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通
(蘇州工業園區星洋學校, 江蘇 蘇州 215028)
當前社會環境下, 家庭矛盾關系突出。 學生學習壓力大與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焦慮的矛盾, 學生青春期叛逆與家長因工作忙而疏忽溝通的矛盾等是造成家庭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 體育作為最好的教育溝通載體之一, 起到親子間有效溝通的橋梁作用, 充當親子關系的 “調和劑”。
“調和劑” 意指調和、 調解的作用。 當前家長與學生之間往往因為缺少溝通、 調和的載體, 從而造成家庭親子之間關系緊張的尷尬局面。 體育家庭作業的開展可以為家庭親子之間架起調和的橋梁, 有效改善家庭成員關系。 體育家庭作業有著團隊性、 合作性、 互動性的特點, 可以很好地調動起親子之間的互動氛圍。 例如, “雙人拋接” 游戲時, 家長和學生共同完成, 家長和學生相隔2-3 米面對面站立, 家長和學生分別拿一個小靠枕, 學生與家長同時拋接靠枕, 雙方接住后可以反復相互拋接, 如果掉在地上可以重新再來, 在規定時間內拋接次數多的團隊獲勝。 此類互動性、 協作性強的親子類游戲得到了眾多家長和學生的青睞, 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家庭運動氛圍, 促進了親子關系。
教育部印發 《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強調要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 校外各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 并且明確了體育家作業布置的必要性[1]。 現如今, 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已經成為一線體育教師的共識, 實施體育家庭作業為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起到“營養劑” 的補充作用, 成為提升體育學業水平的新路徑。
“營養劑” 又稱 “營養補充品”, 是用來補充人體所缺的營養成分, 這里意指作為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而布置的體育家庭作業。 眾所周知, 人體在缺乏一些所需的營養元素時, 可通過攝入相應的營養品來調養身體。 當下, 絕大多數學生缺乏足夠的體育鍛煉, “假大個” “病秧子” 的出現成為必然。 這些學生看似個子很高, 但是由于缺乏針對性的鍛煉, 往往表現出身體軟弱無力, 意志上堅持能力差、 缺乏拼搏精神。 針對此類情況, 需要對他們進行相應的“營養補充”。 如, 針對上肢力量比較缺乏的學生, 可以通過一些上肢負重、 俯臥撐、 手持重物等進行針對性練習,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鼓勵、 引導這些學生參與到團隊運動競賽中去, 讓他們在團隊比賽中互相合作, 不斷磨礪意志品質。 通過布置個性化、 定制性的體育家庭作業, 給每位學生注入所需 “營養劑”, 有效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和意志品質培養。
作業是課堂的延伸, 是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 學生比較喜歡體育課堂, 有趣、 多樣的體育家庭作業自然能較好地被學生接受, 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學生大多不太喜歡家庭作業,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能釋放孩童天性的緣故, 他們更喜歡身體力行的實踐、 操作, 體育自然成為他們的不二選擇。 多樣化、 親子化的體育家庭作業可以有效實現學生 “活動” 的自由化, 拉近了師生之間的友好關系, 成為師生關系的 “粘合劑”。
“粘合劑” 指具有粘性的物質, 借助其粘性將兩種分離的材料連接在一起, 這里指體育家庭作業將師生關系拉近,起到粘合的作用。 體育家庭作業要起到粘合的作用, 就要求作業的內容與質量要符合學生的興趣特點, 這樣體育教師才能牢牢地將學生 “粘合” 在本學科的周圍。 教師要適時放下 “架子”, 走到學生當中, 轉變教與學的方式, 從學生的角度出發, 充分挖掘學生學情, 制定有效的、 適合的體育家庭作業。
“健康第一” 是開展學校體育的第一理念, 體育家庭作業的設計首先要考慮運動場地的安全性。 內容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家庭居住環境的差異情況, 從安全第一的角度出發, 規避運動中因運動環境問題造成的運動風險。
家庭體育作業的設計要充分考慮運動環境的安全性,細化運動場地與空間要求, 規避可能發生的運動損傷情況。例如, 居家運動體能練習的設計, 針對學生居家環境的局限性, 以小空間的各項體能練習為主, 如原地的慢跑、 俯臥撐、 平板支撐等易于練習的內容 (表1), 既可以達到學生有效鍛煉的效果, 也可以通過線上競賽的形式不斷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培訓學生挑戰自我、 超越自我。

表1 七年級居家體育練習內容安排
體育家庭作業的推進不能僅靠行政手段, 教師更需要在作業內容上下功夫。 設計多樣性的練習內容、 練習形式與練習方法, 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內驅力, 達到 “要我學” 到 “我要學” 的根本轉變。
體育家庭作業的內容設計要與居家器材相結合。 充分利用居家物品充當運動器材, 創設各式各樣的練習形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例如, 以一定重量的洗衣液瓶充當壺鈴, 進行力量練習; 用椅子作支撐臺, 進行屈臂支撐練習; 用掃把充當標志桿, 進行彈跳練習等。 充分利用居家器材, 設計多樣化練習內容, 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提升體育家庭作業的完成質量。
不同年齡、 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 在體育家庭作業的目標完成上應有所差異。 低年級學生練習內容注重趣味性、親子性, 調動學生和家長的積極性; 高年級學生練習內容注重多樣性、 挑戰性, 發揮學生青春期愛挑戰的心理。
根據學生能力水平不同, 制定個性化體育家庭作業。體育作業的內容和形式班級統一, 具體的目標要求和運動負荷上有所區別, 以滿足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需求, 達到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目標。 例如, 在設置蹲起練習時, 初一男生為20 個/組, 女生為15 個/組; 初二男生為25 個/組,女生為20 個/組等。 對于一些力量較弱的學生, 以個人能力進步為練習目標, 注重個體進步, 從而達到人人能完成,人人有挑戰目標。
體育家庭作業作為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學校體育的重要補充和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 對校園體育的發展和學生體質健康起到重要的強化作用。
體育課堂教學內容與體育家庭作業的有效銜接, 助力“教會、 勤練、 常賽” 教學模式落地生根。 校內教會學生健康知識、 基本運動技能和專項運動技能, 校外布置體育家庭作業進行勤練、 常賽, 銜接課堂教學內容, 促進學生運動技能水平的有效提升。 例如, 某單元學習內容為立定跳遠, 立定跳遠技術動作較為簡單, 以蹬擺協調、 腿部、 腰腹等力量為主要練習重點。 體育家庭作業上可設置一些輔助練習, 如, 連續蛙跳練習、 深蹲擺臂練習、 收腹跳練習等, 可以為學習立定跳遠打下堅實的基礎, 更好地銜接課堂教學, 提升教學質量[2]。
體育家庭作業作為學校體育的有效補充, 作業內容設計要充分考慮場地條件、 學生運動能力和課堂教學內容等因素, 從學校層面進行頂層設計, 做到統一規劃, 科學布置作業。 教務處作為牽頭協調組織單位, 從學校層面頂層布局, 將體育作業作為教學常規納入學生考核, 并定期開展評比活動。 體育組作為具體執行單位, 從體育作業具體設計與實施出發, 根據學習內容, 制定作業目標, 按照作業目標設置作業類型, 依據學生學情進行作業目標分層,制定分層的作業評價標準, 結合學生作業完成情況進行作業再次優化, 促進學習內容的提高, 形成體育家庭作業學習閉環 (圖1)。

圖1 體育家庭作業設計流程
充分利用好互聯網+背景下科技賦能教育的優勢。 教師可以通過制作教學微課供學生學習, 也可以運用網絡平臺在線對學生進行練習指導, 還可以利用移動端APP 進行作業指導檢測為體育作業有效實施提供新路徑。 通過QQ 群、微信群、 釘釘群等家校溝通平臺發布體育家庭作業信息,引導家長、 學生明確體育作業的目的和意義, 養成持續參與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形成及時有效的線上溝通渠道。體育教師利用課上時間對體育作業的內容和動作方法講解示范, 教會學生技術動作要領, 同時利用推送的線上教學資源, 供學生課上再次深化學習。 基于騰訊會議、 classin、釘釘等網絡在線平臺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在線指導, 利用移動端APP 作業平臺進行作業收集與反饋, 形成體育作業線上線下同步推進的閉環 (圖2)。

圖2 體育作業線上線下推進閉環圖
互聯網+賦能學校教學, 網絡交流平臺拉近家校距離。體育作業的有效開展, 離不開家長的大力支持及對學生的督促。 以往, 體育教師往往忽略了家校溝通的重要性, 對學生的家庭情況一無所知, 造成后續工作的被動。 體育教師加入各班級的溝通交流群, 及時發布相關作業消息, 及時與家長溝通學生學習情況。 教師根據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 對有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及時幫扶指導, 提升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成效。 鼓勵家長與學生共同參與體育鍛煉,營造良好的家庭運動氛圍, 運動中做好安全防范。 家長對學生居家學習情況有清晰認識, 了解學生的各項情況, 及時與體育教師溝通交流, 對有需要的學生制定個性化練習指導方案, 實現家校共育下學生體質持續提升的新局面[3]。
體育家庭作業有別于其他文化課的紙質型作業, 它是以完成身體練習為主要形式的作業。 作業反饋與檢查是督促學生學習、 檢驗學習成果的重要形式, 體育家庭作業也不例外。 體育教師針對學生完成體育家庭作業情況, 也要有檢查、 有批改、 有反饋。 體育家庭作業的評價要注重多元性, 不唯運動能力論, 注重對學生的完成情況、 自我展示、 合作學習、 能力標準和練習態度考量。 通過自我評價看進步, 互相評價看學習, 對標評價看距離, 家校評價看態度四個方面對學生的體育家庭作業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學生在多元的評價中不斷進步, 在氛圍的帶動下持續運動。運動氛圍需要持續營造, 周期性反饋評價是最好的助推器。
古希臘哲學家普羅塔戈說過: “學生不是一個等待填滿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要點燃的火炬。” 學生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展示的舞臺, 體育競賽就是最好的載體。 以展示體育家庭作業的形式組織比賽活動, 充分利用運動類APP 平臺的線上 “云競賽” 組織活動, 也可以組織全年級的線下展示賽, 對展示較好的學生給予榮譽證書作為獎勵, 將評比中獲得 “優秀班級體” 稱號作為評選優秀班集體的重要指標, 調動起各方參與的積極性, 不斷營造全校運動的良好氛圍。 除了常規的運動項目競賽外, 針對低年級學生可設置親子類運動項目, 如 “親子接力跑” “親子接力平板支撐”, 提高家庭參與度; 針對高年級學生可設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項目, 如舉辦 “吉尼斯挑戰賽” 為主題的系列活動, 學生可以對班級記錄、 年級記錄、 校級記錄等發起持續挑戰, 培養學生不斷超越自我, 爭取更高、 更快、 更強、更團結的意志品質。
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使學生每日校外鍛煉1 小時措施落地, 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補充。 互聯網+教育早已融入到當下的教育教學中, 成為家校溝通、 教學輔助的好幫手,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更需要各位體育老師認真研究, 在不斷實踐中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提升學生體質水平。 通過豐富對體育家庭作業的研究, 拓寬學生校外體育鍛煉路徑,讓學生切實體會到體育帶來的成長與快樂, 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