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我是王志清《坐看云起:王維的三十二相》(河南人民出版社2023.2)的責編,在新書剛剛投放市場之際,我就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想向跟讀者朋友力推這本新書。
著名學者蔣寅稱王志清為“王維的千年知音”,他說:
無論是關于王維的為人、為詩還是他的思想意識、社會關系,王著都充分利用作品的詳盡解讀,獲得許多有價值的結論。王維在世出世的高人襟懷,不卑不亢的應世姿態(tài),以及他的藝理哲思、道心禪趣,無不在王先生周到的體度揣摩下發(fā)露呈現,合成一個完整清晰的王維形象,仿佛一張模糊的舊照片經過精心處理,重新展現出高像數的容顏。多年努力不尋常,持之以恒,積久漸深,王志清先生已不愧為王維千載之下的一大知音。
這是蔣寅給王志清《論王維》(商務印書館2023年版)的序里的一段話,真是讀出了王志清解讀王維的精髓,這也讓我產生了共鳴,拿來評價《坐看云起》,我們覺得也是很合適的。
《坐看云起:王維的三十二相》是個王維“面面觀”的廣闊視域,作者在書中對王維其人其詩以全方位的立體呈現。姚鼐說王摩詰有“三十二相”,顧隨先生也認同這個說法。顧隨先生說:“姚鼐謂王摩詰有三十二相。佛有三十二相,乃凡心凡眼所不能看出的。”(《駝庵詩話》)說王維“三十二相”,也只是個比喻的說法。不過,這可是個非常崇高的比喻,所謂“凡心凡眼所不能看出的”,意謂要真正讀懂王維并不容易。
王志清研究王維已經三十年,他的解讀,重“審美想象和個人體驗”,尤其注重文本細讀的熟參妙悟,他認為,對王維的研究,其實是一種魅力獨到的美感文化研究,需要研究者獲得新鮮的文學感受,需要有直覺性靈的審美參與,而以人性維度考論,以詩求人,以人證詩。他提煉出“坐看云起”四個字,作為書題,亦即書眼,全書的解讀與論述也聚光于此一點。王志清教授認為,“坐看云起”是王維詩歌的共同主題,這四個字也凝聚了王維人生智慧的核心內容。
《坐看云起:王維的三十二相》全書20余萬字,除了“前言”與“結語”外,中間共八章,分別從“倚風自笑的大雅風儀”“慷慨意氣的少年精神”“以和為上的生存智慧”“至簡崇尚的人性自覺”“仁人愛物的君子情懷”“隱忍不爭的仁者柔德”“坐看獨往的閑極狀態(tài)”與“我已無我的虛靜境界”八個方面對王維進行品味與解讀。全書對王維其人其詩,以具體而微的展讀與論證,用事實說話,引領讀者走近王維,走入王維內心,走入其詩的幽深極玄處,探秘王維成為高人、雅人和超人的文化脈絡,從而抵達詩人“達人無不可”“忘己愛蒼生”的人性深度。
王志清指出,王維詩以和諧美取勝,秀色內含而榮光外映,充滿了靜氣、清氣、和氣與靈氣,特別適合診治人們內心的浮躁與無趣。王維其人,心性懿美,淡泊隨緣,其高人風儀、貴族精神,以及他內外兼修的自覺,是中華民族文化里需要我們特別珍重的精神遺產。古人不管是論詩還是論文,都很注重“知人論世”,王志清教授在《文學史編寫應從“細讀”切入——以王維研究為例》(《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里也曾指出:“認識王維其人,最好要細讀其詩,而將詩與人互參。”而他的《坐看云起:王維的三十二相》,則將這種“詩人互參法”研究發(fā)揮與演繹得非常充分。
《坐看云起:王維的三十二相》里沒有繁雜瑣碎的學術考證,也沒有“灌水式”重復解讀,而是將考證與批評密切地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作者長于思辨、注重審美的學術個性。有一點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該書的理論邏輯是建筑在“正本清源”的思想基礎之上,讀者于此著的字里行間中,便能清晰地看到作者“正本清源”的自覺與堅定,充滿了“正本清源”的辨析,充滿了道德考量的自覺,以人性維度而打量王維,采用對比手法,拿王維與歷史上其他名人比較,主要是與唐代詩人比較,與李白、杜甫比,與韓愈、白居易比,在比較中定優(yōu)劣。他有一種敢于質疑的精神,不信邪,不泥古,不迷信權威,不拿香跟拜,不做人云亦云的學舌文字,而將感悟與理性融于一體,對王維深入研究形成了新的判斷,也使一些學術誤判得到“清算”。
王志清認為:
唐詩研究是一種心靈的學問,是生命與學問的碰撞,是理性和感性的融合,是知識、思維和視野的交匯,重要的是通過美學活動去體驗與領略唐詩意蘊,感受到詩人的感情溫度。
這一點于我也是深有同感,在與王志清先生的接觸中,先生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他不僅是一位學識深厚的學者,為人熱情沒有絲毫距離感,從其言談風貌中,我更覺得他是把自己活成了王維,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人生境界在先生身上隨處得以體現。
王志清把文學研究作為美文來寫,讀他的書稿,簡直就是在讀美文,有如讀散文、讀散文詩那樣的快感,相信每位讀者讀了這本書之后,都會和我有同樣的感觸。說了這么多,還是不能完全表達我想要說清楚的東西,也許是王維自身具有的復雜性,也許是我在編書過程中不斷深入其中體會到的不同感覺,這就像是一場審美認知的豐收,在《坐看云起:王維的三十二相》出版之際,我迫不及待地寫下了這些文字,和讀者朋友們一同分享。
(作者系河南人民出版社歷史文化編輯室編輯,文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