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偉 匡野 宋馨谷
摘要:智媒時代,技術革新推動媒體敘事呈現開放多元新態勢,對傳統敘事語言帶來沖擊,互動敘事形態構成的媒體傳播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在探求智媒體中互動敘事傳播形態的基礎上,本文闡述以智能生成、動態交互、輔助優化為要素的媒體產業傳播策略,從情感傳遞性、參與體驗感等方面進行拓展性思考,探討人工智能助力下媒體生產與傳播策略融合的價值,以期為互動敘事研究架構提供理論延展,拓寬智媒體傳播策略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關鍵詞:智媒體 AI 互動敘事 數字人 情感傳播
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隨著現代媒介的更新迭代,不同新興技術快速融合,改變著人類接收信息的方式,例如近期廣受關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術。2020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提出以先進技術為基底,推進媒體與人工智能、大數據、5G、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關鍵技術深度融合,加強新技術在媒體傳播領域的前瞻性研究和應用,強化媒體與受眾的鏈接。
智媒時代,AI正逐漸賦能媒體內容建設,觸發媒體產業內容生產的深層變革,產生兼具智能與媒體屬性的智媒體。智媒體中互動敘事的傳播形態有別于傳統敘事。基于人工智能的技術特質,媒體敘事更強調訊息聚合、智能分發及個性社交的重要性,觀眾具有參與媒體敘事并影響內容走向的交互行為,由此衍生出獨特的互動敘事傳播形態。
1.智媒時代的背景。智媒體(Intelligent Media)是指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支撐,具有智能化、自主化、交互性等特征的新型媒體形態。智媒體通過傳統媒體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勢,提高媒體的傳播效率和用戶體驗,實現媒體內容和用戶之間深入互動與個性化傳播。從媒體敘事視角看,智媒體平臺內容生產向智能化、數字化、云端化轉型,將內容生產、內容傳播、內容再生產的模式融入媒介情境。觀眾可參與智媒體系統感知、獲取、傳遞信息,成為媒體互動敘事的關鍵要素,媒體產業整體呈現全景式、交互式、智能化的敘事形式感。智媒體平臺具備更多元化的接受渠道,內容傳播平臺可從多面向提供多信息體驗,觀眾獲得敘事選擇權,于全媒體融合的媒介生態環境中探索,而不是被動地體驗有限的傳播內容。智媒體沉浸式、互動性、感知性的智能媒介傳播場域顯著拓寬了互動敘事范式內容傳播的維度。
2.互動敘事的范疇。互動數字敘事(Interactive Digital Narrative,簡稱IDN)是指以觀眾參與為手段構建敘事。隨著數字媒介的普及,逐漸被簡稱為“互動敘事”。區別于傳統線性敘事,互動敘事結構下觀眾能夠與智能虛擬環境內的人物、環境互動,自由選擇敘事方向,決定敘事結局。互動敘事通過建構虛擬環境、引導觀眾動作、給予觀眾反饋三方面的架構,構成完備的互動敘事鏈接。同時,互動敘事從技術維度上讓觀眾參與到媒體敘事中,以增強他們的沉浸度與娛樂性,使媒體敘事更具參與性、可塑性。智媒體的互動敘事以媒體平臺為媒介,通過對數據空間、交互系統進行設計,為觀眾營造虛擬世界的感知環境和情感體驗。觀眾與數字界面、空間產生互動行為,尋求媒體系統的回應與反饋。
3.互動敘事的傳播形態。互動敘事的文本矩陣由圖像、聲音、影像等元素構成,其敘事的傳播形態主要模式分為視聽、體驗及參與,三種形態從不同的體驗層面構成了智媒體的虛擬互動環境。
一是智媒體中的音頻、視覺具有交互屬性。通過智能化的視頻推薦算法和互動式內容呈現,智媒體平臺可根據觀眾的興趣喜好和行為習慣,智能推薦視頻內容,并在其中加入互動元素,讓觀眾能夠根據自己的選擇和反饋來影響視頻的展示和結局。例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2023年以5G+4K/8K+AI為基礎,重點搭建國家級智能新媒體平臺“央視頻”,利用智能算法推薦,關注觀眾體驗,打破內容形態的界限,將點播與直播同時呈現,實現多形態召回。經過AI智能算法推薦及全新的視聽傳播形態,央視頻的互動敘事呈現更優質和廣泛的媒體內容,使觀眾在使用過程中有完整連續性的體驗。視聽敘事形態下,觀眾通過視覺或語音自由地選擇路徑來探索媒體平臺內容,或是改變視聽順序獲取不同媒體內容,從而根據選擇和反饋來影響媒體敘事的展示和播放。
二是觀眾通過虛擬現實、人機交互等體驗方式,與媒體敘事要素進行互動。從體驗敘事形態的角度出發,智媒體內容生產的側重點由傳統線性故事設計轉變為系統、立體的敘事空間設計,智媒體借助“場景”而不僅僅是二維影像的“屏幕”完成敘事。體驗敘事形態中交互行為的設置,激活了敘事媒介與觀眾多感官經驗的連接力,智能化媒體的多維融合有助于實現觀眾體驗時身心統一的主導探索,引起情感共鳴。
三是通過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媒體傳播實現更加智能化、自主化和個性化的參與體驗。例如,在視頻、游戲媒介中加入智能化角色扮演和決策系統,讓觀眾的選擇和反饋能夠影響發展和結局。參與敘事形態中,觀眾可以在智能虛擬場域中進行社交互動,如與其他虛擬角色或真實觀眾對話、合作、競爭等,進而參與媒體敘事的內容創造。智媒體中互動敘事的創作存在自由空間,媒介話語權轉移,觀眾可生產、傳播媒體內容,根據個人意愿、經驗,可產生開放性的媒體敘事內容。參與敘事形態影響創作行為的構成,使其側重于敘事的傳播框架,觀眾參與構成智媒體互動敘事的一環。
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又稱生成式AI)的創作方式,為加速搭建智能虛擬場域創造有利條件,賦能敘事結構的產出,提升敘事內容體驗,內容傳播可以在互動敘事中實現更加真實、豐富和強沉浸感的體驗。
1.AIGC加速搭建智能虛擬場域,推動智能生成內容。AI通過深度學習技術分析大量的媒體產業內容數據,可以自動生成媒體內容。AIGC作為內容生產模式能夠減少設計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創作效率,同時提供更多更具創意性和多樣性的選項。例如,特效團隊Corridor Digital的動畫作品《石頭剪刀布》使用AI工具Stable Diffusion、虛幻引擎等賦能動畫風格、敘事場景的創作。AI生成內容在《石頭剪刀布》中的應用,可窺見AIGC技術對媒體內容生產流程的助益。AIGC技術推動智媒體內容生產變革,智媒體收集數據構建知識圖譜,經過串聯、整合,可自動提煉關鍵價值信息,快速完成媒體敘事的內容生成。
從敘事結構生成視角分析,AI可以賦能智媒體的框架生成。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技術,AI可以分析和理解基本的媒體內容業態,通過語言文字智能化技術,生成智能化語言文本,從而生成媒體的內容框架。例如,Open AI訓練的大語言模型ChatGPT,通過訓練文本語料庫的文本數據,模擬人類語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完成語言處理、生成任務。AIGC技術應用于媒體創作的形式可滿足不同的內容需求,為觀眾帶來個性化體驗。
2.智能交互行為向擬真呈現,構筑動態交互傳播體系。AI技術可以實現自動化的動態交互。根據觀眾的輸入行為,虛擬角色和場景做出實時反應,AI驅動的加速計算是智媒體實現多模態、智能化發展的方向。例如,基于可能產生交互行為的虛擬角色設計,創作者通過強化學習算法,使虛擬角色選擇合適的對話或動作回應,從而與觀眾進行實時互動;利用情感識別技術,讓虛擬角色能夠識別和模擬情感表達,從而真實地與觀眾互動。
結合上文提出的體驗傳播形態,AIGC對其賦能以升級敘事體驗。從交互節點視角看,AI可對交互行為進行升級,同時運用智能化生產能力加速數字傳播。針對智媒體中可能出現的交互節點,若觀眾對其選擇具備自由化,AI賦能的節點產生智能化、即時性的動態交互,作品將呈現多元化表現路徑。
“AI數字人”是綜合性的AI形式,將其引入互動敘事理論研究,能夠為智媒體平臺動態交互的探究和延展提供思路。融媒體時代的虛擬數字人在新聞報道、直播廣告、影視創作等領域作為“數字員工”勝任媒體崗位, AI賦能可實現數字人智能化升級。數字人經過建模、動捕、物理仿真、渲染等步驟,AI加速了建模高精度化、動捕輕量化、仿真真實化與渲染實時化。人機交互時,數字人結合大語言模型,具備認知、分析及理解能力,實時地與觀眾進行對話、互動,且更為自然、有溫度。虛擬數字人在AI加持下將重塑傳媒行業人員架構。近年來,中國數字人市場呈高速增長態勢,AI數字人以不同身份出現于公共視野。例如,北京廣播電視臺新媒體平臺“北京時間”推出AI數字人“時間小妮”。時間小妮作為中國首個廣播級智能交互真人數字人,融合深度學習、虛擬現實、卷積神經網絡學習等技術,實現媒體服務多元化呈現,擔任北京市“接訴即辦”推廣大使,以智慧融媒優化政務服務效能。
3.AI深度學習持續適應新需求,實現輔助優化應用場景。AI驅動的技術應用通過對觀眾數據和行為進行分析,提供互動敘事應用場景的輔助優化,進一步實現智媒體的精準傳播。例如,通過對觀眾在智媒體中的互動、選擇和行為的分析,AI可以采集、生成觀眾行為數據,幫助智媒體優化媒體內容、改進交互設計,并提供個性化觀眾體驗,提高觀眾留存率。
依據AI算法提升傳播、互動效果,推進構建智媒體傳播新模式。例如,共青團中央“青年之聲”V6.0系統基于智能分類技術,實現了智能化抓取、審核、分類、搜索、推薦、問答等功能。平臺依托AI智能算法實現精準用戶畫像,進一步對文本內容進行創新,推動政務新媒體智能化。觀眾與內容精確適配的內容分發,可促使智媒體在敘事方式、內容生成及傳播方式等方面不斷結合觀眾數據進行改進。
AI加速了信息采集到產出的過程,打破時空限制下敘事傳播的維度。智能傳感設備可遠程實時采集數據信息,智媒體系統對部分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快速整合信息線索,待加工后即可產出,高效簡化內容生產過程。例如,人民日報在兩會期間推出“智能云剪輯師”,用“5G+AI”助力報道內容產出,并借助“iMedia+iMonitor+iNews”智慧平臺協助媒體生產、傳播。其中iMedia智能媒資系統能夠實時識別信息、生成視頻,并完成后期剪輯;iMonitor傳播力分析能夠對稿件的傳播路徑、傳播趨勢等進行分析;iNews智慧新聞大數據引擎能夠快速梳理、提取兩會相關新聞要素,進行智能分類、聚類。
AI賦能智媒體的互動敘事提供情感共鳴、個性化體驗、多樣化選擇以及反饋和參與的價值。媒體生產融合傳播策略可以提升觀眾參與度、留存率,擴大觀眾群體,吸引更多觀眾,增加觀眾對媒體內容的投入和參與度,提高傳播效率和生產效率,對智媒體的傳播和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1.AI驅動的互動敘事提升智媒體傳播的情感傳遞性。智媒體可以通過AI技術實現多樣化的情感選擇。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感狀態和偏好,在智能虛擬媒介環境中做出情感選擇,從而影響媒體敘事和交互行為,并通過交互反饋,實現與媒體內容的動態互動。主動的情感選擇能夠激發觀眾的情感投入和參與,同時也增強了觀眾主動尋找、篩選信息的能力。
基于AIGC的媒體生產對媒介環境的互動維度進行了立體化拓展,敘事內容的延展性進而增加。結合智媒體的多平臺傳播,傳播信息的體量增長,通感要素的相互聯合共同構成更具集成性、臨場感的敘事場域,給予觀眾直觀的情感體驗和信息輸出,加強觀眾的感官和情緒體驗。
AI助力敘事結構搭建、實現敘事動態交互的傳播策略,有助于智媒體交互反饋的進一步優化。AI工具促進敘事結構多樣化,交互節點趨向自然、動態、即時反饋,良好的交互反饋有助于建立觀眾與互動目標之間良性的情感紐帶,從而提升互動敘事的情感傳遞性。
AI輔助優化下,智媒體能夠根據觀眾的行為和反饋數據,對情節走向和角色互動等進行調整。精準的數據分析及行為調查讓觀眾深度融入虛擬世界中,觀眾能和角色建立更為緊密的情感連接,參與到角色的經歷中,進而產生情感共鳴。
2.AI助推的互動敘事增強智媒體傳播的參與體驗感。結合AI技術的智媒體能夠為觀眾提供互動性極高的體驗,觀眾的行為和反應都能得到實時反饋。觀眾的動作、聲音、情緒等可被傳感器捕捉并反饋到智能虛擬媒介中,從而與虛擬的角色和環境產生互動。同時互動敘事中觀眾的敘事體驗更為智能化,能夠對不同的媒體內容進行實時探索,并選擇對媒體內容有實際影響的不同行動路徑。這種實時反饋能讓觀眾感覺到自己的參與行為對虛擬世界產生影響,增強參與體驗感。
AIGC賦能的智能交互豐富了敘事的傳播形態,擴展觀眾對于敘事內容的感知形式、感知范圍。觀眾可以引導故事情節的發展,產生多樣化的結局,獲得多維度的沉浸感知,根據自主決策由被動觀看變為主動參與。通過智能化的數字信息互動,充分激活觀眾感官體驗,建立良好的信息聯系,產生良性互動,為觀眾構建多模態的智媒體交互場域。
輔助優化的傳播策略可以根據用戶的興趣、喜好和行為習慣,為觀眾提供個性化的參與體驗。通過敘事內容生成、個性化推薦等傳播策略,可以擴大智媒體的觀眾群體。根據觀眾的偏好和需求,智能調整傳播形態、角色互動等內容,建立觀眾與敘事獨特性、定制化的感知,增強觀眾參與體驗感。
作者單位 周宏偉 北京工業大學
匡野 中國傳媒大學
宋馨谷 北京工業大學
參考文獻
[1]侯文軍,卜瑤華,劉聰林.虛擬數字人:元宇宙人際交互的技術性介質[J].傳媒,2023(04).
[2]呂尚彬,李雅嵐,侯佳.智媒體建設的三重邏輯:數據驅動、平臺打造與生態構建[J].新聞界,2022(12).
【編輯:朱垚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