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傳統媒體之間的界限,實現了多種媒介資源的有效整合,為新聞的傳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和更為多樣的形式。然而,這也給新聞記者帶來了新的挑戰。在融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既需要堅守新聞專業主義的底線,又需要不斷適應變化、提升自我,以滿足受眾日益增長和變化的信息需求。新聞工作者應掌握全面的多媒體內容創作技巧,不僅需熟練操作各類硬件與軟件工具,進行新聞素材的搜集、剪輯及制作,更要深度了解多媒體內容的傳播策略,以保證新聞資訊能夠實時精準地觸達受眾。本文將從“堅守”與“改變”兩個方面探討融媒體新聞記者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融媒體時代的背景與特點
融媒體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營銷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移動技術的飛速發展,融媒體時代已經到來。融媒體時代是媒體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其融合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優勢,形成了全新的信息傳播模式。
傳播速度快
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得到了極大提升。借助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新聞信息可以在短時間內跨越地理界限,實現在全球范圍內的即時傳遞。無論是突發事件的報道,還是日常資訊的更新,新媒體都能迅速將信息傳遞給受眾。這種高速傳播的特性,使得信息的時效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人們可以更加及時地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最新動態。在融媒體環境下,新聞生產也變得更加高效。傳統媒體如報紙、電視等需要經歷采寫、編輯、排版、印刷或制作等多個環節,而新媒體則通過數字化手段簡化了這些流程,使得新聞能夠更快速地發布和傳播。同時,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工具的普及,也進一步加快了信息的傳播速度,使得信息能夠在短時間內覆蓋更廣泛的受眾。
傳播范圍廣
融媒體時代,信息能夠跨越國界、種族、文化等差異,實現全球范圍內的傳播。通過互聯網平臺,人們可以輕松地獲取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社會、經濟等方面的狀況。這種跨地域的傳播方式,不僅拓寬了人們的視野,也促進了全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此外,新媒體還能夠通過多樣化的傳播渠道,如手機客戶端、社交媒體、網站等,將信息傳遞給更多的受眾。這些渠道具有更廣闊的覆蓋率,使得信息能夠觸達更廣泛的用戶群體。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村居民,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可以通過不同的新媒體平臺獲取所需的信息。
互動性增強
融媒體時代,受眾不再只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可以積極地參與到信息的傳播和討論中。社交媒體、評論區、在線調查等互動功能為受眾提供了表達意見、分享看法、交流觀點的平臺。這種互動性不僅提高了受眾的參與感和歸屬感,也使得信息傳播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同時,新聞工作者還可以通過數據分析等手段了解受眾的興趣和需求,從而提供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信息服務。這種個性化的傳播方式,不僅提升了信息的傳播效果,也滿足了受眾的多樣化需求。
信息碎片化
融媒體時代,信息的呈現方式更加多樣化,如短視頻、圖文結合、音頻等新形式。這些形式的信息往往具有簡短、精煉的特點,使得受眾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取所需的信息。然而,這種碎片化的信息呈現方式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一方面,受眾難以形成完整的信息體系。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受眾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沒,無法有效地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因此,在融媒體時代,受眾需要具備更高的信息素養和篩選能力,以便在海量的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的內容。同時,媒體機構也需要加強對信息內容的整合和深度挖掘,從而為受眾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信息服務。
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堅守”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既要堅守新聞的真實與客觀,又要不斷適應新的傳播方式與技術,通過提升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為公眾提供更高質量的新聞報道。與此同時,新聞記者還需堅守新聞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這是新聞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堅守新聞真實性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線,是新聞專業主義的核心要求。在融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覆蓋面更廣,但同時也伴隨著信息真實性的考驗。新聞記者必須堅守真實性原則,對新聞來源進行嚴格的核實和篩選,確保所報道的新聞內容真實可靠。在追求新聞時效性的同時,不能忽視新聞的真實性,更不能為了吸引受眾眼球而制造或傳播虛假新聞。
例如,在鎮江文廣集團民生頻道《大頭來幫忙》欄目中,記者深入基層,實地采訪了解群眾困難,通過多種渠道發布信息,引起社會關注,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在報道過程中,記者始終堅守真實與客觀,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公正性。在句容市后白鎮夏王場自然村葡萄園女主人方露家的葡萄滯銷事件中,《大頭來幫忙》欄目記者趕赴現場采訪了解情況,并通過電視、一起鎮江APP、抖音、公眾號、視頻號等媒介將方露一家的故事進行發布。經過一周努力,欄目組幫助方露銷售了葡萄6500多斤。此外,鎮江文廣集團高度重視新聞記者的專業培訓與繼續教育,通過設置專題培訓課程、組織實戰演練等方式,不斷提升記者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
堅守新聞客觀性
新聞客觀性是指新聞報道要遵循客觀事實,不偏不倚地呈現事實真相。在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需要堅守新聞客觀性,避免新聞報道受到主觀情感、利益關系等因素的影響。在報道過程中,新聞記者要保持冷靜和理性,以客觀的態度呈現事實真相,為受眾提供準確、全面的新聞報道。
融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不僅要快速傳遞信息,還要為受眾提供深度報道并對輿論進行監督。鎮江文廣集團的新聞記者通過深入調查采訪,挖掘新聞背后的真相,為公眾提供有深度的報道。同時利用輿論監督功能,揭露社會問題,推動問題解決。例如,在“政風行風熱線”節目中,鎮江文廣集團堅持接訴即辦,以“小切口”撬動“大變化”,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通過輿論監督,推動政府部門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
堅守新聞職業道德
新聞職業道德是新聞行業的基本準則。在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需要堅守新聞職業道德,遵守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堅決抵制不良風氣和違法違規行為。新聞記者要時刻保持職業操守和責任感,為新聞行業的健康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鎮江文廣集團鼓勵記者積極參與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通過實戰積累經驗和教訓。同時,組織記者進行案例分享和交流活動,通過分享成功案例和反思失敗案例等方式提高記者的專業素養和判斷力。通過交流和學習,記者可以汲取他人的成功經驗并反思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的“改變”
提高信息篩選和整合能力
在融媒體時代,新聞信息呈現出碎片化的特點。新聞記者需要提高信息篩選和整合能力,從海量的信息中篩選出有價值的內容,并進行整合和分析,為受眾提供準確、全面的新聞報道。同時,新聞記者需要關注各種媒體平臺,掌握多種信息來源,以便及時獲取新聞線索和相關信息。此外,新聞記者還要改變傳統的報道方式,采用更加靈活多樣的報道形式來滿足受眾的需求。例如,可以通過短視頻、直播、互動問答等方式來報道新聞,提高新聞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同時,新聞記者還應注重多平臺發布和跨媒體傳播,將新聞內容推送給更多的受眾。
融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需要掌握多媒體內容創作的技巧。鎮江文廣集團的新聞記者通過參加專業培訓、自學等方式,不斷提升自身的多媒體技能,熟練掌握各種硬件與軟件工具,以便進行新聞素材的搜集、剪輯及制作。同時,還要熟悉多媒體內容的傳播策略,確保新聞資訊能夠實時精準地觸達受眾。2021年鎮江文廣集團舉辦的“我為群眾辦實事”新聞發布會向公眾發布了集團領辦的各項難題是如何辦結的。其中,重點舉例了3個具體項目,講述了記者如何利用新媒體影響力在網絡端推介,幫助群眾銷售滯銷的農產品。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將群眾的故事進行發布,引起了社會關注,為群眾解決了實際問題。
增強跨媒體傳播能力
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新聞記者需要增強跨媒體運營能力,適應不同的媒體平臺和傳播方式。新聞記者需要掌握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傳播技能,以便在不同的媒體平臺上進行新聞報道。新聞記者還要了解不同媒體平臺的特點和受眾需求,以此進行有針對性的報道和傳播。同時,新聞記者必須改變傳統的信息處理方式,提高信息篩選和整合的能力。在采集新聞素材時,應注重多渠道獲取和交叉驗證,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在編輯新聞內容時,應注重內容的精煉和深度挖掘,提高新聞的價值和影響力。
融媒體時代,新聞報道手段不斷創新。鎮江文廣集團的新聞記者積極探索新的報道方式,如現場直播、短視頻等,以滿足受眾對新聞即時性和多樣性的需求。通過創新報道手段,提高新聞報道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例如,在鎮江文廣集團制作的百集黨史故事《光輝歷程》中,記者利用融媒體矩陣發揮“聚合效應”,用“活”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通過電視、網絡等多種渠道進行傳播,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黨史故事,營造了知黨、愛黨、聽黨話、跟黨走的濃厚氛圍。
提高新聞創新能力
在融媒體時代,新聞競爭日益激烈。新聞記者需要提高新聞創新能力,不斷推出新穎、獨特的新聞報道和欄目,吸引受眾的關注和喜愛。新聞記者需要關注社會熱點和民生問題,從中挖掘新聞線索和報道角度,為受眾提供有價值的新聞報道。新聞記者需要積極采用新技術和新手段,如無人機拍攝、虛擬現實技術等,提高新聞報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新聞記者需要加強新聞策劃和創意,通過獨特的報道角度和呈現方式,吸引受眾的關注和喜愛。比如2023年,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過程中,鎮江文廣集團全媒體采訪中心一直在思考策劃:選擇哪一個切入點來深度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并能夠較為集中地展示地方媒體和黨員團隊的力量?在了解鎮江實際情況后,鄉村振興的主題進入視線。“全國時代楷模”“最美奮斗者”趙亞夫、“全國誠實守信道德模范”糜林、新一代“新農人”代表魏巧等都具有重大影響。從江蘇的發展來說,要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鎮江的鄉村振興也需要高位奮進,進行更廣泛、更強大的宣傳助力。因此,全媒體采訪中心集體策劃了“鄉村‘鎮’興、全媒助力”行動,由融媒體記者走現場、亮身份、做報道,做文化旅游的推介人、鄉村振興的體驗者、生態農業的宣傳者、困難農戶的幫助人。一年當中選擇50個采訪對象,每周報道一個,全面生動展示鄉村振興的鎮江圖景。同時,通過《新聞鎮江》《看見大市口》《鎮江各地》等電視端媒體、新媒體短視頻等,向全市范圍進行全平臺發布,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融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需要具備融媒體思維,即跨媒體、跨平臺、跨行業的思維方式。鎮江文廣集團的新聞記者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強化融媒體思維,以適應新的傳播環境,并主動探索新的傳播方式和商業模式,推動融媒體事業的持續發展。例如,在鎮江文廣集團與師市融媒體中心的合作中,雙方通過推動合作共建、加強交流學習、實現平臺共享等方式,推動兩地新聞輿論工作聯動發展、共同進步。記者通過跨媒體、跨平臺的合作方式,擴大新聞報道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綜上所述,融媒體時代對新聞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新聞記者需要堅守新聞真實性、客觀性等基本原則,同時還要提高信息篩選和整合能力、跨媒體傳播能力和新聞創新能力等綜合素養。通過加強學習、團隊協作、與社會各界的聯系以及關注受眾需求等應對策略,新聞記者可以更好地適應融媒體時代的發展需求,為新聞行業的健康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未來的發展中,新聞記者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積極應對融媒體時代帶來的各種變化和機遇。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新聞記者可以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新聞行業的佼佼者。同時,新聞行業也需要加強對新聞記者的培養和支持,為新聞記者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條件,共同推動新聞行業的繁榮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鎮江文廣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