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紫萱
摘要:高校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現實需要,是推動社會進步和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保障。文章從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時代價值、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基本要求、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基本路徑、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經驗啟示四方面進行探討,提出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措施,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成為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
關鍵詞: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高素質人才;路徑;經驗
中圖分類號:G6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3-0033-04
中國共產黨不斷將馬克思主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青年、武裝黨員、教育人民群眾,使其成為提升國力、應對風險挑戰的強有力的理論武器。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1]因此,深入研究這一理論,有助于學生掌握歷史主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本文對高校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路徑及經驗啟示進行探討。
1.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教育體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是一門全面、系統的課程,從初級到高級,涵蓋了所有學校、所有社會階層,向學生傳授的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社會科學。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今天,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對提高人民群眾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認識,提高人民群眾的政治覺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2.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能夠更好地造就社會主義優秀人才
在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過程中,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等發生了明顯變化,使得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也對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可以加強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挖掘他們的價值觀,不斷提升他們的思想覺悟,將他們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這一舉措,對于更好地造就社會主義優秀人才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3.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事業是支撐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的不可或缺的基石
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攻堅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思想武器,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推動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普及,不僅能夠激發全民的創新思維和科學素養,而且有助于推動中國在經濟、科技、文化等多個領域的全面繁榮。
1.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在我國各項工作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的歷史實踐中,總結出了一條重要的經驗,那就是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才能使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取得成功。因此,我們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地位不動搖,集中力量干大事。歷史經驗也表明教育不允許失敗,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不需要商榷的首要任務。我們要立足教育全局,抓住教育事業的主要問題,深刻認識到教育事業的目的是培養能夠擔當時代大任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要靠人,更要靠人才,如何把人變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人才,是教育工作的最終目的,也是教育工作是否成功的檢驗標準。教育是一種上層建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不同的社會制度決定了不同的教育發展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必須體現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國防軍隊、祖國統一、外交工作、黨的建設等各方面。”[2]因此,我國的教育事業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因為沒有黨的領導,必將成為一盤散沙。
2.堅持黨對教育事業全面領導的工作方法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關于自然、社會、人類思維的一般規律,深刻解釋了客觀世界的一般規律,是指導我們工作的強大的理論武器。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黨各項工作中的指導地位,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在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這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求。要抓住真理與價值之間的關系,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善于運用兩點論、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觀察和解決問題。新時代,不僅是政治經濟全球化,而且教育領域也在全球化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我們要正面看待教育全球化,不斷吸納來自世界各地的先進文化或先進教育體系,以發展完善我國的教育事業。
3.黨對教育事業的領導是全面、系統、整體的
自建黨以來,黨始終高度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建設。中國共產黨對教育事業的領導包括多方面的工作,如制定教育方針政策,推動教育改革和發展,提高教育質量,改善教育條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等。黨在教育領域的領導也體現在教育事業的全面系統性上。首先,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教育,將其列為國家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并在多個方面提供支持和指導,以確保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例如,中央政府每年都將大量資金用于教育,鼓勵、支持學校和教育機構進行改革與創新,以推動教育現代化。其次,中國共產黨強調教育的綜合性和整體性,不僅關注基礎教育,也注重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等各個領域的發展。再次,中國共產黨注重教育的質量和公平,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使每個人都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最后,中國共產黨注重教育與社會發展的緊密聯系,將教育事業與國家發展戰略緊密結合起來,鼓勵教育與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協同發展,以促進國家的全面進步。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要求是我國堅持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基本要求和核心內涵。這不僅是簡單的全面領導,更是貫穿于教育事業的點到線、線到面的全過程、各環節的集中統一領導。全面、系統、整體,是黨對教育事業領導的基本要求,黨的領導必須覆蓋教育事業的全部工作。要實現對校內和校外的全面覆蓋,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覆蓋,涵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職業和成人教育、終身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涵蓋學校和社會的教育,涵蓋正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線下教育和線上教育、國內教育和海外教育。其中的目的,就是推動中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促進全民素質的提高,推動中國實現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
1.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辦好中國的教育,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要以人民為中心,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以社會主義為國家之本,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和靈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指導地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必須堅守的根本。我們要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長期重大政治任務,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深刻把握其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看家本領,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習和運用,切實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和解決教育問題的能力,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高校要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辦學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馬克思主義是中國教育最鮮明的旗幟,高校必須高舉這一旗幟,堅定“四個自信”,牢牢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治校辦學的根本。教育部門應當始終秉持黨的教育方針,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推動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注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立志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建設具有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3]只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因此,教育部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專業化、敬業的教師隊伍。要通過專業培訓、交流互鑒等方式,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加強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增強教師服務學生的意識和責任感。
好教師的標準,其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講好思政課不容易。”[4]作為新時代的一名人民教師,最基本的就是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指一個人在一定時期內對未來事物的預期目標及其實現程度,對自己所教授的專業知識有信念感,也就是對自己所教授的知識充滿自信,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信。其二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教師要有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要有良好的師德師風,為學生做好表率。其三要有扎實的學識。有扎實的學識,是一名好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專業素養,也是其傳道授業的基本條件。其四要有一顆仁愛之心。教師要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關心愛護學生,做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領路人。
3.建設高水平教育體系
要培養高素質人才,就必須建立起科學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這是提高高校辦學質量和效益的關鍵。而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則是貫穿于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5]。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6]致力于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就需要植根于中國大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將教育事業的領導權緊緊抓在中國共產黨手中,將中國的教育體系建設成為能夠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高水平教育體系。除此之外,高校要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通過制定完善的教育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4.堅持“以人為本”理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其目的是培養更多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人民性,人民性也是我國各項事業建設的本質屬性。我國的教育事業是面向全部人的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這一遵循是新時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造性發展,也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體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關于人的發展的最終目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搭建一個成長成才的實踐平臺,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高校必須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構建人的內在本質的一種教育,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理念,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全面發展,使他們成為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是高校“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體現。
1.國外高校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經驗啟示
近年來,國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研究機構開設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相關課程。首先,朝鮮的高校和研究機構開設有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和朝鮮式社會主義理論課程。朝鮮政府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視為指導國家建設和教育工作的理論基礎,在高校和研究機構開設了相關課程,以培養人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其次,在古巴,馬克思主義是指導國家建設和教育工作的基本理論。古巴政府非常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和傳承,通過在高校、研究機構開設相關課程,培養人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以進一步鞏固古巴的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發展。除此之外,古巴政府還注重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設了一些研究古巴社會主義制度和革命歷史的課程,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再次,越南、老撾也都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在這些國家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這些國家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經驗各具特色和價值,對我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有一定的啟示。如古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強調理論聯系實際,通過研究古巴的社會主義制度和革命歷史,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馬克思主義理論。
2.中國高校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經驗啟示
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對其他國家產生了重要影響。首先,中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方面注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調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相結合。這種做法對其他國家也具有啟示作用,他們能夠把本國的實際情況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起來,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國的馬克思主義道路。其次,中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方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以培養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意識和價值觀。這種做法也可以對其他國家產生啟示作用,他們可以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一步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再次,中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方面注重將其融入全社會和各領域的教育與文化中,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國家的各個方面緊密結合。這種做法也可以對其他國家產生啟示作用,他們可以探索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融入全社會和各領域的教育與文化中,形成全民參與的馬克思主義教育格局。可以說,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經驗,不僅能對其他國家產生啟示作用,還能為其他國家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提供借鑒和參考。
綜上所述,高校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將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貫穿于學校建設中,不斷增強師生的觀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深化師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堅持以生為本,堅持中國共產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創新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新路徑。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支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6.
[2]陳希.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J].求是,2019(22):4.
[3][4]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7-9.
[5]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 2020(17):2-3.
[6]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01).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and Experience of Carrying out Marxist Theory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Lu Zixuan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00, China)
Abstract: Carrying out Marxist theore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a practical need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an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promoting social progress and achieving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era value of carrying out Marxist theoretical education,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carrying out Marxist theoretical education, the basic path for carrying out Marxist theoretical education, and the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carrying out Marxist theoretical education. It proposes new ideas an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Marxist theore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make them serve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The successo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of serving the people.
Key words: universities;Marxisttheoreticaleducation;high qualitytalents; path;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