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陸亭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
教育是社會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實現社會目標的重要手段。伴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也在發生變化。但有一點不變的是,教育要為人民幸福、為社會發展、為國家昌盛和文明進步服務。為此,教育要達到“忘我”的境界,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為達成這樣的使命目標,教育就必須遵循規律,努力做好“自我”。
實施教育強國建設,教育要著眼于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教育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有著相互促進的關系,作為教育者,要將支撐國家強盛的責任放在重要位置。“教育強”和“強國家”的邏輯出發點是后者,教育有為才能有位。
實施教育強國建設,首先教育自身要強盛。當教育發揮了應有的作用,辦學也符合相應的規律,教育體系滿足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教育本身自然也就強大了。教育者在強國建設中要思考自己的責任,胸懷“國之大者”,干事創業。
實施教育強國建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按教育規律辦事。任何事業的發展都要遵循相應的規律,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違背規律的發展,將是曇花一現式的發展,有可能還會產生破壞性的效果。
教育有教育的規律,育人有育人的規律,學術有學術的規律,辦學有辦學的規律。規律的背后有生理、心理、腦科學等自然科學依據的支撐,也有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創造學等經過提煉的社會科學依據的支撐,需要我們以科學的態度與人文的情懷去面對。
面對世界百年變局和新一輪科技革命,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格局正在加速調整,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時不我待。如今,我國的教育、科技、經濟事業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經積聚起巨大的發展能量,一個輝煌的歷史時刻正在到來。教育,理應在強國建設中不負使命、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術發展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