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顏玉茹
全面推進和深化素質教育是現階段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我園以《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為引領,加強一日保教活動的管理與指導,突出問題導向,圍繞“‘五化’一體、全面賦能”,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促進師資隊伍建設和保教質量提升。
我園實施分層培訓,重點對青年教師、骨干教師開展先導培養。
1.進階式共讀:根據園本課程、師資建設現狀,擬定分層推薦閱讀書單,開展“群體共讀”活動。從問題出發,依托“三葉草讀書群”,進行對話研讀,形成“閱讀—實踐—反思—再閱讀—再實踐”循環往復的閱讀模式,用理論指導實踐,用閱讀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2.廣泛式閱讀:倡導教師閱讀人文、審美、價值觀等方面的書籍,并閱讀各類公眾號優秀推文、案例,進一步拓寬教師視野,將理論轉化為實踐。通過線上研修群,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及時分享實踐心得、理論信息等。
3.反思性深讀:鼓勵教師將所讀、所想、所行、所思融為一體,撰寫讀書心得、觀察記錄、論文等,不斷提升專業研究能力。
1.“亮點”展示青年教師風采
青年教師:依托“青教培優聯盟”項目,開展系列培訓活動,幫助青年教師更快、更好地成長。重點從師德修養、專業素養、專業能力三方面,通過自培與他培、網絡與現場相結合的形式,開展指導培訓工作。同時,通過“教育故事沙龍”“生活好物推薦”“即興彈唱交流”“攝影作品賞析”等活動展示,提振青年教師的“精氣神”。
骨干教師: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師徒結對、答疑解惑、觀摩半日活動等方式,從具體問題入手,給予青年教師觀念與行為上的引領。同時,每月利用“你問我答”互動墻,開展答疑解惑活動。
2.“觀點”助推骨干教師發展
組織研修活動。依托“組長論壇”,以“教研組創建亮點”“個人執教經驗”“教研組主題審議”等為切入點,鼓勵組長做有準備的研修,敢于亮出觀點,加強反思,并將研修成果運用到日常的課程審議、活動組織中。
注重能力提升。每月帶領組長圍繞《研途的風景》《從勝任到示范——幼兒成長期教師6 項基本能力修煉》等工具書籍,開展學習與研踐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師論壇”以及各項比賽、展示活動,敢于亮相,勇于突破,提升自我。
我園做好一日活動各個環節的巡查,敏銳地發現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整改和完善。
利用推門課、預約課、日巡走班等方式,做好一日活動組織指導。園部和組長每月檢查教師的觀察記錄、課程審議、微課程、備課等資料,做好批注和記錄,了解他們在保教實踐中的現狀,并做好分析和跟進指導。
從某一個點或板塊切入,以便及時了解各個項目的開展情況,在不斷完善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指導策略的同時,提升教師、園部的項目組織、指導和督導能力;對新教師進行“半日活動組織”調研以及“探秘基地環境創設”調研,力求通過主題調研,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調整和完善。
對于巡查和調研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持續關注,針對不同的問題,給予不同的解決策略。對于共性問題,通過集體教研以及蹲點支持的形式解決;對于個性問題,通過個別交流和“點對點”經驗支持的形式跟進指導。
我園強調基于現場、全員參與,抓住“真問題、真需要”,倡導“沉浸式”“持續性”教研,推動教師深入思考。
我園圍繞區域教育建設重點方向,結合園本課題研究和課程建設,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園本教研;通過“對話式教研”“體驗式教研”“沉浸式教研”等方式開展教研,打破原有教研組織形式,使教研更加靈活、有效。
《江蘇省教育廳關于加強學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中指出:“把教研作為由點及面整體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核心力量,不斷提高幼兒園課程實施水平,全面提升學前教育辦學質量。”我園圍繞“主題背景下繪本小創客的有效開展”開展系統性、跟進式研討。在此過程中,基于上一次研討的共識和遺留問題,讓教研更具有系統性、持續性。目的是探討主題背景下繪本小創客活動有效開展的策略,將部分課程內容與繪本所反映的內容結合起來,使幼兒園課程孵化真正成為一個游戲化、生活化、綜合性和動態完善的過程。
幼兒的經驗和發展是課程建設的起點,也是終點,而觀察是認識幼兒、讀懂幼兒、把握經驗的抓手。
我園積極創造條件、提供支持,幫助教師“愿看、會看、看清”,打通“看見行為、看懂需求(經驗)、支持發展”等各個環節,讓教師的專業能力在課程創生中得到凸顯,讓幼兒的發展在課程中“看得見”。
園本課程是我園課程建設的重要根基,但“已有的課程”不能成為“不變的課程”。在課程建設中,管理者、教師都要敏銳把握時代脈搏,緊隨課程游戲化建設的方向,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幼兒園的周邊資源以及幼兒的當下生活經歷,及時重構、重塑課程目標、內容框架和實施方式。
1.把住幼兒發展底線。把《指南》中“課程游戲化”支架的學習作為每次課程審議與教研活動的內容之一,在主題構建、課程審議、活動設計、生成課程等過程中,一定要以幼兒各領域的發展需要與目標為準繩,以幼兒的最優發展為底線。
2.把握時代育人導向。例如,將品德培養、勞動教育、勤儉節約、文明禮儀、垃圾分類、學習能力的培養等與幼兒年齡特點、主題、活動等有效滲透。
1.審研結合,由預設到生成。一是園部與各組共同商定學期內活動主題,在時間、內容上做好規劃;二是各年級組與組員根據主題預設內容,制定“主題網絡式提綱”,并提交園部進行審議;三是組長開展組內主題課程審議,主題實施后再組織年級組審議,園部及時跟進指導;四是備課組組織集中審議和網絡研討,及時收集、反饋經驗和問題。
2.審踐結合,由反思到優化。一是審議參與人員。邀請家長、幼兒、社區人士等共同參與審議。二是審議開展時間。除了每周固定的周三和周五審議時間,教師可以靈活發起話題,形成同伴間的對話,開展非正式的討論。
我園的科研工作要堅持“科學引領、科教融合、科研求質”的原則,以區域“三聚三爭”目標任務為導向,以構建“活力科研”為目標,以課題研究為抓手,充分發揮科研在隊伍培養、課程建設、質量提升中的“研究、引領、服務、助推”作用。本學期重點圍繞“十四五”課題,在原來課題的基礎上,尋求新的生長點與突破點。
課題組加強理論學習,為“十四五”課題做好理論層面的指引。圍繞專業理論書籍、雜志和公眾號優秀推文,課題組每月將匯編電子學習期刊;同時充分利用“燃荻”區域性學習資源,開展針對性強的園本學習,充分發揮課題組的學習引領作用。
以區域《教科研常規管理考核辦法》《教科研管理細則》為基本要求,進一步細化日常教科研管理;對照市課題網絡管理要求,督促與指導各課題研究規范開展,促進相關欄目建設;認真開展每月研究活動,注意內容的精準性、相關性、及時性和完整性,體現方法的科學性。
我園邀請省、市科研專家來園開展科研專題指導、講座等,助推科研管理、過程研究水平提升,包括調查研究、案例研究、活動策劃、管理過程、提煉成果等內容;積極參與市級“同類課題研究共同體”活動,對照“科教融合‘七個一’工程”要求做好研討分享。
做好教育教學管理是幼兒園內涵式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幼兒園高質量發展的生長點。今后,我園將進一步規范辦園行為,不斷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豐富園所文化內涵,奮力書寫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