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凡 鄭恩 張焱
中原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國、世界乃至整個人類文明進程影響深遠。這與中原文化的先進性、向心性、代表性關系十分密切??梢哉f,中原文化是中國歷史、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時代縮影,因此,對中華文明以及世界文明的分析,自然離不開中原文化這個重要場域。近年來,各界對中原文化及中原學在理論建設和實踐探索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由代表人物剖析至文化典籍重讀,縱深聯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當代中國文化、經濟、政治、社會發展。但遺憾的是,中原學學科研究的觸角較少延伸至國際范疇,割裂了中原文化與世界乃至人類文明之間的深刻關系,中原文化的傳播問題尤其是國際傳播、對外傳播問題亟待重視。
事實上,在過去海上絲路開拓的背景下,中原文化遠播世界其他地區,深刻影響著世界文明格局。而如今在“一帶一路”的新時代語境下,更當理性思辨如何使中原文化對外傳播實踐重煥生機。由董召鋒、王莉、吳佳寶編著的《“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原文化建設與對外傳播研究》一書,立足于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以國家規劃把脈中原文化價值內涵,以國家倡議優化中原文化要素配置,以國家戰略謀劃新時代中原文化建設與傳播,以期為中原文化“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提供參考。
以國家規劃把脈中原文化價值內涵。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先進性、進步性的重要標志。保護、建設和傳承中原文化,發揮中華文明的融合力、延續力和凝聚力,是新時代實現文化復興、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關鍵內容。中原文化為何能行?為何能盛行?深入研究和科學解答這些問題,既能使中原文化的過去成績表達更具說服力,又關涉到新時代中原文化的嶄新生命力和可持續力。在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下,作者重新審視和總結了中原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深刻意識到中原文化自產生到發展至今,以生動的實踐和獨特的魅力彰顯了其先進性。它不是被時代淘汰的文化,而是具有巨大優越性的,在新時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價值,既是了解中華文明的窗口,又是影響人類文明的探路燈。
以國家倡議優化中原文化要素配置。通過回顧中原文化的歷史進程,我們不難發現,中原文化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根基,在世界文明發展中也“行得通”“興得盛”。為了繼續推進中原文化的建設與參與國際文化交流,明確中原文化傳播力、影響力的關鍵落點,自然離不開對具體的中原文化要素配置的分析,即中原文化的傳播對象。譬如,經濟基礎層面的生產水平,社會文化層面的利益信仰、生活方式、審美情趣、價值取向等,構成了中原文化的實質內涵。又如,中原文化中的詩詞與散文、書畫藝術、戲曲藝術、民間藝術等主要藝術載體,充當著中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名片。此外,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作者指出對現有文化要素優化配置,加大重點要素保護力度并提升其國際化程度。具體而言,重視中原地域建筑文化的保護和再生,關注中原地域漢族服飾圖案工藝及保護傳承,從器物、技藝層面為中原文化的源遠流長提供重要支撐。
以國家戰略謀劃新時代中原文化建設與傳播。在新起點上,如何進一步讓國際社會聽見中原故事,接納中原文化,為世界文明貢獻中國力量,是需要持續跟進的重要問題。在明確中原文化“興”的原因及內容的基礎上,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原文化對外傳播需要提煉新方法。這指向了中原文化建設和對外傳播能力問題。首先,需要明確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原文化的傳播困境。在此基礎上,作者關注到中原文化與電視紀錄片的互動,意識到諸如電視紀錄片等多媒體形式有助于提升中原文化軟實力。其次,努力完善中原文化對外傳播體系,讓中原文化和中華文明“求新變”,基礎工作便是加強中原文化的內容創新和教育傳承,以內容先進性彰顯影響力。在強調內容建設外,拓展新傳播途徑和強化文化受眾接收分析亦是傳播中原文化的好方案。
作者單位 黃一凡 北京外國語大學
鄭恩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張焱 南昌大學
本文系“來華留學生教育的跨文化傳播實踐研究”(項目編號:NCUCTWH20230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李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