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萌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寫作能力是衡量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在英語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英語寫作能夠體現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是英語學習產出的重要環節,在構思、謀篇布局、信息組織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學中,寫作一般在聽說課和閱讀課之后,其綜合性顯而易見。《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對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出更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更加注重其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能力。然而,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現狀并不盡如人意,學生的寫作興趣較低,甚至存在抵觸心理,書面表達能力不足。此外,教師不夠重視寫作教學,缺乏與學生的互動,難以激發其寫作積極性。主題語境是寫作教學開展的前提,交互式教學模式為學生在語境中的交流提供了平臺,能夠促進其語言能力的發展。基于此,教師應將主題語境和交互式教學模式結合,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及課堂的交互活動,發揮他們的主體性,為改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交互式教學模式產生于20 世紀60 年代初的美國,在國外深受研究者的歡迎。在寫作教學中,里弗斯(Rivers 2000)指出交互式教學模式為學生寫作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有助于其在交流過程中提高思維水平和寫作能力。努南(Nunan 2003)進一步指出交互式教學有助于改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現狀。里弗斯還總結了十條交互式教學的原則,致力于將互動貫穿課堂活動。關于主題語境,理查茲和羅德里格斯(Richards&Rodrigues 1989)首次對語境的概念進行了解釋,表明語境對語言理解的積極作用。很多學者對英語寫作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引發了人們對寫作教學的進一步思考。
在國內,越來越多的學者對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展開研究,并開始探索主題語境下的寫作教學和交互式教學模式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發現了兩者的優勢。一些學者對交互式教學模式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賈愛武(1998)、李森(2000)等一致認為傳統的只注重結果的教學方法已不再適合如今的寫作教學現狀,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寫作過程。此外,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基于主題語境的教學有助于促進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發展。程曉堂(2018)強調要以單元主題為依托,設置以真實情境為立足點的教學活動,以語境為交際的情境,鼓勵學生在真實情境中使用語言。
綜上,盡管主題語境和交互式教學模式深受國內外學者的關注,但是與具體寫作教學相結合的研究較少,更多停留在理論階段。此外,對于英語寫作教學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大學和高中階段,對初中階段英語寫作教學的關注度不高。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研究者以江蘇省南京市某中學七年級兩個平行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開展為期三個月的研究,探討基于主題語境的交互式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重點關注學生的寫作興趣、動機,以及其語言使用情況。
該研究擬回答以下問題:基于主題語境的交互式教學模式對初中生的寫作動機、寫作成績、寫作內容和結構有什么影響。
江蘇省南京市某中學七年級(1)班(40 人)和(2)班(40 人)共80 名學生參加了本次調查。之所以選擇他們作為本次調查和實驗的對象,一是因為這兩個班級屬于平行班級,學生的英語寫作成績和各階段分布狀況都很接近;二是兩個班級都由研究者擔任英語教學工作,教學步調一致,沒有明顯的區別,有助于實驗的開展。因此,為研究交互式教學模式的有效性,將(1)班定為控制班,(2)班定為實驗班。
1.關于英語寫作的調查問卷
研究者共設計了兩份調查問卷,分別運用于實驗前、后,調查實驗班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現狀和變化。采用李切(2022)在“交互式教學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中所設計的調查問卷。兩份調查問卷的內容相同,只是在順序上有所不同。調查問卷共設計了13 個問題,采用匿名的方式,答案按照五級量表分類,由低到高(1—5 分)表達自身符合的程度,包含學生英語寫作的興趣和動機、寫作態度、寫作習慣和投入程度。第1、5、9、13題旨在調查學生學習寫作過程中的心理傾向;以學生學習寫作后的主觀體驗與感受為切入點的題目有第2、6、7、12 題;涉及學生寫作投入程度的題目有第 3、4、8、10、11 題。因為調查問卷中部分題目如第 1、2、4、8、9、10、11、13 題的描述采用肯定形式,而第 3、5、6、7、12 題的描述采用否定形式,所以本調查問卷采用等級排列法。
2.寫作水平測試卷
測試卷共分為前測和后測,分別運用在實驗前和實驗后,前、后測時間間隔為三個月。前測選取七年級下學期期初測試的寫作部分,后測選取期中考試的寫作部分。前、后測均要求在20 分鐘內完成寫作,詞數不超過70 個,總分為15 分,考試形式、時間、地點等均相同,在批改后對成績進行收集。通過對比兩次成績,探索基于語境的交互式教學模式對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影響。
3.訪談
根據實驗的需求,為了了解實驗前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動機及實驗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如何處理文章結構和組織文章內容,隨機抽取實驗班8 名學生作為訪談對象進行一對一交談,了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為了保證訪談的效率,交流的時間控制在20 分鐘以內,并進行錄音。訪談問題具體如下:(1)你喜歡現在的寫作課堂嗎?為什么?(2)在寫作課堂上,你會如何組織寫作內容?如何參與課堂互動?(3)如果在寫作過程中遇到困難,你會怎么做?(4)你認為這種教學方式使英語寫作水平提高了嗎?如果有,表現在哪里?(5)課后你會主動完善你的寫作并主動學習英語寫作嗎?為什么?
首先,主要采用SPSS 及EXCEL 處理數據,從而得出控制班和實驗班的英語寫作水平是否有顯著性差異。其次,在訪談時記錄學生回答的關鍵信息,并進行分類和總結,以輔助驗證以上數據分析的結果。處理數據的過程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數據收集及分析的目的在于證明該測試的有效性:基于語境的交互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促進其英語寫作的興趣和動機,豐富寫作的內容。
綜合問卷調查結果可知:首先,在實驗前,大多數學生對英語寫作課的積極性不高,約20%的學生不喜歡上英語寫作課,近50%的學生認為寫作很難,把學習英語寫作當作一種負擔,對英語寫作產生恐懼心理,課后也不愿花太多時間練習寫作,約25%的學生不喜歡教師在寫作課上的教學方式。其次,在寫作課堂上,學生的寫作動機不高,約30%的學生對寫好英語作文沒有信心,寫作過程中的主觀體驗和感受不太樂觀。由于未激活已有知識儲備、英語基礎薄弱等原因,學生在課堂上不能高效地完成寫作。這說明實驗前的英語寫作教學方式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寫作的興趣和動機。控制班學生在寫作前對話題不明確,而實驗班學生大多對話題明確,在寫作過程中尋找合適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觀點并主動與同學討論。最后,在當前的寫作課堂中,約50%的學生對新的教學模式充滿期待。這說明“填鴨式”的寫作教學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際交際能力,長期的機械訓練使其缺乏創造力,不利于其提高學習積極性。因此,當前初中生缺乏對英語寫作的興趣和信心,完善自身寫作的動機不強,而基于主題語境的交互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其寫作興趣和動機。
如表1、表2 所示,實驗班和控制班在前測中寫作板塊的平均成績分別為11.528 和11.637,相差0.109,數據偏小,表明兩個班實驗前的寫作水平差距不明顯。實驗班和控制班在后測中寫作板塊的平均成績分別為13.163 和10.583,實驗班平均成績比控制班高2.580,說明經過三個月的教學實踐,實驗班后測成績明顯高于控制班。通過獨立樣本T 檢驗,得出 P 值0.038<0.05,具備統計學意義,說明基于主題語境的交互式教學模式在實驗班的寫作教學實踐中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且實驗效果明顯。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基于主題語境的交互式教學法能顯著改善學生的英語寫作效果。

表1:實驗班和控制班前測成績的參數

表2:實驗班和控制班后測成績的參數
通過對實驗后的實驗班8 名學生進行訪談,發現在寫作興趣上,實驗班學生在交互式教學環節表現積極,學習興趣比實驗前更濃厚。在寫作內容上,實驗班學生在寫作準備時表現更加積極、主動,善于積累與主題語境相關的表達,能夠在課后主動整理寫作素材并完善自己的寫作。在對寫作結構的處理上,實驗班學生更加注重結構的清晰和條理,偏向三段式“總—分—總”的結構,段落內容更加注重句子之間的銜接和邏輯順序。學生不僅能夠在互動活動中形成自己的寫作思路,而且能夠在寫作中自主建構知識。因此,基于主題語境的交互式教學模式對初中生的寫作內容和結構都產生了積極影響。
實驗表明,基于主題語境的交互式教學模式對初中生的英語寫作興趣和動機產生了正面影響,他們的寫作興趣有所提升,將已有知識和新知識進行聯系,降低了對寫作的恐懼感。該教學模式能有效提升初中生的英語寫作成績,增強其對寫作的信心。學生的寫作內容、語篇結構等方面有所提升,寫作內容與生活聯系密切,結構更加清晰明了。該教學模式對當前的寫作教學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具體如下:
第一,寫作話題的選取密切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激活其已有知識和經驗,活躍課堂氛圍,增加師生、生生的互動交流,層層遞進,有效提高其課堂參與度,給予其討論的機會,使其對寫作過程感興趣。
第二,創設與寫作任務貼切的問題情境。在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基于話題內容、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他們的生活實際,創造真實的語言情境,給予其明確的寫作指導和及時的反饋,使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豐富寫作知識儲備。
第三,合理分組,在情感交互中發揮小組的優勢。合理分組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而且有助于其在小組內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提高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小組內對寫作語言進行互評,能夠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除此之外,小組內的互動有助于學生解決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增強合作精神。因此,合理分組在基于主題語境的交互式教學模式中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