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闡述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的內涵,分析采用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實施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教學的積極意義,通過“客戶張先生在商場購買了一臺分體式空調后,售后服務人員上門安裝空調的崗位工作”的實例,提出根據工作崗位設定育人目標、根據工作過程科學設計教學、基于工作過程實施案例教學等教學對策,并就案例教學進行成效總結和教學反思。
【關鍵詞】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 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 中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32-0134-04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等文件指出,職業教育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優化教育結構,按照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要求完善各項教育教學標準,從而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銜接配套。由此可見,要想培育適應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切實提高技術人才培養質量,職業學校就要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促使教育教學與企業崗位工作過程對接。
中職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是以空調制冷設備運用和維護技術為主要學習內容的專業,旨在培養空調制冷、空調設備運行與維護的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可見這是一門注重動手實踐的專業。然而,據筆者多年的教學觀察發現,有不少學生存在實操主動性較低、實操能力較弱的問題。為了更全面地掌握學生學情,筆者對廣西桂東機電工程學校(以下簡稱我校)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學生做了一個簡單的調研,得出如下調研結果:約有65.00%的學生在課堂上“只看不動”,約有74.00%的學生“對本專業對接的職業崗位認知不足”。導致這些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過去我校該專業的教學與崗位工作存在脫節的現象,學生很少有機會進行生產實操。為了解決上述教學問題,筆者近年來在實施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的嘗試,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教學實踐效果。實施工作過程導向教學,首先要通過調研對應崗位職業標準和實際崗位工作要求,整理出典型的工作任務,然后把工作任務從簡到難進行重新組織,再從中提煉分析出所要學習的內容,最后再通過模擬工作場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種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習興趣和實操能力。這種教學模式既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又有利于培養有理想、有信念、有技能的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和建設者。
一、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的內涵及其優勢
(一)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的內涵及操作
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是由德國著名職業教育學者菲利克斯·勞耐爾(Felix Rauner)及其團隊在研究一系列已有成果及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職業教育理論。20世紀90年代,德國企業對生產一線的技術型、技能型人才提出了“不僅要具有適應工作世界的能力,而且要具有從經濟的、社會的、生態的和負責的角度構建或參與構建工作世界的能力”的要求,然而德國當時的職業教育存在較為突出的專業教學與真實工作相脫節的問題。菲利克斯·勞耐爾團隊提出這一教學模式就是為了有效解決上述教學難題,為德國企業培養更多適合工作崗位所需的專業技術人才。21世紀初期,我國將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引入職業教育領域。2003年,我國啟動“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首次提出了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概念。此后,教育部多次組織示范學校教師赴德國學習培訓,并結合示范校的課程改革實際,開始研發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嘗試將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有機融入職業教育各專業課程教學。
本文所說的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簡而言之就是以實際崗位工作過程為導向,將典型崗位工作任務作為教學內容,按照課程教學目標、學校育人方針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有效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該教學模式關注在工作過程中工作人員為開展生產、解決問題使用怎樣的工具、采取怎樣的工作方法,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如何使產品能更有效地滿足行業、企業及顧客的需求。在采用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分解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任務目標內容,即在工作中具體要做的事情;二是任務標準內容,即企業對生產過程的要求,以及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顧客要求;三是任務實施內容,即根據工作崗位的相關任務,使用合適的工具、具體的材料和方法。
在中職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教學中采取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是指根據該專業崗位工作需求和學生認知規律,把相關崗位的工作流程、專業知識和技能納入專業教學全過程,并根據崗位工作流程設計典型工作任務,然后把上述三個方面的教學內容融入典型工作任務,再將整個教學過程細分為確定任務、制訂方案、作出決策、實施過程、檢查控制、評價反饋等六個教學步驟。
具體而言,“確定任務”是指師生共同確定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和目標任務,并設法獲取與完成任務相關的信息;“制訂方案”是指學生根據確定的任務,依據國家規范、行業標準等自主確定完成任務的方法、程序、階段等,其間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作出決策”是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多個可能性實施方案中選擇最佳方案,然后進行實踐操作;“實施過程”是指學生按照規范和方案完成工作任務,其間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檢查控制”是指師生通過學習任務目標對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進行監督,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任務;“評價反饋”是指師生共同對工作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反饋,總結經驗、發現問題,以便學生再次實施該項工作任務時能夠高質量且快速地完成。
(二)采取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實施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教學的作用
在中職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教學中,采取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的目的是培養具有愛國主義情懷、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是知識傳播者,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收知識而是主動學習,這樣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在教學方式上不再是先理論教學后實訓教學,而是基于崗位工作過程實施專業教學,實現了理實一體化,并在教學過程中適當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三是在教學內容上緊跟社會、經濟的發展,以職業能力和工作崗位需求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能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四是在教學評價上,除了采取傳統的考試方式,還增加了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的評價,能更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五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從事生產活動的“工作人員”,成了“企業人”,有利于實現在校學習與崗位工作的有機對接,讓學生能清楚了解在企業生產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任務,有利于學生上崗后能更快、更好地適應崗位工作。
二、采取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實施中職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教學的策略
(一)根據工作崗位設定育人目標
目前,與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對應的工作崗位有制冷工、制冷空調系統安裝維修工和中央空調系統操作員等三個。根據這三個工作崗位的工作所需,我校針對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設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面向制冷和空調行業及相關技術服務企業,培養能夠從事制冷和空調設備的安裝、操作、調試、維修及產品銷售等工作,且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根據工作過程科學設計教學
采取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實施專業教學,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的教學理念,解決“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樣”的問題。具體而言,就是教師在詳細了解學生學情、熟練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明確典型工作任務,與學生共同制訂教學實施計劃,然后基于崗位工作過程實施課堂教學,最后由教師、學生、企業專家對教學過程、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效進行綜合、客觀的評價。下面,筆者以“客戶張先生在商場購買了一臺分體式空調后,售后服務人員上門安裝空調的崗位工作”為例進行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設計(如表1所示)。
(三)基于工作過程實施案例教學
在開展上述案例教學前,筆者首先按照工作崗位要求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設組長(兼操作員)、操作員、監督員(兼客戶)等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各組成員輪換扮演相關角色,合作開展學習。教學內容則根據空調安裝崗位的需求進行設計,這既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有效豐富學生的工作體驗。在具體教學中,筆者按照課前準備、課中施教、課后拓展等三個環節,將確定任務、制訂方案、作出決策、實施過程、檢查控制、評價反饋等六個教學步驟有機融入各教學環節。
1.課前準備環節
一是確定任務。在上課前,筆者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向學生派發工作任務清單,確定工作任務為上門安裝家用空調,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清晰理解工作任務。同時,筆者為學生準備售后人員服務禮儀、家用空調安裝規范和安裝選擇等學習資料,要求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規范學生的崗位工作行為。
二是制訂方案。學生按原定的分組情況明確本組各成員的職責,保證人人都能參與到學習中。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學習相關資料,再進行小組討論,最后擬定安裝空調的施工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
2.課中施教環節
一是作出決策。在實踐操作前,筆者要求各小組互相交流工作方案,通過學習交流增強學生友情,并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同時增強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特別是在學生對工作方案有不同的觀點和見解時,通過小組間交流探討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使其能夠更好地理解專業知識點。各組學生充分交流還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工作方案,確保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二是實施過程。學生根據工作安排,小組成員入戶時需出示工作證,小組長負責與客戶溝通,根據安裝規范與客戶共同確定安裝位置。操作員按照規范安裝室內機、室外機、導線和制冷管道,并對空調系統進行抽真空處理,連通管路;監督員負責監督工作實施過程是否按照規范操作,并做好詳細記錄。通過這樣的工作任務,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崗位工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
三是檢查控制。筆者要求各小組在空調開機前,再次檢查制冷系統管路的閥門是否打開、是否暢通,制冷系統是否有泄漏,電源線路是否符合要求等,最后開機、調試空調,并向客戶介紹使用說明和售后服務情況。這一步驟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質量意識和服務意識。
四是評價反饋。各學習小組組長匯總本組成員的意見后,對本次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向全班匯報工作實施過程、遇到什么困難、采取什么辦法來解決等。筆者對各小組任務完成過程和情況進行點評,指出存在的問題,補充學生沒有關注到的知識點,如在安裝時各組基本都采用室內機高于室外機的安裝方法,而不采用室內機低于室外機的安裝方法;同時表揚做得好的學生,鼓勵和指導潛力生,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營造和諧、良好的學習氛圍。
3.課后拓展環節
結合任務完成情況,筆者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家房屋布局情況,設計一個在自己家安裝空調的實施方案,要求學生分析房屋結構和所處環境,制訂空調安裝和調試方案,從而進一步鞏固和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從學習分體掛壁式空調安裝到自主設計空調安裝實施方案,既能有效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
三、采取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實施教學的反思及建議
通過采取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開展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教學,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教學效果。一是學生專業能力得到提升。在教學中,第一輪實操時有80.00%的學生完成了教學目標,而經過三次練習后,有超過94.00%的學生能夠在規定時間內按標準和要求完成工作任務,僅有約6.00%的學生因為沒有熟練掌握手工彎曲管道的操作技巧,導致管道變形而制冷劑不能正常流動,需要重新制作制冷系統管道而未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務。這些數據充分說明,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迅速掌握崗位工作的知識點和技能點。二是多元化評價讓學生更出彩。在教學中,筆者改變了過去的筆試、口試等評價方式,而是增加了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企業專家評價等方式,更注重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實操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評價標準上,筆者也不再是唯成績是論,而是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表現、學習成效。通過實施多元化評價,有96.50%的學生表示感受到了學習的收獲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有98.90%的學生表示學習變得更輕松、有效。
在實施工作過程導向教學中,筆者也遇到了一些難題,并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尋找解決難題的有效路徑。難題主要表現為:一是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所涉及的工作崗位主要是制冷工、制冷空調系統安裝維修工、中央空調系統操作員,尤其是空調安裝需要高空作業,但中職生都未滿18歲,沒有資格考取高空作業證,禁止從事高空作業,因此,實操只能在實訓室內進行,且要求安裝高度不能超過2米,導致學生難以體驗高空作業的難度,不利于學生工作能力的提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下一步將安排學生學習高空作業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規范,利用學校的高空作業實訓室,在充分做好個人安全防護的前提下,組織學生到升降吊籃中體驗高空作業。二是在教學評價方面,筆者雖然設計了相關評價表,但是還未形成一個較為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各項評價指標還不夠細化,而企業工程師也未能全程參與教學評價。因此,筆者今后將進一步細化評價指標、評價細則,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評價,同時邀請與我校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合作的企業工程師到校參與課程建設,把最新的工藝、技能、方法帶進課堂,將有效的評價方式方法帶入學校,推動產教融合邁進“深水區”。
為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在中職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教學中實施工作過程導向教學,不僅要按照工作的實施要求、技能要求設計教學內容,還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角色扮演、實訓活動等讓學生真實參與生產實踐,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清楚了解行業企業的生產操作流程,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從而為社會、企業輸送更多專業技術人才,為國家培養具有高尚道德品質、過硬專業技能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姜大源.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結構邏輯[J].教育與職業,2017(13).
[2]邱海英.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范式的應用價值、操作范式與特點表征[J].廣西教育,2022(27).
[3]吳全全,閆智勇.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范式的內涵與特征[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5).
[4]李文靜,吳全全,閆智勇.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范式下職業教育學習質量評價模式構思[J].教育與職業,2021(8).
[5]趙書琪.元宇宙賦能職業教育:價值意蘊、應用機理與實踐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3(44).
[6]徐涵.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證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注:本文系2021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匠心筑夢:基于工作過程的中職制冷和空調設備運行與維護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GXZZJG2021B066)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潘志鋒(1981— ),廣西陽朔人,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和暖通工程技術等。
(責編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