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霞
(北海藝術設計學院,廣西北海 536000)
文創產業即文化創意產業,(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CCI),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強調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組織開發、營銷活動,使一種主體文化或文化因素能夠形成商業發展模式,換取對應的經濟回報,也實現文化、價值觀的輸出。目前文創產業包括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廣告裝潢、服裝設計等[1]。我國對文創產業的發展較為重視,各地高校、職業院校普遍開設相關專業和課程,通過理論、實踐教學組織文創人才的培育。文創產業發展動態性很強,同時,國內就業形式日益嚴峻,這又客觀要求加強創新創業有關內容傳遞,嘗試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就上述內容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創新創業(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是指基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品牌創新、渠道創新等方面的某一點或幾點進行創新、組織創業,創新是創新創業的特質,創業是創新創業的目標。近年來我國各地經濟發展速度有所下降,就業壓力偏大。2022年,我國各地需要就業的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6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1076萬,同期社會能夠創造的就業崗位只有450~500萬個,當年度就業者總數也只有1206萬。這意味著社會每年新增勞動力無法充分就業,創業和創新創業因此得到更多關注,是替代就業的可靠渠道之一[2]。
文創產業對創新的關注度較高,重視以文化要素為基礎形成產業,這對學生的創新能力、意識以及理論知識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同時,絕大多數文化創意思維和方案需要通過反復實踐加以論證、研究和改進,這又要求做好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變化多樣的文創產業發展態勢、較嚴峻的就業形勢,要求教育工作作出更新,能夠緊跟文創產業發展特點、契合社會就業現狀,客觀推動了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3]。目前相關改革主要由教育部門提出倡議,各地學校具體擬訂方案、組織執行。
創新創業與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帶有密切關聯。創新創業是當前社會發展的特色之一,關注以創新思維、方式和技術為紐帶,提升創業活動的質量。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以設計能力的優化為直接目的,積極加以改革可以改善學習者的能力水平,使其以設計方面的創新為切入點拓展創業思路、提升創業能力[4]。反之,創新創業大背景也要求包括文創產業在內的有關設計課程進行實踐教學優化,以社會人才需求、創業需求為導向,服務教育工作,推動教育工作的現代化發展。
創新創業背景下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存在不足,基本問題之一是設計課程的內容比較單一。部分學校對文創產業的關注有限,投入的經歷也較少,不能充分組織設計課程實踐教學,只以本地的文化要素為中心,進行課程設計,導致課程實踐教學的內容不夠豐富[5]。也有部分學校認為實踐課程難度較高,學生基礎較薄弱,應關注對學生的統一指導,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視對設計課程進行集中管理,缺乏對創新創業內容的關注,導致學生的創新創業思路無法擴展,形成設計內容單一的局面,制約學生成長。
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以實踐為基本要求,同時創新創業背景也要求相關課程關注對學生思路的引導,這意味著常規的教學方法雖然能夠改善學生動手實踐的水平,但可能無法實現其創新創業能力、意識的提升。如部分學校以教材內容為中心,通常常規方法組織學生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文創產品設計實踐,包括現場指導、群體教育等,學生實踐水平逐漸得到改善,但由于此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未能充分尊重學生創新創業有關訴求,往往不能改善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意愿,學生的成長效果不夠理想。
文創產品設計教學帶有一定的持續性,學生能力的提升以理論為基礎,以充分的實踐為紐帶,以實現學生能力的綜合提升。以創新創業為視角,還應重視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尤其是創新創業背景的變化。目前部分學校雖然能夠穩定組織文創產品設計實踐教學,也關注了創新創業基本背景,但沒有實現對學生學情等客觀條件的深入評析,針對性比較有限。如部分學校關注技術創新,將其作為中心內容引入文創產品設計實踐教學活動中,而本校文創產品設計專業納入文史類教學范疇,學生對設計有關的技術創新了解有限,能力不足,學校教學安排的初衷值得肯定,但沒有針對學生特點,教學質量、成果難以保證。
從實踐角度出發,創新創業背景下文創產業設計課程教學應關注見習工作,發揮企業專業化人才要求、技術要求、設計要求的優勢,使學生能夠快速了解個人能力上的不足,也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掌握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中的精髓。目前來看,很多學校的見習工作開展不力,存在見習空間不大的情況。如部分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規模不大,只能滿足少數人員的見習需求,在見習學生數目較多的情況下,其見習的時間又往往較短,無法保證理論知識實踐運用的深入化水平。從創新創業的角度出發,較小的見習空間制約了學生技術成長,也導致其難以有效探尋創新創業的思路、方向。
目前部分學校在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組織方面存在不足,校內能夠提供的實踐教學空間、設施和環境相對簡陋、偏少,無法保證實踐質量,在中小型學校,此問題尤為顯著。部分學校沒有建設實訓基地,又缺乏與企業的深度合作,組織實踐教學時,可用的資源相對偏少,學生無法深入參與實踐,能力提升較慢。同時,實訓基地的缺乏也不利于學生從創新角度看待創業活動和專業知識,使其難以改善創新創業的意愿和能力。
創新創業背景下,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可視作產業發展的需要,尤其是文創產業發展。從特點上看,文創產業關注的是人才的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這是決定人才成長上限的決定性條件。一般性的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可以提升人員理論能力、基礎知識儲備情況,使其滿足簡單的產業從業要求。然而從發展的角度出發,文創產業的高端人才往往需要具備創新方面的能力,以創新創業為視角組織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能夠直接改善此專業下人才的創新能力和意愿,使其在步入文創行業后能夠發揮創新方面的能力,為行業和產業發展提供更多活力。
創新創業背景下,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可視作改善學生能力的需要。無論從社會發展、行業發展、產業建設的角度出發,均可發現人才需求存在動態變化,這種動態變化的共性特點在于強調市場的導向作用,市場需求是人才需求變化的基礎。文創形成產業后,也存在較激烈的競爭,需要從業者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實踐能力。以創新創業為基礎背景,組織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能夠直接改善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能幫助學生形成更強創新創業能力,使其適應社會、產業、行業對人才的新需要。
創新創業背景下,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可視作教育優化的需要。現代教育不同以往,重視對學生進行綜合教導,使其能力能得到持續提升,同時為其后續成長提供更多幫助,包括思維方式、思想觀念的改善,這些工作通過學校開展,也能客觀推動教育事業的進步,契合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宏觀要求。在創新創業背景下對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進行改革,能夠改善學生能力、匹配產業發展需求。與此同時也改善了學校的教育能力,使學校的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建設水平、實踐教育能力得到優化,其工作中的積極經驗繼續為學校管理和教育管理提供服務,也能持續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優化。
創新創業背景下,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應針對現有問題有序開展,未來應首先嘗試對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中的內容進行豐富化,作為改革的基本方式。
具體工作中,主要強調從兩個角度出發,一是直接增加實踐教學中的文創元素,二是加強創新創業內容的融入。各學??梢栽诮柚镜匚幕剡M行文創設計、服務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將鄰近地區的文化要素、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文化要素納入教學范疇。如東北地區可以應用白山黑水文化要素,也可以將其近鄰內蒙古、河北等地的游牧文化、飲食文化納入設計范疇,用于教學工作。在此基礎上各校的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應強調與創新創業的直接關聯,將技術、理念等方面的創新內容、創業信息引入到教學實踐中。如利用內蒙古游牧文化進行文創設計后,直接組織校內沙盤演練,由學生進行模擬創業、應用個人的創新思維和理念進行創業模擬,以改善其綜合能力和成長效果。
項目教學模式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強調以一個項目為中心,組織學生在項目學習的過程中吸收知識、完成實踐。創新創業背景下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也可以采用此模式,實現教學方法的完善。
各學??梢栽趯嵺`教學開始前,向學生提供若干備選的學習項目,如“完成一次文創設計”“組織虛擬文創有關創業演練,并提供虛擬過程的報告”等。所有學習項目提供給學生后,由學生進行選擇,學校對選取了相同學習方案的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學生6-8人為宜,不應過多或過少,以免管理困難或交流不足,難以完成項目。教師對各小組進行指導,此模式下,學生實踐活動能夠更有效開展,以其訴求為基礎,實現了實踐教育和學生學習需要的兼顧。同時項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為其綜合成長提供更多幫助。
為保證創新創業背景下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質量,各校還應設法提升教學針對性,主要強調針對學生群體特點、個體特點組織實踐教學。
各??梢栽趯嵺`教學開始前,對本校學生基本學情特點進行收集,形成基于客觀學情的信息報告。學情信息應包括學生成績、學習訴求、學習意愿、個人建議等內容,此外,要求學校將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需求、創新創業有關信息提供給學生,使學生能在此背景下客觀反映訴求和意見。如果大部分學生希望提升技術方面的創新教育內容,學??梢該私M織教學管理,在實踐教學中予以關注,增加技術性知識、理論,改善學生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中的技術性知識。在此基礎上,學生的一些個體學習需求也應得到關注。如部分學生基礎較差,教師可以在組織項目教學時,選取交流組織能力突出、學習成績較高的同學,組織混合分組,提升文創產品設計教學分組方面的針對性,使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能有效成長。
見習空間偏小的問題,可以通過加強校企合作的方式予以優化,主要采用優化見習模式、增加合作主體數目的方式具體實踐。見習模式方面,建議各學校更改當前見習工作方式,自大一年級開始組織見習,在學生掌握了文創產業設計課程理論知識后,即組織其到企業參加實踐,使學生的見習能夠持續在其大學的所有學年,即便合作企業的數目偏少,也能發揮企業的積極作用,幫助學生通過見習積累知識,對創新創業形成有效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各校可以積極拓展合作面,與周邊企業、鄰近企業等進行交流,由本校提供專業人才,由企業提供見習崗位,通過更大范圍的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見習空間、積累經驗,實現見習層面的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優化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意識。
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雖然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學校在實際工作中仍扮演核心載體、組織者、平臺提供者的身份,要求學校深入了解創新創業基本背景,在此基礎上組織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創新創業背景下,各校應關注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組織上的缺陷,通過建設綜合性實訓基地的方式予以應對。
各學??梢愿鶕拘=逃ぷ鞯膶嶋H需求,確定實訓基地的建設方案、計劃,并組織投資建設。如果本校的資金偏少,不能滿足綜合性實訓基地的建設要求,還可以與周邊其他學校進行合作,分別承擔一定比例的建設費用,共同建設、共同使用綜合性實訓基地。綜合性實訓基地應配置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的軟硬件設施,同時能夠從創新創業角度出發,提供較優越的模擬實踐環境,如電子化沙盤模擬器、信息化實驗室、校辦企業合作渠道等,使實訓基地的綜合價值得到保障。
綜上所述,創新創業背景下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具有一定必要性,有助于產業發展、學生能力改善和教育工作進步,應在未來工作中予以更多關注。當前該工作的不足也較突出,包括設計內容較單一、教學方法不完善、教學針對性不足、見習空間偏小、學校實踐組織缺乏等。為予以應對,建議在未來工作中豐富文創產業設計內容、采用項目教學模式,同時強調文創產品設計教學針對性,最后還應從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的角度出發,改善教學時間組織和見習情況,綜合推動創新創業背景下文創產業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