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杰,段 霞,王欣國,曹程秀
(1.上海健康醫學院護理與健康管理學院,上海 201318;2.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上海 200092;3.上海健康醫學院健康與公共衛生學院,上海 201318;4.上海市普陀區人民醫院,上海 200060)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類對全生命周期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同時,由于中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國內康復醫學技術迅猛發展,新理念、新技術層出不窮,康復護理工作的內容和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祻妥o理學是一門新興學科,是研究病、傷、殘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康復的護理理論、知識和技能的一門科學,是護理專業的專業必修課。我國康復醫學起步較晚,相關護理人才嚴重缺乏[1],而學校教育又是康復護理人才培養的基礎。BOPPPS 教學模式在加拿大技能培訓中心普遍應用,教學過程中注重課堂上師生、生生互動交流,課后進行反思,及時反饋教學效果,形成閉環模式[2]。超星學習通作為專業的在線教學平臺,將領先的技術手段、先進的教育理念與課堂實際教學需要有機結合,面向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移動設備,實現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線下教學無法開展,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3],線上教學成為必然的選擇,也將是未來教學的趨勢。為了保證康復護理學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課程預期學習成果達成度,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探索在線教學模式尤為重要。本研究在康復護理學教學中采用基于BOPPPS 模式的超星學習通在線教學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BOPPPS 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為理論依據,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引導學生全方位、全過程開展參與式學習,并及時獲取學生的反饋結果,教師根據學生反饋情況調節后續教學過程,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BOPPPS 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習者的參與程度,協助教師分析教學活動全過程,發現教學中的盲點、痛點和難點,提高教學效果[4]。BOPPPS 模式主要由六大模塊構成,包括導入(Bridge-in)、目標(Objective)、前測(Pre-assessment)、參與式教學(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測(Post-assessment)、總結(Summary)。其重點是達成學習目標,每個模塊都為最終達成目標而服務。其核心環節是參與式學習,注重師生、生生互動,學生不再是被動聽講,而是主動、全方位、全過程參與學習;教師要主動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和改進后續教學活動[5]。
超星學習通是專門為高校教師和學生開發的在線教學平臺[6]。有研究顯示,超星學習通“一平三端”的線下線上混合式教學效果已經得到了高校師生的肯定[7-8]。超星學習通作為交互式信息平臺,將課程、資源、學習、交互、測評等融為一體,學習活動有簽到、選人、隨堂練習、主題討論、搶答、投票、評分、計時、直播等,課程內容有課件、章節任務點、資料、通知、作業、考試等。在教學中使用超星學習通,實現了線上線下同步教學,能幫助教師進行師生、生生的實時交流,實現線上參與式學習;能開展翻轉課堂,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度;能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便于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能讓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進度、課程章節任務點完成情況等;在線課程資源的可重復性也延伸了學生學習時間,拓展了學習空間,真正體現教與學的實時化、個性化和信息化[9]。
超星學習通作為教學信息化平臺,為康復護理學課程BOPPPS 教學模式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操作界面?;贐OPPPS模式,依托超星學習通平臺,以學生為中心,以完成學習目標為核心開展在線教學,教學設計緊扣課前、課中和課后3 個環節,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充分互動,將課堂教學與護理崗位緊密結合,實現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見圖1。具體教學設計以“腦卒中病人的康復護理”工作任務為例。

圖1 基于BOPPPS 模式的超星學習通在線教學模式Figure 1 Chaoxing Xuexitong online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BOPPPS model
將上海健康醫學院2018 級護理學專業本科學生229 名作為對照組,采用線下常規教學法。將上海健康醫學院2019 級護理學專業本科學生230 名作為觀察組,采用基于BOPPPS 模式的超星學習通在線教學法,具體如下。
2.1.1 導入(Bridge-in) 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分享相關的學習資源,包括共享慕課、PPT 課件、視頻素材等。給學生布置具體預習任務,預習腦卒中的流行病學、概念、病因、危險因素、分類、診斷要點,復習已學過的康復功能評定、體位擺放、體位轉移等知識,進行課堂學習的預熱。預習任務作為在線學習積點納入平時成績考核。
2.1.2 目標(Object) 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發放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本次課的學習方向,目標應清晰、具體且可測量。(1)知識目標:能夠陳述腦卒中的概念,能夠陳述格拉斯哥昏迷分級內容。(2)能力目標:能夠識別腦卒中病人的主要功能障礙,學會對腦卒中病人進行康復護理評估和實施康復護理措施。(3)素質目標:通過學習學會關心愛護病人,培養整體觀、細心、耐心和責任心;通過課后小組案例分析報告,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和協作探究的團隊精神。
2.1.3 前測(Pre-assessment) 教師在學習通平臺發布簽到和課前測試,課前采用前測對學生進行摸底,準確掌握學生課前預習情況和知識基礎。
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1)首先是基于背景資料的課程導入,包括世界名人的死亡——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死于腦血管意外;觀看腦卒中的流行病學視頻:腦卒中與心臟病、惡性腫瘤構成了人類的三大死因;我國每12 秒就有一人發生腦卒中,每21 秒就有一人死于腦卒中;腦損傷的高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經濟負擔,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拉到課程當中。(2)接下來拋出思考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主要是本節課要重點講解和討論的問題:腦卒中病人承受著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社會交往的不便,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學生能做些什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該疾病的動力和職業自豪感。(3)在問題導向下,教師根據學習目標,開展多種形式的雙向互動式課堂。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節,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如案例分析、問題引導、小組討論匯報、在線選人、隨堂練習、限時搶答、在線直播等,將分散的知識點串聯成體系,達成學習目標。對學生模糊不清或理解有誤的知識點,可以采用直播方式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學生課堂參與互動情況納入平時成績考核。
2.3.1 后測(Post-assessmen) 課堂教學結束后,發布隨堂練習,檢驗學習效果,教師對學生的錯誤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涉及操作的知識點,如吞咽功能評估、良肢體位擺放、肢體被動運動、肢體主動運動等,可以通過直播視頻互動、學生錄制操作視頻分享等形式來驗證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2.3.2 總結(Summary) 總結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補充和完善[10],課堂上由教師歸納、總結本次課的主要授課內容、需要掌握的重、難點,或者讓學生以課堂筆記、學習體會、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總結,并在課后上傳至學習通平臺,此項任務可以作為平時成績考核內容。本次課的總結部分由教師概述本節課的重、難點,并發布案例分析報告小組作業。
線上教學結束后,教師在學習通平臺布置課后作業、章節測試和拓展學習內容,共享教學資源,供學生課后加強鞏固與拓展。課后作業和章節測試的結果計入平時成績。在作業/考試功能中設置答案提交/批閱后可查看,作業/考試答案供學生學習參考。教師對課后作業和章節測試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尋找線上教學中的薄弱點,為下次課程的實施和教學設計方法的改進提供依據。
觀察組230 名學生,年齡(18.61±3.03)歲;對照組229 名學生,年齡(19.45±2.38)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教材均為《康復護理學》第4 版(人民衛生出版社,燕鐵斌、尹安春主編)。課程考核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終末評價,其中平時成績(50%),期末考試成績(50%)。平時成績包括:考勤、平時參與(10%),作業(20%),實訓考核(20%)。兩組學生期末考試均由教研組統一組卷,試題難度一致,流水閱卷,卷面滿分100 分。觀察組期末考試成績和期末總成績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學生平時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成績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 of students(±s,score)

表1 兩組學生成績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 of students(±s,score)
組別 n觀察組對照組平時成績230 229 t P期末總成績 期末考試成績82.23±8.080 76.09±6.239-9.120 0.000 86.95±5.055 85.52±3.577-3.514 0.000 91.76±3.431 94.46±2.768 9.283 0.086
采用中國醫科大學張喜琰[11]編制的護理專業自主學習能力測評問卷,該問卷共有30 個條目,4 個維度(學習動機、自我管理能力、合作學習能力、信息素質)。評價標準分為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一般、基本符合、完全符合。采用Likert 5 級計分法,總分150 分。該問卷的克隆巴赫α 系數為0.82,教學結束后由觀察組學生通過問卷星填寫。發放問卷230 份,回收有效問卷181 份,有效回收率78.7%。教學結束后觀察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分見表2。
表2 教學結束后觀察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分(±s,分)Table 2 After the end of teaching, the students' scores of self-taught ability in observation group(±s,score)

表2 教學結束后觀察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分(±s,分)Table 2 After the end of teaching, the students' scores of self-taught ability in observation group(±s,score)
總分學習動機觀察組(n=181)115.91±18.60539.83±6.117自我管理能力 合作學習能力18.68±2.724信息素質35.42±5.505 22.62±3.207
采用自編問卷調查預期學習成果達成度及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教學結束后由觀察組學生通過問卷星填寫,發放問卷230 份,回收有效問卷181 份,有效回收率78.7%。預期學習成果達成度和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見表3、表4。

表3 預期學習成果達成度評價[n(%)]Table 3 Evaluation in expected learning achievement[n(%)]

表4 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n(%)]Table 4 Evaluation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y stud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n(%)]
康復護理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融合的課程,結合了康復與護理的專業知識,知識點多、要點細,實用性及技能性較強,把康復護理的理念滲透到整體護理當中,是培養高級護理人才的重要工作[12]。本研究發現,觀察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和期末總成績優于對照組學生(P<0.05)。BOPPPS 模式教學設計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綜合分析和實際應用能力,適用于康復護理學的教學。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清晰串聯課前、課中、課后3 個教學環節,學生獲取知識的效率較高,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本研究還發現,兩組學生平時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本課程平時成績中實訓考核占20%(包括體位擺放、體位轉移,各占50%),案例分析報告作業占作業的75%。在線實訓課教學時,學生課前課后可反復觀看實訓視頻,課中教師針對操作細節直播講解,課后教師根據學生防控狀態(住學校宿舍或居家)制定個性化的考核要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學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身邊現有資源準備操作用物,請家人或同學幫忙扮演病人,進行操作練習,并拍攝操作視頻。在實訓考核課上,以小組為單位,用PPT 和視頻匯報。在線實訓課讓每位學生都能親身體驗并動手操作,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案例分析報告作業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之間分工協作,案例分析問題1、2 為每組必答,問題3、4 需與另一小組合作完成(由課代表負責隨機匹配),以在線會議、微信群的形式開展小組內討論和組與組之間的討論,每組將案例分析報告模板打印后手寫分析內容,拍照提交至超星學習通。通過在線形式的小組任務,讓每位學生參與進來,將所學理論用于臨床病例分析,既培養了評判性思維能力和協作探究的團隊精神,又提升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學習中應具備的能夠自覺、積極、主動投入學習過程的一種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標[13]。本研究結果顯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總分(115.91±18.605)分,高于張雯霞等[14]的研究結果?;贐OPPPS模式的超星學習通在線教學:課前,通過線上教學資源預習,學生能養成主動更新知識的習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課中,教師根據學生預習情況,通過學習通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隨堂練習、限時搶答、選人、投票、主題討論等,能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使其探究心理及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激發,重、難點知識得到強化,實現對康復護理知識最大程度的內化;課后,教師布置作業和拓展學習、鞏固強化課堂所學知識、拓展學習的內容,這些對培養學生的科研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起到了助推作用,適用于飛速發展的康復醫學和康復護理現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學習,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保持了有效的師生溝通,提升了課程參與度。在線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碎片化的學習機會,能夠釋放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
在疫情防控期間,大多數學生能適應線上教學,主動預習、做學習筆記、查找文獻資料和整理復習。對于小部分自主學習能力欠缺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學習通平臺設置定時提醒、預警通知、完成指定任務后才能進行下一項學習等功能,結合在線學習積點完成情況及時溝通、反饋等,加強教學管理,讓學生清晰地看到自身的差距,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本課程考核為過程評價與終末評價并重,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并重的方式,其中過程性評價和終末評價各占50%。在線教學過程性評價:(1)考勤、平時參與(10%),包括章節任務點(40%)、簽到(20%)、討論(20%)、課堂活動積分(20%)。
(2)作業(20%),包括超星作業題(25%)、案例分析報告(75%)。
(3)實訓考核(20%),包括體位擺放(50%)、體位轉移(50%)。終末評價為期末考試(50%)。采用基于BOPPPS 模式的超星學習通在線教學模式,過程性評價中的考勤、平時參與、超星作業題的成績直接由超星學習通記錄導出,可以較客觀地呈現學生學習狀況和知識掌握程度。實時導出的考核數據也可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參考,便于教師調整和改進后續相關的教學活動,提升教學效果,做到教學相長。
本研究結果顯示,97%以上的觀察組學生對預期學習成果達成度評價為非常同意和同意,超過50%的觀察組學生認為本課程的學習對于理論知識的拓展、動手能力的提高、培養溝通交流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培養護理職業認同感有很大幫助,超過30%的觀察組學生認為本課程的學習對于理論知識的拓展、動手能力的提高、培養溝通交流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培養護理職業認同感有較大幫助。由此可見,基于BOPPPS模式的超星學習通在線教學模式受到學生歡迎,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并被大多數學生認可。
基于BOPPPS 模式的超星學習通在線教學模式應用于康復護理學教學效果良好,在提高課堂實效性的同時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熟練掌握康復護理學的理論知識及技能,既提高了學習成績,又提高了學生參與度和自主學習能力,對保證課程教學效果有重要的實踐意義,也為高校教師開展康復護理學課程在線教學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