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宇 唐菲
摘 要: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已成為中國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文章介紹了內蒙古毛絨產業的發展狀況和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的現狀,分析了內蒙古自治區毛絨產業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存在問題,提出了內蒙古自治區毛絨產業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的建議。
關鍵詞:內蒙古,毛絨產業,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9.039
Research on Quality Infrastructure Collaborative Service of Wool and Cashmere Industry in Inner Mongolia
MA Hongyu TANG Fei
(Inner Mongolia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infrastructure and fully implementing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actions have become a strong driving force for China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ner Mongolias wool and cashmere industry and the status of collaborative services for quality infrastructur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llaborative service of the quality infrastructure of the wool and cashmere industry in Inner Mongolia,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quality infrastructure collaborative service of Inner Mongolias wool and cashmere industry.
Keywords: Inner Mongolia, the wool and cashmere industry, quality infrastructure, collaborative service
0 引 言
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是由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等共同提出。包括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要素,對于支撐產業升級、加強質量安全、保護消費者、促進公平競爭、推進國際貿易便利化、營造商業環境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已經成為未來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支柱。
1 內蒙古自治區毛絨行業發展及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現狀
1.1 行業發展現狀
內蒙古是世界羊絨主產區、羊絨制品的重要加工中心之一,世界山羊絨產量中大約70%產自中國,我國山羊絨產量中大約40~50%產自內蒙古。2021年,全區綿羊毛產量120,553.9噸,占全國總產量的33.84%;全區羊絨產量6109.14噸,占全國羊絨產量40.45%,均排名全國第一。內蒙古有三大類五個優質絨山羊品種:內蒙古白絨山羊(阿爾巴斯型、二狼山型、阿拉善型)、烏珠穆沁白絨山羊、罕山白絨山羊,有國內知名行業品牌“鄂爾多斯”“鹿王”“東黎”等,內蒙古毛絨品質優良享譽國內外[1]。
毛絨產業是內蒙古的優勢特色和民生產業,全區共有12個盟市,其中11個盟市涉及毛絨產業,全區規模以上毛絨加工企業160余家,從業人員約7萬人,纖維原料及制品銷售收入約200億元。內蒙古自治區為保護振興羊絨產業,提高羊絨產品市場競爭力,2009年發布《關于扶持羊絨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2013年印發《關于振興羊絨產業的意見》,頒布《內蒙古自治區毛絨質量監督管理辦法》。此外,《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工業和信息化發展規劃》《內蒙古自治區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方案》《內蒙古自治區綠色農畜產品加工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關于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都對內蒙古建設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促進毛絨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重要部署[2]。
同時,我們也看到除少數品牌外,內蒙古大多數毛絨業企業依然規模小,創新能力弱,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低。多年來,內蒙古自治區羊絨系列產品的出口量和銷售量穩居全國第一,但真正以自己的品牌出口銷售的不到總出口量的10%。當前,自治區毛絨產業應以國家、自治區促進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大力建設NQI一站式服務為契機,抓住機遇,縮短與世界差距,堅持科技創新、品牌戰略,發展高端羊絨制品,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促進智能制造、綠色發展,加強行業自律,提升內蒙古羊絨產業核心競爭力、創新能力和市場占有率[3]。
1.2 NQI協同服務現狀
充分發揮自治區級專業技術機構和行業龍頭技術力量,在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認證認可領域開展多維度協同服務。
(1)標準。內蒙古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國家毛絨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翻譯轉化了國際毛紡組織(IWTO)國際標準8項、發布ISO國際標準1項、修訂ISO國際標準3項、制定了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共58項,同時服務標準化養殖示范區建設,指導建設了1個示范旗、4個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區。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制定了國際標準3項,國家標準10項,行業標準10項,團體標準11項,地方標準3項,企業標準25項;內蒙古鹿王羊絨有限公司參與制定2項國家標準,參與修訂60余項行業標準,40多項行業標準審稿;赤峰東黎羊絨股份有限公司參與3項行業或團體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2)計量。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計量所,經原鄂爾多斯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評定,承擔企業計量設備的維修、維護、檢定工作任務。
(3)檢驗檢測。目前,內蒙古自治區毛絨行業具有全項檢測能力的機構有呼和浩特中心實驗室(內蒙古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內蒙古東科紡織品檢測服務有限公司(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具備部分檢測能力的機構有鄂爾多斯市產品質量計量檢測所、錫林郭勒盟產品質量計量檢測所等毛絨主產區和集中交易地設置的現場實驗室。
(4)認證。毛絨行業目前在國內沒有強制認證。自治區行業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國際行業相關認證體系建設,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通過Standard 100 by Oeko-Tex信心紡織品認證、STeP by Oeko-Tex持續紡織認證(最佳級別的三級認證)、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Detox by Oeko-Tex有害物質零排放認證、能源管理體系認證、GRS全球回收認證和山羊絨業可持續GCS認證;鹿王羊絨有限公司通過質量管理、環境管理和能源管理體系認證,職業健康安全體系認證,生態紡織認證等;赤峰東榮集團通過GOTS認證(有機羊絨國際認證)、GRS認證(國際回收羊絨認證)和 GCS(國際好羊絨認證)。
(5)服務企業。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服務綠色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行動,質量基礎設施各有關要素技術服務力量為自治區毛絨生產加工企業制定精準服務方案,深受企業好評。搭建“蒙檢在線”平臺,以毛絨行業為典型行業試點,為企業提供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認證等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還可發布毛絨電子拍賣交易信息,毛絨資源情況、生產加工信息,纖維紡織研究成果等信息。
1.3 毛絨行業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成效
第一,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檢測服務。構建形成“一核五驅”毛絨檢驗檢測新格局,打通毛絨檢驗檢測服務產業發展的“最后一公里”,降低毛絨行業檢測成本,提高檢測效率,滿足毛絨產業對檢測技術便捷、經濟的實際需求。第二,遏制羊絨變粗的趨勢。為有效遏制山羊絨變粗的發展趨勢,自治區指導打造了1個示范旗,4個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區;實施免費動態檢測山羊絨活體細度,年均檢測絨山羊近2萬只以上,并根據檢測結果指導農牧民進行優質品種的篩選飼養和繁育,使山羊絨的整體品質從源頭上得到了提升。第三,建立優質優價價格機制。為企業節約交易成本,幫助企業獲得信貸支持,增加牧民收入,促進形成毛絨優質優價的良性價格機制,年公檢山羊絨5000多噸,羊毛2萬多噸。第四,推動毛絨企業質量提升。組織專家服務工作隊,主動深入毛絨產區和企業,提供檢驗檢測服務和技術指導,聯合企業制定綠色標準,以高標準促進企業質量水平提升。第五,創新技術服務手段。搭建“蒙檢在線”平臺,以信息化手段集成自治區質量服務力量,在線發布994項服務事項,在線質量專家35名,零距離為企業持續提供質量基礎設施技術服務[4]。
2 內蒙古毛絨行業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存在問題
2.1 協同要素不全
目前,內蒙古纖維質量監測中心作為毛絨行業檢驗檢測服務的龍頭機構,其在檢驗檢測、標準服務中與龍頭企業積極合作并持續實踐,因此,行業檢驗檢測及標準方面已基本形成較為扎實的工作基礎。但計量及認證認可工作均由各自領域的技術服務機構完成,還未能與其他要素實現良好的協同。
2.2 技術人員有限
內蒙古毛絨行業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試點工作中,內蒙古纖維質量監測中心作為公益類事業單位,同時承擔著自身的公檢、科研等任務,依托“一驅五核”的檢測架構為內蒙古自治區全域毛絨行業開展技術服務需要更多、更專業的技術人員。
2.3 線上平臺有待優化
“蒙檢在線”目前覆蓋10個行業領域,入駐機構12家,質量專家35名,對于廣大毛絨行業企業來說,通過質量基礎“一站式”服務平臺提供的技術支撐力不足,毛絨主產區和集中交易地距離較遠,平臺服務范圍、服務時效性、平臺功能有待優化,毛絨行業NQI全要素的協同服務有待進一步加強[5]。
3 內蒙古毛絨行業質量基礎設施協同服務路徑
3.1 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實現NQI一站式精準服務
以深入服務企業為核心,破除現有體制機制、數據孤島壁壘,探索建立自治區NQI協同服務管理新機制、形成自治區NQI服務新格局。以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認證等質量基礎設施技術服務,“1+X”標準編審職業技能、首席質量官、知識產權等培訓服務,行業政策信息、毛絨產品質量追溯等監管服務等綜合措施加強全方位服務模式,整合行業資源,主動靠前服務,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充分發揮“蒙檢在線”平臺作用,通過技術服務、培訓服務、監管服務等綜合措施,讓企業及時享受NQI一站式綜合服務和綜合資源,為企業的優質發展助力。
3.2 服務小微企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要實現毛絨產業提質增效,關鍵在于全面提升中小企業質量水平。中小企業機制靈活、反應快、活力強,但在質量管理方面存在標準質量不高、質量管理不嚴、品牌美譽度不高等諸多問題。NQI一站式服務對接行業頂尖資源,以“一站式辦理、零距離服務”,幫助眾多小微企業產業鏈轉型升級,為企業提供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認證等服務。
3.3 “揭榜掛帥”促進企業創新
借助NQI協同服務推廣“揭榜掛帥”機制,千方百計挖掘和激發創新潛能,打破人才機制的條框限制,以不設門檻、不問出身、論功行賞為導向,激勵技術人員攻克毛絨行業技術難題,促使更多優秀科研團隊脫穎而出,在重大NQI科研攻關中大顯身手。鼓勵產學研融合,發揮鄂爾多斯、鹿王等毛絨行業龍頭企業作用,在有條件向中小企業轉讓優秀成果、帶動行業整體創新升級的同時,共同建立NQI協同服務創新基地,加快創新成果轉化。
3.4 壯大質量基礎設施人才梯隊
堅持需求導向、著眼“高精尖缺”,立足資源優勢,緊扣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重點引進毛絨專業人才。發揮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羊絨制品分技術委員會作用,發揮毛絨產業集群優勢,吸納專業人才進入自治區標準化專家庫、自治區首席質量官專家庫、自治區NQI協同服務專家庫,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平臺,為區域毛絨產業發展儲備人才,有針對性地定向培養優勢特色產業發展人才,實現優秀人才本土化;推進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培養更多的高精專工匠型人才,不斷改善人才隊伍結構。
3.5 助力培育世界頂級品牌
借助NQI協同服務,以“蒙字標”認證為抓手,引領自有認證品牌創立。引導企業開展“對標達標”行動,采用先進標準組織生產,提升標準水平,提高產品和服務核心競爭力,樹立產品和服務優質形象,引領質量水平提升。鼓勵原創設計,大力培養本土設計師,推動品牌精準定位,發展高端羊絨制品。充分利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標準化手段探索毛絨生產設計智能化、模塊化。大力支持各類國際性毛絨質量基礎設施協同發展論壇,毛絨制品博覽會、時裝周等大型活動,為世界甄選內蒙古毛絨尚品。
4 結 語
綜上,要大力推行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依托現有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和窗口,了解企業質量提升的實際困難和現實需求,綜合運用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質量管理等要素資源,回應共性需求,實施精準服務。
參考資料
[1]崔萬成.內蒙古自治區毛絨產業持續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J].中國纖檢,2020(7):102-104.
[2]內蒙古:小舉措推動羊絨產業大發展.[EB/OL].(2021-12-19)[2023-01-10].http://inews.nmgnews.com.cn/ system/2021/12/18/013242129.shtml.
[3]曹立.沿邊開放發展報告(2020-2021)[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369-382.
[4]內蒙古纖維質量監測中心以纖檢技術撬動產業升級 服務羊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EB/OL].(2022-02-25)[2023-01-10].http:// amr.nmg.gov.cn/zw/zyxw/202202/t20220225_2010029.html.
[5]“一站式”質檢服務 助力企業質量提升[EB/OL].(2023-02-02)[2023-02-10].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E0MDk zOA==&mid=2651901404&idx=6&sn=72d3e17e9cb92a5d277f4a f476900e81&chksm=84a32eb9b3d4a7af57d99ff5cbcf5faed4266fb 49afa6fb9e62bcfb37ef8336a961ac7b0a668&scene=27.
作者簡介
馬洪宇,工程師,主要從事質量和標準化研究。
唐菲,工程師,主要從事質量和標準化研究。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