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美麗園區的建設是美麗城市建設的指標之一,而美麗園區各項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是美麗園區的評價依據,對區域性循環經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美麗園區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目的和選取依據,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美麗園區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內容。
關鍵詞:福建省,美麗園區,生態環境,指標體系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15.012
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Fujian Beautiful Parks
TIAN Yue-ying
(China Certifi cation & Inspection Group Fujian Transce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parks is one of the indicator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ities. It is fundamental to establish the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on of beautiful park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 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urpose and selection basis of the index system fo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of beautiful parks, and puts forward content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beautiful parks.
Keywords: Fujian province, beautiful park,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dex system
0 引 言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建設,把“美麗中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提出,“我們要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讓老百姓在宜居的環境中享受生活,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生態效益。”黨的十九大將“美麗”寫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提出“到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2022年,黨的二十大強調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同年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指導意見》。同年10月,福建省印發《深化生態省建設 打造美麗福建行動綱要(2021-2035年)》,以“五大美麗”為載體,著力打造美麗中國示范省;出臺《福建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奮力推進“美麗福建”的建設。美麗園區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部分,美麗園區生態環境指標體系構建能夠引導工業園區向更為“綠色、低碳”的方向發展[1-3]。本次研究基于“美麗福建”的建設規劃,并結合福建省生態環境廳課題《福建美麗園區生態環境指標體系研究及應用》,對福建省美麗園區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進行研究[4]。
1 評價背景
1.1 國內美麗園區的發展現狀
我國工業園區發展歷程主要為:上世紀90年代,我國進行了生態工業園區的試點建設工作,建設了4個試點園區;21世紀初,國家批準確立了第一個國家級生態工業師范園區;隨后,相關國家部門又出臺了《關于開展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工作的通知》(環發〔2007〕51號)、關于加強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的指導意見》(環發〔2011〕143號)、《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標準》(HJ 274-2015)等相關政策。目前,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評定的標準分為5大類,共32個指標,對符合要求的工業園區授予“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稱號[4]。美麗園區是生態工業園區的表現形式,也是美麗城市的標準之一[5]。目前,國內除浙江省麗水市2019年發布的《美麗園區星級評價規范》(DB3311/T 116-2019)外[6],其他地方關于美麗園區標準體系的研究寥寥無幾,生態園區建設中對美麗園區生態環境指標體系的研究較為稀缺。
1.2 福建省美麗園區的發展現狀
福建省是工業循環經濟生態園區建設起步較早的省份之一,但相比于其他省份,總體發展方向不平衡,發展水平也仍有較大差距。在商務部對園區發展的綜合考評中,在省內排名第一的福州經濟開發區,僅在全國219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中排第47位[7],存在著人才的缺乏、產業鏈關聯度不足、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福建省關于園區層面的政策和評價體系主要有《綠色工廠創建和評價要求(2019年修訂版)》《關于實施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閩政〔2020〕1號)、附件《福建省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指南》《福建省實施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閩政辦〔2020〕48號)、《貫徹落實關于實施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實施方案的通知》(閩市監標準〔2020〕101號)、《基于產業集群理論的低碳園區標準化研究》《工業(產業)園區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福州市《工業(產業)園區綠色低碳建設導則》等文件,這些政策文件中對工業園區向更為環保方向發展的內容均有描述,但對工業園區環保發展起導向作用的評價體系構建較為稀缺。美麗園區是工業循環經濟生態園區的表現形式,建立完善的美麗園區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是促進園區建設、發展、完善的重要部分,也是園區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多方共贏、和諧發展的重要保障[8]。因此,不斷規定和完善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評價方法、評價指標和數據采集與計算方法等內容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次研究基于“美麗福建”的建設規劃,結合福建省生態環境廳課題,以推動園區“低碳、生態、循環”發展為主要構思,以“高端、智慧”發展為導向,構建和完善福建省美麗園區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
2 評價指標的構建思路
美麗園區是指在空間布局、產業發展、生態環境、智慧管理、營商環境服務等方面貫徹實施綠色、低碳、循環新發展理念,從而實現“綠色生態環境美和營商環境服務美”等高質量發展的各類園區。《福建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及《深化生態省建設打造美麗福建行動綱要(2021-2035年)》(閩政〔2022〕26號)文件中提出,堅持“高端化、低碳化、循環化、生態化、智慧化”發展園區,推動園區成為綠色低碳發展和數字化升級相融并進的經濟增長引擎,因此,本次研究選取“五化”作為美麗園區生態環境一級評價指標,美麗園區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選取一級指標為循環化、低碳化、生態化、智慧化及高端化,圍繞“低碳、生態、循環”三大維度選取36項二級指標,為美麗園區的評價提供參照依據,指標主要參照《工業園區循環經濟評價規范》(GB/T 33567-2017)、《福建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廈門市低碳工業園區驗收技術規范》《山東省省級生態工業園區管理辦法》《浙江省綠色低碳工業園區建設評價導則》《工業(產業)園區綠色低碳建設導則》《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標準》(HJ 274-2015)、《節能環保清潔產業統計分類(2021)》《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美麗園區星級評價規范》(DB3311/T 116-2019)、《綠色園區評價要求》等文件。
3 評價指標的計算
美麗園區生態環境評價指標[9]見表1。
4 結論與建議


推動美麗園區的建設,對工業園區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是生態工業學和循環經濟理論在實踐中的運用[10-12]。建立一套完整的、合理的、具有實踐性的美麗園區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是衡量工業園區建設水平、生態化發展程度,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是否優化的重要手段和工具[13]。結合工業園發展的不同狀況,應制定對應適用的福建省美麗園區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有助于全面、客觀、綜合、科學地評價工業園區的建設水平[13];合理可行性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有利于引導工業園區往更為“低碳、循環、生態、高端、智慧”的方向發展[14],這對福建省工業園區的完善和發展起到了指向性的作用,引導工業園區往更為生態友好型的方向發展[15]。
參考文獻
[1]吳丹.國際低碳經濟發展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示[J].綠色科技,2014(12):270-273.
[2]賈僩.基于低碳生態理念的工業園區規劃設計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7.
[3]李星,田金平,盧琬瑩,等.政府主導推進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的重要性研究--以浙江嘉興港區為例[C]//2015年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年會.2015.
[4]元炯亮.生態工業園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環境保護,2003(3):38-40.
[5]王霞,吳敏.生態工業園區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探究[J].節能與環保,2019(8):77-78.
[6]美麗園區星級評價規范:DB3311/T 116-2019[S].
[7]林燕紅.福建省工業循環經濟生態園區建設的障礙與突破路徑[J].海峽科學,2019(1):56-60.
[8]田金平,劉巍,臧娜,等.中國生態工業園區發展現狀與展望[J].生態學報,2016,36(22):7323-7334.
[9]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標準:HJ 274-2015[S].
[10]雷明,鐘書華.生態工業園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09(11):110-115.
[11]關新宇,陳英葵.中國生態工業園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述評[J].工業經濟論壇,2017,4(5):19-26+47.
[12]楊建斌,張慧.生態工業園評價指標體系的分析與建構[C]//2011年基于互聯網的商業管理學術會議.2011.
[13]趙波,胡振鵬.中部地區省級生態工業園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以江西生態工業園發展為例[J].理論探討,2007(6):69-73.
[14]劉春瓊,史凱,袁志忠,等.生態工業園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及其應用[J].安全與環境學報,2010(3):111-117.
[15]李嘉巖.循環經濟:生態園區建設的支撐點——中國科學院白銀高新技術產業園發展模式[J].甘肅理論學刊,2008(5):112-116.
作者簡介
田月英,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美麗城市建設中生態環境體系的建設。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