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媛
摘要:隨著媒體融合進入“深水區”,地方黨報如何抓準時機,迎難而上,盡快走出新媒體“圍殺”的困局,已成為地方黨報改革發展的關鍵?!稙跆m察布日報》作為地市級黨報,憑借敢于創新,大膽探索,實現了深融時代的有效破局。其整體戰略布局中,堅持以創意為驅動,做活傳播活動,以創新為引領,激活發展動能;在實踐創新路徑上選擇以優質內容與新媒介的深層融合、平臺優勢與民生服務的底層對接、精細管理與技術革新的細化融合;在人才保障上,構建完善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以及優化人才發展的生態系統。最終形成了屬于自己的深融轉型范式,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烏蘭察布日報》 深度融合 轉型路徑 地方黨報
隨著技術賦能的持續深化,媒體融合已經進入“下半場”,面對日益復雜的傳播語境和改革形勢,地方黨報必須及時跟進,加強實踐創新,積極尋求屬于自己的破局之道?!稙跆m察布日報》于1958年創刊,是中共烏蘭察布市市委機關報。近年來,《烏蘭察布日報》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探索,積極布局新媒體戰略,打造屬于自己的深融發展格局,在深融時代能夠精準破局,為地方黨報的改革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范式。
近年來,《烏蘭察布日報》堅持踐行“四力”,全面落實“走轉改”,創作了許多優秀新聞作品,并在少數民族地區好新聞評獎、內蒙古新聞獎中表現突出。筆者分析發現,《烏蘭察布日報》形成了以創意和創新為核心支撐的戰略定位,強調以創意為驅動,做活傳播活動、以創新為引領,激活發展動能。
1.聚焦多端口的創意生成。在傳統紙媒觸達率持續下降的背景下,地方黨報的融合發展無疑面臨著巨大壓力,如何打破思維束縛尋求破局之道,就成為重中之重。《烏蘭察布日報》始終聚焦多端口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意生成,堅持以創意為驅動,做活傳播活動,持續深化內容與渠道的整合對接。一方面,堅持構建矩陣式傳播渠道,全面奪取流量市場。目前,《烏蘭察布日報》除了開通專門的新聞網站、數字報外,還注冊了微信公眾號、抖音賬號,積極探索融入直播新端口,以優質內容全平臺發布提高傳播聲勢。如烏蘭察布融媒微信公眾號推出了許多個性十足、創意滿滿的優秀作品,完全擺脫了傳統紙媒的形態束縛;“烏蘭察布云”APP為受眾提供報紙、電視、短視頻等內容入口,進一步擴大了移動端傳播范圍;《烏蘭察布日報》“靚照版”,以分版拍照為賣點,通過視覺延展和云端傳播為受眾提供全新閱讀體驗;“閱報屏”投放于公共場所、人流密集場所,創意十足,全面滲透,吸引了大量年輕受眾。
2.加強管理機制優化革新。許多地方黨報在融合轉型初期,實行新舊采編并行機制,導致業務層面的融通缺位,成為深度融合的堵點,這就決定了管理機制優化革新的必要性。近年來,《烏蘭察布日報》重新整合內部資源,重點構建集約型管理機制,并在技術賦能下全面打通業務統合堵點,深層激活了發展動能。一方面,《烏蘭察布日報》與烏蘭察布廣播電視臺組建烏蘭察布市融媒體中心,全面踐行“新聞+”理念,實現紙媒和新媒體采、編、審、發一體化運行,重新界定各條新聞業務、采編部門的工作范圍,實現業務層面的互通有無,真正實現了一次采集、開放生成、矩陣傳播、全面覆蓋。另一方面,在技術引進應用上,融媒體中心積極構建數智化信息系統,全面消解信息不對稱風險,提高內部信息資源流通效率,并主動引入直播、短視頻、VR等新技術手段進行新聞生產,在技術賦能下深層激活新聞內核,有效提高了新聞生產協同化水平。
《烏蘭察布日報》在深融改革實踐中,堅持多向度的持續深耕,以尋求底層邏輯層面的相融,積極培育內容優勢、渠道優勢、平臺優勢、技術優勢等,全面打造“四全媒體”,不斷拓寬實踐創新路徑,深層釋放深度融合的傳播效能。
1.優質內容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內容為王始終是新聞生產與傳播的金科玉律,地方黨報要想在復雜的傳播環境中成功破局,就必須堅守這一價值本位,并加強其與新媒介的深層融合,不斷推出新品、精品。一方面,地方黨報要立足地方資源,拓展“內容+”邊界。《烏蘭察布日報》的“要聞”“本土新聞”“大青山”等版面,許多都是聚焦本土的特色欄目,優秀新聞作品頻出,并在多個端口中得到了保留,在吸引地方受眾關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大青山”版面就是地方文藝的窗口和平臺,培育了一大批優秀文學創作者,如閆曼麗、豐建國、陳珍等,其中許多在國內文學界都有著較高影響力。另一方面,地方紙媒要與時俱進,打造融媒體產品?!稙跆m察布日報》非常注重融媒體產品的創新生產,積極探索H5、短視頻、直播等新形態,有效拓寬了優質內容與新媒介的融合邊界。2023年,烏蘭察布融媒體中心推出《烏蘭察布的風》,產品以“調侃”烏蘭察布的大風為切入點,采用手繪漫畫+GIF長圖的形式,呈現了地方清潔能源的獨特優勢。充分展示了烏蘭察布優越的風能、太陽能資源。這一產品是烏蘭察布全力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在綠色能源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總結和注腳,榮獲第三十一屆內蒙古新聞獎媒體融合報道一等獎。
2.平臺優勢與民生服務的底層對接。地方黨報自身職能屬性決定了其在政治引領、輿論導向等發揮作用的同時,還要做好民生服務、社會監督等工作,這就需要發揮其平臺優勢,拓展“新聞+”邊界,以深層釋放其優勢效能。2021年以來,《烏蘭察布日報》圍繞全市開展的“優化營商環境作風整治年”活動,全面發揮自身輿論導向優勢,增設《優化營商環境進行時》《最多跑一次》等專欄,組織開展專項行動,有效創設了“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關系地區形象”的輿論環境,為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撐。2022年,《烏蘭察布日報》共計發布回應群眾訴求近660項,都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有效促進了具體民生問題的解決。同時,2022全年刊發公益廣告達到了47個整版,還在各類副刊上進行交叉刊發,有效促進了地方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另外,聯合“12345政府服務”熱線,先后發布“我為群眾辦實事”服務事項清單22批次,有效解決了220多項頑疾問題。需要重點指出的是,《烏蘭察布日報》在全平臺開通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曝光臺”,對不文明行為線上線下全面曝光,在創建文明城市方面發揮了重要的監督引領作用。
3.精細管理與技術革新的細化融合。隨著媒體深融改革的縱深推進,對于傳統紙媒的黨報來講,成本革命正在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與重視。雖然《烏蘭察布日報》在資金資源上不具備顯著優勢,但依然非常強調精細化管理,并持續探索精細化管理與技術革新的細化融合,以尋求成本革命和技術革命的最佳契合點。一方面,《烏蘭察布日報》積極引入新一代數字化技術,加強數據治理、流程重塑、供應鏈價值管理等層面的技術革新,不斷提高專業化、標準化、平臺化水平。另一方面,《烏蘭察布日報》持續深化組織架構優化,加強人力資源整合,完善橫向聯動、縱向整合的運行體系,充分調動了內部員工的積極性,有效提高了新聞產品的生產效率。目前,該報在15個融媒體采編中心之外,還成立了許多垂直類工作室,如航拍烏蘭察布工作室、黑駿馬工作室、戲精兒工作室等,深層挖掘釋放了內部新聞生產的創新力、創造力和傳播力,真正實現了精細管理與技術革新的細化融合。
地方黨報在新媒體平臺流量、技術、資本等多方“圍殺”下,要想一爭長短,實現長遠突破,就必須錨定人才,打造優秀的融媒人才隊伍,以便為深融改革持續升華提供有力保障?!稙跆m察布日報》始終以人才為核心,從長效培養和生態建構方面入手培育自身的人才優勢,并在現實推進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1.完善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全媒體時代,地方黨報轉型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能力,還要具備跨學科素養、數字化素養和創新思維、創造能力、創意邏輯等。《烏蘭察布日報》積極調整人才培養目標,精準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逐步構建了屬于自己的人才培養長效機制。首先,加強內部人才隊伍的培養建設,通過以老帶新、線上培訓、外來講座等方式,促進傳統紙媒優秀人才快速適應融媒體生產。其次,通過體制革新、考核分配,將人才全面推向全媒體報道,積極組織開展“走轉改”活動,發動采編人員進行頭腦風暴,加強協同報道,強化團隊合作意識,重點提高融合創新能力。最后,擴大特約供稿人隊伍,實現優勢互補。為解決全媒體新聞生產人才不足的問題,烏蘭察布日報社重點擴大特約供稿人隊伍,豐富素材來源,提高傳播合力,有效激活內部隊伍創新發展活力。如2021年聘請了15名特約供稿人,雖然他們的身份各異,有藝術家、教授、攝影專家、自媒體人員等,但都有著豐富的傳媒經驗,且與黨報黨媒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他們的加入,不僅進一步拓寬了《烏蘭察布日報》“新聞+”邊界,而且深層挖掘釋放了更多服務效能,切實提高報社傳播力、影響力。
2.優化人才發展的生態系統。地方黨報要想在深融改革中形成長效優勢,就必須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的生態系統,確保人力資源的高效利用、長效開發。《烏蘭察布日報》經過多年實踐探索,逐步形成了相對完善的人才發展生態支持系統。一方面,其堅持以創新創造為根本導向,鼓勵引導媒體人大膽創新,初步形成了人盡其用、合理流動的用人生態,逐步解決隊伍結構老齡化、思維固化的問題。另一方面,其以人才能力為根本依托,構建以資源聚合、溝通高效的組織架構,全面激活人力資源存量,盤活增量人才,深層激活內部創新活力。此外,其還通過完善的考核與分配機制,對媒體人進行綜合考評,構建旨在促進達成全面創新、全員參與、全息創意的指標體系,為深融改革持續推進提供長效支持,助力《烏蘭察布日報》的可持續發展。
全媒體時代,地方黨報必須與時俱進,積極調整適應,精準把握未來發展走向,不斷尋求時代困境中的破局之道。通過對《烏蘭察布日報》實踐創新路徑的歸納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地方黨報必須全面摒除以往被動等待、政策依賴、坐吃山空的錯誤心態,要加強現狀審思,明確自身優劣勢,加強資源整合,從組織、體制、人才等可觸碰的點入手,大膽創新、勇于試錯,積極探索契合自身實際的深融路徑,不斷拓寬未來發展空間,助力地方黨報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 南京藝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參考文獻
[1]王國秀.媒體融合背景下地方黨報做好民生新聞策略研究——以包頭日報社民生報道為例[J].記者搖籃,2023(12).
[2]萬仁輝.地方黨報時政類微信公眾號傳播特色研究——以“江西時政頭條”和“湘伴”為例[J].傳媒論壇,2023(23).
[3]陳錫初,薛中卿.開放性新聞生產的壁壘突破——數字時代地方黨報推進媒體深融的系統性變革[J].城市黨報研究,2023(12).
[4]邱波彤.媒體融合時代地方黨報副刊創新和突破路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3(23).
[5]劉兵.地方黨報時政新聞創新報道策略研究[J].全媒體探索,2023(11).
[6]楊小安.新媒體時代地方黨報新聞評論的挑戰及對策研究——以《贛南日報》“解放思想”系列評論為例[J].中國地市報人,2023(11).
【編輯:孫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