漪江
如今,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機會到國外名校深造。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從小為孩子做好規劃非常重要。為此,家長需要為孩子設立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并進行以孩子為中心的因材施教,增強孩子的綜合實力。
美國的頂尖名校青睞怎樣的學生?美國對人才的評價看重哪些元素?近日,美國福特海斯州立大學數學與科學學院少年班(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AMS)院長Sherri Matlock女士來京交流訪問期間,就此話題進行了介紹。
Sherri表示,此次來到中國主要是對AMS少年班在中國區的候選人進行遴選。選拔活動分別在北京、蘇州、合肥、深圳、廣州等地進行。此次中國之行令她感覺不虛此行,來參加選拔的學生都很優秀,展示出了極高的學術水平和綜合實力,體現了中國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視。
“美國名校青睞怎樣的學生?”Sherri表示,這是此行遇到的中國家長問到最多的一個問題,其實美國名校的錄取過程是一個多維度評判的過程,涉及很多個方面。
第一,要看學生在高中階段GPA成績是否優秀,學校需要以此判斷學生是否有能力學習大學課程。之后,要看學生的SAT成績等是否達到學校的錄取標準。這個學術能力部分的評判約占綜合評價標準的60%。
第二,要考查學生的非學術發展能力。比如學生的演講力、領導力以及個人在相關領域取得的成果等。這些成績可以是學術類的、科技類的、競賽類的,也可以是藝術類的,但他們的成績一定是能從眾多學生中脫穎而出的。這個部分的評判約占綜合評價標準的25%。
第三,要了解學生的個人特質。一是通過推薦信,好的推薦信會讓學校對學生的品行、特點、能力等有更深層次的了解。二是通過校友面試,讓已經在讀或畢業的學長學姐與學生交流一個小時,判斷學生是否會是受大學歡迎的學生。這個方面的評判約占評價標準的15%。
在過去的30年中,Sherri作為顧問和課程指導專家,與中國學生有過深度的接觸。Sherri表示,來自中國AMS少年班的學生聰明且內斂。她認為,這與中國教育的培養模式及來自中國家庭的傳統觀念相關。
談及美國教育的培養模式,Sherri表示:美國比較注重孩子的綜合發展,注重發掘孩子的潛力;在家庭養育方面,注重家庭成員間的平等,注重孩子的情緒體驗和表現。美國的教育系統推崇教育的靈活性,倡導根據學生的資質和能力進行教育。如美國的少年班就是源于這種因材施教的理念。

Sherri介紹,很多中國學生剛入美國少年班時非常害羞,不敢表現自己,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太會使用學校的教育資源。由于少年班的生源主要是初三、高一、高二的未成年學生,這些孩子來到美國后,學校需要對他們進行監護,一對一地對他們進行學業規劃指導。比如,先了解孩子未來的目標院校,然后指導孩子選擇相關的大學課程,鼓勵孩子參與大學教授的實驗研究并參與學校組織的國家級學術競賽,鼓勵他們擁抱變化、接受挑戰、突破自我。
Sherri表示,美國教育更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重視挖掘學生的興趣。如美國的學生從小就會面臨很多選擇,比如會有人告訴他們數學、物理太難,太枯燥,這對學生來說就是一個信息過濾的過程。經過這個過濾過程,那些仍然喜歡數學、物理,喜歡這種邏輯性很強的枯燥學科的孩子,一定是對這些學科真的熱愛。
少年班是美國培養學生的特殊項目,選拔初三、高一、高二的優秀中學生進入大學接受教育。這些學生在完成少年班的學習后,拿出的成績單上會有大學課程的成績,這往往會讓名校的招生官們眼前一亮。而且學生在少年班期間會直接拿到以后能轉入大學的學分,能夠在大學總的學習時間上節約1至3年的時間。在美國,很多準備申請醫學院的學生,都非常喜歡選擇少年班項目。
Sherri表示,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對孩子未來的教育規劃都是有遠見的家長必須提前做好的功課。對于未來社會來說,有文化包容心、有獨立思考能力、有跨學科學習能力以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創新型人才,都將是社會所需要的。選擇適合的教育資源與升學路徑,才會更加有助于孩子的成長與成才。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規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決定了孩子的起跑線和未來能夠達到成就的高度。
Sherri表示,想送孩子去美國學習,需要提早進行規劃。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對孩子有一個整體、清晰的了解,在孩子上中學前就應該進行思考與準備。比如,是想讓孩子讀國際學校,還是讀公立學校的國際部,還是出國讀高中或少年班。同時,家長還要對這些選擇的優勢與劣勢有清晰的認識,并對送孩子出國后他們能否適應新環境等有所考慮,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助力孩子走好留學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