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
海洋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搖籃,海洋漁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加快發展海洋漁業,對推動江蘇漁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具有重要意義。
加快發展海洋漁業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海洋事業,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推動建設海洋強國。2022 年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提出要推進陸基和深遠海養殖漁場建設。2023 年4月10日,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海洋漁業時再次指出,解決好吃飯問題、保障糧食安全,要樹立大食物觀,既向陸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漁,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強調要大力發展深海養殖裝備和智慧漁業,推動海洋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升級。總書記關于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指示和樹立大食物觀,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等重要論述是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為我們發展海洋漁業經濟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各地要融會貫通深刻領會,學用結合抓好落實,把加快發展海洋漁業經濟,作為貫徹海洋強國戰略部署、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的有力舉措,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上來。
加快發展海洋漁業是服務構建全省海洋經濟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江蘇高度重視海洋強省建設,把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全省戰略重點。2021 年11 月,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的實施意見》,提出“全省都是沿海,沿海更要向海”的重大部署。2023 年8月,省政府發布了《江蘇省海洋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提出以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抓手推進海洋經濟做大做強。海洋漁業作為海洋產業的主導產業之一,在海洋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2022 年江蘇省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2022 年江蘇海洋漁業實現增加值348.6 億元,發展基礎較好,前景十分廣闊。要發揮江蘇江海交匯、擁江攬海等區位優勢,立足全省3.75 萬平方公里海域、954 公里海岸線,還有占全國四分之一面積的灘涂和輻射沙洲,海洋生物豐富多樣這些獨特的資源稟賦,把優勢用足用好,加快發展海洋漁業經濟,推動江蘇由海洋漁業大省向海洋漁業強省轉變,為全省海洋經濟發展大局挑大梁、多作貢獻。
加快發展海洋漁業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的迫切需要。農牧漁業是農業農村部門的主責主業,海洋漁業是漁業板塊的重要內容,也是拓展漁業空間、建設江蘇新時代魚米之鄉的潛力所在、優勢所在,必將為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強省建設作出應有貢獻。在保障糧食安全上,海產品是重要農產品,是優質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隨著陸域生產環境資源約束日益趨緊,向海洋要食物,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已成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海洋漁業前端涉及海水養殖、近遠海捕撈、水產種業,后端涵蓋加工貿易、冷鏈物流、設施裝備、漁旅融合、漁港經濟區等多個方面,產業帶動人口多、社會化程度高、經濟滲透力強,投資拉動需求明顯,對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建設美麗漁港、宜居漁村,增強沿海地區發展后勁等,具有重要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