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要錨定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守牢安全底線,健全保障體系,推動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要根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需求、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集中解決力度,著力抓好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發揮好先行探索示范帶動作用,開展全民行動,推動局部和全局相協調、治標和治本相貫通、當前和長遠相結合。要加強組織領導,結合地方實際分類施策、分區治理,精細化建設,通過一項項具體行動推動美麗中國目標一步步變為現實。”
——11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時強調。
“要聚焦轉型引領,加快優化產業形態,以數字化賦能推進產業智能化發展,以綠色制造和循環經濟為抓手推進產業綠色化發展,聚焦強化服務、工農互促、產業跨界推進產業融合化發展,不斷提高廣東制造的‘含智量‘含綠量‘含金量。”
——11月16日,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出席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大會并講話時強調。
“要謀劃做好美麗中國建設任務分解,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研究分領域行動方案,建立健全美麗中國建設實施體系,研究制定成效考核指標體系,深化美麗中國建設地方實踐。要扎實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強部門聯動和政策協同,指導地方加快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應用,推動實現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為發展‘明底線‘劃邊框。”
——11月16日,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在主持召開部黨組會議時指出。
“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土地退化與荒漠化加劇,給人類生存與發展帶來嚴峻挑戰。這些挑戰在成因和應對措施上密切關聯,需要國際社會協同應對。近年來,‘里約三公約相關締約方大會先后達成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巴黎協定》、‘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等一系列雄心勃勃的里程碑成果,為全球協同應對土地、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問題提供了契機和平臺。全面有效落實這些成果,推動實現2030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是各締約方當前的首要任務。”
——11月17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作為CBD COP15主席簽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主席聯合聲明》并發表視頻致辭時指出。
“要深入學習貫徹好習近平文化思想,落實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決扛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加強謀劃、突出特色,創新推進生態環境領域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講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廣東故事。要認真貫徹全省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強化網絡宣傳,健全管理體系,提高網信工作水平,按職能守好網絡信息和意識形態安全南大門。”
——11月16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徐曉霞主持召開廳黨組會議時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