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燕
摘? 要:教學方法決定教學效果。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廣大教師開始重新審視當下的閱讀課堂,并創新了閱讀模式,拓展式閱讀便是其中之一。通過拓展閱讀不僅可以豐富學生語言知識,還能增長學生見聞,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基于此,文章以小學語文為研究對象,對拓展式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進行了研究,期望文章的討論能夠引起有關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豐富學生的視野,從根本上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拓展式閱讀;閱讀教學
一、小學語文拓展式閱讀的基本特征
拓展閱讀即立足教材內的某個篇章,拓展與其主題、表達方法等有關的作品,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為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其基礎特征如下:
第一,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在拓展式語文閱讀課堂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有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從學生學情出發,才能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進來,才能讓學生在教師引導、個人的學習中形成良好的語感,通過對閱讀內容的深入把握,強化學生的優秀品格。
第二,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是拓展式閱讀開展的實施者,只有明確目標、制訂相應的閱讀計劃,才能真正落實閱讀目標。自新課標理念滲透以來,教師的工作量有所增加,在教學中還是更加關注個人“主體”的發揮,忽視了“導”,難以讓學生把握閱讀的要點。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只有從思想上改變,在把握學生身心特點、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制訂科學、合理的計劃,才能將自身“導”的作用發揮出來。
第三,推動學生個性發展。拓展式閱讀的開展需要教師把握學生的不同,采取“差異化”模式開展教學,將學生的內在潛能挖掘出來,提升學生閱讀素養。另外,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自主訓練的機會與空間,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現自己的個性,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小學語文開展拓展式閱讀的意義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語文學習對人一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巨大的,關系著學生優秀品質、邏輯思維的形成。小學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對他們日后的發展影響深遠。而采取拓展式閱讀,不僅可以吸引學生參與其中,還能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發展。在拓展式閱讀引領下的學習中,教師通過把課堂內容積極向外延伸,可以建立起課內外聯系的體系,為學生構建語文能力發展的空間,讓他們在慢慢的品味中愛上語文。
(二)促進學生自身素養發展
小學語文是語言積累的階段,通過有序地安排課外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助力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而且通過長期的堅持,可以形成自身的魅力,言行舉止無不散發著“書韻”。由此可見,開展拓展式語文閱讀可以促進學生素養的發展,能夠為他們日后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閱讀與寫作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學生閱讀的過程就是積累素養的過程,通過大量地閱讀,領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行文結構,并可以將其應用于自己的文章中。在拓展式語文課堂中,教師還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如,將好詞佳句抄寫在本子上,寫閱讀心得,根據自己喜歡的片段開展仿寫或續寫。通過長期的堅持,學生會掌握豐富的寫作經驗。
三、小學語文拓展式閱讀開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容單一
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大都圍繞教材開展,無論是故事還是詩歌,都會以新課標、考試內容為核心,期望通過課堂來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將其應用于日后的考試中。在閱讀內容拓展上,教師也會根據教材內容開展,例如根據作者開展不同階段作品的閱讀。在這種內容枯燥、形式單一的拓展閱讀中,因學生不能全面把握作者在不同作品創作中的背景與心境,難以真正地理解文章,最終降低了拓展式閱讀開展效果。
(二)形式僵化
通過對拓展式閱讀教學的分析與研究可以發現:大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采取的是規范性的模式,雖然這樣的模式可以確保閱讀教學目標的實現,但因教師不懂變通,難以吸引學生參與,而且會讓學生產生枯燥感。小學正是探索欲旺盛的階段,如若不能從學生心理發展需求出發采取措施,勢必會加劇學生的抵觸心理。而拓展閱讀作為課堂的延伸,如若不能優化與改進,勢必會讓閱讀教學過于僵化,進而影響小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
(三)拓展閱讀過程簡單
通過文章上述兩點的討論可以知道:在拓展式語文閱讀中,教師大都從作者視角出發推薦文章,而這是教師主觀意見的直接反映。對小學生而言,忽視學生興趣的拓展閱讀,將無法發揮開展相應活動的應有作用。所以開展拓展閱讀要從學生群體出發,通過問卷調查、交流溝通,把握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興趣愛好,以此為基礎才能明確拓展的方向,才能將拓展閱讀的作用發揮到位。但當前的拓展閱讀,除了簡單選擇拓展方向外,忽視了課堂的成效性,最終降低了拓展閱讀效果。
(四)家長對學生拓展閱讀投入不夠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否具有良好的閱讀氛圍會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如若學生在沒有閱讀氛圍的家庭內,便難以形成閱讀的好習慣。調查研究顯示:針對學齡前的孩子,家長和教師都會選擇繪本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但隨著進入小學,學生的壓力加大,家長便將精力放在了提升成績上,很少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引導。另外,互聯網的發展,讓人們難以靜下心來閱讀一本書,這嚴重影響了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抑制了學生閱讀素養的發展。
四、小學語文開展拓展式閱讀的策略
(一)加強家校合作
學校和教師只有從思想上認識到拓展閱讀對學生發展的意義,樹立起閱讀的意識,通過加強合作為學生構建閱讀氛圍,才能吸引學生參與其中。例如,制訂閱讀計劃,利用學校的硬軟件資源為學生提供閱讀材料、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另外,家長也要發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與教師的溝通,關注孩子的表現,通過“親子共讀一本書”為孩子構建起好的閱讀氛圍,助力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
(二)立足篇章
小學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但受到自身條件與外部環境的雙重影響,在閱讀中產生差異是必然的。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拓展閱讀中,要看到并尊重學生的差異,立足篇章有效指導學生的閱讀,然后再從學生興趣出發為其推薦合適的資料,以保持學生持續閱讀的興趣,確保閱讀效果。例如,在《獵人海力布》的學習中,首先指導學生閱讀文章,認知生字詞,然后通過對海力布一系列行為的分析,讓學生把握海力布“舍己為人,甘為他人犧牲”的優秀品質。在閱讀的最后,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為其推薦《聚寶盆》《一幅壯錦》等民間故事,通過拓展閱讀使其深化對這一主題的理解,進而達到最大限度的閱讀效果。
(三)小組合作
學生的思維、興趣天生存在差異,通過閱讀篇章,學生可以產生不同的感悟。為了確保閱讀課堂的有序開展、真正提升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在交流中發散思維、拓寬閱讀視野,進而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例如,在教學《陶罐與鐵罐》時,教師便要在立足單元主題的基礎上,為其推薦合適的寓言故事,如《小柳樹與小棗樹》《螞蟻和蟬》《北風與太陽》等,然后根據學生的能力、興趣將其劃分為若干小組,并下發閱讀任務:“認真讀一讀,思考一下,這幾篇文章共同講述了一個什么事情?通過閱讀,你有哪些體會?”通過學生的閱讀、思考與交流,最終將小組討論的結果展現出來,教師再根據各小組的討論情況加以指導,以深化學生的閱讀體驗與感受。在上述的閱讀課堂開展中,不僅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而且提升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推動著語文閱讀教學的有序開展,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為學生提供表達空間
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喚醒學生內在的欲望。但小學生因生活經驗淺、認知弱的情況,難以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文章故事、主題,進而抑制了閱讀興趣的發展。因此,教師要通過組織活動為學生提供表達的空間,通過他們的分享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確保拓展式閱讀課堂的有序開展。
例如,在《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根據文章主題為學生推薦《小牛頓》,并發布閱讀任務:“將自己的閱讀感悟以筆記的方式整理出來。”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開展討論,意在發散學生思維的同時,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同樣強化了學生的理解與記憶,推動著拓展式閱讀教學的持續開展。
(五)巧用朗讀
朗讀是閱讀的一種形式,在強化學生語感、提升學生閱讀水平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學生語感的強化,需要教師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激發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通過朗讀了解文章主要內容,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第二,基于朗讀內容,設置問題,讓學生一邊思考一邊朗讀,以保持他們朗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的閱讀教學中,首先教師要根據主題組織學生朗讀,并提出問題:“小壁虎都向誰借了尾巴?這些動物的尾巴有哪些作用呢?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回來的?”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對文章開展思考,這可以深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蜘蛛網店》,讓學生帶著學到的閱讀技巧自主開展這篇文章的閱讀,以在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助力學生更好地發展。
(六)與其他學科融合
語文閱讀拓展不僅存在于學科內部,更要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比如與數學、自然、社會等學科的融合。語文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為目標,是各學科學習的基礎。考慮到小學生形象思維的特征,他們更喜歡趣味性、多樣性強的課程,而通過加強各學科的聯系,可以將拓展閱讀推向多元化的視角。
例如在《月光曲》的學習中,教師一邊為學生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一邊指導學生閱讀,在這種直觀的視聽體驗中體會文章的美。現行版本的語文教材內不乏古詩文,優美的意境、簡練的語言不僅是詩人情感的濃縮,也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將語文與繪畫結合起來,如,在學完《望洞庭》這首古詩之后,引導學生根據古詩的描繪,根據自己的想象,繪制一幅秋月湖光山色圖,一邊賞析一邊繪畫,讓美直達學生的內心。
(七)組織讀書活動
以課堂閱讀為主題,組織讀書活動可以吸引學生參與其中。但讀書活動開展要突破固定模式,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現狀進行組織,通過不同類型讀書活動的開展,保持學生的探究熱情。例如,在學生參與讀書活動中,對自己觀點的描述,教師要端正態度認真聽取學生的觀點,再根據學生的思想發展情況做出指導。
例如,在《北京的春節》這篇文章的學習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以文獻資料、網絡等方式整合中國傳統節日,并從來源、慶祝方式、節日內容、節日意義等角度將其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現出來,然后在第二天的課堂中開展分享。通過本次讀書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學生了解了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而且強化了學生的民族精神。
綜上所述,開展拓展閱讀不僅可以激起學生的閱讀熱情,還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在日后的閱讀教學開展中,教師必須從思想上重視,要革新理念、優化模式,為閱讀課堂注入生機與活力,保持學生對閱讀的探究興趣,強化閱讀教學效果,助力學生的全面提升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毛金玲. 拓展式閱讀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現代農村科技,2021(02):83-84.
[2]賈興麗. 小學語文開放性閱讀教學方法探究[J]. 林區教學,2021(06):75-76.
[3]鄭秀文. 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路徑選擇[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16(09):21-22.
[4]蔣鳳鳴. 淺議小學語文拓展性主題閱讀的實踐探索[J]. 中外企業家,2019(14):194.
[5]張濤. 拓展閱讀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 甘肅教育研究,2022(03):103-106.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