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闡釋工作,對于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國夢偉大理想極具價值。因此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探索論述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實踐路徑,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化研究,是文化工作者必須承擔的歷史責任。本文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任務內涵,從現狀和問題入手,分析優秀傳統文化“兩創”路徑選擇。
【關鍵詞】文化兩創;價值觀;時代化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0—078—0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圍繞其“兩創”積極開展深度研究與時代價值闡釋工作,對于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國夢偉大理想意義重大。有鑒于此,本文從文化“兩創”研究的內涵、目的和意義入手,著眼當前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問題分析,探討論述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路徑選擇,希望為全社會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工作有所裨益。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
優秀傳統文化經歷史沉淀而愈顯厚重,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極強的自我適應、兼容并蓄、與時俱進能力。隨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優秀傳統文化在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方面展現出更為突出的時代價值。在此形勢下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創”研究,成為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價值挖掘闡釋的一大基本準則。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任務內涵
文化“兩創”,即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去偽取真、 去粗取精”的基礎之上,結合時代需求和當前社會發展特點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化闡釋,融入新的具有時代特點的文化內容,從而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最大限度地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1]。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內涵需要從兩個維度去理解。一是優秀傳統文化的“轉化”維度。用時代語言、時代思維和時代需求理解闡述優秀傳統文化,去除落后的、封建的與當今社會格格不入的文化內容,轉化為積極地、健康地、有意義地,推動新時代國家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文化精髓。如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提取的政德文化、優秀家風家訓等,以通俗地形式展現出來,讓艱澀難懂的文化成為接地氣的群眾文化。二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維度。發展首先是傳承。以“優秀”為標準,積極弘揚符合時代發展的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其次是創新,就是對原有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擴容和外沿的延展,吸收、借鑒外來的、新出現的具有時代特點的文化內容,從而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產生新動能。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目的
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創”研究工作,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播、科學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和服務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方面極具價值。因此,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目的就在于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科學闡釋,推動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建設文化強國。研究目的有兩層含義,一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幫助樹立起強大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也是中華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所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工作的首要目的即在于此。二是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建設文化強國。中華民族數千年傳承歷經磨難,然而中華文化傳承未斷,展現出中華文明強大的包容性和韌性。新形勢下,要積極融入新時代這會主義文明建設需要,推動文化事業大繁榮大發展。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對于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實現中國夢意義重大。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是文化傳承發展的必要選擇。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在發展中不斷完善的。因此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創”研究是當前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途徑。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是建設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根植于中華文化文明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所以其文化根脈在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當前在日益激烈的國家競爭中,文化的影響力更為凸顯,是國家民族的精神所在。所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使其成為當代中國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顯得極為迫切。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能夠筑牢中國夢的文化根基。民族文化是民族存在發展的根本,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只有與時俱進和創新發展才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不竭的動力支撐。因此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能夠以先進文化引導民族精神和文化,筑牢中國夢實現的文化根基。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現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是當前各界的研究熱門,開展了大量文化“兩創”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暴露出在文化“兩創”內涵和任務認識不足和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不足的問題。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現狀
當前各地都極為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創”研究工作,相繼開展了系列文化“兩創”研究工作。如,開展了各類理論研討、立項了多形式多層次的優秀傳統文化“兩創”課題、進行了不同形式的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探索。一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高度重視。各地都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工作作為地域文化傳承發展的未來方向,積極開展各類文化“兩創”活動。以山東省為例, 制定實施《關于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新標桿行動計劃(2022—2025年)》,聚力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桿,書寫以文化人的新時代新篇章。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向實細發展。在經過幾年的醞釀和研究后,各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研究逐漸從泛泛而談的理論研究向具有實踐引導的方向發展。如,2022年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課題列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專項14類課題項目,2023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專項則將課題內容具化為“講好中國故事山東篇章、傳播好聲音研究方向”,表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研究方向,從泛到具的轉變。
(二)對“兩創”內涵和任務認識不足
各地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實踐經驗來看,多數地方對文化“兩創”的內涵和任務存在認識盲區。一是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課題提出社會背景、意義和要求等存在認識盲區。主要表現是缺乏對黨的文化“兩創”領域系統學習,不能正確處理守正與創新之間的關系不懂得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和巾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2]。二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發展的結合認識不足。在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實踐中存在重保護輕創新轉化,注重對文物文化的保護管理,缺乏地域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普及,以至于相當一部分人對當地的歷史人文缺乏了解認識。其根本原因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融入社會治理體系路徑和方法理解不足。以淄博市桓臺縣的王士禛紀念館為例,文物保護主體為全國(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規格高,然而在對外開放、宣傳文化方面略顯保守,注重在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講座宣傳,忽視了王漁洋文化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普及推廣,以至于許多本地人都對王漁洋較為陌生。
(三)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乏力
各地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工作最為集中的問題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闡釋乏力。主要表現在,一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投入不足。各地優秀地域文化多依托于當地博物館、文化館、紀念館或其他文化研究機構。但是縣級機構處于學術研究的末端,存在重行政輕研究現象,缺乏必要的學術研究環境,在研究崗位設置和研究人員的培養方面投入不足,研究人員不能全身心投身文化研究工作。多數基層文化研究人員也缺乏相關學術素養,開展文化研究能力弱,不能有效承擔起優秀傳統文化的科學闡釋工作。二是缺乏以優秀傳統文化思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禁錮了思維,缺乏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啟迪思維的能力。探索文化“兩創”道路時,不能有效結合當地社會發展實際情況,將當地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文化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三是優秀傳統文化應用方面的拿來主義。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無所不包,什么都能解決,只要社會需要,可以不加思考研究就能拿來應用。所以,許多紀念館、博物館甚至文化研究機構,掛有諸如政德教育、家風教育等牌匾,實際文化內容未能突出重點,開展相關研究拓展。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創”路徑選擇
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創”工作,文化研究是基礎,時代化應用是目的。因此進行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實踐探索,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化和生活化闡釋,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時代需求,進而推動文化自信文化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一)打造具有學術素養和創新精神的研究隊伍
文化傳承創新關鍵還是人的因素,因此具有較高學術素養和濃厚創新精神的研究隊伍建設作為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工作的突破口。一是注重對學術研究人員的培養和發展。把對學術研究人員的關心重視落實到行動中,建立研究人員的梯隊培養機制,為研究人員提供相對暢通的晉升渠道,鼓勵研究人員學術研究、學術創新,在待遇和榮譽方面向基層研究人員傾斜,從而營造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二是加強高層次人才的引入。構建市域內的人才政策設計,多措并舉,千方百計吸引人、留住人,并轉化為自身的人才儲備,從而壯大研究隊伍。高層次人才的引入,為打造具有學術素養和創新精神的研究隊伍具有積極效果。
(二)以價值觀引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實踐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工作研究,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滋養當代國人的精神世界[3]。以淄博市為例,就是要挖掘以齊文化為代表的優秀地域文化精髓,與當代社會價值需求相融合,闡發淄博優秀地域文化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強大的時代活力,不斷增強淄博市民的文化自信心和價值觀自信心。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要契合社會發展主流意識和核心價值觀。作為文化研究工作者,就是要緊盯時代發展趨勢,學習黨和國家在主流意識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并將其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研究成果,體現價值。二是要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時代化改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沉淀著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所展現的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價值遵循。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思想的解放,價值理念和追求,業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需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進行時代性改造。以淄博市桓臺縣王漁洋文化為例,王漁洋著作《手鏡》中,有“旗下人不可刑責”之文字。在王漁洋所處的清代,旗人地位高,處于特權階層,因此寫下該句。因此我們在學習中,要摒棄特權思想,挖掘這句話背后的故事,從“處事多思多想”角度進行時代化改造,以符合當今社會價值觀理念。
(三)創意賦能彰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
對于多數人來說,優秀傳統文化艱澀難懂,不符合時代潮流,難以接受。致使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陷入困境。在此形勢下,以創意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能,以“時代化、時尚化、城市化、生活化”思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科學闡釋,使其在新時代綻放文化魅力。一是創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表達方式。將厚重深邃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以輕松快意、生動活潑的形式表達出來,展現魅力,吸引注意。二是具有濃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新時代,文化創意如火如荼,成為創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載體。如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以書簽、透明膠帶、煙灰缸、繪本等形式,將故宮文物表現出來,獨具匠心,極大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廣普及工作。三是以創意推動文化的跨界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豐富,不局限于某一領域。因此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創”工作,需要打破行業界限,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跨界融合,才能不斷拓展其發展空間,覆蓋更廣受眾群體,在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求的同時實現真正的傳承發展[4]。如古風音樂的傳唱,將經典詩詞轉化為優美歌曲,進行時尚化、生活化編輯,使得古老詩詞文化換發新生。
參考文獻:
[1]葉葳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路徑探究[J].未來與發展,2023(3).
[2]肖太國,侯振.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實踐路徑——以山東省聊城市為例[J].內蒙古統戰理論究,2022(5).
[3]何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三個維度[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5).
[4]王麗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路徑探析[J].山東社會科學,2021(11).
作者簡介:魏柯(1985—),男,漢族,山東桓臺人,本科,群眾文化館員,研究方向為群眾文藝創作、全民藝術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