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



初中英語教師整合單元授課內容,圍繞單元主題開展系統化大單元教學活動,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學習思路,使其收獲更多有意義的英語知識,還能借此培養他們整體的認知意識,提高其系統化學習的水平,進而提升其英語大單元學習的質量。因此,為了使大單元教學展現出應有的效果,下文從主題、目標、任務、活動四個視角出發,闡述教師圍繞大單元內容規劃教學準備工作,開展多樣化大單元授課活動,提高學生整體化英語認知質量的具體策略。
一、英語大單元教學的內涵
大單元英語教學突破了傳統模塊化教學的局限,教師需要立足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以學科教學材料為依托,以大單元主題為指導,統領大單元所有教學內容,依據學生實際學情,進行系統化、整合化課程教學,以此來打破單元各模塊知識之間的界限,促使學生構建系統化英語知識體系,提高其英語整體化學習水平,提升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在大單元學習活動中,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找到英語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建立更加完整的英語認知體系,進而提升遷移認知、系統理解、深入學習的能力,提升英語大單元整體化學習的質量。
二、初中英語開展大單元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立足教學材料,確定大單元教學主題
課程主題是英語大單元教學的核心要素,因而,確定課程教學主題是英語教師實施單元系統化教學的第一個步驟。主題的確定主要依靠英語教學材料,對此,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分析單元各個模塊所展示的英語知識,探究英語文本的內容主旨,了解單元知識的設計意圖。然后,教師再根據上述信息確定大單元授課的主題,進而明確系統化教學的核心。初中英語教材主要分為“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個主題語境,在大單元主題確定過程中,教師應當探究單元知識屬于上述哪個主題語境,然后再制訂相應的教學主題。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課程為例,此單元主題語境屬于“人與自我”和“人與社會”的范疇,單元文本內容圍繞“談論過去的事情”展開。第一篇文本的話題是“school trips”,其內容主要是文中主人公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游學經歷和游學感受;第二篇文本是Peter和Eric圍繞Eric上一周的旅行展開對話,同樣是描述過去發生的事情;第三篇文本是Helen和Jim講述6月15日參加學校旅行的經歷,分別表達了對這次參觀學校科學博物館的不同感受。另外,此單元習題練習部分也是圍繞已經發生的“參觀動物園”這一校園旅行活動展開。對此,英語教師需要根據上述內容,圍繞“一般過去時”英語時態設計大單元教學主題,如“用英語談論過去的旅行經歷”“用英語談論過去發生的事情”。教師結合英語教材內容,制訂大單元課程主題,能夠進一步明確課程教學的核心,同時掌握大單元教學的意圖。
(二)整合授課內容,設計大單元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是教師開展大單元授課活動的重要前提,而教學目標則是大單元教學最終要達到的授課目的。對此,在實施大單元教學之前,英語教師需要合理整合單元知識,科學制訂單元認知目標。首先,教師需要了解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然后再根據單元知識、英語核心素養要素,圍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規劃大單元授課內容,設計滿足其真實求知需求的課程目標。
以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 3“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課程為例,此單元圍繞“比較人物外貌長相及個性特征”展開,屬于“人與自我”主題范疇。在大單元教學之前,教師需要融合學科核心素養,根據班級學生實際需求,結合英語教材整合單元授課內容,制訂相應授課目標(見表1)。
英語教師通過整合單元知識,設計大單元課程目標,既可以系統化地教授學生知識,開展單元整體化探知活動,又能讓學生快速找到課程探知的方向,進而提升其系統化學習的效率。
(三)圍繞課程目標,制訂整體化教學任務
教學任務是實現英語大單元教學目標的關鍵載體。在大單元教學要求下,英語教師需要圍繞課程標準和單元授課目標,依據英語學科特點,合理設計大單元授課任務。另外,教師在設計探究任務時,需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其個體發展的需要,尊重他們的差異化學習特點,制訂難易程度不同的大單元知識探索任務。
以人教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下冊Unit 6“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課程為例,此單元的教學主題為“學會閱讀和講述中西方的故事與傳說”,其內容包括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中國名著《西游記》,以及西方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衣》。而單元教學目標為:理解單元文本意思,明白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掌握相關的詞匯、語法知識,能夠用英語流暢地講述故事。對此,教師需要圍繞上述內容,根據班級學生的差異化認知水平,設計不同的大單元探知任務(見表2)。
英語教師布置難易程度不同的大單元授課任務,能夠有效降低學困生的單元化學習壓力,同時,增強學習任務的合理性與層次性,進而提高班級學生的整體認知質量。
(四)基于實際學情,開展大單元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是落實大單元英語教學的主要方式。在大單元授課過程中,教師需要借助各種教學手段,將英語教材中某一單元的各模塊內容進行合理關聯,開展整體化知識探索與研究活動,讓學生通過完成各種探知任務,了解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構建更加系統、完整的大單元英語知識體系。另外,教師還可以借此培養學生的整體化認知意識,提高其英語知識單元化梳理與整合的能力。下文以人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全一冊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課程為例,詳細說明大單元群文閱讀教學、思維導圖教學的具體方法。
1.創建群文閱讀教學活動
在英語課程中,大單元群文閱讀教學指的是教師將單元多篇文本進行科學整合,引導學生在某一時間段內采用綜合閱讀、對比閱讀的方式閱讀和理解教材課文,研究其中包含的單元英語知識,掌握英語詞匯和語法正確用法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需要通過完成大單元群文閱讀任務,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單元文本系統化學習的水平。
在“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大單元教學課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閱讀Section A 2d、Section A 3a、Section B 2b三篇英語文本,理解每篇文本的意思,研究其中包含的英語詞匯、句型和語法知識。例如,Section A 2d文本是克拉拉和本針對泰國清邁的潑水節進行交流討論;Section A 3a文本圍繞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展開,介紹了中秋節的節日文化和節日習俗,講述了“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Section B 2b文本圍繞西方的圣誕節展開,介紹了圣誕節的真正含義和節日文化,細致講述了《圣誕歡歌》這個故事。在群文閱讀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理解文本的意思,還要分析文中的重點詞匯和句子。比如,了解lantern,punish等詞匯的詞形變化,掌握wish,lay等短語和句型的用法,知道賓語從句和感嘆句的用法。同時,學生需要理解文中各國節日文化的內涵,了解不同節日的不同習俗,提高英語閱讀與理解的能力。
2.創建思維導圖建構活動
在大單元知識鞏固與復習環節,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工具,開展單元知識系統化整合活動,帶領學生構建完整的大單元英語知識體系。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知識整體化復習的效率,又能培養其單元知識梳理與整合的能力,讓他們了解各知識點之間的關聯,使其對英語大單元內容形成清晰、完整、有邏輯的認知。
在“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大單元課程復習環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提煉此單元重難點知識,將其按照不同類型進行分類與整合,如單元短語、單元語法等,然后再運用邏輯思維構建大單元思維導圖。(見圖1)學生通過繪制大單元思維導圖,既可以加深對單元知識的記憶,知道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又能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和知識整合能力,提高單元復習的效果。
編輯:張俐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