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海紅 龔大鑫(甘肅農業大學)
綜合評價資源的環境承載力是合理優化公共資源配置的基礎依據,對指導區域可持續發展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也有重要意義。[1]近幾年,在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對自然資源掠奪式的開發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資源環境,而這種破壞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經濟發展。[2]因此,為了推動環縣經濟可持續發展,促進人口、環境和經濟三者之間相互協調,本文從資源環境承載力的角度出發對環縣的人口、環境和經濟資源進行綜合分析,客觀地評價了環縣資源環境現狀和經濟發展情況,為環縣相關規劃和戰略決策提供了科學支撐。
環縣位于陜甘寧三省交界地,占地9236平方公里。從地形上看屬于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漠邊緣丘陵溝壑區,全縣有約90%以上的地方被黃土覆蓋。高山與地溝多,地形復雜多樣,全縣大部分屬于環江流域,屬溫帶大陸性半干旱氣候,多風干燥,旱、雹、風、凍、蟲五災俱全,旱災最為嚴重。平均每年降水在400毫米以下,海拔在1200~2089米之間。[3]
截至2021年,環縣境內已探明有石油、天然氣、石灰巖、煤炭等多種礦藏,石油地質儲存量5億多噸以上。此外,環縣境內生物資源也很豐富,包括140多種珍稀野生動物。農作物有7大類242個品種。[4]可開發利用的荒山、荒坡、荒灘、荒溝等共有867萬畝。現有常住人口36.32萬人,其中第一、二產業從業人數較多。
環縣境內可持續利用的水資源非常有限,主要有馬蓮河、蒲河、苦水河、清水河四個水系,徑流量63%是洪水,常流水量為6840萬立方米,且50%是苦咸水,真正可持續利用的水量只有3400萬立方米,人均年可利用水量不足100立方米。全縣僅有的東豐等四大灌區,實際灌溉面積不足3萬畝。
環縣是甘肅省41個國家扶貧縣之一。按照“縣北縣中枸杞、縣南苗林蘋果、全縣草畜雜糧”的發展思路布局,扶持地方特色產業優化升級,培育優質枸杞8300畝、蘋果7247畝,新種紫花苜蓿45.1萬畝,地膜種草4萬畝,建成萬畝優質苜蓿示范點7個,青貯玉米秸稈42.6萬噸,2021年底羊存欄達180萬只。
本文以環縣為研究地區,以華池縣為參照地區,通過查閱2015—2021年《甘肅農村年鑒》 《甘肅發展年鑒》 《甘肅統計年鑒》得到各二級指標的原始數值,再通過標準化處理和計算,然后對資源環境承載力進行分析。
選取一個與研究地區相鄰且地理情況、環境資源及規模相近的參照區作為參考來對比,將研究地區的綜合資源環境承載力值與參照地區的綜合資源環境承載力值進行對比,計算出研究地區的各目標層承載力。[5]計算步驟如下:
第一步:構建指標體系并計算權重;
第二步:極差法將指標數據標準化;[6]
第三步:層次分析法計算各個指標的權重;[7]
第四步:分別求各目標層的承載力;
第五步:綜合資源環境承載力。
其中:Cri、Crn、Cre分別為人口資源承載力、環境資源承載力和經濟資源承載力,Wi、Wj、Wk分別為各二級指標的權重,m、n、l分別為一級指標的評價指標個數,Xi、Yj、Zk分別為各二級指標的標準值,Cs為區域綜合資源環境承載力。
在計算得出綜合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基礎上,通過與實際人口資源承載力的比較,得出環縣的綜合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承載狀態。
共有3種類型,分別是:
富余狀態:綜合資源環境承載力(Cs)大于實際人口資源承載力(Cri),即:Cs-Cri>0;
超載狀態:綜合資源環境承載力(Cs)小于實際人口資源承載力(Cri),即:Cs-Cri<0;
臨界狀態:綜合資源環境承載力(Cs)等于實際人口資源承載力(Cri),即:Cs-Cri=0。[8-9]
1.指標體系的確定和權重的計算
根據目前環縣的資源環境狀況,結合指標設計的客觀性、系統性、綜合性原則,確定指標體系。[10]根據以往研究成果,采用層次分析法計算指標權重,如表1所示。
2.指標值標準化處理
為了消除影響,需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11]經過對比數據方法,并參考相關文獻,選擇極差標準化法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處理后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環縣各指標標準值
根據以上理論和計算方法,按照標準化處理結果,計算人口、環境和經濟資源承載力,并對各二級指標進行分析,從而綜合評價環縣資源環境承載力,[12][13]如表3、圖1所示。

圖1 2015—2021年環縣資源環境承載力趨勢圖

表3 環縣資源環境承載力值
從表3和圖1可以看出,在2015年環境資源承載力相對于綜合資源環境承載力,是超載狀態,但從2016年起,環境資源承載力開始提高,人口資源承載力相對于綜合資源環境承載力也回升為富余狀態,且逐年增加。綜合來看,2018—2021年人口、環境和經濟資源承載力都呈現直線上升的發展趨勢,最終回歸富余狀態。
同樣的方法計算出華池縣各指標承載力值(如表4、圖2所示),然后通過對比分析出環縣在人口、環境和經濟方面與華池縣的區別和差距,為環縣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調整做參考。[12][13]

圖2 2015—2021年華池縣承載力值趨勢圖

表4 華池縣資源環境承載力值
以華池縣為參照區,根據以上表4和圖2可以看出,在2015—2018年環縣的人口資源承載力相對于華池縣略低一點,但兩縣的年末常住人口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且人口自然增長率都是逐年下降的;環縣的環境資源承載力一直低于華池縣,盡管在2016年出現富余狀態,但環縣對環境資源保護力度仍較弱;華池縣經濟資源承載力持續下降,且每年低于環境資源承載力,說明華池縣環境資源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總體而言,環縣的人口、環境和經濟資源承載力都明顯低于華池縣,說明環縣的人口、環境和經濟資源沒有做到協調發展。
加強資源環境監管機制,預防過度開發,保證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大力發展有機農產品和綠色農產品;政府大力推行環境保護相關政策,繼續強化耕地保護,防止建設用地占用耕地,優化環縣的資源配置。
發展當地特色鄉村旅游業,如農家樂、農業生態園等旅游項目。通過政府主導和政策優惠幫助農戶發展個體農場經濟,減輕農戶壓力。[14]同時,還可以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為當地農作物拓寬銷售渠道,為當地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
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居民居住環境,開拓農業多功能性。鼓勵農民使農業生產向規模化、機械化方向發展。政府主導提供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強對環縣特色農產品的宣傳力度,提高環縣農產品知名度,打造環縣農業產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