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河流域方言的傳承,不僅關乎語言的多樣性,更關乎黃河文化記憶的傳承和民族精神的弘揚。黃河流域聊城東阿段方言(以下簡稱東阿方言)是黃河流域方言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傳媒技術的發展為東阿方言的傳承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將東阿方言的傳承與現代傳媒緊密結合,充分發揮現代傳媒的優勢,可以讓東阿方言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在新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現代傳媒對方言的影響
以廣播、電視、網絡為代表的現代媒體,由于覆蓋范圍廣,傳播力廣,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交流思想和傳播文化的重要渠道。一方面,現代傳媒為方言提供了多樣化的展示平臺、廣闊的空間和便捷的途徑;另一方面,傳媒的娛樂化、商業化趨勢也對方言傳承造成了沖擊。因此,探討現代傳媒在方言傳播中的影響,探尋有效的傳播途徑和方法,對東阿方言甚至我國方言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積極影響。通過電視等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等新媒體平臺,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聽到、看到各地的方言節目和內容。例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鄉音密碼》節目、《山海情》《繁花》等極具特色的方言影視劇等,不僅豐富了電視節目內容,也促進了方言文化的傳播。方言活動、方言歌曲等通過現代傳媒,以獨特的魅力和趣味性,激發了受眾對方言的興趣和認同感。例如,南寧市江南區開展的平話文化旅游活動、網絡歌曲《山東車牌之歌》等,不僅豐富了活動形式,也激發了受眾的興趣。社交媒體上的方言話題、方言挑戰等活動,例如“蛤蜊味兒的歇后語可太青島了”“東北話里的整有多能整”等話題,吸引了大量年輕用戶的參與,為方言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消極影響。無論是新聞報道、電視節目還是網絡視頻,普通話都在傳媒領域占據主導地位,這導致方言文化的傳播空間被嚴重擠壓。年輕人對方言的興趣和認同感也逐漸降低,這不僅影響了方言的傳承和發展,也削弱了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在收視率和點擊量的驅動下,許多傳媒機構更傾向于制作和播出受眾廣泛的節目,方言節目往往因受眾面窄而被邊緣化;也有部分傳媒機構過度消費方言的娛樂價值,而忽視了方言的文化內涵和傳承意義。
盡管如此,仍有一些傳媒機構和社會組織在積極探索方言文化的傳承路徑。例如,山東電視臺的《拉呱》、重慶臺的《霧都夜話》等節目的播出,不僅可以滿足公眾“鄉音傳真情”的文化訴求,而且有利于方言文化的活態傳承。此外,一些網絡平臺也推出了方言短視頻,吸引了年輕受眾的關注和喜愛。例如,在張家界政府創辦的“張家界觀察”等視頻賬號里,用張家界特有的地方方言對張家界文化進行描繪,不僅充滿趣味性,而且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好評。
東阿方言特征分析
東阿方言,作為漢語方言的一個重要分支,具有獨特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特點。在語音方面,東阿方言的某些聲母、韻母的發音特點,以及獨特的聲調變化,都與普通話存在較大差異。在詞匯方面,東阿方言保留了大量反映東阿當地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的詞匯,這些詞匯不僅具有濃厚的東阿色彩,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語法方面,東阿方言的句式結構、語序排列等也與普通話有所不同。
東阿方言與地域文化、歷史傳承之間存在著密切關聯。方言作為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反映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方式,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傳承。通過東阿方言,可以窺見東阿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感受東阿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方言也是歷史傳承的重要載體,通過東阿方言的傳承,可以追溯東阿的歷史脈絡,了解東阿文化的演變和發展,培養文化自信和認同感。
然而,在當代社會中,隨著普通話的推廣和現代化進程的加速,方言的使用空間逐漸被擠壓。這不僅導致方言的傳承面臨挑戰,還導致方言文化的消失和地域特色的淡化。一些傳統的有關東阿方言的文化活動和習俗逐漸消失,東阿方言的傳承和發展缺乏足夠的支持和保障。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傳承機制和傳播平臺,東阿方言的傳承工作往往難以得到有效推進。因此,加強東阿方言的保護和傳承,有利于維護東阿方言的多樣性,促進東阿文化的持續發展。
東阿方言與現代媒體技術的融合
傳承路徑。精準定位,創新形式,注重質量。東阿方言可以通過方言節目傳承。節目的制作需明確目標受眾,精準定位。節目應聚焦東阿本地居民及對東阿方言文化感興趣的國內外觀眾,通過深入挖掘東阿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和地方特色等,打造具有鮮明東阿特色的節目內容。例如,可以開設一檔以“東阿故事”為主題的訪談類節目,邀請東阿當地老人講述東阿的歷史變遷、民間傳說,用東阿方言講述最真實、最動人的故事,讓觀眾在聆聽中感受東阿方言的魅力。在節目形式上,應追求創新,打破傳統單一的說教模式,采用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如情景喜劇、直播、方言脫口秀等,以增強節目的吸引力和觀賞性。例如,可以制作一系列以東阿方言為載體的情景喜劇,通過幽默風趣的情節設計,展現東阿人民的日常生活與性格特點,讓觀眾在歡笑中了解和學習東阿方言。同時,利用短視頻平臺發布方言教學小視頻、方言挑戰賽等內容,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和關注。方言節目的制作還需注重內容質量,確保節目的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并重。在選題上,應注重挖掘東阿方言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避免娛樂化傾向。在制作上,應注重細節打磨,提升節目的視覺效果和聽覺體驗,讓觀眾在享受視聽盛宴的同時,感受東阿方言的獨特魅力。
構建東阿方言語料數據庫,利用社交媒體,開發方言APP。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在黃河流域(山東段)CDI語言數據庫的基礎上構建東阿方言資源庫,將方言語音、文字、視頻等多媒體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確保方言資料的長期保存和便于檢索,以實現資源共享。通過搜索引擎與社交媒體等渠道,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發布方言歌曲、方言短視頻等,擴大傳播范圍,讓東阿方言以更加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給公眾。同時,可以建立方言社群,為方言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促進東阿方言文化的傳播與傳承。針對東阿方言學習的需求,可以開發一款以東阿方言為主題的APP,提供方言發音教學、日常對話練習等功能,讓用戶通過手機能隨時隨地學習東阿方言。設計方言學習游戲,寓教于樂,提高用戶的學習興趣。此外,APP還可以設置互動環節,如方言挑戰賽、方言配音等,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結合在線教育資源,培養年輕傳承人。開發東阿方言學習課程和教學材料,將東阿方言的教學內容有機融入日常教學體系中,通過系統的課程設置和豐富的教學材料,從小培養孩子對東阿方言的認同感和實際使用能力。年輕一代是文化傳承的生力軍,他們的參與和熱愛對于方言的保護至關重要。通過組織各類方言文化活動、宣傳比賽等,激發年輕人對東阿方言的興趣,在實踐中感受方言的魅力。此外,針對不同年齡層和需求的人群,可以舉辦形式多樣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東阿方言培訓班,從基礎發音、日常對話到方言文化解讀等多個層面,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
策略研究。政府支持。政府應加強對東阿方言文化傳承的引導和支持,制定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傳媒機構制作和播出有關東阿方言的節目。同時,可以設立方言文化傳承基金,為東阿方言節目的研發、制作和推廣提供資金保障;通過公益廣告等形式宣傳保護東阿方言的重要性。
平臺推廣。為了擴大方言節目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平臺應制定有效的推廣策略。傳媒平臺應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等新媒體渠道,進行精準營銷和互動推廣。通過社交媒體平臺發布東阿方言節目中的精彩片段與幕后花絮等內容,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并促進討論;開展線上互動活動,如方言挑戰賽、方言配音大賽等,增強受眾的參與感和歸屬感。
東阿方言保護和傳承有利于黃河文化的延續
學者們指出,地方方言作為語言的生動遺跡,蘊含著一個地區從古至今的文化地理概貌、民俗風情等,保留了該地區幾乎全部的歷史文化信息,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因此,東阿方言的保護與傳承,實質上是對黃河文化的一種保護與繼承。東阿方言的存續不僅是對語言形態的維持,更是對黃河文化深厚內涵的尊重與傳遞。
中華文明延續數千年,其獨特的價值體系構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深植國人心中,潛移默化地塑造著國人的思維模式與行為準則。每種文明都深刻地塑造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與行為模式,唯有堅守文化根基,持續傳承和弘揚黃河文化,并將現代文化元素融入古老的中華文明中,方能使黃河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新的活力與光彩。
若無鄉音,何處遣鄉愁。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流傳近千年的東阿方言,延續著黃河文化的血脈,連接著時代發展的脈搏。守護東阿方言,就是守護黃河文化的根脈。東阿方言作為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保護與傳承對于維護黃河文化多樣性、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現代傳媒技術的發展為東阿方言的傳承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通過方言節目的創新、網絡平臺傳播路徑的拓展以及培養年輕傳承人,可以有效推動東阿方言在現代傳媒中的傳承與發展。
展望未來,應繼續探索和實踐更多有效的傳承路徑,為黃河文化的持續繁榮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內涵。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方言文化的傳承是一項既漫長又充滿挑戰的任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讓我們攜手共進,為東阿方言的傳承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