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論文為代表的科研產出是衡量高校師生學術能力的重要指標。文章采用貝葉斯網絡搭建論文發表的影響因素樹,以新疆大學為作者單位,檢索中國知網數據庫2020—2022年收錄的社科類學術論文,通過Python軟件爬取2450篇文章的特征數據,運用Netica軟件探賾論文發表的影響因素。根據貝葉斯網絡分析結果,為該單位的科研工作提出建議。
關鍵詞:貝葉斯網絡;Netica;核心期刊;論文發表;科研產出
中圖分類號:G35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136(2023)06-0052-11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cial Science Papers Publishing Based on Bayesian Network:Case Study of Xinjiang University
DING Qingyuan
Abstract: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represented by papers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academic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uses Bayesian network to build a tree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aper publication.Taking Xinjiang University as the author unit,this paper retrieves the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papers collected in CNKI database from 2020 to 2022,crawls the characteristic data of 2450 articles through Python,and uses Netica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apers publication.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Bayesian network analysis,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of the unit.
Keywords:Bayesian network;Netica;core journal;publication of paper;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0 引言
目前,新疆大學社科類科研產出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并且近3年被核心期刊收錄的文章數量有所增長。但是社科類論文產出仍面臨一些瓶頸,諸如:核心期刊論文占比較低、高質量論文增速漸趨放緩、文章整體被引率不足等,禁錮了社科類科研成果轉換效果,減少了同其他高校、科研機構的學術交流機會,降低了科研水平的認可度,使得該校社科類部分學科在學術評估過程中處于劣勢。擴大核心期刊論文比例,提升文章的影響力,是突破科研產出瓶頸,增強單位學術能力認可度的關鍵舉措。進一步分析發現,論文最終被何種層次的期刊錄用,同文章的屬性特征有著一定的相關性,作者數量、標題結構、學科分布、投稿季度等都會影響文章的發表。本文在數據挖掘的基礎上生成貝葉斯網絡,分析論文發表過程中的影響因素,為新疆大學社科類培養單位推進論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研究成果的影響力、提升科研產量提供參考。
1 期刊論文發表的影響因素
高校、科研機構被收錄和引用的文獻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該高校、該機構的科技水平越高,綜合科技實力越強[1]。科研論文的數量和質量是學術評估、職稱晉升、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探析論文發表背后的影響因素成為研究熱點。根據中國知網數據庫收錄的有關期刊論文發表影響因素的學術論文數量及其增長幅度,可以將此類研究劃分為3個階段:①2010年之前。該階段期刊論文發表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尚未成為熱點,文獻數量較少,研究基本處于低迷狀態。②2010年至2018年。相較上一階段,這期間有關期刊論文發表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在數量上有所爬升,說明學界已經開始關注到期刊論文發表影響因素的價值和意義。③2018年至今。相關研究成果數量漲幅較大,盡管期間有所波動,但仍保持較高水平,這說明有關期刊論文發表影響因素的研究,近期有成為研究熱點的潛力。
從學科視角來看,學界主要通過高等教育、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醫學教育與醫學邊緣學科、出版、科學研究管理等視角,著手探索期刊論文發表的影響因素,其中,高等教育學科視角占比最大,其次是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視角,二者合計占比52.84%。在主題和研究模式上,學界主要聚焦學術論文、科研產出、論文發表、高校教師等主題,采取文獻計量學、結構方程模型等方法進行探索。就研究結論而言,影響論文發表的因素類型如下:①期刊特征。高雪山等通過對國際著名檢索系統收錄情況的分析,指出編排規范、出版周期、英文寫作規范、引文數據會影響期刊論文的發表[2]。②作者特征。葉敏指出研究生培養學制、作者順序、通信作者、年齡分布等都會成為論文收錄與否的影響因素[1]。③學科分布。學科特征、公眾認可機制、學科期刊辦刊情況會影響到相關主題的論文發表,從而造成不同學科發表難度系數的不平衡性。張曦文等采用科學計量學的研究方法,對1998—2017年間所發表的SSCI論文數量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各學科研究領域的論文數量和影響力呈現出顯著差異[3]。④文章的結構和質量。陳宸等將論文質量劃分為形式質量和實質質量,即文章篇幅、參考文獻、圖表等因素會影響審稿過程,并同文章錄用顯著相關[4];文章的學術價值、論證完備程度、學術創新程度等也會影響論文發表[5]。
2 判斷因素影響力的貝葉斯網絡
2.1 貝葉斯定理
2.1.1 先驗概率
結合論文的具體特征搭建概率矩陣,預測論文發表過程中各因素的重要性,將條件A發生的概率記作P(A),則稱P(A)為A的先驗概率[6]。
2.1.2 條件概率
當文章滿足相應具體特征時,其被不同層次期刊錄用的概率則被稱為條件概率。若將文章的具體特征設置為條件Am,期刊層次設置為條件Bn,則P(Bn|Am)表示當文章具備某些具體特征時,其被不同層次期刊錄用的概率;反之,P(Am|Bn)表示文章被特定層次的期刊錄用時,其所具備具體特征的概率。條件概率計算公式如公式(1):
基于上述貝葉斯定理,可以對期刊論文發表過程中的影響因素進行推演,從而判斷影響因素的優先級,為促進單位學術產出提供依據。
2.2 貝葉斯網絡
貝葉斯網絡已經成為表示和處理不確定信息的有效工具,一個完整的貝葉斯網絡包括一個有向無環圖和對應的條件概率參數表,它們分別從定性和定量角度表示出節點之間的依賴關系[7]。貝葉斯網絡在自動化技術、計算機應用軟件、電力工業、安全科學與災害防治等領域廣泛應用,成為趨勢預測、故障診斷、風險評估、可靠性分析的重要方法。社科類論文的發表是一個復雜事件,采用貝葉斯網絡的分析方法,能夠估算解釋變量對論文發表的影響力大小。
貝葉斯網絡由假設節點和事件節點構成,設置期刊論文發表的具體特征A1、A2、…、Am為假設節點,期刊層次B為事件節點,則可以通過假設檢驗,預測相關因素對論文發表的影響力。結合已有文獻的研究結論搭建貝葉斯網絡,將論文發表的影響因素進行歸類,根據具體節點搭建貝葉斯網絡模型。假設解釋變量滿足特定條件時,被解釋變量如論文被不同層次期刊錄用概率發生的變化,這一預測過程能夠衡量不同指標對期刊發表的影響力,提升預測結果的客觀性和真實性。貝葉斯網絡預測的前提是條件概率已知,因此,需要通過數據挖掘,獲取新疆大學師生近3年已發表的社科類論文的特征數據,再通過Netica數據學習機制獲取條件概率,進行貝葉斯網絡的假設驗證。
3 搭建論文發表影響因素的貝葉斯網絡
3.1 確定各因素先驗概率
表1列舉了論文發表影響因素的先驗信息,作為貝葉斯網絡的節點。假設節點和事件節點的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知網數據庫,其中,假設節點發生的概率為先驗概率,事件節點發生的概率為后驗概率。
3.2 搭建貝葉斯網絡
期刊論文發表影響因素貝葉斯網絡結構如圖1所示,節點可劃分為作者情況、基金項目、研究主題、文章結構、投稿季度以及期刊特征6種類別,作為同屬性節點隨機變量的集合。
假設變量存在復雜的嵌套關系,論文發表過程受到不同層次指標的影響,那么貝葉斯網絡則需要搭建變量間邏輯關系,提高指標影響力概率估計效果。如標題使用了外文字符、標點以及說明了研究模式或者方法,則文章標題的編排格式將受到影響,這是第一層次的邏輯關系;而標題編排又關系到期刊論文的發表過程,成為判斷文章價值高低、創新力度大小、期刊契合程度的重要依據,這是第二層次的邏輯關系。
3.3 概率分布
貝葉斯網絡可以通過概率計算,判斷文章合作類型、基金資助、篇幅安排等節點隨機變量對于期刊論文發表的影響力。根據新疆大學師生近3年已發表社科類論文的先驗概率,建立期刊論文發表影響因素的節點變量狀態值,以文章結構節點隨機變量為例,節點隨機變量狀態值如表 2所示。
4 案例應用
4.1 貝葉斯網絡數據的訓練
通過調用2450篇已發表論文的樣本數據表,對表1的節點隨機變量中A1~A16的16項假設節點,以及事件節點期刊層次的具體數據進行訓練,結果如圖2所示。
4.2 利用貝葉斯網絡判斷節點影響力
通過Netica軟件改變網絡中節點隨機變量的狀態,論證特定變量對期刊論文的發表是否存在相關性,先驗概率和后驗概率的變化幅度,反映了各變量狀態對文章被不同層次期刊錄用的影響力。
4.2.1 期刊論文發表影響因素的Reason分析
通過貝葉斯網絡的Reason分析,了解文章被特定層次期刊錄用的影響因素。假設論文全部被北大核心期刊收錄,即設置期刊層次節點狀態PKU的概率為100%,CSPKU、CSSCI和GI的概率為0,則可得出各節點的后驗概率。由于相關變量數量較多,此處僅列舉研究主題、是否有基金資助和標題是否使用標點3項節點隨機變量,如表3所示。
通過表3有關變量先驗概率和后驗概率的數值,發現研究主題、是否有基金資助和標題是否使用標點的后驗概率均發生了一定變化。通過先驗概率與后驗概率差值的符號,可以判斷期刊層次同各變量狀態的正負相關性。以研究主題為例,當論文被北大核心期刊收錄的假設成立,研究主題歸屬經濟學、社會學學科的概率上升了2.4%,歸屬歷史學、政治學、法學學科的概率下降了1.0%,說明文章的研究主題同其被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顯著相關。
4.2.2 期刊論文發表影響因素的Result分析
貝葉斯網絡的Reason分析結果驗證了假設節點對期刊論文發表是否存在相關性,為進一步檢驗相關變量對事件節點的影響力,需要進行貝葉斯網絡的Result分析。節點隨機變量先驗概率和后驗概率的差值,反映了其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力。
(1)作者情況對論文發表的影響
設置第一作者身份的節點狀態TEA的概率為100%,STU的概率為0,則可得出當文章第一作者為老師時,被不同層次期刊錄用的后驗概率。表4的結果表明,在該狀態下,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分別上升1.1%、0.2%和0.5%。反之,設置第一作者身份的節點狀態STU的概率為100%,TEA的概率為0,則可得出當文章第一作者為學生時,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分別下降1.3%、0.3%和0.5%。節點狀態由STU向TEA的轉變,使得文章被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有所上升,證明第一作者身份同期刊論文發表具有一定的相關性,老師比學生更容易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
分別設置合作類型和作者情況各節點狀態的概率為100%,得出文章被不同層次期刊錄用的后驗概率,計算可得出合作類型和作者情況對文章發表的影響力,如圖3所示。結果表明,當老師獨作和老師合作時,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節點影響力大于0,后驗概率有所上升,證明老師獨作、老師合作的文章更容易被核心期刊錄用。此外,也可表明,作者數量同文章發表的相關性程度較低,證明作者數量難以對文章發表產生顯著影響。綜上所述,第一作者身份和合作類型,是作者情況中影響文章發表的顯著變量。
(2)基金項目對論文發表的影響
設置是否有基金資助的節點狀態YES的概率為100%,NO的概率為0,則可得出當文章附帶基金項目時,被不同層次期刊錄用的后驗概率。表5的結果表明,當附帶基金項目時,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分別上升1%、0.3%和0.9%。采用同樣的方式,設置是否有基金資助的節點狀態NO的概率為100%,YES的概率為0,得出當沒有附帶基金項目時,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分別下降1.1%、0.4%和0.9%。可以得出,基金項目同社科類論文的發表具有顯著相關性,按照貝葉斯網絡的預測結果,新疆大學近3年有基金項目支持的社科類文章更容易被核心期刊錄用。
(3)研究主題對論文發表的影響
設置研究主題的節點狀態THEME1的概率為100%,其他節點的概率為0,則可得出當文章的研究主題為地理、文理交叉、其他學科時,被不同層次期刊錄用的后驗概率。表6的結果表明,在該狀態下,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分別上升1.2%、0.9%和2.5%。同理,分別設置研究主題的節點狀態THEME2、THEME3、THEME4的概率為100%,其他節點的概率為0,則可得出其他研究主題的文章,被不同層次期刊錄用的后驗概率。表6的結果表明,教育、文學,經濟、社會學,歷史、政治、法律類別的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變化分別為-0.4%、-1.4%和-2.2%,-0.3%、-0.4%和2.2%,0.1%、1.6%和-0.9%。貝葉斯網絡的模擬結果表明,文章的研究主題與文章的發表顯著相關,近3年來新疆大學地理、歷史、政治、法律、文理交叉、其他學科的社科類文章更容易被核心期刊錄用。
(4)文章結構對論文發表的影響
設置標題類型的節點狀態SLT的概率為100%,MLT的概率為0,則可得出當文章標題采用單行撰寫模式時,被不同層次期刊錄用的后驗概率。表7的結果表明,在該狀態下,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分別下降0.9%、0.9%和0.6%。反之,設置標題類型的節點狀態MLT的概率為100%,SLT的概率為0,發現當文章標題采用雙行撰寫模式時,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分別上升2.7%、2.8%和2.0%。標題類型節點狀態由SLT向MLT的轉變,使得文章被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顯著提高,這說明文章標題采用雙行撰寫的模式,能夠顯著提升其被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
設置參考核刊文獻情況的節點狀態RANK3的概率為100%,其他狀態的概率為0,則可得出當文章參考核刊文獻數量為11~15篇時,被不同層次期刊錄用的后驗概率。表8的結果表明,在該狀態下,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分別上升1.3%、1.2%和1.2%。同理,設置RANK4的概率為100%,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分別上升2.3%、2.1%和2.0%。在RANK1~RANK4的數量區間內,伴隨著參考核心期刊文獻數量的上升,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逐步遞增,雖然在RANK5區間增長概率有所放緩,但仍保持著較高水平。表明參考文獻的質量和類型同期刊論文發表過程顯著相關,文章參考核心期刊文獻數量與其被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呈顯著正相關關系。
設置篇幅安排的節點狀態RANK1的概率為100%,RANK2、RANK3、RANK4的概率為0,則可得出當文章篇幅少于等于5頁時,被不同層次期刊錄用的后驗概率。表9的結果表明,在假設狀態RANK1發生概率為100%的情況下,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分別下降2.2%、2.2%和1.9%。說明短篇文章不容易被核心期刊錄用。采取同樣的計算方式,分別設置節點狀態RANK2、RANK3、RANK4的概率為100%,發現當文章篇幅分別為6~10頁、11~15頁、16頁及以上時,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分別上升2.9%、2.6%和3.2%,5.4%、5.3%和2.1%,4.3%、6.0%和2.6%。RANK1~RANK4的推演結果表明,伴隨著文獻篇幅的增加,文章被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有顯著提升,說明長篇文章更受核心期刊的青睞,篇幅在11~15頁之間的文章更容易被核心期刊錄用。
分別設置標題是否說明研究模式或方法、標題是否使用標點、標題是否使用外文字符的節點狀態YES的概率為100%,NO的概率為0,則可得出當文章標題分別說明研究模式或方法、使用標點、使用外文字符的情況下,被不同層次期刊錄用的后驗概率。
圖4結果表明,各節點在假設狀態YES發生概率為100%的情況下,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變化分別為0.4%、0.4%和0.3%,1.2%、1.2%和0.9%,0、0和0。說明文章標題是否說明研究模式或方法、是否使用標點同文章發表存在正相關關系,標題說明研究模式或方法、使用標點的文章更受核心期刊的青睞,另外,標題是否使用外文字符,同文章被錄用的相關性不強。采取同樣的方式,分別設置關鍵詞數量各節點狀態RANK1、RANK2、RANK3、RANK4的概率為100%,發現當文章關鍵詞數量分別為4、5、6詞及以上時,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分別上升0.1%、0.1%和0.1%,0.9%、0.9%和0.8%,0.3%、0.2%和0.3%。RANK1~RANK4的推演結果表明,含有4詞及以上關鍵詞的文章被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有所提升,使用5個關鍵詞的文章更容易被核心期刊錄用。
(5)投稿季度對論文發表的影響
設置投稿季度的節點狀態F1Q的概率為100%,其他狀態的概率為0,則可得出當文章在第一季度投稿時,被不同層次期刊錄用的后驗概率。表10的結果表明,在該狀態下,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變化分別為0.1%、-0.3%和0.4%。同理,分別設置S2Q、T3Q、F4Q的概率為100%,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變化分別為-0.1%、-0.5%和-0.2%,0.5%、0.9%和0.4%,-0.5%、0和-0.4%。結果表明,在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投稿,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較大。投稿季度同論文發表顯著相關,由于第一季度、第三季度避開了畢業季、課題結項等熱季,相較其他季度而言,這段時間投稿面臨的競爭壓力較小,使得文章被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有所上升。
(6)期刊特征對論文發表的影響
設置期刊地理區位的節點狀態FRO的概率為100%,INL狀態的概率為0,則可得出當文章投到疆內期刊時,被不同層次期刊錄用的后驗概率。圖5的結果表明,在該狀態下,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分別上升0.1%和2%。反之,設置INL的概率為100%,則文章被雙核心、南大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變化分別為0和-0.3%。因此該校師生的社科類高質量文章,更易發表在疆內的核心期刊。分別設置期刊屬性各節點狀態的概率為100%,則可得出期刊屬性對文章發表的影響。圖5折線圖的起伏情況表明,期刊屬性對文章被錄用的影響力較小,證明期刊屬性與文章被錄用的相關程度較低。另外,根據圖5折線圖的峰值變化情況,發現當文章投向季刊、雙月刊、月刊、半月刊、旬刊、周刊時,文章被錄用的概率呈現出不同的推演結果。表明期刊出版周期同論文發表過程密切相關,收稿量和用稿需求之間的矛盾關系,是影響投稿難度的重要因素。貝葉斯網絡模擬結果說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期刊出版周期的長短,與文章最終被錄用的概率呈現出一定的相關性,因而作者面臨的投稿難度和壓力也不同。
5 結果與建議
5.1 結果驗證
5.1.1 作者情況與論文發表的相關性
作者情況會影響論文的發表,其中作者合作類型與文章被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呈正相關。論文分析過程規范化以及期刊出版要求的提高使得獨立發表論文的難度顯著提升,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選擇合作研究[8]。Netica模擬結果表明,核心期刊青睞老師合作撰寫的文章,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通過老師間合作發文的方式,能夠顯著增加論文被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另外,以老師作為第一作者,也能夠提升文章被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作者的職業、職稱、單位層次、學術水平等往往是審稿人衡量文章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將老師作為第一作者,無形之中增加研究成果的可信度,使文章更容易在審稿人面前脫穎而出。
5.1.2 基金項目與論文發表的相關性
大量基金項目的設立,催生了大批科研成果,而刊發有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的科研成果逐漸成為評價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指標之一[9]。貝葉斯網絡分析結果表明,附帶基金項目的文章更容易被核心期刊錄用。申報基金項目既是爭取科研經費、學術資源、團隊資源等的重要途徑,也是影響后期團隊成員科研產出的重要因素。基金項目既可以凸顯作者的科研能力和學術功底,也可以使審稿人對文章產生“暈輪效應”,增加科研成果的說服力,提升文章競爭力。
5.1.3 研究主題與論文發表的相關性
探討科研產出與學科領域之間的關系,能夠加強對學科之間差異的理解,為科研機構決策者合理地評估本單位各個學科的科研合作提供參考[10]。變量控制分析結果表明,新疆大學近3年來有關地理、歷史、政治、法律、文理交叉、其他學科等主題的社科類學術論文,被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較高。
5.1.4 文章結構與論文發表的相關性
采用雙行標題、在標題中加入標點以及說明研究模式或方法能夠顯著提升文章被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使用5個關鍵詞的文章被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最高;Netica模擬結果表明,參考11篇以上核心期刊文獻的文章與其被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呈正相關;在11~15頁的篇幅區間內,文章被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最高。
5.1.5 投稿時間與論文發表的相關性
論文投稿難度呈周期性規律,在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投稿需求同文章發表壓力呈正相關,在畢業季、職稱評定、課題結項等熱季,投稿需求量的激增會造成期刊用稿標準的上浮,進而降低文章被錄用的概率。Netica模擬結果表明,第一、三季度是投稿的黃金時期,由于這段時間避開了投稿熱季,因此在這段時間投稿,能夠提升同等質量的社科類文章被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
5.2 思考與建議
5.2.1 完善科研合作機制
拓寬學術交流渠道,增加重要期刊文獻的引用比例,提高老師之間的科研合作程度。積極開設有關論文發表、文章撰寫方面的講座、課程,學習優秀的科研產出經驗,提升文章被國內高質量期刊錄用的概率。
5.2.2 動員師生申報課題
學校應當為師生積極爭取學術資源和科研平臺支持,建立科研資源協調機制,結合研究需要和興趣,引導跨學院、跨學科、跨方向的師生參與到對應課題中,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人力資源和學術資源,提升科研成果的廣度和深度。
5.2.3 進行學科融合研究
以新文科建設為導向,鼓勵師生打破專業壁壘,進行跨學科綜合性研究。
借鑒那些更容易被核心期刊所錄用的研究主題,如地理、歷史、政治、法律等的研究方法,進行研究模式和方法的創新,提升學術產出的創新性。
5.2.4 推進文章結構革新
文章標題往往是審稿人判斷文章創新性的重要指標,標題撰寫情況會直接影響審稿人對文章的第一印象。結合近3年的數據,發現標題中說明研究模式、研究方法以及在標題中使用符號的文章,被核心期刊錄用的概率較大,因此,在不影響文章整體結構和思路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在文章標題上進行創新。另外,可以適當充實參考文獻、關鍵詞、文章篇幅等。
5.2.5 把握文章投稿周期
投稿應當掌握論文發表的周期性規律,當期刊普遍處于收稿量較多、論文發表需求量大的時期,作者的投稿壓力和難度會有顯著上升。因此,師生應避開畢業季、職稱評定等時期,在投稿熱季開展科研工作,提升文章質量,在第一、第三季度的投稿淡季積極投稿。
參考文獻:
[1]葉敏.提高高校科技論文SCI、EI、ISTP收錄數的對策[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2(3):106-110,124.
[2]高雪山,王晶,鐘紫紅,等.國際著名檢索系統收錄我國高校學報的情況分析及應對策略[J].編輯學報,2007(4):301-303.
[3]張曦文,邱長波,崔晶,等.基于SSCI的中國社會科學國際科技合作主導地位及影響力變遷分析[J].情報科學,2020,38(11):134-141.
[4]陳宸,田素華.審稿周期與論文質量:來自SSCI經濟學期刊的經驗證據[J].經濟科學,2021(5):146-160.
[5]李曉彤,楊紅艷.學術評價中“核心期刊”應適用有度:基于核心與非核心期刊優秀論文質量對比分析[J].情報雜志,2021,40(6):193-199.
[6]TANABE K.Global analysis of continuous analogues of the Levenberg-Marquardt and Newton-Raphson methods for solving nonlinear equations[J].Annals of the institute of statistical mathematics,1985,37(1):189-203.
[7]PEARL J.Probabilistic reasoning in intelligent systems:networks of plausible inference[M].San Mateo,California:Morgan Kaufmann,1988.
[8]李磊,范子英.制度的扭曲:第一作者制度與論文合作[J].科研管理,2019,40(5):182-192.
[9]舒安琴,羅瑞,張耀元,等.科技期刊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標注失范現象的調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0,31(4):413-418.
[10]管翠中,李燁,張秋.論文合著規模與學科之間的關系研究:以20所世界頂尖大學為例[J].中國高校科技,2022(4):18-22.
作者簡介:
丁清源(1998— ),男,新疆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政治學理論。
收稿日期:20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