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馨霖 楊盛夢
摘 要:數字經濟時代,發展流通數字化是現代農產品流通領域的改革方向,也是健全現代化農產品流通體系、解決農產品流通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流通數字化對農產品流通效率的作用機理,以2013—2021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不包含港澳臺地區)的面板數據為樣本,通過主成分分析法和DEA法分別量化流通數字化水平以及農產品流通效率,再利用面板固定效應回歸模型和門檻回歸方法進行實證研究,以期促進流通數字化和農產品流通效率的發展。研究表明:(1)流通數字化和農產品流通效率在不同地區發展水平不同;(2)流通數字化對農產品流通效率具有促進作用,流通數字化對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影響呈現區域差異性;(3)第三產業增加值指數作為門檻時,流通數字化水平與農產品流通效率之間存在非線性溢出效應。因此,文章提出相關建議:(1)鼓勵農產品流通體系向數字化轉型升級,推出區域差異發展政策,因地制宜;(2)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和金融發展水平;(3)鼓勵技術創新,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提升流通服務水平。
關鍵詞:農產品;流通數字化;流通效率;門檻效應;農產品流通;數字經濟
本文索引:王馨霖,楊盛夢.<變量 2>[J].中國商論,2024(03):-016.
中圖分類號:F762;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2(a)--04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加快發展物聯網,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F代流通體系的建設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也是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重要支柱,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國經濟已經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作為聯結生產與消費的紐帶,流通在社會生產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黨和國家也意識到流通的重要性,“十四五”發展總體規劃提出必須將流通體系的建設視作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隨著中國社會逐步向數字化時代轉型,數字技術的發展覆蓋社會的方方面面。而在農產品流通行業中流通效率低下依然是突出問題,制約著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數據作為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參與到流通中,改變了傳統的農產品流通模式,數字化賦能下的流通方式為我國農產品流通行業中效率低下等突出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因此,本文研究流通數字化發展對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影響作用及其內在機理,有助于流通產業在數字化時代的長遠持久發展, 同時對提高流通效率有著重要作用。
本文基于產業數字化背景,首先分析流通數字化影響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機制機理;其次通過構建相關指標體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DEA模型對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不包含港澳臺地區)2013—2021年的流通數字化水平和農產品流通效率進行測度;最后通過面板固定效應回歸模型研究流通數字化對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影響,以分析東、中、西、東北部地區檢驗影響異質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對數字化農產品流通的發展具有借鑒意義,助力數字鄉村的發展。
1 相關研究文獻評述
(1)影響農產品流通效率方面:韓小爽、孫中葉(2021)[1]發現在數字經濟視角下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提升需要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培養高質量信息化人才、促進數字技術深度融合來加以實現;李吉艷(2022)[2]以數字鄉村為背景,研究發現制約農產品流通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包含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和農產品流通體系的成熟;DEY(2012)[3]和HANJIKHANI(2005)[4]則認為流通渠道的長短制約著農產品高效流通。余佳豪(2023)[5]將農產品流通效率定義為農產品流通中的產出價值與投入價值的比較值,以勞動和資本作為投入指標,以流通規模、流通速度、流通效率作為產出指標構建DEA模型測量農產品流通效率水平。
(2)在流通數字化方面:楊水根、王吉(2023)[6]以2000—2020年31個省(市)的樣本數據構建評價指標,研究得出流通數字化對鄉村振興具有明顯的正向作用;樊玲、劉凱(2022)[7]研究提出數字化有助于流通效率的提高,但有明顯的區域差異性,東部地區數字化對于流通效率的提高作用最大,西部最弱;江駿、起揚、柴仝、楊愛潔(2022)[8]也表明農產品流通數字化有助于打通數據壁壘,銜接各環節,提高流通效率 。
2 假設提出
將農產品流通與數字化結合后得到的流通數字化方式相較傳統的流通方式而言對農產品流通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進作用,但各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因此各個地區的流通數字化水平與流通效率各不相同,促進作用也不同。謝曉軍(2023)通過選取2012—2020年我國30個省市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得到流通組織數字化對農產品流通效率具有促進作用且存在區域異質性的結論。由此推斷,流通數字化對農產品流通效率具有異質性,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
H1:流通數字化對農產品流通效率具有促進作用,且具有異質性。
第三產業中農業的發展是影響農產品流通效率的重要因素。第三產業的發展與人均GDP之間存在緊密相連的關系,升級后的產業結構對我國經濟增長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诖?,本文認為良好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利于加強流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并為技術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條件,同時促進流通數字化的發展,最終促進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提升。但是,農產品流通數字化對不同第三產業增加值指數的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提升存在差異,原因是增加值指數較高的第三產業產業結構更優,更容易促進經濟增長并引入技術,對農產品流通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诖?,本文提出研究假設:
H2:第三產業增加值指數可能是一個門檻變量,第三產業增加值指數不同,農產品流通數字化對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影響存在非線性關系。
3 變量選取與說明
3.1 數據來源及說明
本文流通數字化為解釋變量,農產品流通效率為被解釋變量,選取2013—2021年全國31個省市(中國港澳臺地區除外)的面板數據,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國家統計局、商務部以及中國商業聯合會。部分年份缺失數據用灰色預測填補。
3.1.1 解釋變量
本文將流通數字化指標體系分為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并用主成分分析進行測度,如表1所示。
3.1.2 被解釋變量
本文結合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將衡量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指標分為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用DEA法進行測度。
(1)投入指標:農產品流通相關從業人員數量、農產品相關資本存量、主營業務成本以及庫存總額。
(2)產出指標:農產品流通量以及農產品流通業近似總產值。
3.1.3 控制變量
本文選取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金融發展水平、農業機械化水平和支農財稅政策作為控制變量,并對其進行對數化處理。
3.1.4 門檻變量
本文參考謝曉軍(2023)[9]和楊海麗(2022)[10]的研究提出門檻變量模型,選取第三產業增加值指數為門檻變量,并對其進行對數化處理后直接進行門檻效應分析。
4 實證分析
4.1 基準回歸
本文通過構建面板模型中的雙向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基準回歸來研究流通數字化對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影響,該模型具體公式如下:
(1)
其中,y表示被解釋變量;表示模型的橫截距;表示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rx表示解釋變量;表示控制變量的回歸系數;c表示控制變量;表示誤差項;表示各省份固定效應;表示時間固定效應;i表示各省份;t表示年份。
表2報告了基準回歸的檢驗結果,各列都在5%水平上顯著,且流通數字化的回歸系數都為正數,說明流通數字化對農產品流通效率具有促進作用。第(1)列報告了流通數字化對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單變量回歸結果,流通數字化增加一單位,農產品流通效率在平均意義上增加0.0138個單位;第(2)列報告了增加省份和年份雙向固定效應后的單變量回歸結果;第(3)-(6)列報告了分別繼續增加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金融發展水平、農業機械化水平和支農財稅政策水平四個控制變量后的回歸結果。
回歸表明,流通數字化增強了農產品流通效率,從經濟含義的角度來看,表3第(6)列的回歸結果顯示,當保持所有控制變量不變時,流通數字化增加一單位,農產品流通效率在平均意義上增加0.012個單位。
4.2 穩健性檢驗
為確保研究結果的穩定性、客觀真實性,本文選取LSDV法重新回歸進行測算,如表3所示。通過檢驗發現,所得結論與上述研究所得結論一致,因此說明原結論的穩健性較強。
4.3 異質性分析
由于我國各地區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因此在異質性檢驗中,本文將面板數據分為東北部地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分組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
總體而言,全國的流通數字化對農產品流通效率具有促進作用;對于東北地區,其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金融發展水平、農業機械化水平和支農財稅政策水平對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影響均不顯著,說明東北地區在這些因素方面的發展都有待提高。對于東部地區,流通數字化對農產品流通效率相較其他地區而言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對于中部地區,流通數字化對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影響不顯著;對于西部地區,雖然流通數字化水平最低,但在西部大開發政策的支持下,西部地區的流通數字化得到了提升,但政府仍需加大對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開發力度。
假設H1得以驗證。
4.4 門檻效應分析
根據Hansen門檻回歸理論,構建如下模型:
(2)
其中,y表示被解釋變量;b0表示模型的橫截距;k表示回歸系數;rx表示解釋變量;q表示門檻變量;x表示門檻變量對應的門檻值;c表示控制變量;表示誤差項;i表示各省份;t表示年份。
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當反復抽樣400次后,第三產業增加值指數單一門檻的P值為0.0425,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單一門檻檢驗顯著,而雙重門檻和三重門檻的檢驗都不顯著,說明流通數字與農產品流通效率間僅存在第三產業增加值指數的單一門檻效應。
由表6可知,當第三產業增加值指數未跨過門檻時,流通數字化對農產品流通效率的系數為0.01,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當第三產業增加值指數跨過門檻時,流通數字化對農產品流通效率的系數為0.124,且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由此可見,增加值指數較高的第三產業從農產品流通數字化中的受益程度略高于增加值指數較低的第三產業,這說明流通業數字化水平與農產品流通效率之間存在非線性溢出效應,第三產業增加值指數越高,流通數字化水平對農產品流通效率的促進作用越強。
5 結語
5.1 結論
第一,從測度結果來看,流通數字化和農產品流通效率在不同區域水平相差較大,發展具有不平衡性;第二,從基準回歸結果來看,流通數字化對農產品流通效率具有促進作用,但流通數字化對農產品效率的影響具有地區差異性。在良好的經濟條件支持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數字流通化體系自然相對其他地區發展得更好,對農產品流通效率的促進作用更明顯,從全國來看流通數字化對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影響程度較大;第三,從門檻效應分析來看,流通數字化與農產品流通效率之間存在非線性溢出效應,即在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影響下,流通數字化水平對農產品流通效率有著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
5.2 建議
第一,鼓勵農產品流通體系向數字化轉型升級,推出區域差異發展政策,因地制宜。政府財政資金引導支持發展落后地區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出臺鼓勵流通數字化發展的獎勵機制等行動方案,為數字化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合理制定減稅降費政策,鼓勵中小微企業數字技術融合,使數字技術充分參與到管理、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激發數字經濟發展活力,縮小地區之間數字經濟發展差距,促進不同區域不同領域流通數字化均衡發展。
第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和金融發展水平。向基層群體普及農業機械技術手段,提升農業技術水平,優化物流配送布局,提高各地城鄉寬帶網絡普及能力,實現信息的互通共享。發揮數字普惠金融作用,解決中小流通企業的資金約束問題,提升金融發展水平。政府也應資金支持農產品冷藏、加工、運輸和配送一體化服務建設。實現“四鏈”(即信息鏈、技術鏈、資金鏈、物流鏈)流通,為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鼓勵技術創新,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提升流通服務水平。作為影響農產品流通效率的重要因素,農產品流通技術的進步有助于流通數字化水平的提升,依托線上平臺實現“互聯網+流通”的交易方式,極大程度解決了傳統交易方式中農產品流通效率低的問題。信息化平臺的搭建也使市場更加透明化,市場反應速度加快,競爭力的提升使得市場更具活力。
參考文獻
韓小爽,孫中葉.數字經濟視角下河南省農產品流通效率[J].企業觀察家,2021(8):86-89.
李吉艷.基于“鄉村振興”的農產品流通效率提升契機及戰略措施 [J].農業經濟,2022(1): 45.
DEYS. Rythu Bazaar: A study of the supply chain of the farmers’ markets of andhra Pradesh.[J].Iup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2, 11(3):43-66.
HAD JIKHANI A, THILENIUS P. The impact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nnections on relationships’ commitment and trust[J]. 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 2005, 20(3):136-147.
余佳豪.農村電商流通效率優化賦能甘肅鄉村振興:基于DEA-Multiple Regression模型[J].物流科技,2023,46(3):121-125.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03.028.
楊水根,王吉.流通數字化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機理與效應[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2(2):1-14.
樊玲,劉凱.數字化發展對我國流通效率提升的影響:基于區域異質性的比較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2(21):28-32.
江駿,起揚,柴仝,等.農產品流通數字化對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意義及實現方法[J].農場經濟管理,2022(10):43-45..
謝曉軍.流通組織數字化對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影響及空間效應[J].商業經濟研究,2023(1):79-82.
楊海麗,向能,羅越月.農產品流通數字化能改善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嗎:來自省域面板數據與空間杜賓模型的經驗證據[J].宏觀經濟研究,2022(10):8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