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羽毛球選項教學受到高中生的喜愛,選學的人數較多。針對學校羽毛球場地少、教學練習密度低、練習針對性不強等問題,筆者主動探索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自制器材,通過多次改良制作出了“竹棉標志棒”。其具有軟硬結合、經濟便捷、用途廣泛等優點,可以通過擊打標志點發展學生發力方法和方向等羽毛球技能,在教學各環節發揮輔助作用。
一、制作材料與制作方法
(一)制作材料
直徑5~6mm的赤竹竿(圖1);內徑6mm、厚度15mm、長1.8~2m的紅色海綿管套(圖2);寬48mm的黃色膠帶;電工膠布。
圖1 赤竹竿" " " 圖2 紅色海綿管套
(二)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項
將赤竹鋸成長1.5m的竹竿,在竹竿兩頭纏裹3~4層電工膠布,防止戳破海綿(圖3)。
圖3 竹竿兩頭纏裹電工膠布
把竹竿穿進海綿管套,直至竹竿和海綿管套的一頭齊平。根據學生身高留0.6~0.8m的無竹竿柔軟海綿管作為軟頭。在軟頭末端外圍纏裹黃色膠帶,作為擊打的標志點(見圖4)。
圖4 制作好的“竹棉標志棒”
二、教學應用
(一)學前體驗
在羽毛球課的開始階段,安排學前體驗環節,通過固定竹棉標志棒的角度、標志點的位置,模擬在實戰場景中遇到的球況,降低體驗難度,增加體驗次數,讓學生通過實踐體驗,總結技術要點。如,通過挑打“竹棉標志棒”,讓學生思考如何才能把標志點打高打響,從而解決如何把低于網帶的球打高打遠的問題(圖5)。通過富有針對性的體驗過程,提高學生的挑戰欲,激發他們的思考和創造力,培養自主探究意識,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
圖5 挑打“竹棉標志棒”
(二)動作強化
1.羽毛球正手擊高遠球練習
學生左手伸直舉起“竹棉標志棒”,將軟端黃色標志點置于正前方。右手臂伸直揮拍,拍面正對標志點,正手握拍擊打前將拍面對正,內旋發力揮拍擊打標志點(圖6)。
2.羽毛球正手挑球練習
2名學生1組,輔助者相距2m站在練習者右前方位置,手持“竹棉標志棒”于身前,高度以標志點低于練習者膝蓋為宜。練習者挑打前伸拍找點,拍面朝前上方,小臂帶動手腕內旋,擊球瞬間握緊球拍發力,通過挑打標志點的方向和聲音監測動作技術(圖7)。
圖7 正手挑球練習
3.羽毛球正反手平抽球練習
2名學生1組,輔助者相距2m站在練習者右/左前方,雙手將“竹棉標志棒”舉起,高度以標志點稍高于練習者頭頂為宜。練習者小臂帶動手腕進行內旋發力,通過擊打標志點的聲音進行發力效果的監測。輔助者可前后左右移動標志點,調動練習者的快速移動及整體動作的協調發力(圖8)。
圖8 正反手平抽球練習
(三)集體學練
在集體練習中,每人1根“竹棉標志棒”,學生模擬反手挑打羽毛球動作,可以增加練習密度,提升學生的基本技術掌握程度。練習一:啟動步+跨步反手挑打+回動,解決如何高質量回擊對方球落點在反手位附近的球的問題。練習二:并步+跨步+反手挑打+回動,解決高質量回擊離落點更遠更被動的球的問題。練習三:并步+跨步反手挑球+后撤步架拍擊球,解決從被動到主動形成反擊的問題,高質量結合下一拍的反擊。在結構化的組合練習中,學生自主探究,結合其他步法的運用。練習中要求學生蹬地快速、重心穩定、引拍到位。學生自主練習,每個動作完成30次。借助“竹棉標志棒”末端的標志點作為參照物,便于強調引拍位置、提肘旋臂帶動手腕軌跡、拍面情況以及發力是否正確。在加強練習密度的同時提升技能,尊重學生個性發展。
(四)其他應用
自制“竹棉標志棒”還可應用于體能練習和放松牽拉,一棒多用。如,在體能練習中,根據羽毛球專項體能要求設計俯臥登山跑、并步異側手摸棒、交叉跳、碎步跳半蹲4個動作,并借助“竹棉標志棒”提高動作質量。如俯臥登山跑要求學生提膝時膝蓋要超過橫放的“竹棉標志棒”(圖9);碎步跳半蹲通過擺動“竹棉標志棒”要求軟端觸碰地面,實現快速碎步及半蹲的效果(圖10)。
圖9 俯臥登山跑練習
圖10 碎步跳半蹲練習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2025年度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計劃項目“以學為中心構建‘學、練、賽’鏈條區域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課題編號:2025YQJK0081)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