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亮?劉海蓮
青山環抱、綠水繞城。踏上梅州平遠這片土地,映入眼簾的處處是成片的綠意,讓人如同置身畫中。
平遠縣北臨贛南,東連閩西,南接潮汕,是粵閩贛邊客家圈中心區域,也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多年來,平遠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一以貫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特別是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為契機,平遠縣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突出綠美廣東引領,擦亮高質量發展鮮明底色。10月28日,中國生態文明論壇濟南年會上,梅州市平遠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規劃引領,繪就“生態藍圖”
2023年10月29日,來自粵閩贛三省17個縣(市、區)的1000多名徒步愛好者齊聚梅州市平遠縣,共同參與2023年第14屆北京國際山地徒步大會梅州·平遠站賽事。
筆者了解到,平遠是北京國際山地徒步大會在廣東省的唯一分賽站,依托優越的自然生態資源稟賦,平遠縣致力于將該項賽事打造為具有影響力的精品賽事。
“這里的山水太美了,以后還要來。”“每年來參賽都能領略到平遠不同角度的生態美。”在徒步過程中,參賽者一邊感受平遠山水之美,一邊體驗徒步運動的魅力,徒友們口中盛贊的生態美景正是平遠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
把生態資源視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視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平遠縣牢牢把握中央支持梅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振興發展的重要機遇,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立足縣域特色,高質量編制《梅州市平遠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規劃(2022-2030年)》,系統謀劃八大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工程,以最新理念、最新要求、最新技術做好平遠中長期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構建生態制度、安全、空間、經濟、生活、文化等生態文明建設體系。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平遠一以貫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全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精致小城·大美平遠”,綠水青山的顏值和價值持續提升,不僅向外界遞出風光旖旎的“綠色名片”,也讓當百姓在宜居宜業生態環境中過上幸福生活。
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平遠縣目前森林覆蓋率達77.55%,有廣東南臺山國家森林公園、廣東平遠龍文—黃田省級自然保護區和韓江水系重要支流柚樹河、黃田水庫等,獲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等稱號,于2023年5月獲評國務院林長制激勵縣,是全國獲評8個單位之一、全省獲評唯一單位。
綠色護航,打好“三大戰役”
“變化有點大,感覺整個縣城都變美了。”今年,從外地回到平遠縣城的群眾,都紛紛發出同樣的感慨。
近年來,平遠城市建設不斷發展,但城區排水管網建設相對滯后、城市內澇積水、水體黑臭等問題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突出短板。2022年,平遠抓住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的機遇,積極爭取資金實施城區排水內澇及污水提質增效綜合整治工程。城區人居環境不斷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稀土冶煉,人們印象中的重污染行業。去年9月,位于平遠高新區的廣東省富遠稀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遠稀土”),年處理5000噸中釔富銪稀土礦分離生產線異地搬遷升級改造項目投料試產,同步配套價值6000多萬元的廢水處理系統,在全國離子型稀土分離廠中率先實現廢水資源化利用,有效破解冶煉行業污染問題。這是平遠積極加快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生動寫照。
“平遠堅持‘生態立縣發展戰略不動搖,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立足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際,緊盯目標任務,強化工作措施,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梅州市生態環境局平遠分局局長陳啟明表示,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為抓手,平遠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凈土保衛戰,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果顯著,生態環境穩中向好。
2020至2022年,平遠生態質量指數(EQI)級別均為“優”,生態系統持續穩定。2022年順利通過國家生態質量考核,獲中央生態補償金1.96億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長期保持100%,連續七年居梅州市第一,2022年位居廣東省第三。主要河流省控斷面、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源和全縣農村飲用水源水質優良率均達100%,城區無地表水質量劣V類水體與黑臭水體,縣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
全域整治,催生“鄉村蝶變”
漫步在平遠縣八尺鎮角坑村干凈整潔的村道上,只見藍瓦白墻的村居與綠水青山相掩映,清澈見底的河水潺潺流動,成片的樹林郁郁蔥蔥,飽滿的果子掛在枝頭,構成了一幅優美的山水田園畫卷。
“做夢都沒想到角坑村變化這么大。”此前在縣城居住的肖大爺,看到老家的變化,直呼要搬回來住。他的印象中,此前村的沿路有一些牛欄、豬圈、土廁,環境臟亂差,溝里流的水也是渾濁有臭味的。“現在山更青,水更綠,村莊更美了,我們愿意回來生活。”
這些變化源自于平遠縣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積極開展道路提質工程、污水治理、廁所改造、垃圾處理、院墻粉刷、亮化工程等一系列整治項目。
平遠縣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并將其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通過縣領導掛鎮、幫扶單位掛村、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黨員和村干部包戶的方式,履行領導責任。制定《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方案》,劃定了農村房屋建設指定區域紅線,明確了農村公廁、生活垃圾處理、公共場所保潔、生活污水處理等管理方法。
據介紹,平遠縣目前已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全縣自然村100%達到干凈整潔標準,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100%,農村集中供水基本實現全覆蓋,行政村污水治理設施覆蓋率達73.5%。
平遠縣還堅持示范引領,逐年連線連片打造石正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工程、“20+10”示范村、39個“四沿”村和“兩線八鎮”,形成了一批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美麗鄉村,獲得中國最美縣域、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廣東省“美麗鄉村風貌提升示范帶”等榮譽,平遠縣委獲評廣東省鄉村振興先進集體。
生態領跑,助力“點綠成金”
在平遠縣石正鎮的郁郁山林里,成片的梅片樹長葉子,隨風搖曳。這一片片不起眼的葉子正是當地增收致富的“金葉子”——梅片樹枝葉富含右旋龍腦(即天然冰片),屬于珍稀藥材,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和高級香料。
此前,山林里的馬山村是個“煤礦村”,礦井關閉后很多農戶失業。2013年開始,政府引進企業引導當地農戶種植梅片樹,發展梅片產業。為了激發農戶種植熱情,當地還出臺免息補助政策,引入生物科技公司保底收購。目前,平遠梅片樹原料林超3萬畝,產值達2.5億元,小小的樹葉正帶領越來越多的鄉村走向富民興村的道路。
在上舉鎮,當地堅持產業興鎮,全力做好綠色發展大文章,做大做強臍橙、油茶、梅菜等特色農產品,延伸發展靈芝、養蜂等林下經濟作物,推動產業發展提檔升級,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注入新動能;同時,持續推進鄉村建設,以自然為美,留住鄉愁,全力提升農村整體環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平遠縣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全力壯大實體經濟,推動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
當前,平遠正聚力打造以銅箔和覆銅板、稀土新材料、鈣基硅基等為核心的百億級先進材料主導產業,創新發展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酒水飲品等多個新興和傳統優勢產業。
以總投資36億元的盈華高性能覆銅板為代表的一批項目實現投產,以總投資100億元的綠色鈣基產業園為代表的一批項目啟動建設,以臍橙、油茶、梅片樹、鐵皮石斛、林下靈芝為代表的特色產業不斷取得新成效,碳排放權交易、林業碳匯試點有序推進,全縣綠色產業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競相勃發的良好態勢。
平遠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成功躋身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行列,凸顯了平遠搶抓綠色發展機遇的魄力與眼光,也敲響了大美平遠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戰鼓。平遠縣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放大“綠色”優勢,厚植發展根基,提升發展品質,推進生態文明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