被學生親身體驗,情境設置得不夠真實,學生將會在閱讀教學中感受到枯燥和乏味。將問題與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進行緊密關聯,才能有效引導學生結合理論與實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成功的課前導入環節,可以利用問題的形式,激發學生對英語閱讀的學習興趣,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What is biodiversity in your mind”的閱讀教學中,提高問題導入的有效性,能夠使問題成為新舊知識有效連接的“橋梁”,進而增加學生對英語文章的閱讀期待。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How many artworks did see?What methods did they use to create the artworks? Did you think technology can be considered a form of art? ”,引導學生描述Art的相關內容,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具展示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結合具體情境設想多種可能,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對于英語閱讀的興趣。與此同時,教師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想象空間,讓學生回答問題“Is there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and art?”,有的學生回答“Technology and art are two different branches”,有的學生則回答“Technology comes from art.”。通過這樣的形式,以英語課文閱讀為故事背景,為學生創設出具有一定真實性的問題情境,有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欲望,進而有效地提高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質量和效果,避免傳統教學模式耗費大量閱讀時間的問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本質上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教師有必要結合閱讀導向教學法,利用“問題”教學導航、教學導讀、教學促思功能,改變英語閱讀教學效率低下的現狀。這需要教師能夠巧妙地設計問題,將單個閱讀問題進行串聯,形成問題鏈,讓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借助問題這個加速劑,激發自身主動思考、發現和探究的欲望,通過在英語課堂教學全過程貫穿問題主線,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澤天.促進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閱讀問題鏈教學行動研究[D].聊城大學,2022.
[2]馬渝玲.指向深度理解的高中英語單元問題鏈教學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22.
[3]杜榮建.基于問題鏈模式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靈動課堂的打造[J].中學生英語,2021(20):144-146.
[4]汪貞.提問在高中英語閱讀課中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研究與實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2):210-211.
[5]李愷.基于問題意識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與思考[J].基礎外語教育,2020(5):95-101,111.
[6]徐丹.基于問題鏈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2):200-202.
[7]邵小敏.基于問題鏈的探究式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