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生生態文明教育首先要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樹立和增強生態文明意識,要充分利用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唱響生態文明教育的主旋律,同時也要善于利用校外生態文明教育的多種機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
【關鍵詞】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生態文明教育? 生態文明意識? 中學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12-0034-03
生態文明,作為最根本因素制約著一個國家的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關系著人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需求,中學生生態文明教育,關系著中華民族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現代文明發展的進程。多年來,佛山市順德區文德學校,把中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放在學校工作和人才培養的重要位置,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效果,被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環境保護局、廣東省教育廳授予“廣東省綠色學校”,被中國共產黨佛山市委宣傳部、佛山市教育局、佛山市環境保護局授予“佛山市綠色學校”,被佛山市順德區綠化委員會授予“順德區花園式學校”。
一、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樹立和增強生態文明意識
(一)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生態文明建設,中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必須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最新理論成果。我們必須認真學習和掌握這一偉大的理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一套具有大國氣度、戰略高度、國際視野以及時代價值的思想理論體系,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構成部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具有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包括‘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局觀、‘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發展觀、‘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全局觀、‘環境保護和治理要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的人民觀、‘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法治觀、‘強化公民環境意識,把建設美麗中國化為人民自覺行動的社會觀、‘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的國際觀”[1]。生態文明教育,不論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都要認真學習和領會這一理論的基本內容,以此作為我們進行教育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
(二)樹立和增強生態文明意識
意識指導甚至支配人們的行為,有什么樣的意識,往往就有什么樣的行為。
中學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學生時期就必須通過學習和教育,使他們樹立和增強生態文明意識。
1.生態文明的憂患意識。憂患意識是一種危機感、使命感。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的生存智慧,是促進國家進步和民族振興的動力源和催化劑。“21 世紀以來,生態危機日益嚴重: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耗損、生態失衡、生物多樣性銳減、酸雨蔓延、森林消失、空氣污染、垃圾隨處可見”[2]。面對生態環境的這些嚴重問題,整個人類都必須反思。我們應該通過對中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增強他們的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
2.生態文明的機遇意識。“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機遇意識是一種前瞻意識,是一種具有預見性、賦予創造性、把握規律性的戰略思維。近年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建設規律的認識之深、頒布的制度之密和執行的力度之大都是史無前例的,其獲得的歷史性成就也是前所未有的”[3]。我國已進入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階段和新征程,面對這樣大好的機遇,我們對中學生生態文明的教育,應該讓他們深刻地認識到,我們遇上了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好時機,趕上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好時代。
3.生態文明的主動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每個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批評家,誰也不能只說不做、置身事外”[4]。生態文明主動意識教育,就是要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具體行動,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生態文明的責任意識。中學生是生態保護的生力軍,培養他們生態文明的責任意識,就是要讓中學生深刻地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破壞生態環境就是自取滅亡,就是要將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生態文明學校、生態文明社區等作為自身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并積極地參與各種具體的活動。
5.生態文明的法制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大多同體制不健全、制度不嚴格、法治不嚴密、執行不到位、懲處不得力有關。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4]。生態文明教育的法制意識,就是要讓中學生了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律制度,關注相關執法的狀況,從而自覺地遵守相關的法律和法規,并自覺地在家庭、社區等場所宣傳相關的法制內容。
6.生態文明的倫理意識。這種意識,是指在生態文明教育中,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充分尊重、合理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樹立人、自然、社會統一協調的自然觀,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尊重和熱愛自然,珍惜和保護自然資源,培養簡樸的且與環境承受能力能夠相適應的生活方式,積極參與美化環境、推動環境良性發展的活動。
二、充分利用學校生態文明教育主陣地,唱響生態文明教育主旋律
多年來,文德學校充分利用學校生態文明教育的主陣地,從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唱響了生態文明教育的主旋律。
(一)德育處將生態文明教育列入日常重要的工作
1.學習教育部環境教育文件。關于中小學環境教育,2003年教育部印發了“專題教育大綱”和“實施指南”,對該項教育的性質、特點、目標、理念等都做了明確規定。通過對這些文件的學習,我們進一步明確了生態文明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關注全球、國家、校園、社區、家庭的環境問題,欣賞和關愛大自然,正確認識自然、社會、個人之間的關系,得到相關的知識,掌握相應的方法,提高基本的能力,培養對環境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列入年度工作計劃。這些年來,我們非常重視學校生態文明教育,將生態文明教育作為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將創建“生態文明特色學校”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列入德育處工作計劃。
3.認真抓好計劃的落實。為落實“生態文明教育”的工作計劃,我們定期召開班主任會議、德育工作會議、學生座談會等,布置、推進生態文明教育相關工作。
4.開展主題班會課。組織落實各班以“生態文明”“低碳環保”“節約用水”“節約糧食”“垃圾分類”等為內容的主題班會課。
5.定期開展專題講座。邀請老師、專家,定期為學生開展《地球上的水》《環保,就在現在》《人類對土壤的傷害——土壤污染和土壤侵蝕》等生態文明主題的專題講座。
6.落實推進學校《好習慣養成標準》。內容包括學習、生活、勞動等方面的習慣,其中包括了對于節約糧食、愛護和珍惜勞動成果的具體要求。
(二)課堂教學滲透生態文明教育相關內容
1.在學科教學當中,積極滲透生態文明教育。通過各學科教學,向學生傳授環境科學、環境衛生、生態環境、生態道德等基礎知識,是學校生態文明教育的特有優勢,我們高度重視、充分地利用了這種優勢。
2.開設選修課。我們在認真學習教育部文件的基礎上,從我校實際情況出發,按照相關文件的要求,開設環境教育方面的選修課,如“化學與生活”“生物與基因”等,從而進一步豐富了學生關于生態文明的科學知識。
(三)課外是生態文明教育的第二課堂
1.生態文明教育與第二課堂、學生社團活動等密切結合。我們已經開展的相關活動主要有:舉辦“保護水資源”“地球在哭泣”“低碳出行”“節約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分錢”等教育講座。
2.落實“無廢校園”“垃圾分類”“光盤行動”“節約資源”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比如垃圾分類的教育、光盤行動的簽名、“低碳環保”《手抄報》評比等。
3.開展跳蚤市場愛心義賣、向貧困山區捐書、舊書循環使用等活動。在愛心義賣跳蚤市場上,學生都會拿出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來售賣、交換,所得收入都會捐在學校“愛心基金”當中,用于需要幫助的人;舊課本、課外書,學校會進行回收,循環使用,捐給貧困山區的學校,或者用于各班的圖書角進行“圖書漂流”;特別是一些可回收垃圾,經過回收后,相關收入,學生在畢業的時候購買圖書捐贈給學校圖書館。
(四)營造校內良好的生態文明教育環境
1.充分利用開學典禮、結業典禮、升旗禮、廣播校會等講話的教育契機,宣傳安排生態文明教育活動。這些機會都是大范圍、集體性的大型活動,學校領導和相關負責人向學生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講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安排生態文明教育的具體途徑和方法。
2.充分利用校園各種傳播載體和機會,傳播生態文明教育信息。從教室、操場、食堂、宿舍、衛生間,到校園的宣傳欄、廣播站、綠地、花草、樹木等學習生活所到之處,無不傳播滲透著生態環保、節水節電、杜絕浪費、垃圾分類的生態文明理念。
三、校外生態文明教育,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喜聞樂見
(一)積極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社會實踐活動
1.積極參加社會環保活動。組織學生義工社、觀鳥社,參加順德團區委在順峰山組織的各種環保活動,讓學生投身到大自然,從中探索自然之美、生態之美,感受自然界蓬勃的生命力。
2.宣傳綠色環保知識。德育處負責人親自帶領全校學生在順峰山徒步,撿拾垃圾,向路人宣傳綠色環保知識,讓學生成為共建綠水青山、和諧家園、美麗中國的積極行動者。
3.開展生態研學活動。前往高明盈香生態園進行生態研學,感受大自然,了解生態農業;前往三水小農街、高明蘑菇小鎮、中山偉豐農場勞動實踐,讓學生深切地領悟和感受了什么是“粒粒皆辛苦”,懂得了節約糧食的重要意義。
(二)家校共建,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1.家長給孩子做綠色環保生活的榜樣。家長是家庭生活的主導者,要通過符合生態文明理念的言行舉止,給孩子以具體的生態文明教育和積極影響。比如,家庭房屋裝修不過度,盡可能地使用環保材料,不破壞房間的結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水多用,拒用泡沫餐盒,拒絕一次性筷子;不吃野生動物,不制造噪音,不隨地吐痰,不在電梯等公共場所抽煙;愛護小區綠地花木,愛護小動物;遛狗牽繩,不讓寵物在公共場所隨意排泄,寵物糞便自覺清理等。
2.倡導學生在家和家人進行綠色環保生活互動。學生在家往往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們向父母及其他家人進行相關信息的互動,一般會得到更多的關注。就生態文明教育而言,我們要求學生在家主動傳播自己在校學到的綠色環保知識,對家人不符合生態文明思想的言行進行勸阻和糾正,并言行一致,從小事做起,踐行生態文明的意識。
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還需策馬揚鞭;中學生生態文明教育,風正時濟,自當破浪揚帆。我們在中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方面做了認真的學習和研究,進行了校內外多種努力和探索,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和經驗,我們將繼續風雨兼程,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劉赫男.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深刻內涵[J].新長征,2019(12):18.
[2]方晨陽.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生態倫理教育探究——基于語文教科書的分析[D].重慶:西南大學,2020
[3]陳雨薇.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成就與當代價值[J].環境教育,2023(1-2):42-43.
[4]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N].人民日報,2022-08-18(10).
作者簡介:
趙愷寧(1982年—),男,陜西西安人,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現任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文德學校德育處主任,中教一級,主要從事中學數學的教學和學校管理工作及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