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飛/文
《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課程是服裝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其教學目標為:教師在服裝設計系列課程基礎上,讓學生學習并掌握企業品牌服裝設計的策劃、運作等知識和能力,引導、培養學生建立熱愛服裝設計學科的感情和對創新品牌設計事業的責任心[1]。本文對《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項目化教學改革展開研究,幫助相關從業者提高教學質量,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服裝設計專業作為與市場緊密結合的專業,決定了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必定需要一定的自由度和開放空間。然而,目前本校乃至大部分高校本專業的課程設置依然是循規蹈矩,課堂程式化、呆板化,實踐應用不足,滿足不了設計人才培養的要求。隨著珠三角地區經濟增長和社會形勢的快速發展,培養有創新能力的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人才是社會和地區的迫切要求,而基于崗位任務驅動式項目化教學模式恰恰是順應時代發展培養應用型設計人才的一條創新的教改新思路。
崗位任務驅動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主要建立在實際工作任務為導向的實踐活動基礎上,是一種多維度互動式教學模式[2]。崗位任務驅動教學的核心理念是將學習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它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相比,更加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2.1 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崗位細分
通過對人才市場調研數據分析,結合廣東地區行業企業和區域經濟發展對服裝人才的需求,明確以培養面向服裝方面應用人才為主的專業定位,根據職業崗位群需求確定此類崗位從事的項目有服裝設計、服裝制作、服裝市場營銷、服裝品牌策劃等,以《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課程知識目標為基準,進行服裝設計制作與營銷部分崗位群進行調研匯總數據分析,將崗位群分為技術類、商務類兩類別。其中技術類項目主要分為服裝設計與制作項目、品牌形象設計與傳播項目,商務類項目主要有服裝品牌策劃項目、市場調研與消費者分析項目、品牌推廣活動策劃與執行項目等。
2.2.2 服裝崗位核心技術能力定位
通過市場調研法、問卷分析法,進行企業崗位能力調研分析,總結各細分崗位的能力目標,分別為:服裝設計與制作、服裝品牌策劃、市場調研與消費者分析。以此作為學生導向性學習依據。
要進行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課程崗位任務驅動項目化教學改革的設計與實施,需要重新構造課程內容體系,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課程根據教學目標,把課程體系內容建設成兩個部分,三個階段。兩部分為: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理論和校企共建品牌服裝設計與營銷實踐方案。三個階段為:理論知識、比賽項目實踐、崗位項目實踐。
首先,確定本專題的課程教學目標,如第一個模塊課程教學目標為提高學生的品牌策劃能力、第二個模塊課程教學目標為服裝設計與制作技能、第三個模塊課程教學目標為市場調研和消費者分析能力等。其次,識別每個專題的核心知識與技能:確定學生在該領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識和技能,包括品牌策劃理論、服裝設計原理、市場調研方法等。最后按照崗位性質不同分解任務:將核心知識和技能分解為具體的任務,例如,進行品牌定位分析、設計服裝樣板、執行市場調研等。根據課程每個主題任務分析的結果,教師團隊共同制定適合的項目類型,設計具體的項目任務,確保任務能夠涵蓋核心知識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
學習資源對學生的學習和實踐至關重要,圍繞崗位驅動的創新思維培養教學理念提煉教學內容,實現資源信息流的溝通、聚集與融合。
3.3.1 建設課程實訓基地資源
建設實訓基地資源對于本課程項目式教學改革至關重要。它可以提供學生實際操作機會,幫助他們應用理論知識到實際設計中,并推動崗位驅動的教學改革。實踐基地合作服裝企業,提供實習機會,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和競爭力。實訓基地可以提供豐富的資源,包括時尚雜志、設計書籍、展覽,激發學生創意靈感,了解時尚趨勢。實訓教師和企業導師專業指導提高技能和營銷策劃能力,同時保證實訓基地設備齊備,便于實際設計和制作。
3.3.2 信息化教學資源平臺建設
利用互聯網提供的豐富資源,包括在線課程、學術論文、行業報告、專業網站等,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和研究。了解最新的行業動態和趨勢;建立案例和樣本資源庫,收集相關的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案例和樣本,供學生參考和學習,包括成功的品牌案例、優秀的設計作品、市場調研報告等,幫助學生了解行業實踐和創新。利用在線學習平臺和工具,為學生提供在線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可以使用在線課堂、討論論壇、作業提交系統等,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合作。線下課堂在智慧教室進行,師資團隊聯合省級設計協會、行業專家授課、講座。
3.4.1 建立師生團隊平等交流模式
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模式是教育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在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課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模式是互動和共同努力的過程,教師的角色是合作者、輔導者和傾聽者,與學生一起合作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期望,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反饋和評估幫助,鼓勵學生之間的互動和知識分享,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關懷,幫助學生實現他們的學習目標和發展潛力。
3.4.2 建立校企合作團隊模式
(1)目標設定:課程教師團隊和企業導師團隊共同確定合作的目標和期望。包括學生在項目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識,以及企業希望學生能夠實踐和展示的能力。(2)學生分組和項目分配: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將他們分成小組。每個小組由幾名學生和一名企業導師組成。教師和企業導師團隊共同討論并確定每個小組的項目任務和角色分配。(3)項目指導和輔導:教師和企業導師團隊共同指導和輔導學生的項目工作。教師可以提供學術支持和指導,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和方法。企業導師可以分享實踐經驗和行業洞察力,指導學生在項目中應用實際技能來解決實際問題。(4)學生學習和實踐:學生在教師和企業導師的指導下開始進行項目工作。他們可以進行市場調研、品牌定位、設計創意、產品開發等實踐活動。教師和企業導師團隊可以定期與學生進行會議和討論,了解他們的進展并提供反饋和建議。(5)評估和反饋:教師和企業導師團隊共同評估學生的項目成果,并提供及時的反饋和評價。這可以包括學生的設計作品、策劃報告、演示等。通過評估和反饋,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表現和改進方向,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6)經驗分享和職業發展規劃:企業導師可以與學生分享自己的職業經驗和行業見解,幫助他們了解行業的就業機會和發展趨勢。他們可以提供職業發展指導和支持,幫助學生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和就業準備。
3.4.3 建立學生團隊協作模式
學生在進入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演練和項目實踐學習環節時候,團隊合作至關重要,可以提高項目執行效率和質量。教師建議以下幾種促進團隊合作的方式:明確角色和任務,建立有效溝通,促進互相學習和支持,設立明確目標,鼓勵創新,定期評估和反饋。這有助于團隊成員理解表現和改進方向,推動團隊朝著共同目標前進。
崗位需求驅動的考核與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檢測學生是否掌握品牌服飾設計的實際技能和知識,能否達到進入品牌服裝人才市場的能力。因此,既要注重崗位實踐項目成果的質量,也要把控學生參與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實施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團隊合作程度、學習反饋等,形成“過程+結果”的考核方式。考核根據實踐過程和最終成果兩方面建立學生自評和互評、教師考核、企業導師多元化評價體系。
實踐評估應該是一個全面、客觀和公正的過程。評估標準和指標應該明確、具體,并與學習目標和實踐任務相對應。評估過程應該包括多種評估方法,如觀察、作品評價、口頭演示等,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表現。同時,評估過程中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反饋和建議,幫助他們改進和提高。最重要的是,實踐評估應該與學生的學習目標和職業發展目標相一致。通過實踐評估,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實踐能力和發展需求,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
基于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課程的崗位任務驅動的教學改革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意與創新能力、跨學科綜合能力、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提升職業素養,并提高他們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
崗位任務驅動的教學改革注重將學生置于實際的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任務中。學生通過實際項目的完成,能夠鍛煉并提升自己的設計和策劃能力。他們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學會解決實際問題和應對挑戰。同時,通過崗位任務驅動的教學改革,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積累豐富的經驗和成果,提高自己在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領域的就業競爭力。
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如品牌服裝設計、營銷策劃、服裝品牌管理等,崗位任務驅動的教學改革促使學生在實踐中跨學科地應用知識和技能,培養他們的跨學科綜合能力,學生能夠從不同學科領域中獲取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并將其整合應用于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任務中。除此,在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領域,團隊合作和良好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崗位任務驅動的教學改革鼓勵學生在實踐項目中與他人合作,并通過團隊合作解決問題。學生在團隊中學會有效的溝通和協作,培養了團隊合作與溝通的能力。
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領域需要創造性和創新性的思維,崗位任務驅動的教學改革鼓勵學生在實踐中發揮創意和創新,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和設計獨特的服裝概念來展示自己的創造力。這種實踐中的創意培養能夠提高學生的設計水平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基于《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課程崗位任務驅動的教學改革對學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未來可以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崗位任務驅動的教學改革,通過強化行業合作、整合數字化技術、強化創業與創新教育等方法,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將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課程崗位任務驅動的教學改革及行業需求相結合,更好地培養出適應未來發展的具有優秀品牌服裝設計與策劃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引用
[1] 魏福紅.基于服裝流行要素識別的品牌設計企劃[J].化纖與紡織技術,2021,50(8):116-117.
[2]于蔚.基于“崗位任務驅動式”在中餐烹飪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才智,2019(1):18.
[3]戴淑嬌,曾真.專業課的“課程思政”設計和實踐:以《品牌服裝商品企劃》課程為例[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9,48(Z1):48-49.
[4] 孫珊珊.基于崗位需求驅動的品牌服裝設計課程創新[J].化纖與紡織技術,2021,11(15):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