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流域生態補償與經濟活動空間重配置:基于鎮級面板數據

2024-02-10 00:00:00馬莉田艷平汪涌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24年11期

摘要 流域生態補償政策是應對跨區域水污染難題的重要制度創新,空間屬性是其區別于其他環境政策的重要特征。在各地生態保護補償政策實踐經驗反哺理論并高度凝練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基礎性規則的背景下,研究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對經濟活動的空間異質性影響及其背后機制不僅關系到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與環境治理激勵間的動態權衡,更是不同行政區域間實現生態協同治理長效機制的關鍵。鑒于此,該研究以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為切入點,基于多源經濟地理數據集和中國鎮級矢量地圖,從鎮級空間尺度考察了流域生態補償對經濟活動的空間異質性影響及其空間重配置機制。研究發現:①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雖在整體層面抑制試點區域的鄉鎮經濟發展,但該效果存在空間異質性。在試點區域內部,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會對中上游、外圍鄉鎮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但對下游鄉鎮經濟發展存在積極效應;在試點-非試點區域間,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會損害安徽省試點區域的周邊鄉鎮經濟發展,但有利于浙江省試點區域的周邊鄉鎮經濟發展。②集聚效應是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對鄉鎮經濟活動產生空間異質性影響的重要機制。人口密度與企業分布在試點區域內部、試點-非試點區域間的差異會形成鄉鎮經濟資源的空間重配置效應,從而形成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化。根據該結論提出以下政策建議:一是構建以市場為導向、多元化的補償機制,精細調整生態補償的考核標準與支付水平;二是構建各級主體參與的跨區域生態協同治理機制,促進流域共同發展;三是增強生態系統服務能力,提高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率,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關鍵詞 生態補償;經濟活動;空間異質性;空間重配置;集聚效應

中圖分類號 X22;X3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24)11-0151-12 DOI:10. 12062/cpre. 20241022

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是中國首個跨省生態補償試點政策,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實踐。作為一種典型的生態系統服務付費項目,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充分融合了“科斯定理”與“庇古稅”的理論優勢[1],其目的不僅是促使上下游政府協同改善流域環境,還旨在增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因此,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代表了生態協同保護治理的重要制度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為代表的系列生態保護補償政策逐漸系統化、規范化、制度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中國首部生態保護補償領域的法律法規《生態保護補償條例》也于2024年6月1日正式實施。從現實進程來看,各地生態保護補償實踐總結出的有益經驗正在反哺理論,并高度凝練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性規則。流域生態補償政策能在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基礎上實現綠色經濟發展成果共享,是不同參與主體持續推動生態協同治理機制長期生效的關鍵。然而,在跨區域的生態協同治理實踐中,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往往存在經濟補償非對稱性、環境規制強度差異化與生態效益外溢性特征,可能導致其在試點區域內部、外部產生空間異質性影響。因此,厘清上述經濟活動的空間重配置機制不僅關系到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與環境治理激勵間的動態權衡[2],也決定了此類生態保護補償政策的可復制性和推廣性,同時對完善流域生態補償及其他生態保護補償政策設計具有重大參考意義。

1 文獻綜述

聚焦流域生態補償政策環境效應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均認為生態補償政策在宏觀層面上表現為減少城市水污染[3-4],在微觀層面則表現為域內企業水污染強度的下降[5]。然而,關于生態補償政策經濟效益的文獻始終未能達成一致結論,本研究從技術效率、分配結構、經濟發展三重視角對其進行梳理。①從技術效率視角看,部分學者認為生態補償能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率[6],促進區域科技創新[4]。也有部分學者持相反觀點,認為生態補償會抑制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不利于技術進步[7]。還有學者發現生態補償對技術進步存在非線性影響[8],生態補償資金不足會抑制創新,只有生態補償資金跨過特定數額門檻后,生態補償政策才能促進技術創新。②從分配結構視角看,現有文獻大多立足于城鄉收入差距進行考察,分析發現生態補償政策能夠改善農民就業結構[9],促進剩余勞動力就業[10],增加當地農戶收入,進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11]。但也有部分研究認為生態補償資金通常存在不穩定、不充分特征,可能對農戶長期收入產生負面影響[12],甚至造成大量居民失業,進而造成生態補償政策的經濟不平等效應[13]。③從經濟發展視角看,現有研究結論也呈現出對立態勢。部分學者認為生態補償政策下嚴格的環境規制會導致企業退出[14],當地產業結構難以轉型升級[15],進而抑制地方經濟發展。但也有學者認為生態補償政策能促使當地產業結構優化[16],實現居民減貧增收[17],糾正域內資源錯配并減少福利損失,有利于地方經濟發展[18]。

此外,已有研究探討環境經濟問題時大多數只關注時間動態影響,即使在研究某些具有重要地理特征的問題時,其空間屬性也往往被忽略[19]。而部分關于空間因素影響經濟發展的文獻僅是探討了生產要素的流動性或技術擴散[20-22],并未具體考察環境政策影響。一些理論研究將空間維度引入環境經濟學領域,考慮到污染物擴散或生態系統服務資源分布等條件[23-24],對行為主體做出特定假設。還有少數實證研究也從主體差異視角考察了上下游試點區域政策效果異同,但是該類文獻僅考慮了試點區域內的縱向空間差異,并未涉及試點區域內的橫向空間差異以及更為細致的空間異質性影響機制。因此,已有研究對跨區域生態治理的經濟效應空間分布差異及其機制解釋的深入探討仍然匱乏[25]。

綜上,已有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的經濟效益,但仍有如下研究空間值得深入拓展:首先,現有研究主要基于準自然實驗方法進行考察,但縣級及以上主體本身就能參與生態補償談判并提出訴求[26],這可能導致準自然實驗方法前提難以滿足,從而產生內生性問題;其次,現有研究主要基于城市或區縣尺度數據分析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問題,但流域生態治理任務重點通常落實在基層鎮級主體,而基于縣級及以上主體的數據分析可能導致結論存在偏誤;再次,較大空間尺度的數據不利于開展空間異質性分析,難以從空間差異視角統合解釋生態補償政策經濟效應的觀點分歧;最后,現有研究對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經濟效應的機制解釋仍然較為匱乏,還缺乏經濟資源的空間重配置機制分析。

為此,本研究基于鎮級空間尺度,以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為切入點,運用雙重差分方法考察其對經濟活動的空間異質性影響與重配置機制,研究貢獻在如下3個方面。

第一,結合空間差異視角評估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對經濟活動的影響,拓展了生態保護補償的經濟效益研究。流域生態補償政策作為一種跨區域生態協同治理方案,空間屬性是影響其效果的重要特征,而已有研究并未加以重視,也未能進一步揭示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對經濟活動的空間重配置效應。本研究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將空間差異細化為試點區域內部的縱向、橫向空間差異與試點-非試點區域的空間溢出效應,為以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為代表的生態保護補償政策效果提供新視角、新見解。

第二,基于鎮級空間尺度數據并運用多種識別策略進行分析,為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奠定數據基礎與方法支撐。縣(區)及以上主體能參與生態補償談判并提出訴求,這導致使用縣級及以上空間尺度數據的準自然實驗研究可能存在內生性問題。本研究從鎮級空間尺度考察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對經濟活動的空間異質性影響,不僅有助于減少測量誤差,提高估計結果的準確性,還可以利用鄉鎮級政府無法干預流域生態補償談判的特性滿足運用準自然實驗方法的外生前提。此外,本研究還利用鄉鎮與關鍵水質區域地理距離構建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的工具變量,進一步克服了內生性問題。

第三,深入探討以集聚效應為特征的經濟資源空間重配置機制并對其進行驗證,從而豐富關于生態補償政策經濟效益的機制解釋。已有研究對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經濟效益的機制研究集中在產業結構與財政干預,本研究從經濟資源集聚視角出發,基于鎮級空間尺度探討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的經濟資源空間重配置機制,為生態保護補償政策的經濟效應機制提供有益補充。

2 政策背景與研究假設

2. 1 政策背景

新安江是安徽省第三大水系,源自黃山市休寧縣六股尖,流經安徽歙縣后進入浙江,最終匯入錢塘江。該水系安徽段出水量占千島湖年均入庫水量的60%以上,對浙江省乃至長三角的水生態安全至關重要。然而,在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實施前,新安江流域安徽段因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導致了嚴重的水質污染,盡管下游浙江省多次要求治理,但因成本、激勵問題導致治理效果不足。2010年,千島湖藍藻異常增殖和汛期垃圾入湖問題引發廣泛關注。2011年,中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在新安江流域啟動。中央政府提供啟動資金配合流域污染治理與生態建設,并積極推動上下游政府談判和簽訂協議實現流域協同治理。安徽省和浙江省則根據水質結果和對賭協議條款開展橫向資金補償。

央-地政府間政治壓力與縱向、橫向財政轉移的有效結合彌補了地方政府治污激勵不足、交易成本過高等問題[27]。經歷3輪流域生態補償后,新安江流域水質得到明顯提升,考核斷面水質P 值連年達標。但現有生態補償資金遠遠不足以負擔新安江流域安徽段的污染治理投入,且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對下游浙江省的經濟效應也尚不清楚。在該背景下,考察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對流域經濟活動的空間異質性影響不僅關系到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與環境治理間的動態權衡,也是不同參與主體持續推動生態協同治理機制長期生效的關鍵。

2. 2 研究假設

理論上,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對試點區域鄉鎮經濟發展存在兩種影響。

第一,流域生態補償政策有可能促進試點區域的鄉鎮經濟發展。首先,生態補償政策可通過網箱拆除、生態移民等一系列措施使試點區域鄉鎮獲得直接經濟補貼,增加當地居民的轉移性收入[11]。其次,生態補償政策包含一系列收入和就業扶持政策,會培訓當地鄉鎮居民工作技能,提供更多生態保護崗位,提高當地非農就業機會[28]。最后,生態補償政策還能通過創造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提高試點區域的自然資源稟賦[29]。憑借生態環境改善的正外部性,流域生態補償政策的試點區域可種植高附加值經濟作物,進一步促進水生態產品乃至更多種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得到更多綠色發展機會。當生態產品價值可有效轉化時,試點區域鄉鎮可將生態紅利轉化為發展優勢[9],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經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評估,新安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總計達246. 5億元,其中水生態服務價值約64. 5億元。

第二,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可能不利于試點區域鄉鎮經濟發展。首先,由于鄉鎮居民的生產生活空間往往與流域水體高度重疊,嚴格的環境監管措施會限制試點區域鄉鎮的生產方式和生產規模。其次,生態補償政策還會進一步提高工業企業和生產投資項目的進入門檻[14],在綠色產業發展周期長的背景下,抑制工業產業不利于當地產業結構升級。最后,在生態補償資金無法負擔流域生態治理費用缺口的背景下,財政壓力會造成試點區域其他公共產品投資不足,對地方經濟發展造成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從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實踐來看,目前用于污染治理的財政支出已經遠遠超出生態補償資金額度。根據黃山市人民政府2022年披露的信息,僅受償地區黃山市已累計支出206. 95億元用于新安江綜合治理等項目,但中央、安徽省、浙江省累計撥付的生態補償資金只有57億元。

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對試點區域鄉鎮經濟發展的整體效應取決于上述兩種影響。結合當下實踐看,生態補償資金嚴重不足且流域受償地區更多,因此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可能在整體層面對試點區域鄉鎮產生負面經濟效應,而這種經濟效應會因鄉鎮地理位置差異呈現空間異質性。

基于試點區域內部空間分布,鄉鎮地理位置差異可劃分為縱向空間差異與橫向空間差異。從縱向空間差異視角看,生態補償試點區域可根據新安江干流流向劃分為上游、中游與下游。其中,新安江上、中游段處于安徽省境內,占據新安江水系面積的80%,是生態補償政策的重點受償區域。在生態補償政策中,重點受償地區雖能獲得大部分生態補償資金,但也受到更為嚴格的環境治理約束,如河道修整、網箱退養、關停關閉污染企業、提高投資項目準入標準等系列舉措。因此,新安江上、中游地區的經濟發展可能因更嚴格的環境治理而受損。然而,對下游地區鄉鎮而言,其環境防治任務相對輕松,且流域生態補償政策造成的水質改善可幫助當地開發更多優質生態資源,帶來更多綠色發展機遇。從橫向空間差異視角看,生態補償試點區域可根據鄉鎮與新安江支流(水庫)最近地理距離流劃分為內圍、外圍。其中,試點區域內圍鄉鎮更靠近新安江支流、水庫等重點水體,當地居民能獲取直接經濟補貼和綠色信貸支持,如水庫地區生態移民補償、河道網箱退養補貼等經濟補償措施。而試點區域外圍鄉鎮雖然同樣受到環境治理約束,但因為財政預算限制,往往欠缺直接經濟補償。因此,試點區域外圍鄉鎮可能遭遇更大的經濟損失。

基于試點-非試點區域間空間分布,經濟效應空間異質性主要表現為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對非試點區域經濟活動的空間溢出效應。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可能通過經濟資源的重新流動對流域周邊地區產生空間溢出效應,但溢出效應可能分為兩種方向相反的影響。從環境治理約束的角度來看,水污染物具有擴散特征,這可能導致試點周邊地區會被上級政府要求聯合生態治理,從而對當地經濟發展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從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創造的角度來看,雖然水質改善帶來的綠色發展機遇不能惠及全部試點周邊地區,但部分鄉鎮可能因產業關聯在環境正外部性中獲得更多生態經濟資源,從而促進鄉鎮經濟發展。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設H1和H2。

H1: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在整體層面對試點區域鄉鎮產生負面經濟效應。

H2:由于鄉鎮位置不同,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不僅會造成試點區域內部的經濟活動空間重配置,還會造成試點-非試點區域間的經濟活動空間重配置。

3 研究設計

3. 1 樣本說明

研究樣本為參與該政策的安徽省、浙江省各鄉鎮(街道)。鑒于統計數據可得性與準自然實驗的時間要求,本研究將基準模型的研究時期確定為2007—2020年。2011年9月,財政部、環境保護部聯合印發《新安江流域水環境補償試點實施方案》,標志著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正式啟動,安徽省的黃山市全域、宣城市績溪縣與浙江省的杭州市建德市、杭州市淳安縣為明確試點區域。參考已有研究[6,9],本研究將2011年作為政策沖擊點,將上述試點區域下轄鄉鎮(街道)作為處理組,安徽省與浙江省其余鄉鎮(街道)作為對照組。后文將鄉鎮(街道)統一簡稱為鄉鎮。

3. 2 模型設計

3. 2. 1 基準回歸模型

為估計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對鄉鎮經濟活動的整體影響,本研究采用雙重差分方法進行檢驗,模型設定如下:

3. 2. 2 經濟活動空間異質性檢驗模型

為估計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對鄉鎮經濟活動的空間異質性影響,將經濟活動空間差異分為兩種形式:①試點區域內的縱向、橫向空間差異;②試點區域-非試點區域間的空間溢出效應。試點區域內的縱向、橫向空間差異使用如下模型進行檢驗:

試點區域-非試點區域間空間溢出效應使用如下模型進行檢驗:

3. 2. 3 空間重配置機制檢驗模型設定

基于公式(2)、公式(3),機制檢驗模型設定如下:

3. 3 變量選取

3. 3. 1 被解釋變量

被解釋變量是鄉鎮經濟發展水平(Yit)。囿于目前暫無全面且權威的鄉鎮地區生產總值等經濟指標數據,本研究使用鄉鎮平均夜間燈光亮度衡量鄉鎮經濟發展水平。現有研究表明,夜間燈光數據能準確探測城鎮生產生活中的低亮度燈光,有效映射社會經濟活動的強度,還能有效克服地區生產總值統計數據的偏誤,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和可比性[30]。在連續校正DMSP?OLS和SNPP?VIIRS衛星夜間燈光數據的基礎上,本研究利用中國鄉鎮地圖提取各鄉鎮平均夜間燈光亮度并進行自然對數化處理,用來衡量鄉鎮經濟發展水平。

3. 3. 2 解釋變量

核心解釋變量是表示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的虛擬變量(DIDit)。如果鄉鎮i 所在縣(區)在第t 年實施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則DIDit 賦值為1,否則為0。

3. 3. 3 控制變量

參考郭峰等[31]的研究,本研究匯集多個數據源構建表征鄉鎮經濟地理特征的控制變量。首先,利用區域高程、坡度以及鄉鎮地圖數據,測算鄉鎮平均高程(dem)和平均坡度(slope)作為控制變量。其次,考慮到鄉鎮初始經濟發展水平對流域生態補償政策經濟效應的影響,測算2003年各鄉鎮平均夜間燈光亮度(light2003)作為控制變量[32]。鑒于水污染治理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還控制了鄉鎮水稻種植分布占比(rice)作為控制變量。最后,鑒于新安江流域生產補償政策的環境治理約束主要針對水體污染,計算了各鄉鎮水體覆蓋面積占比(water)作為控制變量。由于平均高程、平均坡度和2003年各鄉鎮平均夜間燈光亮度具有截面數據特征,因此本研究將上述截面變量與時間趨勢項t 的一次方(t)、二次方(t2)和三次方(t3)分別交互[33],納入回歸模型。

3. 3. 4 機制變量

機制變量包括鄉鎮的人口集聚(popagg)與企業分布(firmdist)。首先,基于中國鄉鎮地圖與WorldPop人口密度柵格數據計算各鄉鎮人口密度并取自然對數,以此衡量鄉鎮人口集聚。其次,利用稅收調查數據中的企業注冊地址信息匯總計算各鄉鎮企業數量,取自然對數,以此衡量鄉鎮企業分布。變量描述性統計見表1。

4 實證結果分析

4. 1 基準回歸結果

表2展示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對試點區域鄉鎮經濟發展水平的整體影響。列(1)—列(3)為逐步加入控制變量、鄉鎮固定效應與年份固定效應的結果,此時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系數均在1%統計水平上顯著為負。根據公式exp(β)-1,流域生態補償使得試點區域鄉鎮經濟發展水平下降了46. 7%~55. 4%。這說明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對試點區域鄉鎮經濟發展可能造成其近半數的經濟損失。

4. 2 平行趨勢檢驗與動態處理效應

運用雙重差分法須滿足平行趨勢假定,本研究以政策實施的前一期為基期,利用事件研究法加以檢驗,結果見圖1,置信區間為95%。可以看出,在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施行前,試點區域與非試點區域的鄉鎮經濟發展水平并無顯著差異,滿足平行趨勢假定。在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施行后,試點區域鄉鎮經濟發展水平較非試點區域迅速下降,直至第6期(2017年),該下降趨勢才有所遏制,這可能與安徽省、浙江省完成第二輪“造血型”生態補償政策有關[9]。

4. 3 工具變量檢驗

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區域的非隨機選擇也可能造成內生性問題。為此,利用工具變量法加以克服。本研究選取各鄉鎮到街口鎮距離(Dis1)、各鄉鎮到街口(鳩坑口)斷面水質監測站距離(Dis2)作為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Treat)的工具變量集:①滿足相關性假定。新安江經安徽省歙縣街口鎮進入浙江境內,故歙縣街口鎮是安徽省、浙江省施行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協議的水質關鍵區域,距離其越近的地區越有可能被納入試點;同理,街口(鳩坑口)斷面作為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水質考核監測斷面,距離其越近的地區也越可能被納入試點。②滿足排他性假定。上述工具變量均為地理距離變量,不會直接影響鄉鎮經濟發展,與誤差項無關。

表3展示了工具變量法的回歸結果。表3列(1)、列(2)分別展現了兩個工具變量與核心解釋變量的相關性檢驗結果。可以看出,無論是各鄉鎮到街口鎮最近距離和流域生態補償試點時間虛擬變量交互項(Dis1 × Post),還是各鄉鎮到街口(鳩坑口)斷面水質監測站距離和流域生態補償試點時間虛擬變量交互項(Dis2 × Post),其系數均顯著為負,滿足相關性假定。此外,兩種F 統計量均大于臨界值19. 93,表明不存在弱工具變量問題。表3 列(3)展現了工具變量法的回歸結果,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系數顯著為負,說明在克服內生性問題后,基準結果依然穩健。

4. 4 其他穩健性檢驗

本研究還進行了安慰劑檢驗、更換對照組檢驗、更換被解釋變量指標檢驗與縮短樣本時間窗寬的穩健性檢驗,結果均佐證了基準結論的可靠性。限于篇幅,結果未列示,備索。

5 經濟活動空間異質性影響分析

5. 1 試點區域內部的空間差異

5. 1. 1 試點區域內部的縱向空間差異

基于公式(2)對試點區域內的縱向空間差異進行檢驗。其中,流域上、中、下游劃分如下:上游(黃山市休寧縣、黟縣、祁門縣),中游(黃山市徽州區、黃山區、歙縣、宣城市績溪縣),下游(杭州市淳安縣、建德市)。縱向空間差異檢驗結果見表4列(1)—列(3)。結果顯示:列(1)中,交互項系數顯著為負,這說明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對上游試點區域鄉鎮經濟發展有更大的負面作用。列(2)中,交互項系數不具備統計顯著性,表明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對中游試點區域與非中游試點區域的經濟效應并無明顯差異;列(3)中,交互項系數顯著為正,這表明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對下游試點區域鄉鎮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5. 1. 2 試點區域內部的橫向空間差異

根據百度數字化地圖以及鄉鎮政府位置測算試點區域鄉鎮距離新安江最近支流的地理距離,根據距離百分數將試點區域鄉鎮劃分為內圍(前25%)與外圍(后25%)組,然后基于公式(2)對試點區域內的橫向空間差異進行檢驗,結果見表4列(4)、列(5)。表4列(4)中,交互項系數不具備統計顯著性,說明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對內圍和非內圍試點鄉鎮的經濟發展影響不存在顯著差異。表4列(5)中,交互項系數顯著為負,表明試點區域的外圍鄉鎮相對其他試點鄉鎮在流域生態補償中遭受的經濟損失更大。

5. 2 試點-非試點區域間的空間溢出

5. 2. 1 對試點區域鄰接區縣的空間溢出

按照公式(3)檢驗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對試點鄰接縣(區)鄉鎮經濟發展的綜合效應。此外,本研究進一步將溢出效應的鄉鎮處理組劃分為安徽省、浙江省兩部分進行估計,結果見表5。

表5列(1)展示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對試點鄰接縣(區)鄉鎮經濟發展的影響。此時解釋變量系數不具備統計顯著性,這表明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對試點區域鄰接縣(區)的鄉鎮經濟綜合效應并不明顯。表5列(2)展現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對安徽試點區域鄰接縣(區)的鄉鎮經濟影響,此時解釋變量系數顯著為負;表5列(3)展現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對浙江試點區域鄰接縣(區)的鄉鎮經濟影響,此時解釋變量系數顯著為正。結合表4來看,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不僅對中上游流域試點鄉鎮產生了負面經濟效應,該負面效應還會波及鄰接縣(區)鄉鎮,而其對下游流域試點鄉鎮產生的正向經濟效應也使鄰縣(區)縣鄉鎮受益。

5. 2. 2 空間溢出效應:“同心環”識別檢驗

基于公式(3)的“同心環”識別框架對安徽省、浙江省進行分別分析,結果見表6。

表6 Panel A展示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經濟效應在安徽省試點-非試點區域中的“同心環”溢出分布。列(1)展示了距離街口(鳩坑口)斷面60 ~ 80 km的安徽省范圍內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經濟效應的空間溢出,此時雙重差分估計系數顯著為負。依此類推,列(2)、列(3)中雙重差分估計系數均顯著為負,列(4)—列(6)雙重差分估計系數不具備統計顯著性。這表明在距離街口(鳩坑口)斷面60 ~120 km的安徽省范圍內,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的經濟效應在試點-非試點區域間產生了負向的“同心環”溢出,且該負向效應的經濟意義隨距離增加而逐漸變小,及至120 km外,溢出效應不再具備統計顯著性。

表6 Panel B展示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經濟效應在浙江省試點-非試點區域中的“同心環”溢出分布。列(1)展示了距離街口(鳩坑口)斷面60 ~ 80 km的浙江省范圍內,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經濟效應的空間溢出,此時雙重差分估計系數雖然為正,但不具備統計顯著性,列(2)結果與之類似。列(3)中雙重差分估計系數顯著為正,列(4)結果與之類似。列(5)、列(6)雙重差分估計系數不具備統計顯著性。上述結果表明在距離街口(鳩坑口)斷面100 ~ 140 km的浙江省范圍內,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經濟效應在試點-非試點區域間產生了統計意義上的正向空間溢出效應;從經濟意義上看,這種正向空間溢出效應可能隨距離增加呈現一種倒“V”形變化,先隨距離增加而不斷變強,在100 ~ 120 km 范圍內到達頂峰,及至140 km外,空間溢出效應突然衰弱并趨近于零。

6 經濟活動空間重配置機制分析

6. 1 試點區域內部的經濟活動空間重配置機制

6. 1. 1 試點區域內部的縱向空間差異機制解釋

表7 Panel A展示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經濟效應在試點區域內部形成縱向空間差異的機制檢驗結果。列(1)、列(2)中交互項系數顯著為負,這表明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對上游試點區域鄉鎮的人口密度、企業數量均存在明顯的負向影響。列(3)、列(4)交互項系數均顯著為正,這表明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對下游試點區域鄉鎮的人口密度、企業數量均存在明顯的正向影響。

6. 1. 2 試點區域內部的橫向空間差異機制解釋

表7 Panel B展示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經濟效應在試點區域內部形成橫向空間差異的機制檢驗結果。列(1)、列(2)中交互項系數均不具備統計顯著性且經濟意義微弱,這表明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對內圍試點區域鄉鎮的人口密度、企業分布不存在明顯影響。列(3)、列(4)交互項系數均顯著為負,這表明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對外圍試點區域鄉鎮的人口密度、企業數量均存在明顯的負向影響。

6. 2 試點-非試點區域間經濟活動空間重配置機制

表8展示了流域生態補償經濟效應對試點區域鄰接縣(區)產生空間溢出的經濟活動空間重配置機制檢驗結果。列(1)中交互項系數不顯著且經濟意義微弱,列(2)中交互項系數顯著為負,這表明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對安徽省的負向空間溢出效應可能只與鄰接縣(區)的鄉鎮企業數量減少有關。列(3)交互項系數不具備統計顯著性,而列(4)交互項系數顯著為正,這表明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對浙江省的正向空間溢出效應可能只與鄰接縣(區)的鄉鎮企業數量增加有關。

表9展示了流域生態補償經濟效應在試點-非試點區域間形成“同心環”溢出分布的經濟活動空間重配置機制檢驗結果。表9 Panel A列(1)—列(3)展示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對安徽省試點鄰近鄉鎮人口密度的影響結果,此時雙重差分估計系數均顯著為負,說明在距離考核監測斷面60 ~120 km的安徽省范圍內,流域生態補償對試點區域周邊鄉鎮的人口密度存在負向影響。表9 Panel A列(4)、列(5)列展示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對浙江試點鄰近鄉鎮人口密度的影響結果,此時雙重差分估計系數均顯著為正,說明在距離考核監測斷面100 ~140 km的浙江省范圍內,流域生態補償對試點區域周邊鄉鎮的人口密度存在正向影響。上述結果從人口密度空間重配置視角解釋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經濟效應在試點-非試點區域間的“同心環”溢出效應。

表9 Panel B列(1)—列(3)展示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對安徽試點區域鄰近鄉鎮的企業分布的影響結果,此時雙重差分估計系數均顯著為負,說明在距離考核監測斷面60 ~120 km的安徽省范圍內,流域生態補償對試點區域周邊鄉鎮的企業分布存在負向影響;表9 Panel B列(4)、列(5)展示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對浙江試點鄰近鄉鎮的企業分布的影響結果,此時雙重差分估計系數均顯著為正,這說明在距離考核監測斷面100 ~140 km的浙江省范圍內,流域生態補償對試點區域周邊鄉鎮的企業分布存在正向影響。上述結果從企業分布空間重配置視角解釋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經濟效應在試點-非試點區域間的“同心環”溢出效應。

7 結論與政策啟示

流域生態補償政策以解決跨區域水污染難題為政策目標,空間屬性是其區別于其他環境政策的重要特征。本研究以新安江流域生產補償政策為切入點,分析發現:在整體層面,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對試點區域的鄉鎮經濟發展產生了明顯的負面效果;從試點區域內部的空間差異來看,該政策顯著抑制了上、中游鄉鎮以及外圍鄉鎮的經濟發展,而對下游鄉鎮的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積極效果;從試點-非試點區域的空間差異來看,該政策顯著抑制了安徽省試點區域周邊縣(區)的鄉鎮經濟發展,但對浙江省試點區域周邊縣(區)的鄉鎮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積極效果。集聚效應在試點區域內部、試點-非試點區域間的空間差異造成人口、企業等經濟資源的重配置,是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產生經濟活動空間異質性影響的作用機制。

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的政策啟示如下。

首先,構建以市場為導向、多元化的補償機制,精細調整生態補償的考核標準與支付水平。考慮到新安江流域上、中游區域占水系范圍的80%,安徽省上、中游的鄉鎮生態保障任務艱巨,其經濟發展面臨壓力。因此,建議提高橫向補償資金標準,持續激勵受償區的環境治理動力。同時,應吸引更多生態受益方參與,引導社會資本有效補償生態保護者,豐富和完善補償機制,并構建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體系,融合水質監測與生態價值核算,優化補償設計,平衡發展與保護需求。

其次,構建各級主體參與的跨區域生態協同治理機制,促進流域共同發展。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對試點區域內、外鄉鎮經濟發展的空間異質性影響顯示,鄉鎮生態治理任務、生態補償資金與生態效益存在非對稱性。因此,省級政府間需要進行信息共享、技術交流和資源合作,建立流域內各級政府參與的協調機制,賦予基層政府更多話語權,共同制定公平合理的補償方案,實現流域內各鄉鎮的綠色發展成果共享。

最后,增強生態系統服務能力,提高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率,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一方面,政府需對上、中游區域的居民實施包括現金補貼、實物援助及就業崗位等全民補償,引導其參與綠色產業;下游區域則應拓展生態價值轉化渠道,聚焦有機農業、生態旅游等綠色產業,培育綠色消費與休閑產業,形成多元化發展格局。另一方面,新安江流域應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打造獨特文化品牌與活動,融合自然資源和文化內涵,為產業升級注入新活力,提升綠色產業貢獻率,確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

參考文獻

[1] VATN A. 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J]. Ecological economics,2010,69(6):1245-1252.

[2] GASTINEAU P,MOSSAY P,TAUGOURDEAU 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how much and where?[J]. Ecological economics,2021,

190:107191.

[3] 景守武,張捷. 新安江流域橫向生態補償降低水污染強度了嗎?

[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8,28(10):152-159.

[4] 吳鳳平,邵志穎,季英雯. 新安江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政策的減排

和綠色發展效應研究[J]. 軟科學,2022,36(9):65-71.

[5] CHEN S Y,GRAFF ZIVIN J,WANG H H,et al. Combating crossborder

externalities[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22.

[6] 景守武,張捷. 跨界流域橫向生態補償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

[J]. 財經研究,2021,47(5):139-152.

[7] WANG H S,YANG G Q,OUYANG X,et al. Horizont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theory and

empirical study of Xin'an Rive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Gambling

Agreement[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2023,66(3):501-523.

[8] 娜仁,張晗璐,萬倫來. 典型流域生態補償對區域技術創新的非

線性影響:基于新安江流域安徽段面板數據的門檻效應檢驗

[J].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1):225-230.

[9] 李坦,徐帆,祁云云. 從“共飲一江水” 到“共護一江水”:新安江

生態補償下農戶就業與收入的變化[J]. 管理世界,2022,38

(11):102-124.

[10] 任林靜,黎潔. 生態補償政策的減貧路徑研究綜述[J]. 農業經

濟問題,2020,41(7):94-107.

[11] 盧文秀,吳方衛. 生態補償橫向轉移支付能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嗎:基于2000—2019 年中國典型流域生態補償的經驗證據

[J]. 財政研究,2022(7):35-51.

[12] 吳樂,孔德帥,靳樂山. 生態補償有利于減貧嗎:基于傾向得分

匹配法對貴州省三縣的實證分析[J]. 農村經濟,2017(9):

48-55.

[13] ZHANG H Z,HE L Y,ZHANG Z X. Can policy achieve environmental

fairness an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evidence from the

Xin'an River Project in China[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24,46(1):212-234.

[14] 劉聰,張寧. 新安江流域橫向生態補償的經濟效應[J]. 中國環

境科學,2021,41(4):1940-1948.

[15] 張暉,吳霜,張燕媛,等. 流域生態補償政策對受償地區經濟增

長的影響研究:以安徽省黃山市為例[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

境,2019,28(12):2848-2856.

[16] WAN L,ZHENG Q Q,WU J,et al. How does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evidence from China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22,301:113839.

[17] 娜仁,陳藝,萬倫來,等. 中國典型流域生態補償財政支出的減

貧效應研究:來自2010—2017年安徽新安江流域的經驗數據

[J]. 財政研究,2020(5):51-62.

[18] ZHANG H Z,HE L Y,ZHANG Z X. Can transverse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 correct resource misallocation in watershe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a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the pilot project of

Xin'an River in China[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23,84(4):947-973.

[19] DE FRUTOS J,MARTíN?HERRáN G. Spatial effects and strategic

behavior in a multiregional transboundary pollution dynamic

gam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9,97:182-207.

[20] CAMACHO C,ZOU B T,BRIANI M. On the dynamics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across space[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8,186(2):451-465.

[21] BOUCEKKINE R,CAMACHO C,ZOU B T.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growth theory and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spatial Ramsey

model[J].Macroeconomic dynamics, 2009, 13(1): 20-45.

[22] BROCK W A,XEPAPADEAS A,YANNACOPOULOS A N. Optimal

agglomerations in dynamic economics[J].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2014,53:1-15.

[23] BROCK W,XEPAPADEAS A. Pattern formation,spatial externalities

and regulation in coupled economic?ecological system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10,59(2):149-164.

[24] CAMACHO C,PéREZ?BARAHONA A. Land use dynamics and

the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015,52:96-118.

[25] GENG C X,CUI Z Y. Analysis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driving

factors of capital allocation efficiency i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unde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J]. Energy policy,2020,137:111081.

[26] 殷浩棟,汪三貴,郭子豪. 精準扶貧與基層治理理性:對于A省

D 縣扶貧項目庫建設的解構[J]. 社會學研究,2017,32(6):

70-93.

[27] SHENG J C,HAN X. Practicing policy mobility of payment for ecosystem

services through assemblage and performativity:lessons

from China's Xin'an River Basin eco?compensation pilot[J]. Ecological

economics,2022,191:107234.

[28] 王丹,黃季焜. 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對牧戶非農就業生

計的影響[J]. 資源科學,2018,40(7):1344-1353.

[29] LI T,QI Y Y,CHEN M,et al. Balancing crop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cropland use:policy lessons from the Watershed Ecosystem

Service Payments in Xin'an River,China[J].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2023,80:861-879.

[30] 王賢彬,黃亮雄. 夜間燈光數據及其在經濟學研究中的應用

[J]. 經濟學動態,2018(10):75-87.

[31] 郭峰,曹友斌,熊云軍,等. 國家級新區設立與企業空間布局:

基于鎮級面板數據的分析[J]. 經濟研究,2023,58(8):

191-208.

[32] 盧盛峰,王靖,陳思霞. 行政中心的經濟收益:來自中國政府駐

地遷移的證據[J]. 中國工業經濟,2019(11):24-41.

[33] LI P,LU Y,WANG J. Does flattening government improve economic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6,123:18-37.

(責任編輯:王愛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午夜久久| 欧美亚洲第一页|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精品1区| 欧美一级色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第一区| 亚洲天堂视频网|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 日本www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91啪在线|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婷婷激情亚洲|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国产资源站|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欧美福利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国产黄视频网站|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国产精品视频999| 久久久黄色片| 日韩欧美中文|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一级毛片免费的| 久久黄色影院|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91精品国产福利| 亚洲永久视频|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亚洲一区免费看|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丁香六月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天堂亚洲网| 国产91在线免费视频| 午夜日b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 色天天综合|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婷婷综合亚洲|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99视频在线免费看|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亚洲区第一页|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99热最新网址|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