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兼具綠色和金融屬性的綠色債券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低成本、高透明度的優勢吸引了眾多投資者,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金融支持力量。該研究基于投資者偏好視角,構建引入異質化的生產技術沖擊和投資者綠色偏好沖擊的新凱恩斯-動態隨機一般均衡(NK-DSGE)模型,模擬分析了多情景下綠色廠商生產技術沖擊、棕色廠商生產技術沖擊和投資者綠色偏好沖擊對中國宏觀經濟和生態環境質量的影響及傳導路徑。研究表明:①綠色債券能促進消費、資本、產出和社會福利的提升,無發行成本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更強,但對碳儲量的抑制效果最弱;無碳稅情景對經濟增長的促進最弱,但對碳儲量的抑制效果最強。②綠色廠商的生產技術進步不會為生態環境帶來負面影響,棕色廠商獲得生產技術進步時將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③投資者的綠色偏好能促進綠色債券增量的提升,為廠商提供更多的綠色資金,進而降低碳排放。據此建議:①政府和企業是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的重要力量,應加強政府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幫助企業綠色轉型以達成減排目標。②擴大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降低綠色債券準入門檻,鼓勵企業綠色技術研發,并通過減免碳稅等激勵措施,緩解因發售綠色債券帶來的成本提升。③提高綠色債券市場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推動綠色債券相關產品的創新和擴充,鼓勵居民購買綠色債券,促進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的不斷完善。
關鍵詞 綠色債券;綠色金融;投資者綠色偏好;DSGE模型
中圖分類號 X2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24)11-0052-13 DOI:10. 12062/cpre. 20240702
全球極端氣候頻發,給人類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威脅,努力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碳排放已經成為世界共識和全球大勢[1-2]。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發表講話,正式提出“雙碳”目標[3-4]。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作為環境治理的融資工具之一,綠色債券具有較低的融資成本和較長的融資周期,能夠更好滿足環保項目的需求。據《中國綠色債券市場概覽及有效性分析》表明,為實現“雙碳”目標,中國每年需要為綠色領域投入約4萬億人民幣。2016年,由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多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5]。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構建了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多個金融產品在內的全方位、多層次的綠色金融體系。其中,綠色債券作為綠色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融資規模大、發行成本低,在近10年來發展迅猛。根據《2023年中國綠色債券半年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新增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約為4 700億元,同比增量近15%,市場存量穩步提升,綠色債券已經成為一個將私人資金和債券市場資本導向綠色項目的有力工具。隨著公眾對綠色金融項目認識的深入和投資意愿不斷增強,綠色債券成為綠色金融產品中面向公眾門檻較低的金融產品,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青睞。基于此,為探究綠色債券對中國宏觀經濟及生態環境質量的影響及傳導路徑,本研究從投資者綠色偏好的視角出發,構建引入異質化的生產技術沖擊和投資者綠色偏好沖擊的新凱恩斯-動態隨機一般均衡(NK?DSGE)模型,模擬分析了多情景下綠色廠商生產技術沖擊、棕色廠商生產技術沖擊和投資者綠色偏好沖擊對中國宏觀經濟和生態環境質量的影響及傳導路徑,探究綠色債券是否能實現碳減排和宏觀經濟發展的雙贏。
1 文獻綜述
當前,碳排放造成的環境問題已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路上的重要阻礙。近年來,學者圍繞碳排放現狀[6]、碳減排的路徑選擇[7]等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能源結構轉型被認為是實現碳減排的主要驅動因素[8]。同時,資源循環利用[9]、綠色創新[10]和技術進步等[11]也被證明是實現碳減排的有效途徑。作為實現綠色發展的金融工具,綠色金融的迅猛發展為企業實現綠色轉型提供了融資支持[12-14]。綠色金融不僅能給予政府更多的政策實施空間[15],而且可以規避常規碳減排手段的雙刃效應[16],在不對經濟增長造成負面影響的情況下實現碳減排[17-18]。同時,綠色金融因不存在“擠入”效應和“擠出”效應[19],能與傳統碳減排手段結合,促進傳統碳減排手段的有效執行[20]。
綠色債券作為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21],諸多學者從其發展路徑[22-23]和價值實現[24-25]等角度展開了研究。現有研究成果表明,綠色債券不僅能幫助提升企業的長期價值,實現經營績效的提升[26],還能通過降低融資約束和融資成本等渠道規避自身債務違約風險[27]。然而,就綠色債券的綠色價值而言,目前學界分為“真綠”和“漂綠”兩派。“真綠”派認為綠色債券可以協助企業進行綠色技術研發[28],從而提升其綠色績效[29]。綠色債券不僅能降低企業的融資約束,而且能顯著促進實用型技術創新發明[30],還能產生良好的行業溢出效應,以此提升綠色績效。綠色債券的發行期限越長,對于企業綠色技術創新速率和質量的促進效果越明顯[31]。另一方面,發行綠色債券的企業能產生良好的行業溢出效應,促進同行業的其他企業進行更多綠色投資[32]。“漂綠”派則認為包括綠色債券在內的眾多資產均難以真正促進企業進行綠色創新[33],部分企業可能利用綠色債券的綠色屬性吸引投資,但并不將所得的綠色資金用于綠色項目[34-35]。
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越來越多投資者意識到了綠色投資的必要性[36]。投資者作為金融體系中的資金提供者,其投資偏好對于金融機構和企業至關重要,綠色金融的發展同樣離不開投資者的綠色投資偏好。在此之前,投資者的綠色偏好已被證明廣泛存在于基金市場中[37],而在綠色債券市場中,投資者的綠色偏好依舊存在[38]。投資者的綠色偏好能顯著促進企業綠色創新績效的提升[39],同時影響企業ESG責任的實現[40]。
現有文獻為理解綠色債券的環境與經濟效應提供了深刻的洞見,但仍存在可拓展的空間。首先,鮮有文獻從投資者偏好視角出發討論綠色債券的碳減排效應與機制。其次,現有文獻普遍采用靜態視角展開分析,難以對飛速發展的綠色債券市場的影響機制進行準確預測。本研究在現有文獻的基礎上,將投資者綠色偏好納入考量范疇,借助新凱恩斯-動態隨機一般均衡(NK?DSGE)模型,模擬綠色債券的減碳效應及其機制,從投資者視角深入地分析綠色債券對中國宏觀經濟系統和生態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