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不但需要在教師的引領下更好地學習,還應當有童真童趣在心中蕩漾。如果教師只是關注學生的課內課外學習,而扼殺了他們的兒童天性,即使他們一時取得較好的考試成績,未來也很難走向成功。
江蘇省南京市芳草園小學班主任郭文紅老師,深知學生當下以及未來更好的發展之道,想方設法地讓學生暢游于快樂海洋,同時又持續乃至快速地成長起來。這需要兒童思維,也需要教育智慧。郭文紅老師二者兼得,探索出了一條讓學生的童趣與成長相得益彰的班級工作之道。
家長講座:豐富教育資源
郭文紅老師班里有50多個學生,所以有100多位家長。這些家長從事不同的職業,有著各自的人生閱歷與生命感悟,這些無疑都是引領學生成長的教育資源。郭文紅老師認為,應當利用好這些資源,于是,就有了開設家長講座的設想。
當郭文紅老師在家長會上將這種想法“公之于眾”的時候,旋即得到了他們的回應;隨后,便確定每周五下午放學之前開設家長講堂。
為了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大放異彩”,讓其他學生心向往之,每個參加講座的家長都做了精心準備,講得也精彩紛呈,讓學生聽得如癡如醉而又深受教育。
一位家長是飛行員出身,在講述其飛上藍天之前的艱辛訓練時,所有學生甚至郭文紅老師都驚訝不已,又感動萬分。
他說,飛行員需要在連續500次起飛降落且分毫不差的情況下,才有資格單獨駕機上天。他經受住了考驗,受到了一致好評。即使如此,第一次駕機上天的時候,飛機一側引擎突然熄火,使得他的生命懸于一線,幸虧他平日訓練有素,又提前做好了各種準備,方才化險為夷。
這個家長還將當年的飛行日記拿出來讓學生看。那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跡,一一記錄著他不畏艱難險阻的每一次經歷,讓學生看了既驚嘆又感動。有的學生感慨道:“想想這位飛行員叔叔經歷了那么多的磨難依然一往無前,我們學習上的一點兒困難還算得了什么?”
郭文紅老師趁熱打鐵地對學生說,要想取得突出的成就,不付出百倍的努力是絕對不可能的。學生在學習上付出得越多,收獲也就越多;不只是當下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未來更有可能走向成功的殿堂。
郭文紅老師的話,無形中在學生心里埋下了一顆不怕困難、努力拼搏的精神種子。
郭文紅老師聽說,一位家長因為他看到一些老年人生活非常困難,有的已經不能自理卻得不到相應的撫養,便毅然辭去公職,辦了一家敬老院,專做公益事業。于是,郭老師便將他請來,為學生開設講座。
他的愛心打動了學生。有的學生聽著聽著被感動得哭出聲來。于是,學習這位家長,對老人們盡愛心,就成了學生的共同心愿。在重陽節快到來之前,郭文紅老師就帶領全班學生來到這位家長所辦的敬老院。他們把專門帶來的禮物送給這些老人,有的學生還俯下身子,給老人喂飯。郭文紅老師說,在那種愛心匯聚的氛圍里,學生的愛心在自然地流淌,精神境界也得到升華了。
郭文紅老師認為,每一個家長的講座,都向學生敞開了一扇新奇的世界大門,對他們的心靈世界而言是一次感動與凈化。比如,研究核電的家長帶領學生一起感受中國核電領域的神奇與奧秘;從在港口工作的家長的講座中,學生了解到現代化的海洋運輸方式、世界著名港口的雄偉建筑;從做眼科醫生的家長的講座中,學生知道了用眼衛生,學習到許多實用技能。
家長精彩的講座,對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們認識到,以前自己所認為的平平淡淡的父母,原來還有如此神奇的“傳說”,還有如此之高的境界,于是,親子關系和諧了。不少學生還用書信的方式,表達了對父母的敬重之情。比如,有一個學生給他媽媽寫了如下一封情真意切的書信——
恭喜你,媽媽!你的家長講座深受同學們的喜愛,大家都覺得你的講座淺顯易懂、生動有趣。現在,同學們還經常在學習中用到你講的“番茄計時法”。還有,同學們覺得你的聲音洪亮,每句話都吐字清晰,普通話發音也很標準,讓人聽著很舒服。媽媽,雖然你不是全班家長中第一個做家長講座的,但是在我心里,你是講得最棒的。我以后也要和你一樣,大膽地走上講臺,展示最好的自己。
收到兒子的表揚信,這位媽媽眼淚奪眶而出,逢人就講郭文紅老師開設的家長講座的神奇力量。
學生講座:演繹各自精彩
郭文紅老師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著屬于自己的天賦,都可以演繹出不同尋常的精彩。為此,她開設了學生講座,讓各個方面的“人才”脫穎而出,即使那些平時被視為“差生”的人,也因其出人意料的某種才華,讓大家刮目相看,乃至成為班里的明星人物。
郭文紅老師宣布開設學生講座之后,一個學生隨即報名,要講中草藥的故事。開講的時候,他還帶來一些比較名貴的中草藥,而所講內容,更是讓大家大開眼界。他在口若懸河地講述鹿茸的采割過程時,還別出心裁地即興編排了一個小品,讓一個學生當鹿,兩個學生當夾板,然后讓一個人割鹿茸。然后,又繪聲繪色地講述采集冬蟲夏草的過程,以及冬蟲夏草的價值。休說學生,就連郭文紅老師,也被帶進了那個特定的環境之中,對鹿茸和冬蟲夏草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何以如此出類拔萃?原來,他的媽媽在中草藥集團工作,在中草藥方面深有研究,經常帶著他到中草藥產地實地考察。就是在這種耳濡目染中,他對中草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一場演講,讓這個學生名聲大振。可喜的是,因講座成功,他還增添了自信,學習成績有了持續不斷的進步。
一個偶然的機會,郭文紅老師聽說本班有一個平時考試成績較差的學生,竟然獲得了書法八級的驕人成績。于是,她找到這個學生,問他可否講演一下平時練習書法的情況,以及取得成績的原因;同時,建議他在講演之后,現場揮毫,讓大家見識一下書法的魅力。這個學生自是喜出望外,慨然應允。這個演講讓大家看到他對書法之愛,其平時持之以恒的訓練,以及拜師求藝的歷程,深深打動了大家的心。尤其是他現場的書寫,讓大家眼睛一亮,嘖嘖稱嘆。他像那個講述中草藥的學生一樣,很快樹立起了自信,學習成績也有了穩步提升。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而有一點是相通的,但凡步入學生講座者,都有屬于他自己的獨到之妙。而50多個學生各展風采的時候,又讓大家看到了一個更加絢麗多姿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每個演繹精彩的學生,都得到了大家的贊賞,并在贊賞中生成了一種自信心與自豪感。
班級日記:永存童年記憶
任何人都只有一個童年,而童年的美好記憶,又往往因為疏于記錄而被忘記,從而成為一個遺憾。如何留下童年尤其是小學的美好記憶,就成了郭文紅老師思考的問題。
突然,一個想法閃現出來——何不讓學生記錄每天發生在身邊的有意義而又美好的事情,從而使之成為學生終生美好的回憶。
于是,班級日記應運而生。
郭文紅老師買來一個本子,要求學生按學號記錄班級每天發生的特別值得紀念的事情,并于第二天讀給全班學生聽。
學生的世界是一個天真爛漫的王國。他們總能從兒童的視角,發現那些看似平常的小事中蕩漾著的童趣與美好。所以,輪到哪個學生撰寫班級日記時,他都會很高興。一個學生如是寫道:“今天,我最激動的事情就是明天又是我寫班級日記了,太期待了。明天一定要快快寫完作業,用更多的時間來完成那屬于我的一頁。”
有一個學生為了寫好班級日記,從吃過晚飯后就全神貫注地投入其中,寫了一遍,不太滿意,就又重寫;寫得不錯了,還想“更上一層樓”,于是,又重寫。他的爸爸一遍又一遍地催他睡覺,可他依然如故,直到將近12點時,方才將最后一稿寫好,滿意地上床睡覺。他的爸爸感到有點不可思議,寫個班級日記,就“瘋狂”到如此的程度?于是,他悄悄拿起兒子寫的日記,剛一閱讀,就笑出聲來,真沒想到,這個班里有如此讓人高興的事情,更沒有想到,兒子的文筆如此幽默風趣。放下兒子寫的班級日記,他自言自語地說:“如果我是一個學生,能在這個班里上學,該是多么幸福啊!”
歡快成了班級日記的主色調。所以,每天晨讀的時候,這本班級日記總能激起學生聽讀的濃烈興趣。他們用掌聲與笑聲,對撰寫班級日記者予以“高級”獎賞。
有的學生還將聽讀班級日記的歡快心情訴諸文字。比如,有一個學生這樣寫道:“今天聽了楊同學寫的班級日記,那真叫一個好!文筆流暢,描寫生動,帶著二分搞笑、三分輕松、四分感嘆,怎一個妙字了得!在快樂時光里,她給我們留下最精彩、最值得回憶的一筆。”
開始的時候,學生還只是在本子上寫下文字,漸漸地,他們對這本班級日記產生了感情。有的繪制一幅富有童趣的繪畫,有的則將自己親手繡的十字繡貼在本子上,從而讓它在擁有內容美的同時,也有了形式之妙。
在一年時間里,班級日記就有了10萬多字。休說學生,就是郭文紅老師,每次翻閱這本班級日記,都不忍釋手。她說,班級日記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每一幅插圖、每一件飾品,既是學生匠心獨運的作品,也成了他們永遠的溫馨的記憶。
郭文紅老師決定將這本班級日記打印或復印出來,自己和每個學生一本,作為終生珍藏的記憶。
一本“樣書”印刷出來之后,郭文紅老師又想到平時為每個學生拍攝了不少生動有趣的照片,何不將其貼到書上,也許可以錦上添花。有的家長又提出建議,可否在每個學生的照片下面,再附上家長的寄語或祝福?郭文紅老師滿口答應,馬上付諸實施。
于是,一本題為《6543純真記憶》的“書”就如此展現在了大家面前。
7月18日上午8時整,《6543純真記憶》新“書”發布儀式在學校拉開帷幕。每個學生及其家長都已早早趕到學校,期盼盡早拿到這本心愛的“書”。
《6543純真記憶》發行儀式由學生主持,整個過程熱烈而又喜慶,既有學生和家長發言,也有專家講話。當學生及家長拿到這本“書”的瞬間,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出了一種喜出望外的笑容。
郭文紅老師與每一個學生、家長戀戀不舍地告別的時候,有一種特殊的激動在心里蕩漾,因為她發現,每一個學生、家長從拿到《6543純真記憶》這本“書”,到依依不舍地離開學校時,都有一種感動與感謝。正是因為有了郭文紅這位班主任,學生才留存了小學如此美好的生命回響。
當這些學生帶著這本《6543純真記憶》“新書”離開學校之后,也便帶著一顆童心踏上了新的人生之路,不管他們未來的路在何方,這本《6543純真記憶》都將伴隨著他們。若干年后,當他們再次翻閱它的時候,一定會憶起這一段如詩如畫的學習與生活,心里也會涌起一份回憶與激動。
想至此,郭文紅老師的淚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來。她不去撫拭,而是讓它幸福地肆意流淌。
(責任編輯:蘇少偉)
信息
陶繼新,山東教育社編審、原總編輯。中國孔子基金會傳統文化教育分會副會長、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文章900多篇,出版著作70多本,在全國開設講座900多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