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博 周婧 劉可濤 羅志剛 徐月華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本文就如何實施農業標準化推動鄉村振興進行了研究。結合地區實踐,從資源、品牌、產業和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分析了農業標準化實施路徑,證實了農業標準化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標準化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3.021
Research on Promoting Rural Vitalization by Implementing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HAN Bo1 ZHOU Jing1 LIU Ke-tao1 LUO Zhi-gang1 XU Yue-hua2
(1.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of PengLai District, Yantai; 2. Fruit Industry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PengLai District, Yantai)
Abstract: The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was put forward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in the report to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on October 18, 2017.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rural vitalization by implementing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in aspects such as resources, brand, industry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combining local practices, and confi rms the important role of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vitalization, agriculture, standardization
0 引 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因地制宜,探索實踐了豐富的鄉村振興暨農業發展模式,為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撐。山東蓬萊的質量暨標準化工作者們,立足基層大膽實踐。自主制定的《葡萄栽培技術規程》被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授予首屆“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三等獎。本文研究了農業標準化推動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證實了農業標準化在鄉村振興中大有可為。
1 資源稟賦是實施農業標準化推動鄉村振興的基礎
農業標準化是以農業為對象的標準化活動,即運用“統一、簡化、協調、選優”的原則,通過制定和實施標準,把包括農林牧漁在內的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納入標準生產和標準管理的軌道[1]。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的目的在于將農業的科技成果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向農民推廣,以便生產出優質、量多的農產品供給市場。由此可見,農業標準化是鄉村振興的一件工具。正確選擇工具的作用對象,就成為開展農業標準化的基礎。換言之,實施農業標準化,就是要因地制宜,因勢而為,把環境打造成資源,再把資源提檔升級為鄉村振興的基礎要素。
以蓬萊區為例,從傳統文化和自然生態方面找到切入和結合點,發揮專家團隊支撐作用。這是實施農業標準化推動鄉村振興的首要一步。
從人文優勢看,蓬萊自漢武帝東巡因筑城以為名,距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作為東方神仙文化的發源地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起點,這里有“八仙過?!钡拿利悅髡f,有“海市蜃樓”的奇妙景觀,有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故居,有一代文豪蘇東坡“五日登州府,千年蘇公祠”的傳世佳話,被譽為“人間仙境”。蓬萊先后榮獲世界七大葡萄海岸、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縣、中國優質果品基地重點縣、全國蘋果產業20強縣和山東省蘋果標準化示范區等榮譽稱號。亮麗的城市品牌,為標準化的實施推廣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底蘊。
從自然生態看,蓬萊地處山東半島北端,瀕臨渤、黃二海,位于東經120°35—121°18、北緯37°25—37°50之間,北距遼東半島66海里,東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屬暖溫帶東亞季風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1.5 ℃,歷年平均降水量655.8毫米,年平均日照量2814小時,無霜期平均216天。境內多丘陵、山地,地勢南高北低,屬山前洪沖積、丘陵剝蝕平地為主的地帶,平均海拔在15~25 m之間。土壤類型主要包括棕壤、潮土、褐土,土質以輕壤、中壤為主,通氣良好,有利于果樹根系的生長發育。全區土壤養分含量:有機質1.05%,全氮0.062%,速效氮90 mg/kg,速效磷32 mg/kg,速效鉀115 mg/kg,是中國北方落葉水果最佳適宜區,很多國內外樹種在蓬萊都有種植,素有“水果之鄉”的美譽。全區栽種蘋果面積36.9萬畝,總產110.89萬噸;建成優質釀酒葡萄種植基地8萬畝,葡萄酒特色小鎮1個,葡萄酒產量14萬千升。
從人才保障看,蓬萊的農業、市場監管、檢驗檢測等部門的農業農村、標準化和質量檢驗人才儲備豐富,形成了一支標準化人才隊伍。技術指導小組不定期到鎮(街)及規模較大的生產企業舉辦標準培訓班或現場會,每萬名農業勞動者擁有農技服務人員數約為6.7 人,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6.6 人/萬人)。組織試點種植大戶、生產企業員工及鎮(街)農技推廣人員參加培訓,以示范點進行帶動,以點帶面進行推廣,形成一級抓一級、各司其職、層層落實責任的一整套標準化推廣模式。蓬萊的標準化專家技術團隊圍繞葡萄、蘋果等特色產品,系統實施了500多項標準,建成了多個國家級、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點),構建了蓬萊標準體系。
2 品牌產品是實施農業標準化推動鄉村振興的賦能
隨著民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逐步提高,國家在15個省的26個地區開展了新型城鎮化、標準化試點,推動了城鄉協調發展,提高了“標準”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有力地支撐了中國特色新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一套包括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環境保護以及農業管理等方面的農業標準化體系[2]。品牌代表著消費結構和供給體系的升級方向。打造品牌農品,有助于農業由增產導向轉為提質導向,促進資本、技術、信息、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而標準和標準化都是品牌和名牌等“牌子”的固化手段。通俗來說,符合某一標準的產品才能稱之為“牌子”,按照這一標準,即標準化生產的產品,才能持續保持“牌子”的質量。以蓬萊區為例,立足蓬萊近150年的蘋果和葡萄栽培歷史,通過規劃引導“育”品牌、優質服務“創”品牌、嚴格執法“保”品牌等措施和制定標準將優勢農產品予以“法律保護”,再通過標準化種植、加工、推廣,農業行業培育創建了1個中國名牌產品、4個山東名牌產品、1個山東優質品牌和2個山東省高端品牌培育企業,打造出了“海岸葡萄”和“海岸蘋果”等國內甚至國際知名品牌??梢哉f,品牌產品直接有效推動了農民增收,為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蘋果栽種方面,制定了《蓬萊蘋果果品質量分級標準》《蓬萊蘋果生產技術規程》等地方或團體標準,選育出“煙富1-6”號、“煙嘎1-3”號、“鑫早富”“煙富10”“煙富7”“元富紅”和“維納斯黃金”中晚熟黃色新品種,引進試驗免袋蘋果新品種5個,創建了國家無公害果品生產基地示范縣和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示范縣,建成無公害蘋果生產基地30萬畝。2010年至今,在每年由農業農村部、省農業農村廳和煙臺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抽樣檢查中,蓬萊蘋果樣品檢測合格率始終為100%,無一例禁限用農藥檢出和農藥殘留超標事件,培育出了一大批煙臺市名優果品。金創果業的“金創”牌蘋果是我國水果最大的批發市場——廣州江南市場的第一品牌,銷量最多,售價最高;泰雨祥果業的“歡樂果園”蘋果成功進軍沃爾瑪、佳世客以及華堂洋華堂超市,是煙臺蘋果僅有的兩個超市銷售品牌之一;“百果園”經銷的“東方紅”蘋果主要產地是蓬萊,昊林果蔬每年為“百果園”收購蘋果,是收購價格最高的經銷商之一,牢牢占據了北上廣深高端蘋果市場。
葡萄栽種方面,從國外引進40個優質品種、70個品系和11個砧木品種,改良培育出泰納特、紫大夫、泰姆比羅等十余個更加適合蓬萊產區的釀酒葡萄品種,年產優質苗木200萬株,按標準化要求每畝栽培330株,可栽種6000余畝葡萄園,建成中國—摩爾多瓦葡萄示范基地,建起國內最大的“釀酒葡萄品種種質資源圃”和填補國際空白的“釀酒葡萄品種砧穗嫁接組合實驗圃”,實現了工廠化育苗。根據國際國內有關標準要求,參考法國、意大利等國的產業發展規范,立足蓬萊土壤、氣候、環境等自然因素,制定并實施了《無公害釀酒葡萄》《釀酒葡萄栽培技術規程》《蓬萊釀酒葡萄》等地方標準,全面推行種植品種區域化、栽培規范化、管理標準化,從源頭上保證釀酒葡萄品質。品種區域化就是根據境內小氣候和土壤條件的細微差別,搞好品種分析,嚴格區域控制,適宜栽植什么品種就栽植什么品種。栽培規范化就是變自根系栽培和扦插式栽培為嫁接栽培,變小行距、大密度為大行距、中密度的栽植模式,變扇形架式為單干單臂和單干雙臂架式。管理標準化就是從施肥澆水、農藥使用、采摘時間、產量控制各個環節,都嚴格按照無公害標準和綠色食品標準進行管理,畝產量控制在1500公斤以下,釀造高端酒的葡萄畝產量嚴格控制在800公斤以下,確保葡萄品質優良。2011年,蓬萊榮獲“全國農業標準化優秀示范區”稱號。
3 特色產業是實施農業標準化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
在任何一個地方,產業興旺都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只有適應城鄉居民消費需求變化,立足資源稟賦,精準選出最適合本地發展的產業,迅速擴大規模,才能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由粗放分散向集約化規?;D變??梢?,農業標準不僅僅是組織農業生產的依據,還是用來規范市場和滿足貿易的需要。農業標準對于建立一個統一、規范和競爭有序的交易市場,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3]。以蓬萊區為例,圍繞葡萄、蘋果等品牌農產品,推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和品牌標準化工作,加強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建設,在建和建成了蓬萊區現代蘋果產業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重點農產品全產業鏈標準化創新基地和白羽肉雞高質高效養殖加工標準化示范基地等產業項目,實現了農業產業的連通。
蘋果產業方面,試點推廣“畜-沼-果”種植模式,建設農產品質量可追溯平臺,完善了區、鎮、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立了9處農產品質量追溯與檢測數據監管信息系統和112家農業投入品監管信息系統,建設現代蘋果矮砧集約栽培示范基地3萬多畝,脫毒M9T337蘋果種苗繁育基地0.1萬畝,物聯網系統應用技術示范基地0.4萬畝,種草、生草、覆草果園面積12.1萬畝,安裝節水灌溉與肥水一體化設施10.6萬畝,建成無公害蘋果生產基地30萬畝,精品蘋果示范基地1.6萬畝。2015年,蓬萊獲得原農業部“蘋果園高效管理示范基地”榮譽稱號。同時,引導果品貯藏、保鮮、加工等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培育出鑫園工貿、聯盛果蔬、昊林果蔬、金創果蔬、泰雨祥果業等一大批蘋果產業化龍頭企業。全區擁有果品儲藏庫228座,儲存能力58萬噸;建成蘋果加工企業8家,年加工能力5萬噸;建成果品批發市場17個,年營銷量達45萬噸,年出口果品8萬噸,出口創匯約0.74億美元。
葡萄產業方面,聘請專家團隊對適合種植葡萄的區域進行規劃,出臺了《18公里“葡萄觀光長廊”規劃》《蓬萊市東部葡萄酒產業帶規劃設計》,構建濱海葡萄酒聚集帶和丘山山谷、南王山谷、平山河谷“一帶三谷”產業發展格局,依托國家級葡萄栽培綜合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采取政府牽頭,有關鎮、街道和重點單位承辦,部門指導協調的方法,在各示范區實行統一苗木供應、統一化肥供應、統一農藥供應、統一宣貫標準、統一管理技術的“五統一”管理目標,提高示范區建設標準。規范葡萄種植經營模式,出臺了《關于加快優質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建設的意見》《優質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建設工作獎補辦法》等一系列文件,在土地調整、技術服務、資金補貼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鼓勵發展新型葡萄種植產業模式。按照“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的經營模式,探索了股權合、緊密訂單和自愿聯營等經營方式,實現了葡萄種植基地規?;⒓s化、標準化,直接帶動了農民增收,2010年即實現葡萄種植農戶畝均純收入3000多元,比種植糧食作物收益高出5倍左右。標準化種植的葡萄,為生產高品質葡萄酒奠定了原料基礎,直接推動全區建成標準化釀酒葡萄基地8萬畝,取得生產許可證的葡萄酒生產企業56家,葡萄酒年生產能力14萬千升,已落戶精品酒莊26個,落戶葡萄酒特色小鎮1個,年接待葡萄酒文化游客200多萬人次,產業綜合收入達45億元。
4 美麗鄉村是實施農業標準化推動鄉村振興的底色
2023年1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春節前夕視頻連線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指出:新時代的鄉村振興,要把特色農產品和鄉村旅游搞好。要改變以往農村的“臟亂差”形象,既要增收增產,豐富物質基礎,同時也要建設宜居的農村環境,否則就是“偽振興”。
以蓬萊區為例,2012年即在全省率先啟動美麗鄉村建設,確定了“美麗鄉村導入標準,實施標準化創建”的推廣思路,積極爭取國家級美麗鄉村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區立項,實施“一個體系、六大機制”的創建模式。一個體系,即標準體系。按照“彰顯特色、串點成線、連片打造”思路,首批選定102個村居組成8個示范片,確定了3個重點片區,按照“四美”創建總綱,即村容整潔環境美、村強民富生活美、村風文明人文美、村穩民安和諧美,起草了《美麗鄉村創建規范》等20項地方標準,確保美麗鄉村建有方向、評有標準、管有辦法。六大機制,即人才保障、配套聯動、社會幫扶、資金扶持、考核督導和輿論宣傳機制。2014年,蓬萊財政就投入資金2.5億元,帶動村居、企業和社會各方累計投入15.5 億元,實施創建項目1671個,打造出首批67個美麗鄉村,實現了“宜居宜業宜游”的目標,并榮獲“中國最美麗縣”稱號,給蓬萊的鄉村描繪上了美麗的底色。
蓬萊還注重將產業優勢與美麗鄉村高度契合,依托蘋果和葡萄的品牌形象,打通了由農業種植到工業生產再到鄉村旅游的三產鏈條。東方海岸果谷美麗鄉村樣板示范片位于蓬萊區劉家溝鎮,果谷規劃面積37平方公里,致力于打造成具有鮮明蓬萊地域特色的海岸蘋果標志性產地,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示范區,是依托東方海岸果谷打造的煙臺市第二批美麗鄉村樣板示范片。丘山谷“東方波爾多”則是蓬萊立足葡萄栽種和葡萄酒生產優勢,打造的又一個鄉村振興率先發展示范片區。丘山谷示范片域隸屬于煙臺市蓬萊區大辛店鎮,規劃總面積56平方公里,核心區19平方公里,坐擁蓬萊區最大水源地丘山水庫,背靠道教文化名山丘山。拉菲瓏岱、弘辰百諾、安諾、仙島、蘇各蘭、逃牛嶺等葡萄酒莊星羅棋布,是蓬萊中部葡萄與葡萄酒產業集聚度最高、特色最突出的區域。自2020年以來,累計完成投入1.2億元,建設標準化葡萄基地7000多畝,提供就業崗位360余個,年帶動村集體平均增收10余萬元、戶均增收5000元,6個樣板村成功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2021年迎接了“省旅游發展大會”“中國·山東國際蘋果節”等觀摩活動。
5 結 語
鄉村振興是國家戰略,更是民心工程。實踐證明,實施農業標準化是服務“三農”的有效工具之一。伴隨社會對標準的認知程度逐漸增強,農業標準化勢必在鄉村振興的宏圖偉業中發揮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燕,覃家君.實施農業標準化提高農產品競爭力[J].湖北農業科學,2004,43(1):15-17.
[2]鄭秦文.我國農業標準化現狀及發展思考[J].種子科技,2017,35(9):5+7.
[3]劉兵.農業標準化及其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J].湖南農業科學,2007(6):17-19.
作者簡介
韓博,高級工程師,從事標準制修訂及農業標準化研究和推廣。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