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姜灶中學 施亞生
情境教學以切入快、針對性強為特點,圍繞某個知識點或者問題進行深入的講解,在課堂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教學情境通過一定結構化的關系進行呈現,突出主題,觀點鮮明,內容簡潔,邏輯清晰,因此受到教師以及學生的喜愛.下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巧用情境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助力.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從感知新的知識到理解知識,再到具體的操作實踐,需要運用復雜的思維進行思考和內化,這樣才能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一般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難以讓學生形成深刻的感性認知,因此需要大力推進游戲的應用,以游戲情境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搭建橋梁,提升課堂效率[1].
案例1投影
在教授“投影”這一章節時,學生對于物體的影像認識還停留在初步感知的階段,難以與數學知識取得聯系.因此,教師通過視頻游戲《手影戲》進行導入,如圖1,用手的不同組合表示出兔子、羊、牛等小動物以及“人像”.學生在看到這些影像之后,對于投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了好奇心,提出了許多問題,如手影戲是如何制作的?這和數學知識有什么關系?短短一分鐘的微課視頻深深地吸引住了學生,并激發了學生探究、創造的欲望,快速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課堂學習中.

圖1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優質的新課導入對于課堂教學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案例中教師運用游戲進行導入,通過有趣的游戲讓學生對“投影”這一知識產生形象直觀的認識,使原本復雜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從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礎,為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助力.
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品質,也是能夠持續推動學生主動求知的內在力量.初中生的理性思維和意志品質還不夠完善,自律能力還有所欠缺,駕馭思維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中,微課以豐富的視覺感官、生動的聲音和色彩豐富的畫面使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和具體,對學生的視覺感官形成正向刺激,增強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從而展現出得天獨厚、獨具特色的優勢,反映出數學知識的精彩與生動[2].
案例2二次函數及其圖象
在教學“二次函數及其圖象”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將二次函數的內容制作成微課進行教學,以優美的音樂為背景,依次展示二次函數y=x2,y=-x2,y=x2+1,y=-x2-1,y=-(x+1)2,y=(x-1)2,y=-(x-1)2等的圖象.這些函數圖象伴隨著背景音樂,像小動物一樣一個個跳躍出來,生動的教學情境再加上教師生動的講解,可以引起學生高度的學習興趣,提高參與的積極性.隨著畫面和音樂的變化,學生的感性和理性思維能夠統一起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微課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寓教于樂,改變了初中數學教學信息傳遞的結構,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不再覺得數學的學習是枯燥乏味和抽象難懂的.本案例中“二次函數及其圖象”這一課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僅僅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學效果不太理想.通過微課視頻的運用,在豐富的教學信息的互動傳播中,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畫面靈動,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都得以提高[3].
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核心與靈魂,只有深刻理解數學概念,才能靈活運用數學知識.數學概念具有抽象簡潔的特點,學生在學習數學概念的過程中常常覺得枯燥乏味,往往以記憶和背誦的方式進行學習,難以理解數學概念的本質,影響了解題能力的提升.在概念教學中運用情境策略,以學生熟悉的內容通俗地講解數學概念,深入淺出地揭示深奧的數學本質,從而能夠加快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提升學習效果.
案例3有理數
生活中離不開有理數的應用,但是有理數的概念卻較難理解,常常會出現混淆的現象.教師可以選取生活中學生能夠接觸到的“有理數”制成微課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有理數”的概念.如在超市消費了400元,氣溫下降了3 ℃,火車前進了200 km,汽車行進的速度為80 km/h等.通過這些生活中經常見的場景,引導學生對“前進與后退”“上升與下降”“收入與支出”這些變量的共同特點進行總結,進而歸納出“有理數”的概念,并對有理數進行分類,由此使學生對有理數的概念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數學概念是從具體數學問題和數學現象中歸納總結形成的數學核心知識,體現了數學知識的本質特征.本案例借助創設生活情境教學有理數的概念,提升了數學概念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強化了學生對有理數概念的掌握程度.除此之外,微課視頻中運用生動有趣的講解和趣味性的圖片,化抽象的數學概念為形象生動的內容,幫助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和思考,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復習課有利于鞏固學生所學知識,提升解題技能,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復習過程中教師需要立足學情,選擇合適的題目,突出復習的重難點,從而能夠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運用問題情境展開數學復習課,不僅能夠使復習工作事半功倍,還能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
案例4“概率初步”的復習
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并思考視頻中提出的問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難度的問題,以檢查復習的情況.
小明和小紅玩摸球的游戲,他們將4個形狀和質地完全一樣的小球裝到不透明的袋子中,這4個小球的顏色分別為紅、黃、黑、白,并分別標為1,2,3,4號.小明隨機摸出一個小球后再放回袋子當中,接著小紅再摸出一個球.
問題1請問他們摸出相同顏色的小球的概率是多少?
問題2請問他們摸出小球的數字之和為偶數的概率是多少?
問題3請問他們摸出小球號碼的乘積能夠被4整除的概率是多少?
通過觀看視頻,學生驗證自己思考的答案,從而鞏固概率的相關知識.
數學復習課是在重新整合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鞏固和強化,有利于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框架,深化理解所學知識.本案例運用問題情境的方式,動態地呈現了概率的產生過程,使學生對概率知識進行回顧和強化.同時,教師還通過微課精心設計了三種不同難度的問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能夠在短時間內使所有學生都能積極思考,進而提高思維能力,提升復習效果.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情境的巧妙運用可以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激發課堂活力,讓數學課堂綻放光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適時借助情境進行教學策略的優化,加強對具體教學情況的把握,鍛煉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凸顯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