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文 劉華 孟云浩 黃一華 秦偉娜
摘 要:當前,數字普惠金融正逐漸成為金融體系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在黨的二十大指引下,數字普惠金融和綠色創新的快速發展已成為催生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本文選取廣西壯族自治區2013—2022年面板數據,從綠色創新視角,探究廣西數字普惠金融賦能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內在機理,并得出相應結論與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廣西數字普惠金融;綠色創新;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金融體系;區域經濟
本文索引:陳楚文,劉華,孟云浩,等.<變量 2>[J].中國商論,2024(03):-092.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2(a)-089-04
在新時代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格局下,亟須探索出一條屬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意味著,中國經濟需要從單純追求經濟增長轉向加強經濟高質量發展[1]。廣西地處偏遠地區,由于特殊的地理因素,金融行業發展嚴重受阻,因此,探索出一條適合廣西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論及實踐意義。
本文嘗試聚焦數字普惠金融與綠色創新的交疊機理,解析數字普惠金融通過綠色創新來影響高質量的經濟發展的機制。鑒于數字普惠金融能通過市場機制和企業追求利潤的機制,激勵企業進行綠色技術創新,從而達到減少環境成本、降低外部環境成本、提供高質量產業服務、推動效率改進等目標。因此,本文引入綠色創新作為調節變量,以廣西數字普惠金融水平為解釋變量,探究綠色創新對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調節效應,同時運用描述性統計、基準回歸、分維度回歸來剖析兩者及其關聯效應對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最后運用穩健性檢驗來分析上述結論是否具有穩健性,以期為廣西地區尋找符合其資源稟賦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逐漸顯現,通過廣西傳統普惠金融與大數據等技術相融合形成的數字普惠金融新模式,正逐步成為未來金融發展的主方向。數字普惠金融在激活社會創新、緩解企業融資約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經濟高質量增長[2]。數字普惠金融具有能解決信息不對稱、提升金融服務的包容性等特點,能解決廣西地區低收入等弱勢群體長期存在的融資難、貴、慢等問題,使金融服務更加公平、普遍的面向人民群眾。另外,數字普惠金融降低了金融服務門檻,讓更多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獲得了便捷的金融服務,提高了金融普惠率[3]。普惠金融和互聯網技術的結合使其金融服務的范圍得以擴大,并深化了金融服務的數字化程度和服務深度,形成了高覆蓋、高數字、高發展的數字普惠金融新形式。據此,本文將從不同的維度進行回歸分析,探討廣西數字普惠金融對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研究假設1:數字普惠金融對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當前,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環境對人類的影響愈來愈大,我國在高速發展經濟時,環境問題逐漸凸顯,因此,我國迫切需要探索出一條綠色的經濟發展道路,綠色創新可以通過更新先進技術、改變生產要素結構提高經濟增長效率,使得經濟發展可以提效[4]。從理論上講,綠色創新對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首先,綠色創新能給廣西帶來更環保、更健康的經濟發展,在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同時降低當地的能源消耗,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其次,廣西近年來在不斷引導企業資本流向高新技術企業,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構建節能減排和智能化的綠色創新體系。綜上所述,綠色創新對廣西經濟高質量具有積極影響,在此基礎上,廣西可以結合自身情況,進一步探索綠色創新的新路徑,引進先進技術,加強綠色創新、綠色發展、節能減排的環境保護意識。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研究假設2:綠色創新對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有促進作用。
2 研究設計
2.1 變量選取
2.1.1 被解釋變量
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GHDQ)。目前已經有多位學者嘗試建立全要素生產評價體系,以評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水平。然而,這些評價體系過于偏重衡量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效率,而忽視了其取得的實際成果。此外,這些評價體系所涵蓋的維度相對單一。因此,這種評價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實際研究的需求。為此,本文借鑒潘雅茹和魏靜(2023)的做法,采用熵值法進行測度得出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來衡量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具體如表1所示。
2.1.2 解釋變量
廣西數字普惠金融水平(Gdifin)。廣西數字普惠金融水平(Gdifin)是指廣西地區在數字金融方面的普及以及包容程度。本文選取“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Gdifin)”作為解釋變量,用來衡量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水平,并從研究指數中獲得三個分維度,其中包括覆蓋廣度、使用深度以及數字化程度,這些子維度反映了廣西數字金融服務的普及程度、使用的廣泛程度以及數字技術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程度。
2.1.3 調節變量
廣西綠色創新水平(GGIL)。本文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庫公布的發明專利相關信息識別綠色專利,選取廣西綠色專利授權數占總人口的比重來衡量廣西綠色創新水平(GGIL)。
2.1.4 控制變量
廣西產業結構水平(Gind)、廣西人力資本水平(GRCL)、廣西城鎮化水平(Gurban)。本文分別選取廣西第二產業生產總值占GDP的比重來衡量廣西產業結構水平(Gind);選取廣西每萬人中在校大學生數量來衡量廣西人力資本水平(GRCL),用廣西城鎮人口占地區總人口的比重來衡量廣西城鎮化水平(Gurban),作為本文的三個控制變量,具體如表2所示。
2.2 模型構建
本文構建廣西數字普惠金融水平與廣西綠色創新水平及其交叉項指標對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學相關綜合指數數據平衡監測面板,通過交互項系數對廣西綠色創新水平在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調節作用進行回歸分析的顯著性檢驗。首先,本文對廣西數字普惠金融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研究,構建如下基礎模型:
GHDQt=Ct+ɑ1Gdifint+ɑ2Gcontrolst+μt(1)
加入綠色創新水平進行調整變量,可構建如下交互模型:
GHDQt=Ct+ɑ1Gdifint+ɑ2Gcontrolst+ɑ3Gdifint*GGILt+ɑ4Gcontrolst*GGILt+μt(2)
將廣西數字普惠金融分為三個不同維度,可構建如下分維度回歸模型:
GHDQt=Ct+ɑ1Gwidtht+ɑ2Gcontrolst+μt(3)
GHDQt=Ct+ɑ1Gdeptht+ɑ2Gcontrolst+μt(4)
GHDQt=Ct+ɑ1Gdigitalt+ɑ2Gcontrolst+μt(5)
其中,GHDQ為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t表示年份,Gdifin、Gwidth、Gdepth、Gdigital分別代表t年的廣西數字普惠金融水平、使用深度、覆蓋廣度、數字化程度,取值范圍為2013—2022年,為解釋變量;GGIL為調節變量,代表廣西綠色創新水平;C為常數項;α1、α2、α3、α4為各變量的回歸系數;Gcontrols為控制變量,其中包括廣西產業結構水平(Gind)、廣西人力資本水平(GRCL)、廣西城鎮化水平(Gurban)。
2.3 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為保證數據的有效性,本文使用的數據主要來源于各省統計年鑒、中經數據、《中國統計年鑒》《中國金融年鑒》。在數據缺失的情況下,采用均值法進行填補。最終選取廣西2013—2022年的相關數據進行研究,變量描述性統計如表3所示。
3 實證檢驗
3.1 基準回歸
由表4可知,模型(1)為基礎模型回歸分析。研究發現,解釋變量廣西數字普惠金融水平(Gdifin)、廣西人力資本水平(GRCL)和廣西城鎮化水平(Gurban)三者對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GHDQ)的影響系數都在5%水平顯著且均為正,廣西產業結構水平(Gind)對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GHDQ)影響系數在10%水平顯著且為正。這說明廣西數字普惠金融對于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產生了積極影響,從而驗證了假設1。廣西數字普惠金融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先進性和創造性擴大了居民的消費信貸,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提升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模型(2)為基礎模型加入調節變量之后建立的交互回歸分析。從上述內容可知,廣西數字普惠金融水平(Gdifin)、廣西產業結構水平(Gind)、廣西人力資本水平(GRCL)、廣西城鎮化水平(Gurban)及其與廣西綠色創新水平(GGIL)的交互項Gdifin*GGIL、Gind*GGIL、GRCL*GGIL、Gurban*GGIL對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GHDQ)的影響系數均在5%水平顯著且為正,這表明廣西的綠色創新水平對其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水平產生了正向積極作用,從而驗證了假設2。廣西的綠色創新通過資源的智慧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導向,不僅優化了生產方式,提升了產業附加值,還改善了生態環境,吸引了創新資源和投資,從而推動了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
3.2 分維度回歸
廣西數字普惠金融分維度回歸模型分析如表4所示。研究顯示,這三個不同的維度對廣西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有較為明顯的積極影響。詳細地講述,模型(3)表明廣西數字普惠金融覆蓋廣度的系數為0.007,在10%顯著性水平下具有顯著影響;模型(4)中,使用深度的系數為0.002,在5%顯著性水平下具有顯著性;模型(5)中,數字化程度的系數為0.002,在10%顯著水平有顯著性。上述結果均能表明,廣西數字普惠金融在這三個維度中對廣西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顯著的、正向的影響作用。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幾個方面:首先,在覆蓋廣度方面,廣西地區的數字化設備發展在地理覆蓋和市場觸達能力方面表現出色,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廣西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其次,在使用深度方面,廣西地區相繼推出和完善的信貸、保險等數字金融服務,有效擴寬了小微企業和貧困人群的金融融資渠道,進一步促進了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最后,從數字化程度來看,廣西數字經濟發展整體水平繼續保持上升態勢,正憑借著覆蓋廣度、使用深度逐步提高數字化程度,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融合發展邁入經濟高質量發展新階段[5]。
3.3 穩健性檢驗
考慮到構建模型的估計結果可能會因設定誤差等因素而發生偏差,本文通過替換被解釋變量,即通過進一步對廣西數字普惠金融(Gdifin)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探索來考察穩健性,把模型(1)和模型(2)中被解釋變量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GHDQ)替換成廣西全要素生產率(GTFP),并重新根據模型進行實證研究。根據表5的結果,對穩健性結果進行分析,模型(1)結果表明廣西數字普惠金融水平(Gdifin)在10%顯著性水平有顯著性,也就是說,模型(1)的解釋變量廣西數字普惠金融水平(Gdifin)對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GHDQ)具有積極的影響效應,仍然可以驗證假設1。模型(2)結果顯示,解釋變量廣西數字普惠金融水平(Gdifin)及其與廣西綠色創新水平(GGIL)的交互項在10%顯著性水平顯著,說明其對被解釋變量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GHDQ)具有積極的影響效應,仍然可以驗證假設2。本文綜合表4的估計結果,發現替換被解釋變量并未改變實證結論,證明本研究結果是穩健的。
4 結論及建議
本文通過實證分析方法,將數字普惠金融對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對綠色創新在對廣西數字普惠金融影響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調節作用進行了探究。研究方法采用了熵值法來衡量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并結合動態面板模型來揭示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機制。同時,從綠色創新的角度進行分析,以探討實現這一影響機制的具體途徑。研究結論如下:不論是從整體效應還是分維度考慮,廣西數字普惠金融都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積極的正向影響效應;廣西數字普惠金融在推動其經濟的高質量過程中,廣西綠色創新水平表現出重要的調節作用。本文通過固定效應模型,經過實證研究顯示綠色創新確實通過技術創新的路徑起到了正向促進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作用[6]。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加強廣西的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并積極推進數字技術與金融服務的深度融合,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其次,優化綠色創新引領的機制,不斷推進綠色創新政策和體制的建設,以確保廣西的綠色創新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從而實現綠色創新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的持續、高效釋放效應。
5 結語
廣西經濟步入新常態以來,人們逐漸認識到資源和環境問題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重要。因此,廣西要進一步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逐步推進綠色創新的引領機制,才能加快數字普惠金融、綠色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協同推進。
參考文獻
王仁曾,詹姝珂.數字普惠金融與綠色金融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協同影響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23(7):059-060.
張珍花,楊朝暉.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高質量增長影響研究:基于政府參與視角[J].華東經濟管理,2022,36(4):71-78.
李夢媛.金融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J].經濟師,2023 (7):31-32.
李百慧,馮飛,黃寶儀.科技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3(3):16-19.
趙軍,李艷姍,朱為利.數字金融、綠色創新與城市高質量發展[J].南方金融,2021(10):22.
李聰哲.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基于中介效應模型[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