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瀅
(浙江理工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8)
互聯網的普遍應用正深刻改變著教育的面貌,信息傳播擺脫了時間、空間的限制,朝著多元化、自由化、碎片化、視聽化、即時化和交互化的方向發展。由于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所需信息具有體量大、更新快、渠道多的特點,學生獲取專業信息的途徑更便捷,內容更豐富,但也存在獲取的信息呈現碎片化、多樣化、無序化的狀態問題,且信息內容良莠不齊,大部分學生缺乏信息的甄別選擇能力,教學中耗費了大量時間用于梳理學生獲取的各種信息。隨著時代發展,教學新問題逐漸顯現出來,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和應用方法的研究尤為重要且迫切。
學生現處于多元、豐富、無序、良莠并存的信息海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加強數字資源的梳理和引導,有助于信息的有效利用,實現對學生知識融合、信息規劃能力方面的指導,且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可以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助力學生實行自主學習模式,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應用與共享。
伴隨著網絡普及成長起來的“95后”“00后”成為設計教育的主要對象,他們在交互式體驗環境下成長,習慣從各類移動終端獲取信息并交流,思想活躍且視野開闊,對個性發展、生活形態、大眾文化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在信息交流、審美偏好、知識構成、傳播渠道等方面形成了不同以往的鮮明的群體特征。然而,在這個扁平化的網絡社會,學生面對紛繁雜亂、撲面而來的各種專業信息時,往往缺乏必要的經驗和鑒別力,在審美和信息判斷方面缺乏引導。因此,為了順應這種生源特質的變化趨勢,在“男裝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亟待引入互聯網思維,通過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整合優質信息資源,適應全媒體時代“95后”“00后”學生的信息獲取習慣,引導學生正確辨別和整合信息,提升信息利用的有效性,實現因材施教、優才優教的育人目標。
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有效應用有助于創建浸入式、全維度教學環境,提升教學互動的深度和廣度,促進知識融合,推動課程和學科發展?!澳醒b設計”課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有助于形成全維度、浸入式的教學虛擬環境,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體驗,實現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的更新。整合設計信息的多元化渠道來源,促進知識融合,可以全面提高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在更新教育觀念、完善教學手段、創新豐富教學資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和應用價值。
“互聯網+”帶來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變革促使對男裝設計類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在“男裝設計”課程教學中,對男裝的流行特征、人群特征進行分析,通過引導規劃發現,自主學習、知識融合、資源建設等方面仍存在較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男裝設計”課程教學依然沿用傳統觀念,例如灌輸式講解,教學方式主要是現場授課和課后輔導,教師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對重要知識點的重復性講解,學生被動聽講,進而無法更形象化地了解教師講課內容,且學生特點的多樣性及其基礎知識和理解能力也參差不齊,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不一,會影響教學過程的連貫性和教學進度[1],同時未能結合數字化發展優勢構建教學視頻資源庫。“男裝設計”課程教學停留在傳統課堂,因此在教學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學生掌握的知識主要源于課本、教材,對微課程群的數字化教學資源認識不足,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2]。
“男裝設計”課堂缺乏針對微課程群教學、建設的圖文素材資源庫,導致學生對“男裝設計”課程知識的了解較為不足,難以直觀地分析并講解相關學習資源,最終給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由于缺少圖文素材資源庫,學生在“男裝設計”課程學習中缺乏實踐、分析能力,知識的應用局限在理論方面,對圖文等直觀化的設計知識不了解。
為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應該在“男裝設計”微課程群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中積極創建智能教材資源庫,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然而,在當前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中,“男裝設計”微課程群的智能教材資源庫不豐富,未能積極挖掘數字化的教學資源和內容,進而影響教學工作的與時俱進,甚至有些信息的錯誤可能會產生誤導作用,并且有些資源的更新速度太慢,沒有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學資源庫的數字化建設是以數字化方式建立與“男裝設計”課程相對應的各種教學資源,然后利用多媒體手段和計算機網絡環境,實現電子多媒體的教學材料的網上傳遞和資源共享[3]。隨著5G時代的到來,網絡資源越來越豐富,“教”與“學”也與網絡密不可分,教學的形式與手段也逐漸具有多樣性、便捷性和共享性。
在教學內容上,利用多媒體手段,準備充足的教學課程資源。首先,及時進行教學反思。課程資源的質量是課程資源是否有效的前提條件,因此,要保證教學課件的清晰度、流暢性以及專業性。其次,將課程資源按照教學大綱進行邏輯性整理,從靈感源的提取、歸納到思維導圖的引出,并結合當下的流行趨勢以及國內外的流行動態,再到款式設計及開發,完成教學資源的準備工作,分模塊將教學資料(包括PPT、小視頻、電子圖冊、案例知識庫等)上傳平臺,不僅能讓學生了解整個設計開發的流程,還容易構建服裝設計整體思維,有利于豐富男裝款式,預測男裝流行趨勢,擴充學生作業案例數據庫等,彌補教學內容的不足。
3.1.1 教學資料的系統化管理和分享
在教學資料的管理中,利用互聯網模式,實現教學資料的共享,體現新時期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遵循學生學習、研究、職業等綜合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整合、優化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將“男裝設計”課程資源通過后臺上傳到相應的App或者網站上,學生登錄后可以查看相應的教學課件、講義及視頻,包括教學資料、課件、作業要求、作品圖片等資料。學生可以先自主學習,再相互討論和練習,最后由教師總結與反饋,以便學生提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有助于形成連貫性整體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4],同時為微課、慕課等新的教學平臺提供資料。
3.1.2 優秀學生作品的成果展示和共享
教學資料共享包括建設微信公眾號、更新課程資源。其中,建設微信公眾號,即在微信公眾號平臺上傳歷屆優秀的課程作業、畢業作品以及大賽作品的成果集合匯展,實現滾動式的教學成果展示和共享,以便學生對課程要求產生初步的了解,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分成若干短小集中、適合線上教學介紹、圍繞一定主題需要的教學片段進行教學,同時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推文或者進行視頻答疑,而學生只需關注公眾號便可按照自己的需求獲得準確可靠的教學資源。通過這種方式,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以隨時在公眾號中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也可以對知識點進行預習和回顧,這樣既保證了訪問渠道的穩定性,又可以通過查看公眾號平臺的訪問量、觀看次數等具體分析學生的興趣點,進一步促進教學與資料的更新與完善,形成“教學資源共享—信息反饋—教學資源完善”的良性循環[5]。
當前,很多服裝企業正在加快服裝數字化軟件的引進,改進設計流程。通過調研,深入了解企業在數字化設計方面的需求,由此調整課程的教學內容設置,有助于培養真正具有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校企可以形成一個聯系緊密的整體,企業也可以為公眾號提供教學資源并進行優化升級,豐富學生的設計經驗,彌補學生問題分析能力、實踐操作能力較弱的缺陷,實現多方聯動、資源共享。同時,“男裝設計”課程也能為企業服務,促進產教融合,推動教育鏈、產業鏈、人才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實現更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并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鼓勵并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在服裝市場、服裝展及部分生產基地進行實踐學習。
加強“男裝設計”課程資源庫建設,以現有時尚資訊數據平臺為基礎,豐富服裝設計類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探索服裝與服飾設計人才培養過程中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途徑,以加強教學過程中對信息甄別、整合能力的引導和培養。在授課過程中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應用模式進行探索,更新教學手段,完善評價方式,促進知識融合,推動課程教學改革發展,可以使學生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授課老師也可以及時發布學習任務并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成果。在數字化資源建設的過程中,通過幕課等互聯網平臺構建教學視頻資源庫,打造圖文結合的教學及素材資料庫,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有機融合,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課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